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诺与布茨(组合4册) 购买→ ←查看
有6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30727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布鲁诺与布茨(组合4册)
Bruno & Boots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加)戈登·科曼
聂备 索斓
吕明

21世纪 2004年03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51.2

开本:32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整整影响了一代读者的小说!该书被译成11种文字,全世界总销售超过1000万的超级畅销书。这套书被评论家们称为“当代世界少年幽默经典”。作者写作此书时仅有十二岁。写的是在加拿大的一所男校校园——麦克唐纳男校和对面马路上——斯克林麦杰女校之间发生的故事。布鲁诺和布茨是书中的主人公,他们历经了拯救挂在树上的孩子、拯救自己的校园、为学校兴建游泳池、赶跑师生深深讨厌的教师等妙趣横生的事件。他们设计赶跑同舍舍友、让一对讨厌鬼结婚并做出了许多让女校校长愤怒不已的事。本书幽默生动、搞笑逗乐,集艺术性和趣味性为一身。 
 
【内容简介】 
 
布鲁诺与布茨1--奇迹终于发生 
 
    布鲁诺与布茨是加拿大麦克唐纳男校最有名的捣蛋鬼,因为屡犯校规被校长责令分开居住。两人想尽种种办法,仍想住到一起,因此制造了一个个令人忍俊不禁的“恶作剧”,但最终未能如愿。正当他俩绝望之际,一个偶然的机会,他们救了一个遇险的外国大使的儿子。在学校开会嘉奖他们的时候,他们只提出一个要求:重新共居一室。 
 
布鲁诺与布茨2--游泳池之梦 
 
    麦克唐纳男校游泳队因为没有自己的游泳池,在比赛中输给了宿敌约克学校。布鲁诺一气之下,用“嘶嘶粉”将约克游泳池变成了一锅开水。不过,这种颇为我们熟悉的破坏性嫉妒并不能解决问题,于是布鲁诺和布茨发起成立了一个筹款委员会。为了筹集建造游泳池的所需款两万五千元,费尽了千般辛苦,闹出了百般笑话。可最后连同他们的天然盟友——女校姑娘们捐赠的全部收入,也只有七千五百元。奇怪的是,布鲁诺和布茨最后交给校长“鱼儿”的钱竟有三万多元;与此同时,人人讨厌的财迷乔治突然成了个个仰慕的英雄…… 
 
 
布鲁诺与布茨3--小心"鱼儿" 
 
    曾经欣欣向荣的麦克唐纳男校遇到了空前的财政困难,眼看就要破产了。怎么办?以布鲁诺和布茨为首的男校学生们并没有寄希望于政府的支持和有钱人的赞助,而是决心靠自己的力量来拯救学校。他们进行了无数次奋斗,结果都惨遭失败。然而,就在布鲁诺和他的“拯救学校委员会”无计可施之际,当地的电视屏幕上却突然出现了“鱼儿”的图像——埃尔默墙上的鲑鱼挂图——和一个宣称“小心鱼儿”的声音。警方认为这是一个恐怖组织的活动。谁是“鱼儿”?一场扑朔迷离的侦破由此开始。调查的结果颇出人意外——校长“鱼儿”被戴上了手铐...... 
 
布鲁诺与布茨4--对维茨尔之战 
 
    暑假过后,麦克唐纳男校新来了一位令人讨厌的维茨尔先生,他和他那台冷冰冰的计算机把大家熟悉的、崇尚完美的老麦克唐纳男校完全变了样。布鲁诺首先发难,组织委员会,尽管连布茨也曾因为害怕开除而中途退出,但最后——主要归功于那位为渊驱鱼的维茨尔——大家还是拧成了一股绳。于是学校里出现了一连串的怪事:地震频繁发生、计算机纸带神秘地失踪,甚至还冒出了一位叫维茨尔的“模范学生”……斯克林麦杰女校也新来了一位女教师皮博特,她把女校变成了兵营,姑娘们对她恨之入骨。但是,男校的学生们正是多亏了她才实现了赶走维茨尔的计划,而且人人——包括维茨尔和皮博特在内,都皆大欢喜!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由谁来捍卫“童年” (谢芳群 )
        美国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在他著名的论著《童年的消逝》中,论述了一个悲哀的主题:媒介当初如何创造“童年”,现在又如何使之“消逝”。但他在十年后发现,儿童本身,正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  
     
        说起来,被这么多人喜欢着的《布鲁诺与布茨》(戈登·科曼著,吕明等译,二十一世纪出版社2004年3月版)并没有描写什么了不得的故事和深刻的主题。全是一些初中生的喜怒哀愁,以及过剩的劲头,和因他们的旺盛精力而造成的大量不可收拾的闹剧场面。但这也许是你作为一个大人——照美国的苏斯博士的说法,就是“作废的儿童”——的看法,只因为你的生活中有更重要的事要处理。  
     
        比如,被严厉的校长惩罚,被迫与最要好的朋友(无数绝妙创意的最佳拍档)从同一个宿舍分开的事;因为就读的中学没有游泳池,所以被父母通知,他们将给他换一所中学的事;由于学校遇到财政困难,眼看就要破产的事;新来的校长助理带来所谓全新的“教育理念”,要将所有的学生都变成冷冰冰的计算机的奴隶的事……所有这些,对一个变成了大人的人的意义,又会是什么呢?有哪个大人愿意为这些事去拼命呢?  
     
        但是麦克唐纳男校的布鲁诺与布茨们不这样认为,他们没有冷静地接受已经被决定的命运。他们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联合起几乎全校的男生,为自己和自己学校的命运作斗争。他们自己动手筹款建游泳池以挽救即将转校的布茨,在社会上造成轰动以此招徕家长们的报名,组建委员会赶走了校长助理,恢复了麦克唐纳完美的面貌。斗争手段极富想像力,笑料百出,风起云涌,但又卓有成效。当他们的利益其实与校长一致的时候,他们也没有联合校长——他们好像是出于本能地认为,“作废的儿童”干不了什么大事——他们却在半夜爬进马路对面的斯克林麦杰女子学校的女生宿舍,寻求智慧和帮助。对了,凯西与黛安是女校的“布鲁诺与布茨”。姑娘们非常能干,她们甚至会在半夜里全体潮水般涌过马路来帮助男孩子们。  
     
        在这些有时几乎伴随着枪声的无法无天的闹剧后面,是友谊和忠诚,正义和热情,创造力和活力。当我看到很难融入同学中去的“独行侠”埃尔默和乔治也被布鲁诺与布茨们感染而卷到各种“活动”当中,并且发挥他们的特长,同时也因他们的发挥而使活动成功,他们也成了大家的朋友的时候,心里竟涌起了在看这四册书时最大的激动,这是布鲁诺与布茨们的所有“活动”中最大的成功。  
     
        人们常常觉得儿童的力气小,臂膀细,他们当然没有大人有力量;但是,力量往往并不是由臂膀决定的。所以,布鲁诺与布茨们解决了连校长都束手无策的问题。写作《布鲁诺与布茨》的,也是一位12岁的加拿大少年,是臂膀以外的东西使他完成了这部充满活力的作品。他和布鲁诺们一起成长。  
     
        1984年,美国的媒体文化研究者和批评家尼尔·波兹曼出版了著名的论著《童年的消逝》(吴燕莛译,广西师大出版社2004年5月版),他说他论述了一个悲哀的主题:媒介当初如何创造“童年”,现在又如何使之“消逝”。在这个观点发表以后的十多年里,尼尔·波兹曼收到很多孩子们的来信。孩子们是这样说的:“我认为你的文章不怎么好。童年没有消逝……”“我认为18岁才应该是儿童变成成年人的年龄。”“当你是孩子时,你并不需要顾虑责任的问题。孩子们应该多一些玩耍。”“大多数孩子看电视节目,知道那不是真的。”  
     
        看来,儿童不仅懂得他们与成人不同的价值所在,还关心着这二者之间需要有个界限;他们也许比成人更明白,如果这一界限被模糊,那么一些非常重要的东西就会随之丧失。因此,波兹曼认为,儿童自身是保存童年的一股力量。臂膀以外的东西,大概也就是指这股力量吧。  
     
        这股力量在外表上,有时也许会带有一点破坏性。这种破坏性在《布鲁诺与布茨》里俯拾皆是。这种破坏性最早来自林格伦的《长袜子皮皮》,大人们被皮皮的行为震惊了,他们担心读过它的儿童,都会学皮皮的样。但正如“大多数孩子看电视节目,知道那不是真的”一样,孩子们喜欢皮皮,同时他们也知道那不是真的。哪怕是真的,她自己也不会是皮皮。全世界的儿童都理解皮皮,但并非所有的大人都能理解。有一个六岁的中国男孩听完林格伦另一部作品《淘气包埃米尔》后,对他的妈妈(我的朋友)说:“埃米尔他不是真的坏,对吧,妈妈?”看得出,他在认真思考。  
     
        林格伦说:我写作是为了让我自己内心的那个孩子高兴,我希望别的孩子也能从中得到乐趣。是的,她做到了。  
     
        但是她又说:我惟一敢希望的是,我的书能在我的读者中激发起他们更人道更民主的观点。如果人好自为之,那么人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善的基础,而如果人自甘堕落,那么好多残暴的、肮脏的勾当也都是人干的。我总要告诉孩子们,应当满心真诚地对待周围的人们,应当做一个具有人道精神的人,应当热爱人们。只要有可能,我就总要教会孩子们都成为这样的人。  
     
        所以,对“童年的力量”的礼赞,其实是为着一个更大的目标。幸运的是,我们能听到来自两方面的赞美:听埃米尔故事的小男孩,写作《布鲁诺与布茨》的12岁少年;同时,还有兴高采烈满怀欣赏地向我转述儿子的问话的母亲,以及写作《长袜子皮皮》和《淘气包埃米尔》的林格伦。是不是可以这样说:惟有孩子和成人的合力,才可能使“童年”得以保存?  
     
  • 非典型经典幽默童书 (安武林 )
     
       在阅读“布鲁诺和布茨系列”丛书的过程中,我始终是兴奋不已的。我从来没有阅读过如此幽默而又富有文学品位的儿童小说。在这些夸张的、近乎于无法无天的儿童天性大挥发的故事中,我才感受到了儿童的天性中自有许多成人意识不到的、可贵的理性精神。游戏是欢乐,但不是一切。我们的儿童不是缺乏责任和使命意识,而是我们这个世界对他们有太多的不信任而已。而我,有太多的感慨。 地球是一个圆,而人生是一个缘。我能作为该书的责编完全是靠了一个机缘。这是我加盟二十一世纪出版社责编的第一套书,而且是非常优秀的书,所以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格外的紧张。  
        我在读书方面有一点点自负,觉得自己是个一流的读书人。所以,有一天张秋林先生说这套书很好看并建议我读一读的时候,我吃惊极了。因为我不仅没有读过,而且就连听说都没有听说过。我为自己的孤陋寡闻而深感沮丧。我记得自己当时哑口无言,犹如挨了一闷棍似的。之后,我飞快地用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百度搜索在网上打上了“布鲁诺和布茨”几个字,但非常遗憾的是:网上并没有很多这套书的相关资料。在一个私人主页上面,有许许多多人在怀念和寻找这套书。他们都是三十多岁的人。他们忘不掉当初阅读这套书所带给他们的快乐。他们还在为书中相关的细节的对错而喋喋不休。他们有的人还绝望地说这套书永远不会再出版了。 好书给人的快乐是永恒的。但是,这些人的记忆力的清晰程度和这些人的稚气的认真态度还是让我忍不住笑了。版主十分酷爱这套书,把它做成了电子书,许多人(包括我)就成了坐享其成的受惠者。非常有意思的是,有人还对版主书名的排序提出了质疑。版主作了技术性的处理,我无法下载。我先是用文本文件下载,然后又改成word文件,将四本书全部打印了出来。厚厚的几百页,还热乎乎的,我就开始如饥似渴地阅读了。我马不停蹄地一路读了过来,在深夜,读到开心处,我情不自禁的击掌声拍桌子声和笑声把熟睡中的孩子太太和孩子惊醒了……  
        这套书是我所读到的世界上最幽默的少儿小说,我迫不及待地把自己的阅读感受告诉了张秋林先生:这是经典的少儿小说。谁知,他又出乎意料地来了一句:这是作者12岁时写的小说。这一次,我真的无话可说了。我记得1988年我上大学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由《小学生拼音报》、希望出版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三家联合举办的一次“全国第一届微型童话大奖赛”。当时评委们拿到的参评稿看不到作者名字的,所有作者的名字都被涂去了。评奖结果出来了,我这个名不经传的小人物获得了第一名。但是考虑到多方因素,就让一等奖空缺了,我被列为二等奖第一名。我的意思是说,我在对作者的背景一无所知的情况下,给这套书定性为:经典。我知道了作者创作的年龄后,我把它定性为:非典型经典。我非典型经典的意思还有另一层:世界上所有的文学奖都有遗珠之憾,这一套没有荣获世界儿童文学大奖的确是一个很大的遗憾。  
        “布鲁诺与布茨系列”是江西少儿出版社——现在的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十多年前出版的。出版社之所以出版这套书,是想给那些多年以后仍然念念不忘和寻找这套书的读者一种亲切的慰藉,也是给我们这些新读者一种新鲜的阅读感受。因为,它无论从内容上还是艺术风格上,都是优秀的。况且,它正好吻合了当下的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审美的趣味。而对于那些有志于文学创作的少年儿童,这套书的借鉴意义就更为重要、更有价值了。在我有限的阅读中,我认为这是国内引进的外国第一套少年作家的书。当然,作者现在也四十多岁了,青春不再,但是,作者最初的淘气和美好的岁月以及他的才华都留在这套书中了。  
        “布鲁诺与布茨”是四本书中的主要人物,他们是亲密但却有间的朋友。布鲁诺胆大有谋略有主见,认定的事情会一鼓作气做到底。布茨是布鲁诺坚定的追随者和支持者,但是在关键的时刻——尤其是危险的时刻——他会动摇并要求从游戏中退出来。他们无法无天,竟然和校长常常玩捉迷藏的游戏。因此,他们是学校里最有名的人物,或者说刺儿头或者说是坏典型,但他们的小伎俩在校长“鱼儿”阴沉而又自信的目光中,实在是不值一提。我非常吃惊甚至怀疑这是不是作者12岁时写下的作品,但有时间为证,容不得我去怀疑。因为这四本系列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如此鲜明,如此丰满,简直呼之欲出。我们忘不了男校校长胸有成竹的微笑,好像世界了然于胸,一切都在他的深思熟虑和把握之中。而女校校长像个老母鸡一样护着她的学生,她常常会高声断喝:“姑娘们,不要怕,我来了!”然后她就雄赳赳气昂昂地扛着猎枪来了。在关键的时刻,她的猎枪总是会可怕地轰然作响,幸亏她总是不能命中目标。 小说中令人忍俊不禁的细节不胜枚举,非常值得推崇的是这些笑料没有任何生造和牵强的痕迹。读多了世界的和国内的少儿幽默小说,我常常会发出一种另类的笑:苦笑。而戈登·科曼的小说则使我眼界大开,我似乎认识到了这样一个法则:幽默如果不是天然的和智慧的元素,那么它就是蹩脚的鞋子。在幽默持续不断的故事情节的发展和演绎中,我似乎感受到了笑的节奏犹如大海的波浪一样,一波一波地刺激着我的神经。当我把天然的(因为这些小说是作者身临其境正在经历的事)和智慧的(作者能够有条不紊如鱼得水般地从容驾驭人物和故事的发展)评价给予作者的时候,我没有丝毫的不安和犹豫。 当我们过多地强调儿童文学的游戏精神时,我们的创作会走向另一个极端。那就是纯粹满足儿童感官的、想象的刺激而忽略更有价值的东西。在我看来,我们的儿童并不缺乏责任和使命意识,我们的儿童也并不缺乏识别真善美并热爱它们的能力和热情。这在很多年以前,德国作家凯斯特纳的作品已经充分地表现和证明了这一点。从某种意义上说,每个儿童文学作家都应该是对儿童这种能力和价值的发现者和开拓者。“布鲁诺与布茨系列”给我们提供了一种范本。这套系列小说可以说是由无数个“看不见的战争(幽默)”组成的。每个人都在进行着甜蜜而又略带忧伤的战争(幽默)。这些战争(幽默)的目的恰好体现了更高意义上的美、善和价值。  
        男校和女校校长是为了尊严而战,女校校长常常会携着猎枪带着她的学生怒气匆匆地来找男校校长来兴师问罪。布鲁诺和布茨为了友谊和荣誉而战,因为他们的恶作剧导致了校长最严厉的惩罚——把他们从同一个宿舍调开了。他们学校之所以在游泳比赛中输给了另一个学校,原因是他们没有游泳池,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给学校建造了游泳池。当男校面临危机——董事会决定把这所学校拍卖给房产商时——男校和女校又出奇地友好合作,在师生们共同努力下保住了学校。所有的一切都是因为布鲁诺和布茨恶作剧般的智慧,当然还有凯茜和黛安——这一对女校的秘密同盟者——的大力相助。他们会常常爬上女校二楼的水管到朋友那里去寻求帮助,这一对女友也会在千钧一发之际拉响火警并尖叫“强奸啦强奸啦”而让布鲁诺和布茨安然无恙地撤退。也只有这一对奇怪的宝贝才能想出这样的主意:让这一对讨厌鬼(男校的教师维茨儿和女校的教师皮博迪小姐)结婚的主意。从根本的意义上讲,这是儿童和成人世界的一种战争。 在笑声的间隙,我也有一点苦涩的感觉。那个警察和安全局的特工在调查一场由孩子们进行的秘密试验而误认为是有间谍活动的过程中,不可谓不丑态百出。作者似乎在嘲笑成人的迂腐和刻板,。尽管他们的努力都获得了成功,但这种成功的结果确实令人不快的。因为,校长斯特金先生会露出阴沉的微笑:一切都在他的操纵之中,在他的掌握之中。这个坐享其成的人有点像那个不种植但又最终摘取了果子的意味。是的,儿童和成人之间是一场滑稽的战争,是一场永远没有输赢的战争。如果有爱和理解,那么就是一场温馨的战争了。而文学,让我们看清了各自脸上的硝烟和尘埃。  
     


会员书评
  • 偷到手的快乐童年 (无名 ·2005年12月 )
    从小时候开始,我就是一个喜欢书的人。那时候家里穷,买书是一件相当奢侈的事情,我只能盼着春节的时候得到一点压岁钱,这些钱大部分当然是要上交的,剩下的一点点就是我一年买书的经费。  
     
    有一年春节,父亲的心情特别好。虽然是按照惯例给了2块钱,却允许我自由支配。那是十张两角面值的纸币,崭新的,摸在手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舒服。我捏着钱,立刻就钻到书店里去了。  
     
    那天我买下的是一本只要9分钱的小书,剩下的都交给奶奶存起来。我清楚地记得,我存在奶奶那里的钱已经有5元了。对于还在上小学的我来说,这是一个大数目——我平时买书也只去新华书店的儿童组和特价组,到儿童组是看书,买书只去特价组的,每本不会超过3毛钱。  
    问题出在那年的儿童节。那天不用上课,我早早赶到新华书店去看书,结果那天我犯下了这辈子第一次偷窃罪!而且是偷自己的钱。  
     
    那天的新华书店很热闹,好多小朋友,我挤在他们中间转来转去,最后一个很大的新书招贴画吸引了我??这是一套江西少儿出版社的新书,一共4本。现在我已经很难确定当时到底是什么吸引我一定要买这套书,不过我还是能记住一个细节,出版社宣传说这套书的作者是个加拿大的中学生,写这些书的时候他才刚刚12岁(还是14岁)。我清楚地记得当时的兴奋——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外国孩子写的书,这套书我一定要看。  
     
    熟悉21世纪出版社的读者肯定知道这是一套什么书。我相信这套《布鲁诺和布茨》肯定给很多孩子的童年带去过无数的欢乐。小时候我和妹妹一起把这套书读了无数遍,每次读的时候都要忍不住大笑。到最后的时候阅读已经成了一种期待??我知道下面一段爆笑的情节就要到来,还没有读到那里,我就忍不住先笑了起来。就我现在的阅读经验,《布鲁诺和布茨》和《金庸作品集》应该是我阅读次数最多的两套书,前者给我的童年带来欢乐,后者给我少年带来幻想。  
     
    当然,这些都是以后的事情了。在那个六一,这一切离我还遥远,我需要解决的是这套书看上去让我有些害怕的定价:3.85元。我知道如果我回去要1块钱买书还是有可能的,但是要一下子拿出3块多钱,那根本没有可能。我看着货架上面的书,四本书的名字分别是《奇迹终于发生》、《游泳池之梦》、《小心鱼儿》,还有《对维茨尔之战》,我在书店把4本书翻了又翻,实在不舍得放弃其中任何一本。最后我下定决心要把这套书买下来。  
     
    我知道在奶奶那儿我存着5块钱,可是当时我没有理由向奶奶把钱要出来。所以,我只有——偷。  
     
    我一路跑回家,奶奶正好不在。我直奔那个奶奶放着钱的小罐子,从里面数出3块9毛钱,然后立刻转身往书店跑去,没有犹豫地把这套书买下来。直到那时,我才安静下来,我轻轻抚摸着这套书,觉得幸福。  
     
    不需要再叙述这套书有多么好看了。严锋在评价《夏洛的网》的时候,曾经说有些书就像是一种暗号,读过它们的人会有一种发自心灵的沟通,更有甚者,有没有看过这样的书,可以作为判断一个人童年是否幸福的标准。《夏洛的网》当然是这样的书,《布鲁诺与布茨》跟它比起来,同样一点也不差。虽然它很少带来什么沉思,但它在最大的程度上放大了儿童最大的天性:快乐。我和布鲁诺、布茨一起感受着那两座远在加拿大的学校里,男孩和女孩们的快乐和忧愁。他们拿校长的名字取笑,他们以恶作剧为乐,他们甚至打扰了整个地区人们的正常生活,这一切让我开怀不已。有时候这样的快乐显得有点儿没心没肺,但是,没有办法,这就是孩子们的幸福。  
     
    这套书我读了差不多10年,直到我读大学的时候手里还留有其中的一册。不过最后它也像其他3本一样,在被读得破烂不堪之后最终不知所终。不过对于书来说,这样的命运应该是最好的吧——它们被阅读了无数遍。  
     
    最后或许有必要交待一下那个儿童节做贼的后果。直到很久以后,奶奶才发现丢了钱,当时这件事情成了我们家最重大的危机??不是因为丢了钱,而是孩子们居然学会偷东西了。我到最后也没有敢承认钱是我拿的,现在终于能说出来了,我希望我的良心从此能轻松一点——小时候它确实为此背了不小的包袱呢。 

    书评人打分: ★★★★★
  • 十二岁男孩创作的淘气经典 (阿甲 ·2004年07月 )
        这回我要向你隆重推荐《布鲁诺与布茨》,一部经典的系列少年故事。作者是加拿大人科曼,他写这个故事的时候正在上七年级,也就是相当于我们的初一吧。本来他是准备写一篇作文的,一不小心写成了爆笑的淘气故事。不晓得他的作文老师当时怎么想的,但他的同学肯定是极欢迎的,他们笑成了一片。《布鲁诺与布茨》先是笑倒了加拿大的同学们,然后是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的孩子们,接着被翻译成11种文字,继续蔓延,一直扩散到中国。有天晚上,我一口气读到凌晨三点,笑得差点喘不过气来…… 
        故事发生在加拿大麦克唐纳男校,这是一所寄宿学校,学生全是男孩子。男校的马路对面,是斯克林麦杰女校,也是一所寄宿学校,学生全是女孩子。 
        故事的主人公,是麦克唐纳男校的一对铁哥儿们——布鲁诺与布茨,他们住在同一间宿舍,做什么都形影不离。整个学校的同学和老师都知道他们的鼎鼎大名,校长“鱼儿”(他本来叫斯特金先生)更是对他们了如指掌。每当学校里发生了什么出人意料的事情,比如男生宿舍又发生骚乱啦,或是有人夜里溜到隔壁学校的女生宿舍啦,“鱼儿”便会发出通知:请布鲁诺与布茨到校长办公室来。 
        麦克唐纳男校与另一所约克男校是死对头,他们常常举行校际体育比赛较劲儿。这个学期的游泳大赛又在约克学校的游泳池进行,因为麦克唐纳男校没有自己的游泳池。麦克唐纳队再次惨败给约克队。胜负本也正常,可是取胜的约克队竟然轻蔑地拒绝与失败方握手,这可真激怒了布鲁诺与布茨,他们随身正携带着一大箱的“嘶嘶粉”呢。你知道这种胃药倒进游泳池里是什么神奇景象吗?只要在家里烧开一锅水然后倒些面粉进去就明白了——游泳池变成了一池白色的沸水! 
        这类创意并不新鲜。在上个学期与约克学校的冰球比赛中,布鲁诺与布茨诱拐了对方作为吉祥物的猫儿,还将国歌的唱碟偷换成流行歌曲的唱碟。结果在全场奏国歌的时候,放出来的却是《脱个精光》! 
        “鱼儿”校长当然要再次发出通知,布鲁诺与布茨在众人怜悯或幸灾乐祸的眼光中走进了校长办公室。 
        “鱼儿”(他的外号显然与这一对难兄难弟很有关系)并不像他表面看来的那么严厉,基于对约克学校的“义愤”,他甚至原谅了两个肇事者。布鲁诺与布茨更是得寸进尺,他们请求校长建一座自己的游泳池。“鱼儿”很为难,因为这需要2万5千元额外的预算,学校没有这笔钱。 
        在宿舍里,布茨愁眉苦脸地告诉布鲁诺,他的运动健将爸爸因为不满麦克唐纳学校的体育水平,准备将他转学到约克学校!自己的死党将要变成“约克混蛋”——这太不可容忍了。布鲁诺愤然而起,他招募了同学中一群精英人士,成立“筹款委员会”。他们准备自己筹集2万5千元,用这笔钱修建一座游泳池,捍卫麦克唐纳男校的荣誉。 
        一群学生的零花钱能有多少?凑齐2万5千元,谈何容易。可这难不倒布鲁诺与布茨,他们成功地在校园里举办了一次义卖大会。同学们把所有能卖的东西都拿了出来,甚至包括小博物学家埃尔默同学的金鱼和蚂蚁,宣传高手马克同学还特意印制了饲养金鱼和蚂蚁的说明书出售,注明“不要让金鱼离开水”或“不要把蚂蚁扔进水”之类忠告。斯克林麦杰女校的姑娘们也狂热加盟,鬼点子一点也不亚于布鲁诺的凯茜偷偷拿来了一盏古董台灯和一把猎枪,原来那是校长斯克林麦杰小姐的。“鱼儿”虽然事先并不知晓,但妻子斯特金夫人给予了同学们热情的帮助,她不但卖了自己家里的古董雨伞、古董躺椅,还买了一个有趣的玩偶匣。当“鱼儿”不小心搬动它时,一个玩偶被弹起,打在他的脸上并说着:你好!我叫杰克! 
        义卖大会非常成功,可只筹到了700多元。布鲁诺与布茨又成功举办了一个业余能手表演会。男校和女校的各类表演高手们同台献艺,唱歌、弹钢琴、魔术、杂技、口技、幽默小品、舞蹈等等,真是热闹非凡。仅从斯克林麦杰小姐的数次意外晕倒,就可看出演出是多么的精彩。最后女校的舞蹈队闪亮登场,她们穿着短得不能再短的短裙跳着优美的踢腿舞,赢得了麦克唐纳男校有史以来最为热烈的掌声。在欢声雷动中,“鱼儿”校长作为幸运观众上台领奖,当他打开奖品盒时,从里面弹起一个玩偶,打在他的脸上并说着:你好!我叫杰克! 
        演出的巨大成功为他们赚取了800多元,但离游泳池还很遥远。筹款委员会一筹莫展,他们不得不想出更为疯狂的招数。男校和女校的同学们,参加了市面上所有的广告词、烹饪配方有奖征集活动。他们还在学校里搞起了滑稽摄影大赛,一时之间整个学校陷入了恶作剧的海洋。当“鱼儿”狠心制止后,他们又举办了“个人努力日”活动,“鱼儿”在这次活动中又“幸运”地获得了一个奖品盒,一打开又弹出玩偶:你好!我叫杰克! 
        “鱼儿”不得不对筹款委员会的活动加以限制,因为他们的创意越来越疯狂,甚至包括打劫银行或开设赌场什么的。 
        就在万念俱灰之际,一个最受同学们讨厌的人物——乔治同学闪亮登场了。这是一个从来只关心股票市场的古怪同学,当他得知同学们为筹款而绞尽脑汁的事情后甚至嗤之以鼻——这么简单的事情,居然要劳师动众?这个金融大王的加盟,在全校掀起了学习数学和金融的狂潮,连女校的姑娘们也喊出了“我们爱乔治”的响亮口号! 
        几个星期后,布鲁诺与布茨当众将一张三万二千三十四元八毛二的支票塞到了校长“鱼儿”的手里…… 
        很遗憾,这个激动人心的爆笑故事我只能说这么多,那层出不穷的笑料我也只能抖到这里。曾经少年的我只想再多说一句:每个人的少年都只有一次,如果你想笑,就开怀大笑吧! 
     

    书评人打分: ★★★★★
  • 奇迹就孕育在少年成长的每一天 (李学斌 ·2004年04月 )
      麦克唐纳那男校游泳队在和宿敌约克学校的较量中几乎全军覆没。而全部的原因就在于麦克唐纳男校没有自己的游泳池!12岁的布鲁诺和布茨一气之下,用“嘶嘶粉”将约克学校的游泳池变成了一锅开水…… 然而,两个好朋友明白,这只能是泄一时之愤的恶作剧而已,重要的是改变现实!可修建一个游泳池所需要的两万五千元,对他们来说可是个天文数字。校长“鱼儿”已经明确表态,学校无论如何拿不出这笔钱的。然而,什么事也难不住布鲁诺和布茨。他们在学校里发起成立了一个筹款委员会,还调动了和他们相邻的斯克林麦杰女校的姑娘们充任同盟军。从此,两个人夙兴夜寐、劳碌奔波,费尽了千般心思,闹出了百般笑话,可最后的全部收入也只有七千五百元。就在他们一筹莫展、几乎要绝望的时候,奇迹发生了……奇迹之后,他们在庆祝大会上把三万多元交给了校长“鱼儿”,“鱼儿”和全体老师都惊呆了…… 
     
        这是系列小说《布鲁诺与布茨》中的一个故事。类似的故事在《布鲁诺和布茨》系列中还有好多。这样的故事虽然发生在大洋彼岸的高福利国家加拿大,但是却丝毫不会妨碍我们从中获得极大的阅读乐趣。不仅如此,读着这些妙趣横生的故事,我们还会在心底里不时悄悄惊叹:哈,这样的事我小时侯也干过许多。嘿,这样的故事在我心里已经发生过不知多少次了…… 
     
        如果真有这样的感觉,那么,毫不夸张地说,作为读者,你已经进入了作者戈登·科曼为你铺设的心灵憩园,找到了那种和布鲁诺、布茨心气相投、相知相契的同步成长感觉。小说吸引读者眼球的首先是一幕幕发生在麦克唐纳男校和毗邻的斯克林麦杰女校的大大小小的“喜剧”。这些“喜剧”的主人公当然无一例外的都是12岁的男孩布鲁诺和布茨。他们既是所有剧目的主角,同时又是不折不扣的编导。在麦可唐纳男校这个成长的舞台上,两个男孩尽情挥洒着少年人的智慧、才干、热情和勇气。而追随着他们长大的脚步,我们既可以看到种种让人瞠目结舌、匪夷所思,而又令人忍俊不禁的“恶作剧”,同时也能欣赏到他们俯拾皆是的智慧闪光,如影随形的纯良天性……  
     
        小说中,类似的场景是举枚不胜的:为了满足自己那些合理的或许不甚合理的愿望,布鲁诺和布茨那小小的脑瓜如同魔发师的帽子,总是连绵不断、层出不穷地冒出智慧的气泡。而这些奇思怪想一旦演绎成行为,就难免让人在啼笑皆非、忍俊不禁之余,又暗自赞叹、拍手称快。譬如:他们既可以仅仅为了两人好朋友同居一室就不惜对不受欢迎的室友倒打一耙、“栽赃陷害”,又可以在老谋深算的校长“鱼儿”小小的“苦肉计”面前挺身而出、不打自招;他们既可以在筹款不顺利时孤注一掷设卡敛财,也可以在有人身陷绝境时,毫不犹豫地爬上树去慷慨救助……在他们身上,总是奇妙地统一着正与“邪”、善与“恶”、勤与“懒”、公与“私”的正反面,这些奇妙的生活场景如同一组组动感十足的电影镜头,剪辑在一起,就组合成了一幅鲜活、生动、气韵不凡的异域少年校园生活的影视长卷。 
     
        小说引人注目的还有作家戈登·科曼对待“布鲁诺”和“布茨”一系列玩闹的态度。作者是以回味、赞叹、欣赏的口吻讲述这一切的。这是一种真正的“自画青春”,是原汁原味的少年生活、少年体验。它悠然、达观、纯真、自然,完全拂去了世俗的羁绊和纷争,裸露出的是少年心灵鲜活、质朴而生机无限的底色。作者甚至深深陶醉在叙述的回味中了。因为他深知,这样的玩闹实际上恰恰蕴涵着生命走向完满的最初指向。因为对成长来说,它的路径是多元而又简单的,它不是直线一条,而是山路弯弯。风平浪静的溪流,而是波涛汹涌的大河……我们不必为他中途的停留、玩闹而忧心忡忡、甚至大动肝火,其实,他螺旋上升,曲折向前的方向是不可更改的……  
     
        从这个意义上说,面对布鲁诺和布茨的一系列“玩闹”,我们根本不可能做什么道德上的评判。因为他们所有的言行都是无关道德的。既是游戏,同时也凸现着真诚、善良、正义和良知的精神闪光。它孕育着生命中最本质的元素,催生着价值观和人性中最美好的一面。也就是说,正是在这些看似捣蛋、恶作剧的一系列玩闹中,智慧和热情不断被激发,正义感和责任心被不断孕育……最后,个人言行的涓涓细流,才渐渐纳入了心灵的浩浩汤汤。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来自成人的告诫,来自学校的规则和惩罚,则如同校园外围的一道高墙,及时地阻隔了喧嚣世俗的渗透和道德出轨的滋长。也如同一道大堤,将可能泛滥外溢的洪流轻轻怀于自己的囊中,让它在内部自行消解。而有了这样的守望和引领,成长也就如同一部有惊无险的过山车,悠哉优哉,一路飘摇,不经意间就攀上了人生的山峦。然而,真正让人惊奇的是,这样一部流光溢彩的系列作品,竟出自一个12岁中学生之手。它们如同一匹匹驰骋、盘旋的马儿,幽默、率真、生动、自然,周身散发着阳光和青草的气息,将我们团团围住,让我们在打开书页的瞬间情不自禁就陷入了趣味和快乐的语流之中。 
     
        作为少年创作,《布鲁诺和布茨》的存在也让我们不可遏止地记起近年来我们的文学中那种狼烟四起的少年写作现象。那种成人腔的故做深沉、那种毫无来由的愤世嫉俗、那种超体验的情色模拟、那种伪创意的幻想构织……似乎都是在一夜之间闯入我们的视野,践踏着我们曾经的关于成长心灵的温馨记忆。这样的写作让我们如鲠在喉。让我们在惊觉中时时感叹:怎么一夜之间我们的下一代竟然成熟得令人生疑……笼罩在这样色彩中的“少年创作”无形中带上了更多的“秀逗”色彩和炒作意味。而《布鲁诺和布茨》显然不属于这一类。它是真正天才的少年创作,流泻着来自少年心灵的智慧和诗意,纯粹而自然,磊落而真实。这显然是一种比照。这套书也给我们提供了一种思维的启示:究竟该怎么看待教育和成长,看待少年成长中的玩闹和错误。而只有搞清楚了这些,我们才会在内心里做出判定:这些由嬉笑玩闹构成的行为是不是都具有价值,那些和嬉笑玩闹紧密联系的责任心与正义感是不是仅仅是想象中的奇迹……而我们作为成年人,又是不是应该给予他们充分的信任和包容。 
     
        其实,在《布鲁诺和布茨》的系列故事中,戈登·科曼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答案。在戈登·科曼的笔下,那一个个源自少年心灵的奇迹都是实实在在的。这样的奇迹让我们赞叹而陶醉。也让我们沉思而警醒。这样的奇迹孕育并潜伏在少年成长的每一天里。而要让这样的奇迹发生,诀窍其实非常简单——那就是让心灵充分裸露出其健康、率真而自然的本色,并用信任和宽容催生它们。如果做到了这些,相信奇迹就会乘着雪橇,向我们飞奔而来……
    书评人打分: ★★★★★
  • 寻找《布鲁诺与布茨》 (佚名 ·2004年04月 )
       我不能确定自己是不是最早在网上寻找《布鲁诺与布茨》系列的人,但2001年我在网上用“布鲁诺与布茨”做关键词找这套书时,诺大的YAHOO也只能告诉我,没有您查找的记录。 
        《布鲁诺与布茨》系列是初中时看的,当时订了语文报,报纸从某一期起连载该小说的第一本《奇迹终于发生》。语文报,是很厚的一沓,一开始没注意到,等看到其中一期连载的时候,就被吸引。幸好我没有把报纸丢掉的习惯,就急忙翻出前几期报纸,象个饿鬼,读完了所有已经连载的部分。     
        已经不能等待下一期了——报上说可以邮购,一共4本。理直气壮要求父母给买课外书。现在已记不起是从出版社还是报社邮购的,拿到书的时候,牛皮纸包得严严实实,简直就是个节日,新一期的语文报还在连载中,而我已不需要等待了。     
        书里讲的是加拿大两所学校里发生的事情,麦克唐纳男校与斯克林麦杰女校。大洋对面同龄人的学校生活,作者用风趣幽默的描写展示在我的面前,每一个故事都是那么令人捧腹和难忘。书中塑造的每一个人物都有很可爱的缺点和优点,包括老师和学生。第一本中,给人印象古怪的埃尔默在后几本的故事里充分显示了他的科学天才——同时也显示了作者过人的想象力。而看似反面人物的乔治也在第二本中筹建游泳池的过程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斯克林麦杰小姐的猎枪……斯特金先生的眼睛……布鲁诺对着全世界喊:“小心鱼儿!”……大个子维伯不满意地说“我饿了!”……当最后学生们成功促成了两校一对教师的婚姻的时候,始终对两个新来老师一直带成见的我又开始觉得维茨尔先生与皮博迪小姐其实也不是那么让人讨厌……     
        书里的一切都是有趣的,而让朋友和同学分享这种阅读的快乐,成了我读完小说之后唯一能做的事情。尽管已经面临中考,好书的吸引力却是强大的,尤其是《布鲁诺与布茨》,现在能记得的是书当时被借给很多同学看过,甚至有同学在上课时看书,被老师收走,而后来书又重新回到我们的手里……     
        觉得遗憾的是,那时的我们,也许是时代的的原因,与书中的孩子们比较起来,缺乏一些主观表达的能力。我们更擅长思考或者应考,书中的孩子们则更喜欢讨论与动手。看完书后的我们没有一起讨论过,表达自己对这套书的看法,每个人都把自己对这套书的感受藏在了心里。可我知道,被小说深深吸引的感觉应该是一致的。 
      受书的影响,我养过蚂蚁,发现养蚂蚁并不是想象中那么简单,容器、土、蚂蚁是养蚂蚁的三要素,容器还好一些,可以找到玻璃瓶子代替,而土和蚂蚁就很不好弄。中国的蚂蚁不象书中的蚂蚁那样用白糖就能喂养——也许是品种不一样吧。而且家里的地板实在很脏,养蚂蚁不是平常人能做到的。高中时,常去图书馆看金融类的杂志;找关于鱼类的书籍;包括晚上翻墙到校外的的小店买零食,恐怕都是受了《布鲁诺与布茨》的影响。     
        2001年,我在家里翻出这套书的时候,发现遗失了第二本,在找翻箱倒柜一无所获后,童年回忆和一种失落感同时涌出。遗憾之余,上网在新文化论坛的怀旧版,我发了一个帖子,希望能找到一些跟自己一样喜欢《布鲁诺与布茨》的读者。     
        有很多朋友回复,一点也不觉得意外,大家已经都是成年人了,对书的记忆,又让大家仿佛回到从前。在跟朋友交流的时候,产生了重新录入这套小说的想法,甚至想做个专题网站。小说的录入工作在很多朋友的帮助下完成了,制成了小说的电子版。很多朋友在网页上留言,表达对书、对童年美好的回忆,每个人的留言都各不相同,惊喜、激动,找寻童年的心境都是一样的。 
      突然想到,要是让自己来表达对书的感受将是什么呢?那是一件童年的礼物,一直伴随自己成长而一直保留着的礼物。想了很长时间,觉得“礼物”是很贴切的。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