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巴书评 |
这是五年级男生雷伊给作家汉修先生写的信和他的日记。爸爸妈妈的离婚,小狗班弟的失踪,午餐被偷和安装警铃……读了雷伊的记述,你会和“亲爱的汉修先生”一样笑出声来! 小学生雷伊因为着迷作家汉修先生的书,给作家写了一封信。正好老师布置的作业(读书报告)也是给作家写信。雷伊在信里给作家提了九个问题。奇妙的是作家竟然给雷伊回了信,也给雷伊提出了十个问题,比如你是谁?长什么样?家有什么人?住在哪里?种种。 这下变成了讨厌作文的雷伊的负担。因为家里的电视机坏了,雷伊无聊之余不情愿地给汉修先生写回信回答他的问题。慢慢地雷伊和汉修先生开始了写信交流,雷伊甚至接受汉修先生的建议开始写日记。 雷伊用有趣的小学生的笔调描写了家庭的琐事、小狗班弟、午餐盒报警铃、作文竞赛等等,读起来童趣十足。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相关分类 |
|
|
相关链接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经典书评 |
- 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
(凭栏看雨
)
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读《亲爱的汉修先生》有感 孩子是我们的宝贝,是我们生命的延续,是我们社会的希望,我们要给孩子是什么?读完了〈亲爱的汉修先生〉,我一直思考着这个问题。 鲍雷伊在写第一封给汉修先生时是个二年级的孩子,他给汉修先生的信只有两句短短的话,一句讲了他通过老师念汉修先生的文《狗儿快乐的秘密》知道汉修先生的,另一句说这故事很有趣。第二封信已经是时隔一年,而四五年级雷伊写了寥寥几封,到六年级开始,他从回答汉修先生的十个问题开始写信,慢慢地接受汉修先生的建议,从写信到写假信,再写日记,最后喜欢上写作,写了篇《卡车上的一天》征文入未荣誉奖,写作对孩子来说真正成了一种快乐,一种不写不快之感。雷伊的变化过程是令人深思的,我们给孩子的是什么? 雷伊生活在单亲亲家庭里,爸爸妈妈的离婚对孩子没有造成什么伤害。反而,妈妈非常坦诚的跟雷伊说爸爸妈妈离婚只是因为当时结婚太早,不懂什么是婚姻。因为太年轻,不懂雷伊爸爸是不是适合自己。到生活在一起才知道雷伊的爸爸需要的是卡车和在卡车上奔波的感觉,而不是一个家庭。雷伊妈妈就这么坦诚的和儿子交流着家庭的变化。儿子呢也就这么接受了这个事实,也变得能够理解父母的难处,学会为父母着想。雷伊妈妈是个没有多少学识的女子,在一家餐饮服务中心打工,可是她能够努力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给儿子。如看电视方面,当家里电视坏了的时候,雷伊妈妈不立即拿去修理,因为她知道电视会给孩子带来笨脑袋,而是多次建议儿子给汉修先生回信,鼓励孩子读汉修先生的书,那时的雷伊是五年级。还有在儿子的朋友到家里作客时,雷伊妈妈帮忙做了最好的事物,来招待儿子的同学。虽然她工作很辛苦,为了养家糊口,为了准时交纳房租,她必须拼命干活。 再看雷伊的爸爸,虽然他常年在告诉公路上行驶着,是一个喜欢幻想的长不大的男人,可是对儿子和已经离婚的妻子还是寄去每月的生活费,在圣诞节给儿子寄去儿子喜欢的羽绒衣,一直陪着他的狗儿“土匪”丢失了,能够非常真诚地告诉儿子,也按照儿子的要求一边开车一边寻找着“土匪”,找回了狗儿就想让儿子养着,给儿子一个伙伴。不过雷伊也很能为爸爸想,想到爸爸在开车时会很寂寞,又把爸爸带回来的“土匪”给了爸爸。这么一对都为对方想的父子,读着他们谦让的情景,谁能不动容?雷伊看到妈妈请爸爸喝咖啡,多么希望爸爸妈妈能够重合,他悄悄的跑了,把空间留给了爸爸妈妈。可事未遂人愿,最后,爸爸还是只能带着狗儿上路了,妈妈呢,只能透过家里的窗户,目送爸爸而去。雷伊在那时读懂了理解。 家庭给孩子的是什么?是真诚,是宽容,是信任,是理解,是爱的环境。 雷伊在学校怎么样呢?我们接着看吧。雷伊是个转学生,在那里人生地不熟,雷伊又不愿意主动敞开心门和伙伴交流。不过学校里并不是没有人关心他,学校的校工法兰德林先生,非常温和亲切,对孩子一视同仁。他对雷伊相当关照,每天请雷伊帮忙升旗。这给一个刚转来的孩子是多么大的支持呀!雷伊爱看汉修先生的书,在图书馆里老借汉修先生的书。图书管理员发现了,当来了汉修先生的新书时,管理员特意把书给了雷伊。还有当雷伊的盒饭警报器在吃饭时响起来时,校长特意过来欣赏,给雷伊鼓励。还有雷伊的妮莉小姐,对雷伊的习作是赏识。这些都是学校细节,可正是从这些细节中,我感受到的是学校里的一种尊重温馨,一种鼓励赏识。正是这样的环境中,雷伊渐渐长大了,和伙伴关系密切了,对习作充满了兴趣。 学校给孩子的是什么?是尊重,是赏识的,是尊重赏识让孩子的身心得到陶冶。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也作为一名家长,从《亲爱的汉修先生》中,我想到了我的学生我的孩子,我会努力为他们创造一种阅读的氛围,鼓励孩子尽早进入语言文字世界,在孩子在书香中涵泳。鼓励孩子动笔,不拘习作形式,日记书信也是一种极好的交流。 我想到了诺尔特写过一首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批评之中,他就学会了谴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敌意之中,他就学会了争斗。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恐惧之中,他就学会了忧虑。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怜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讽刺之中,他就学会了害羞。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耻辱之中,他就学会了负罪感。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鼓励之中,他就学会了自信。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忍耐之中,他就学会了耐心。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表扬之中,他就学会了感激。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接受之中,他就学会了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认可之中,他就学会了自爱。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分享之中,他就学会了慷慨。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承认之中,他就学会了要有一个目标。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诚实和正直之中,他就学会了真理和公正。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安全之中,他就学会了相信自己和周围的人。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友爱之中,他就学会了这世界是生活的好地方。 如果一个孩子生活在真诚之中,他就会了头脑平静地生活。” 我们的孩子生活在什么之中呢? 我们能给孩子什么?看完了《亲爱的汉修先生》,我们也会有更多的思考。
- 在爱与痛中成长——《亲爱的汉修先生》导读
(王林博士
)
世界上有两大儿童文学奖项,一个是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一个是纽伯瑞儿童文学奖。这两个奖项都曾经在中国出版过丛书,如2000年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国际安徒生获奖作家书系”,1997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的“纽伯瑞儿童文学奖丛书”。可惜由于市场反响不热烈(其实都是值得一读的好书),这些书很快就在市场上消失了,恐怕以后也很难有重印的机会。我给老师推荐《亲爱的汉修先生》,也是希望在它们消失之前老师们手中能保留一本。 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奖是颁给儿童文学作家的,有时作家的作品不见得是本本精彩;纽伯瑞儿童文学奖则是颁给作品的,的确每本作品都属上乘。 把《亲爱的汉修先生》作为“萤火虫教师读书会”的第一本书,不仅是因为内容精彩,还因为它很适合四——六年级的学生阅读,老师如果能善加引导,不仅能让学生收获感动,还能收获读书、作文的方法。所以,我在培训的时候多次推荐此书,告诉老师们:“与其让孩子买很多作文书,不如买一本《亲爱的汉修先生》!” 此书的作者贝芙瑞当过儿童图书管理员(可别小看这个工作,在美国它甚至比教师还重要),因此也非常了解孩子的心理。你看,她选取的主人公是一个在各个方面都非常普通的男孩(事实上在班上也是这样的孩子占绝大多数),这样才好表现他们平常的喜怒哀乐。鲍雷伊是一个单亲家庭的孩子,父母的离异给他留下了很大的心灵阴影,但是他有并不是自暴自弃,敌视自己的父母,而是试图从父母的角度理解他们。鲍雷伊在班上很少有朋友,而且还总有人欺负他(例如偷走他的午餐),但他也从愤怒转为理解,“我只是觉得,很庆幸我不知道那个小偷是谁,因为我还得跟他在同一所学校上学”。作家在安排鲍雷伊的日记和书信时,看丝随意,但实际上又前后几条线索并进,各件事情之间很有联系,看完后不得不佩服作家的布局技巧。作家没有简单地去判断某一个人的行为,而是从每一个人的合理行为中引出他们的冲突。不是吗?在我们这个社会,好人折磨好人总比坏人折磨好人多。老师如果引导孩子阅读此书,可以问学生:从书中感觉到鲍雷伊是一个怎样的人?这个问题同样也适合书中的其他人物,例如汉修先生、鲍雷伊的父母。 作家在书中,给小读者展现的是一个真实的世界。这个世界充满爱,也充满痛;既有意外的收获(如获得和作家见面的机会),又有必然的遗憾(如父母最终没能和好)。我特别欣赏作家对结局的安排(我担心我们的作家来写时,通常都会处理成“破镜重圆”之类),正是这个不完满的结局提升了作品的“格”,也给读者留下了叹息和遐想的空间。老师和可以让学生想一想故事的其他结局或者后续发展。给孩子一个真实的世界,让他们自己去体会,自己去咀嚼,自己去成长。成长,这是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一环。 同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一样,《亲爱的汉修先生》也是“五味杂陈”。我在读这本书时,也是时而叹息,时而高兴,时而浮想联翩。大部分味道我相信老师们都能读出来,但对于封底说的“幽默的风格”,您感受到了吗?我只提示一个地方,第113页的最后,“我在跳蚤市场上买了一本二手的《狗儿快乐秘诀》。希望您不会介意”,我读到这里时,真的是忍俊不禁。您可以和学生聊一聊,你读了这本书后,哪些最让你觉得好笑(或者遗憾、伤心、气愤等)? 作品全部采用书信和日记的方式安排故事,真是非常别致,而且作家显然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叙述角度,让整部作品张弛有度,缓缓潜行。试想,如果作家是直接讲述故事情节(像很多作品一样),会有什么不同?是否能收到这样好的效果? 这本书能让学生悟得一些观察事物的方法、阅读方法、写作技巧,我想很多老师也读出这点了。您看,鲍雷伊给汉修先生写的第一封信,只有一句话,还有错别字,到后来虽然写得长一些,但仍然是大白话居多,再到后来,鲍雷伊能进行很好的风景描写和场面描写,如对“蝴蝶树林”的描写,读来让人动容。我也联想到我们的写作教学,很多时候让学生觉得不好写,是因为学生觉得找不到确定的阅读对象。日记是自我倾述,书信是信息交流和情感沟通,这是两种很好的写作形式。想一想,让学生写一篇名叫“记一件高兴的事”的作文,或者让学生写一篇“给远方的亲人写一封信,说一说你最高兴的一件事”,哪一个题目学生更有话可说?其他的还有构思的技巧、情节安排的技巧,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来发现,一起来讨论。 我的简单导读也就是这些,很粗糙,只是抛砖引“砖”(板砖!)。读书会的老师们,《亲爱的汉修先生》你读完了吗?你最有收获的那方面?你最感动的是哪些方面?如果你让你的学生也来阅读这本书,你有哪些好的办法推荐给他们,吸引他们来读?如果用这本书来进行班级读书会的讨论活动,你能否设计一个教案?例如,有什么活动可以延伸来做?可以和孩子讨论哪些方面的问题?在讨论活动中,如何应对孩子们的问题?不管是一点,还是一面,你都可以随手写一写。
|
|
会员书评 |
- 看书后的收益___制作防盗饭盒
(rkevin
·2005年11月
)
给儿子念每一封信 他似乎兴趣缺缺,唯一感兴趣的就是雷伊的防盗饭盒,他还真的制作了一个,虽然没有响铃,但他特别高兴.我想能让他高兴,这本书作用就达到了.
书评人打分:
★★★
- 让写作开窍的好书
(溜溜妈妈
·2004年05月
)
这本小说,是由一个叫雷伊的孩子的日记,和雷伊给一个作家的写的信组成。 雷伊本来讨厌作文,因为不得不完成老师的作业(读书报告),才被迫写信“采访”这位作家,信很短,也不礼貌;后来妈妈逼着每天些日记,再加父母离异,心中苦闷,想找人诉说,就坚持了下来;一路上,得到作家的指点,到最后,不知不觉喜欢上了作文,还得了奖,同爸爸的关系也成熟起来。 总之,通篇都是半大孩子在学校和家里遇到的事,大部分很幽默,比方发明一个防盗铃,绑在饭盒上防止点心被偷的事(天天上课担心那点点心)。 溜溜对里面的细节,如数家珍,天天跟我唠叨,写日记也自然而然地效仿起来。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好处,是给出一个生动的实例,让孩子放下架子,开阔思路:原来作文就是这样写的,就写这些好玩的事就行。一旦想通,孩子脑子里的点子,就会汩汩而出了。
书评人打分:
★★★★★
|
|
内容摘引 |
雷伊在小学二年级时读了一本课外读物,他很喜欢那本书的作者汉修先生,便写信同他联系。到了六年级,为了老师布置的作业,他跟汉修先生联系得更加密切了,在信中,雷伊说出了他父母离异的实情,自己转学后的不适应以及他内心的孤独。通过和汉修先生的书信往来,雷伊不但学会了应该如何面对生活,理解了父母无法共处的原因,体会到了父母对他的关爱,而且还练就了一手好文笔-一篇描写他和爸爸坐卡车出游的文章使他获得了小作家征文的荣誉入围奖,同时也更加坚定了他要成为名作家的决心。
书评:
极佳的故事,非常深刻;很有立体感,技巧出色,确实是一部佳作。——《纽约时报》
幽默的风格使这部作品更加出神入化了。——《学校图书馆杂志》
这是一个男孩经历了父母离异,生活发生变化的故事,读者可以从他的书信和日记中接触到他的内心世界,这本1984年的得奖作品,并未随着潮流的变迁而褪色,书中男孩的心情仍然让读者感同身受。——《儿童文学杂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