(译文童书)铁路边的孩子们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16337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书名
作者
出版社
(译文童书)铁路边的孩子们
The Railway Children
(英)伊迪丝·内斯比特
著
任溶溶
译
上海译文 2000年05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8.7
开本:32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6~9岁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9~9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英国女作家伊迪丝·内斯比特(E. Nesbit,1858-1924)的《铁路边的孩子们》是一部经典的儿童小说。小说于1906年出版,讲述的是二十世纪初几个英国孩子的成长故事。
在"魔法故事”里,我们曾经介绍过内斯比特的《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她是一位了不起的魔法妈妈,甚至有人称她为“二十世纪儿童文学的伟大源泉”。
内斯比特的一生可谓丰富多彩。她的父亲是一位农业化学家兼农业学校的校长,可惜在她童年时就去世了。9岁时,她跟随母亲到欧洲大陆生活,直到13岁才回到伦敦。少女时代,她的诗才就崭露头角,时常在杂志上发表诗作。18岁时,她结识了兼具才华和魅力的年轻人休伯特·布兰德,两人热恋并在两年后结婚。
这位布兰德先生是一位思想激进的改良派社会主义者,他把内斯比特也引到积极的社会活动中。1884年,这对夫妻与另外几位朋友共同创立了“费边社”,丈夫是社团的第一任主席,妻子是第一期社刊的主编,他们甚至给当时出生的儿子也取名叫“费边”。
这个主张渐进的方式推广社会主义的费边社,后来成为非常著名的政治社团,到今天仍活跃在英国社会。创办初期,这个社团集中了当时英国最优秀的一群社会精英,包括政治活动家、社会学家、经济学家和文学家。萧伯纳、威尔斯是两位著名的文学家成员。萧伯纳也是在这里与内斯比特相识,两人亲密的友谊延续了一生。
不过作为丈夫,布兰德先生既缺乏赚钱养家的能力,也缺乏应有的忠诚。他在生意场上惨败,而且还时不时与别的女性有染。内斯比特非常宽容地原谅了丈夫,不但依靠写作维持着整个家庭的生活,而且还收养了丈夫的两个私生子女。当布兰德染病而且渐渐丧失了视力后,她仍然悉心照顾他,直到他于1914年去世。
根据她同时代人的回忆,内斯比特是一位富有活力、魅力四射的女性,她所到之处,总有崇拜者追随。她不拘泥于传统,但严守很高的道德准则。她能在周边嘈杂的环境下很投入地写作,不间断地抽着烟。一边写作一边夹着长长的烟嘴,这几乎成为她的标志性形象。
你要知道,在那个时代女性抽烟,不但是反传统的,而且还被认为是放荡的行为。不过内斯比特绝不是那样的女性,你只要读过她的儿童小说,特别是《铁路边的孩子们》,就知道她肯定是一位非常高尚的女性。
这部小说带有很浓的自传色彩,故事里的那位母亲俨然就是内斯比特自己。
故事里有三个孩子。大女儿叫罗伯塔,你也可以叫她伯比,她快十二岁了,是一个特别善解人意的女孩。老二是男孩,名字叫彼得,刚过十岁生日。最小的是菲莉丝,她心地很好。
他们本来住在伦敦的郊区。爸爸是政府公务员,他虽然很忙,但只要在家就随时准备跟孩子们做游戏。妈妈也是天底下最好的,她不但经常跟他们玩,而且还会为他们写故事和有趣的诗。这是一个非常快活的家庭。
可是有一天,家里发生了变故。爸爸离开家,再也没回来。仆人们闭口不谈这件事,妈妈只说因为公事,爸爸将会有很长一段时间不回家。过了一段时间,妈妈笑着告诉孩子们,他们将离开这座房子,搬到乡间一座可爱的白色小房子去。
妈妈和三个孩子乘坐火车,走了一整天,在夜里很晚的时候来到一个小车站上。搬运工拉着一车行李,带着他们走了一大段黑暗和泥泞的道路,终于来到了他们的新家。走进空荡荡的房子里,狂风和在黑暗中簌簌作响的老鼠,令孩子们感到害怕。妈妈让孩子们点燃蜡烛,要点多少就点多少。许多根蜡烛点起来,壁炉里的火燃起来,整个房间充满了光明和温暖。
搬到新家后,妈妈每天都在忙着写作,她必须赚取稿费来养活一家人。生活相当清贫简朴,他们甚至没钱买煤生火。只有当妈妈卖掉一篇文章或一首诗时,孩子们才能买点儿点心来,和妈妈一起开心地喝茶庆祝。但妈妈绝口不提爸爸的事情。
三个孩子非常懂事,他们学会了打理自己的生活,帮助妈妈理家。乡间的生活一点也不沉闷,到处都有新奇的事情等待他们发现,而且当地人很友善,孩子们与站长、搬运工、火车司机都交上了朋友。最令他们着迷的是铁路和火车,他们几乎天天到铁路边玩耍。他们知道每一趟车的正点时间,其中有一趟是开往伦敦的列车,每天上午九点十五分经过,他们管它叫“青龙”。
有一天,菲莉丝说,青龙要到伦敦爸爸那儿去,向它招手吧,它会把他们的爱带给爸爸。伯比和彼得觉得这个主意很好。于是三个孩子就在火车经过时,站在栅栏上挥动手帕。令他们惊奇的是,在头等车厢里竟然有一只手伸出来挥动回答他们!那是一位老先生,他手里还拿着一张报纸。
从此以后,相互挥手就成了孩子们和九点十五分火车之间的惯例。那位老先生的出现,也彻底改变了他们的生活。
故事讲到这里,或许你会觉得情节有点儿熟悉吧。有一部经典的英国影片《铁路少年》就是根据这部小说改编的,这部影片时不时会在电视里播放,好几年前我就看过,前不久又在中央六台重温了一遍。这部影片非常忠实于原著,只在几个细节上略微修改过。影片和小说都非常令人感动,特别是当故事发展到最后,三个孩子照常向九点十五分的火车挥手时,整列火车的人都拿着手帕和报纸向他们使劲地挥动,那一幕场景实在令人难忘。
它讲述的是一家人在困境中的生活故事,爸爸因为被人陷害而被关进了监狱,妈妈独立支撑起整个家庭。但是整个故事让我们感受到的不是艰难困苦,而是妈妈努力维护的温馨生活,还有孩子们健康快乐的成长。就在这个铁路边,孩子们机智地避免了一场可怕的铁路灾难,救助了另一位在隧道中摔伤的少年,还扑灭了运河轮船上的火情,和妈妈一起收留了一位流亡的俄罗斯作家。他们高尚的行为赢得了所有人的尊重,最后又在好心人的帮助下为爸爸洗清了冤屈。这样的故事安排,虽然有点儿过于完美,但是内斯比特以一种不容置疑的态度,使我们发自内心地感动,不由得相信(或者说宁愿相信)这一切都是真的。
这部儿童小说自从出版后一直再版,有的年份甚至能再版两次,它赢得了许多孩子和大人的心。
儿童文学作家梅子涵先生,曾经为这本书写过一篇非常感人的书评《九点十五分的挥手里爱的隆重》,在这篇书评里他回忆起自己小时候,爸爸因为政治上的原因,也离开家很长一段时间。他感叹自己有一位同样伟大的妈妈,而自己又是如何度过一个同样值得怀念的童年,虽然缺少故事中的那份诗意,但同样感受到生活是那样令人感激。
梅子涵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与伦敦相隔八个时区的中国东部度过的,相距铁路边的孩子们的时代五、六十年,而他写书评时又是在三十多年后。
感动是发自心灵的,它不会因为时间和距离而被削弱。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亲子家庭完美阅读计划(外国文学篇)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
着迷101(下)
(红泥巴读书俱乐部)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按内容分
>
文学
>
经典
按内容分
>
文学
>
成长小说
按年龄分 >
6~9岁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9~99岁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小猪唏哩呼噜(小布头丛书)
(孙幼军 著 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
插图大师莫妮克的无字书系列7册
((瑞士)莫妮克 著 明天出版社 出版)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0
((德)瓦尔特·莫尔斯 著 李士勋 译 人民文学 出版)
经典书评
九点十五分的挥手里爱的隆重(子涵讲童书)
(梅子涵 )
如果可能就让一本好书相伴着你
在五月的长假里,又阅读了一遍《铁路边的孩子们》。读的时候,想到了小的时候,当我的家里也突然遭到变故的时候,如果有这样的一本书相伴着的话,那么我的童年、少年会多出一些诗意和信心的。可是那时没有人送给我。我的母亲,我的老师,我家里的那些亲戚和朋友们都没有想到这样的方式。父亲就这样离开了很多年。又在很多年以后,突然地回来。这个时间比伯比和彼得他们的父亲长得多。也没有一个叫做老先生的人从中帮着忙。我们是到一种叫做政治的东西安排的。那个政治在的时候,你无能为力,那个政治没有了,命运才明亮起来。
可是在这当中,母亲是相同重要和伟大;那些先后来到你周围的邻里,也会给你友爱和关怀。有了这一些,你就完全可以慢慢长大了。心态不会变坏,品质也可以优良起来。我在读的时候,心里一直这样联想着,也想起了生活了那么长的时间的白林寺和三村,那里的花园、铁门和大人小孩们。
诗意、幸福能和艰难同在
伯比他们的爸爸吃的也是冤枉官司。但是妈妈没有告诉他们爸爸去哪儿了。有些事情不要说得那么明确是智慧的。但是没有父亲的家庭经济一定会拮据,妈妈就领着孩子们住到乡下去了。妈妈没有哭哭啼啼,不懂得家庭已经发生了可怕变化的孩子们更是觉得搬家太好玩了。他们说,搬家实在太好玩了,每个月搬一次那多有趣!妈妈听了大笑。妈妈让孩子们点起了许
多支
的蜡烛,把这黑暗的乡下房子照亮。“要紧的是高兴热闹。在黑暗中,除了猫头鹰和睡鼠,什么人也是高兴不起来的。”妈妈希望孩子们高兴。 在那些日子,我也没有看见妈妈哭。她用一个人的薪水带着我和妹妹还有外婆上饭店吃饭,买回巴西咖啡,也给我买了一个小的手风琴,每个星期天,她都让我去看儿童场电影。
在这白颜色的乡下小房子里,伯比的妈妈开始了写作。她写的故事被录用的日子,伯比、彼得、菲莉丝喝茶的时候就可以吃到烘烤得特别香的小面包。艰难,内心有苦恼,但是诗意和幸福也都在。
挥手把爱送去也把爱带来
三个孩子来到了离家不远的铁路上。几乎任何的孩子都喜欢铁路,喜欢那隆隆而来的火车,又看着它们开走。 火车就像一条龙从岩壁下隧道的黑色大口里冲出来。龙洞大概就像那条隧道。
他们认识了搬运工人,认识了站长,认识了司机和司炉,老先生也就这样出现。每天九点十五分的上行车是朝着爸爸在的那个方向开的。年龄最小的菲莉丝按照一个真正
的孩子的想法提议说,让我们向它招招手吧,如果它明白我们的意思,就会把我们的爱带给我们的爸爸。
他们就挥动起了白色的手帕。结果从头等车厢里有一只手伸出来也挥动着回答他们。那是一只非常干净的手,还拿着一张报纸。他就是老先生。老先生是叫斯努克或者詹金斯还是别的什么名字,我们始终不知道,作者内斯比特说她不想把什么都写出来。但从此以后,相互挥手就成了三个孩子和九点十五分火车上的老先生之间的惯例。故事也因此进入了真正的小说设计和感觉。
窗里的灯光和红茶美学也有智慧
以后的故事和结局都和老先生有了关系。以后的故事和结局也是由三个孩子的善良写成。在阅读着它们的时候,我一直想到《爱的教育》那部不朽之书里的每一章,想到那些意大利的故事和那个小孩安利柯,而现在是在英国,伯比、彼得、菲莉丝,他们每一天每一天地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更帮助着别人,贫穷的搬运工帕克斯过了一个最美好的生日;那个寻找妻儿的俄国流亡者得到了温暖,有了希望;那个凶声恶气的船主,总算扑灭了船上的火,幸免于难;疾驶而来的火车也由于三个孩子的“敏捷行动”“足智多谋”而安然无恙。
同样写着爱,《爱的教育》是教育的,很像感动的思想品质课上的温馨讲述,《铁路边的孩子们》则是小说。小说的意思就是它生动地让虚构和情节变得突出,可是令你吸引。
内斯比特也是一位英国儿童文学作家,这些英国儿童文学作家啊,他们那么善于把故事写得美好但不直接,像伦敦雾的天气,站在窗口,才看得见房里亮着暖暖的灯光,精致杯子里的红茶也正冒着热气。我们迫切需要从中学会的就是那一点不甜腻的叙述的味感,富有美学智慧和姿势的人性抒情与诗意。
向老先生致意也向任溶溶致意
爸爸回来的那一天没有任何的事先通告。伯比他们又去和九点十五分的老先生相互挥手。结果奇怪的是:每个车窗都有许多手帕、报纸和手使劲地向他们挥动。他们三个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彼得说。“这个?”伯比说。“这个?”菲莉丝说。他们没有读到报纸,不知道今天他们的爸爸就要回来了。
可是老先生知道。他站在车站入口处把这个消息告诉了每一个上火车上的人。《铁路边的孩子们》又是任溶溶老先生翻译的。阅读任溶溶的译著每一回都是享受,从不想到要去对那文字的转换抱着疑惑。把中国儿童文学里最优秀的这一位翻译家的译著收集起了,既是保存着珍贵的文学童书的遗产,也是珍藏了一份翻译的艺术。任何书架上都可以炫耀地放上,任何时候都可以愉快地取下阅读。
一个孩子的房间里,多几本任溶溶翻译的童书,对一生有用。我在别的场合由衷地感激过他,今天再由衷地感激一次。
会员书评
爱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快乐的
(雪花 ·2005年03月 )
这是一本小书,只有十几万字,集中精力一个下午就可以读完。
这也是一本大书,从第一页开始到最后一页结束,文字的东西读完了,藏在文字后面的东西让你再三思索。
这本在众多装祯设计越来越精美越华丽的图书中显得十分朴素的书,在你读它的过程中会使你觉出它内在的美丽,这种美超过了种种人为的美丽。
这本书的名字是《铁路边的孩子们》,是英国儿童文学女作家内斯比特写的一本儿童小说,这本小说问世已经98年了,它是1904年开始在报纸上连载,1906年出版单行本的。这本小说自出版以来年年再版,受到全世界儿童的喜爱,还被改编成电影《铁路少年》。
三个10岁左右的孩子,姐姐伯比、弟弟彼得和妹妹菲莉丝因为家庭的突然变故,跟随妈妈来到远离城市的地方,一个小火车站旁边,他们住的房子叫“三烟囱”。
孩子们初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地方,第一眼看见的是铁路,顺着铁路来到的地方是火车站,这使孩子们对铁路和火车站产生了亲切无比的感情。而接下来发生的故事也大多在这两个地方。
天气有点阴冷,如果是在原来那个温暖舒适的家,逢到这种天气,炉火早就燃烧起蓝色的火苗。可现在不行了,妈妈说他们没有钱买煤,煤太贵了。彼得看到火车站成堆的煤,他想都没想就去“开采”回来一袋子。当彼得被站长当场抓住后,彼得天真地说:“我一直不认为这是偷,我这是开采。”老站长原谅了这些天真的孩子,但不允许他们再“开采”,因为老站长认为这是偷,而不是开采。
老站长不是很可爱吗?老站长的爱心使无意中犯错误的孩子既没有失去自尊,又及时地改掉了错误。
爱需要启蒙吗?或者说爱需要示范吗?我想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人不是生来就有爱心,爱心的诞生、生长、壮大需要传递,需要培育,正像春天的小雨滋润万物一样,爱心也需要滋润。这些正像小草一样勃勃生长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着来自长辈们一言一行发出的爱的信息。老站长如此,与他们朝夕相处的母亲更是成为他们行为的榜样。
在这个偏远、宁静、平淡的小火车站,突然来了一位身衫褴
整个小镇的人都为他们的勇敢机智鼓掌褛、语言不通的外国老人。他精神疲惫,饥寒交迫,可是无法与人们交谈,谁也听不懂他说的是什么。是妈妈,妈妈用法语与他谈话,解开了这个迷团。原来这是一位了不起的俄国作家,因为写了一本如何帮助穷人的书被沙皇送进了监狱。俄国作家在战争爆发后逃了出来,听说可怜的妻子和孩子在英国,就跑到英国来寻找他们。妈妈不仅把俄国作家带回了家,还为他看医生,并与他一起谈论文学(妈妈自已就是一个作家)。这种爱心不仅需要正义感,也不仅需要善良,它还更需要足够的勇气和胆量。在妈妈的感召下,聪明的伯比想办法帮助俄国作家找到了妻子和孩子。
爱的种子就在这样的“雨水和阳光”的滋润下破土而出了。
最令人难忘的一个镜头也是最先出现的一个镜头是这样的:当孩子们知道每天上午九点十五分的上行车是开往伦敦去的时候,他们每天按时向这条“青龙”招手,要让“青龙”把他们对爸爸的爱带给爸爸。这种爱的表达真是独出心裁,而又沁人肺腑。多么圣洁,多么天真,多么一往情深。这种爱应该得到回应,不是吗?那个“青龙”似乎知道孩子们的心,有一个窗口每天都有一只手伸出来挥动着回应他们,这就是老先生。虽然孩子们不认识老先生,老先生也不认识孩子们,但这每天的一挥手,传递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爱心,一份情谊。孩子们从中感受到的是老先生的慈爱和善良。
三个孩子在周围没有大人的情况下,发现了山石滑坡,大堆的石头、泥土埋住了铁路,而一趟火车正轰隆隆朝着堆满了山石的铁路驶来,眼看一场事故就要发生!机智的彼得想到了红布条,而菲莉丝正穿着一条红裙子。怎么办?虽然是一条质地很好,在现在的经济条件下不可能再有一条的裙子,但为了整列火车和车上的人的安全,还是牺牲了它吧。三个孩子站在铁路旁边,拼命地挥动着红布条。尤其是伯比,带着巨大冲力的火车眼看就要冲到身上了,还在坚决地、快速地、大呼大叫地挥动着红布条。
伯比被火车的冲击力还有自己高度的紧张弄得晕倒了,火车也在她的身边停下了!喝彩。老先生还代表铁路公司为孩子们发了奖。
我们欣喜地看到爱的小苗在健康地成长。
在此后的日子里,伯比、彼得和菲莉丝,及时从着火的驳船上救出了船夫比尔的小孩,并设法通知比尔扑灭了火;为火车站一个微不足道的工人珀克斯过了一个有生以来最愉快、最难忘的生日;还跑进漆黑、阴长的隧道里救出了负伤的学生“穿红色运动衣的猎狗”。
他们和小镇上普通的工人、船夫建立了深厚而纯洁的友情,他们在这里爱着人们,也被人们深深地爱着。
在一个和往常一样的上午,十一点五十四分的火车就要进站了,伯比来到车站。她看到的每一个人都在向她微笑,她不清楚人们为什么都面带笑容,也不知道人们说的一些莫明其妙的话是什么意思,但她觉得今天似乎是一个要发生什么的日子。
的确,这是一个要发生点什么事的日子。看,就是这样一件事发生了。
十一点五十四分的火车进站了,车停了,有人从车上下来了——
“爸爸——”伯比尖叫着跑了过去,攀在一个中年男人的身上。
爸爸回来了!事情终于搞清楚了!爸爸的归来意味着一切的苦难、挣扎就要结束了,可爱的家要团圆了。
三个孩子在苦难的生活中得到了磨练,小镇上的生活虽然清苦,但没有使他们对人类产生失望,对生活失去信心,相反他们在一次又一次的与人们的交往中更增加了对人们的爱,对生活的爱。
小说到此结束了,小说自始至终回荡着的旋律却久久在我们耳边回响。
这样一本小小的书,情节并不复杂,人物也不多,每一件事也都是我们生活中司空见惯的事(生活中发生的事又有多少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呢,还是小事居多),何以有如此的魅力,一百年来受到几代人的喜爱,究其原因,恐怕就是书中纯洁、深厚的爱心吧。拥有一颗爱心,就是对人类有一种博大且深切的宽容、怜悯,这是一种高尚的品质,这样的一种品质要从小培育,而且历经磨难不改,只有这样,人间才是有希望的人间,人间才是有快乐的人间。
在天地之间,爱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快乐的,而这种爱就是书中表达的这样一种大爱、博爱。
来源:小书房世界儿童文学网(www.dreamkidland.com),如欲转载,请保留此行说明。
书评人打分:
★★★★★
内容摘引
译者的话
第一章故事的开头
第二章彼得的煤矿
第三章老先生
第四章免费坐火车头
第五章犯人
第六章抢救火车
第七章对勇敢行为的奖赏
第八章临时消防队员
第九章珀克斯的自尊心
第十章可怕的秘密
第十一章穿红色运动衣的“猎狗”
第十二章伯比把什么带回家
第十三章“猎狗”的爷爷
第十四章收场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