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巴书评 |
拿起《算得快》这本书你也许会问:是不是所有的速算法,这本书全讲到了?这时候请记住:认识是没有穷尽的。你只要懂了道理,就可以自己创造出许多新的方法来。 学每一种速算方法的时候,你也许觉得有点麻烦,还不如一般的方法按部就班地算来得快。这时候,记住古人的两句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每克服了学习上的一个困难,你就会得到无穷的乐趣。刚学会一种速算方法的时候,计算起来并不一定快,还可能会弄错,但是练习多了就一定能够熟能生巧。 内容主要包括 ——加法,从高位算起; ——减法变加法; ——连续数的加法; ——乘以2和乘以3; ——除以16; ——乘以4、6、8; ——乘以或除以5、25、125、625; ——乘以或除以75、375等; ——乘以或除以7; ——乘以9; ——乘以11、111、37和其他; ——多位数相乘; ——十位数字相同的两个两位数相乘; ——个位数相同的两个两位数相乘; ——乘数是34或67的乘法和整算找零法; ——两数和乘以两树差; ——平方数的计算; ——除法的速算; ——小数、百分数、分数的相互关系 ——分数的减法和乘法 刘后一(1924—1997),1950年毕业于湖南大学生物系。1957—1962年在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作研究生,毕业后留所从事科学研究兼学报编辑、编委、科普杂志《化石》主编。1953年加入中国动物学会,1957年加入中国古生物学会、中国科普协会,1980年加入中国人类学会、中国作家协会。1979—1990年任中国科普创作协会理事会理事。1982—1997年任《世界儿童》顾问。 早在60年代初就开始从事科普创作。1963年在中国少儿出版社出版了他的第一本科普读物《算得快》(累计印数1000多万册)。他的科普作品还有《数学魔术师》、《北京人的故事》等等。40多年来,翻译、创作科普书籍40多本,并多次获全国及省市优秀科普作品奖。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相关分类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会员书评 |
- 也谈谈这本书的适合对象
(筱音爸爸
·2004年03月
)
作者:筱音爸爸 发表日期:2004-03-19 17:32:02 主题:壮咪妈请进 这几天一直没能上网来,很抱歉这么久才回复。 你的帖子我已经借用到红泥巴的那本书《算得快》的书评栏中,也作为给家长和其他读者的一个提醒吧。 你说的道理我基本上是同意的。萝卜探长和我都算是数学迷,探长比我更迷,在我们看来数学更像是一种思维方法,有趣的题目是数学体操。那种机械式的,把数学当作一种纯粹升学工具的观念和方法也是我们所特别厌恶的。 不过在另一方面,我也有不同的想法。就以技巧而言,“算得快”就等于数学学得好,肯定是错误的;但是“算得快”反过来会导致数学学不好,我觉得也不一定。我们期望孩子学好数学,这是目标,这个目标其实与“算得快”与否基本上没有关系。所以如果存在分歧的话,分歧点在于“是否把速算法作为学习数学的主要方法和途径”。 我记得自己在小学二、三年级的时候读过一本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它的名字叫《奇妙的9》,它大体的意思是9这个数字非常奇妙,有很多看来非常复杂的计算问题,只要你借用9来掺和,就能把问题变得很简单。我那时非常着迷这本书,简直都把它翻烂了,里面的各种方法都自己琢磨得透熟。那一段时间,我跟着妈妈上街买菜,我总是能最快算出价钱,让卖菜的也很吃惊。在学校的时候,不少人也对我这种能力感到惊讶,特别是数学老师。我有一阵子挺牛的。但我当时并不了解那是多种速算法中的一种,只是感觉特别好玩。另外,我很小就学下象棋,自然训练了一种类似下盲棋的能力,就是可以不借助棋盘下棋的能力,不是很熟练,但借来对付一般的自然数计算肯定没问题。 后来上初中的一个数学课外班时,我接触到一堆算法和求证的题目,比如一个数字是否能被11整除之类的,那时我才发现原来“奇妙的9”的道理是从类似这样的原理中来的。直到上大学自修一门数学思想的课程时,我才渐渐从纯概念上了解那个“奇妙的9”相关的脉络。 我仔细回忆这段经历。我觉得就《奇妙的9》这本书和我的学习经历而言,它虽然很早就把一些速算法灌输到我的脑子里,而且并不试图建立相关的数学概念,但它并没有阻碍我对数学的学习。这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则,就是当时没有一个大人要求我用这种速算法,它对于我而言纯粹是一种数字游戏,这种游戏与各种棋戏别无二致。至于因为在课外读了这本书,我当时“误以为”自己数学学得不错,一度沾沾自喜。但我想也许正是由于这种“误解”才使我很早就产生了一种类似自信心的东西,这种基于误解的自信心居然能让我最后凭借它去在高考中赚分,而且也自诩为“数学迷”。我猜测,这多少也是有一点好处的。 再反过来想。“中国的数学教育理念”不但小学如此,中学更是如此,通过高考数学关的朋友哪个不是在题海中侥幸生存下来的?我看到一份北京名校的小学一年级数学作业,满篇密密麻麻的重复计算题。与那些计算题相比,有趣的速算游戏反而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而且这种游戏往往并不入流,也没有什么老师或大人对你提出特别的要求,要求在多长时间内完成多少题,你只要高兴就玩一玩,不高兴也没人勉强,玩得好了有人夸奖,玩得不好没人在意,反正也不考试。所以我实在看不出来为什么“不能给小学生推荐”?但一定要强调,这不是作为一种学习途径来推荐,而是作为一种数学游戏。这种数学游戏,类似我们拿出一副扑克牌,随便甩出四张,看看谁最快能加减乘除变成24,这种游戏也是一种速算练习。 说到底,数学的教育与其他的教育一样,关键还是心态的问题。心态好,用什么素材都能合理使用;心态不好,用什么都一样。
书评人打分:
★★★★★
- 关于这本书适合对象的探讨
(壮咪妈
·2004年03月
·相关链接)
作者:壮咪妈 发表日期:20040316 16:41:44 主题:筱音爸爸请进:关于红泥巴推荐的书的讨论 我们刚刚收到壮咪爸发来的,从红泥巴购买的几十本书。里面附带了会员卡和一本红泥巴的杂志,谢谢。我在翻看红泥巴杂志的时候,看到了一篇介绍各种快速计算的书的文章。 看介绍这本书确实不错,介绍了很多计算技巧。没找到是推荐给多大孩子看的,不过我个人认为不适合推荐给小学生看,特别是5年级以下的孩子。 我一直在家指导壮咪学中文数学,在他学习的过程中,我很深刻地感到,数学概念,特别是简单概念对孩子的重要性。一方面帮助孩子对数学逻辑的训练,另一方面保证孩子做题的准确程度。在简单概念完全熟练之前,让孩子接触技巧的东西是危险的。 中国的数学教育理念(至少小学课本是这样的,包括现代小学数学) ,是介绍一种概念,反复练习,然后介绍相关技巧。这样的好处是系统化,对其他技巧有触类旁通的作用。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孩子对相关的,下一个概念的理解。 举个简单的例子,在现代小学数学中,先讲了乘法的概念,然后教乘法口诀,再教除法概念。这不太符合孩子理解力的发展。孩子会了乘法口诀之后,做除法的时候,马上就用口诀了,对除法概念的消化就忽略了。这样从短时间看,孩子做题很快,但从长远来想,就留下一些隐患。以后学的概念复杂一些时,孩子就容易出现所谓的“马虎错误” ,这时候家长也没法判断孩子的真正问题在什么地方了。 而那本快速计算的书更是在技术层面拔高了技巧,这些技巧更适合大人作为爱好来看,对於在现存国内数学教育理念下学习的孩子来说,说得严重点,有些雪上加霜了。如果孩子们看了这样的书,对於数学形成了技巧性思维而非逻辑性思维,那就麻烦大了。 对不起,我这些话肯定不顺耳,我也是考虑来考虑去,不知道该不该发。出於对你的了解(虽然很浅层的) ,还是决定发上来,问问你的看法。有不对,不当的地方,请多多包含,就当是一种学术研讨吧。 壮咪妈
书评人打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