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书猜猜看系列2册(梦幻童年书系)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27288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无字书猜猜看系列2册(梦幻童年书系)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法)热尔达·穆勒
(法)热尔达·穆勒
红木铎

中国电力 2008年06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50.0 会员价:37.5
会员折扣:75%

开本:横小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0~3岁 3~6岁 6~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无字书猜猜看系列2册: 
猜猜看——谁做了什么? 
猜猜看——谁找到了泰迪? 
 
编辑推荐: 
    这是一套无字书。  
    让我们跟着这些脚印去寻找…… 这些脚印是谁的呢?谁是画面里看不见的人物?谁做了什么?有一大堆脚印(主要是画册中从头到尾出现的小图画)让我们猜到了已经发生的事情。这是一本能使孩子们说话的书:让图画给孩子讲故事吧……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会员书评
  • 导读 (河马 ·2008年06月 )
                         《谁找到了泰迪》导读  
                                             
        这是一本很稀奇的书,我以前从来没看过这样的书。  
        它讲的是森林边,住了一家人,家里有三个孩子:大姐姐、小妹妹,中间还有一个男孩子。秋天的一天,他们决定到森林里郊游。出发前,他们各自带了心爱的东西。在路上,他们遇到邻居,他出来遛一条大狗。在森林里,姐弟三人兴高采烈,吃浆果、观察小鸟和松鼠……休息时,大家齐心协力,用绳子和松枝搭了帐篷,打算好好享受一下。就在这时,邻居家的狗独自逛了过来,发现了小妹妹心爱的泰迪熊,狗把它叼走了。这可不得了,三人一路追踪,最后在森林边使小熊化险为夷。回家后,他们把各自的见闻经历用自己的方式记录了下来。 
        这是一个不算短的故事,但作者只用33页画面就把它讲得清清楚楚。 
        那么,它稀奇在哪里呢? 
        首先,这是一本无字书,里面除了开头有一句提示外,全书别无文字。 
        可这不算什么啊,无字书又不是没有? 
        不过这本书可是除了开头结尾三页出现姐弟三人外,全书连人物形象都没有! 
        这就奇了,这故事讲的可是三个孩子、一条狗和玩具熊的故事,没有人物形象这可怎么讲啊?  
        我们首先来看下第一页,背景设在室内,三个孩子都出现了,姐姐穿黄鞋,弟弟穿蓝鞋,小妹妹穿小红鞋,他们每个人都在忙着往自己的背包里装有用的东西:吃的、水壶、绳索、书。右上角的门厅处挂着两个小的孩子的外套。这一页画面起到的是提示的作用,它除了告诉我们故事的主人公的身份年龄以外,桌面上的每一件东西都将会在书中其他部分出现,如果我们在这里就注意到的话,这些东西会告诉我们三个孩子分别作了些什么事。 
        下面作者就开始用画面上的脚印为我们讲述故事。  
        这些画面色彩清淡,既符合秋季的主色调,又可以突出三个孩子红、黄、蓝色的足迹。画面的构图也非常简洁,为了让我们关注足迹,作者让它们主要集中于画面的中间,而且在脚印周边大多留出空白,是脚印始终很醒目。为进一步操纵我们的视线,作者果断地将森林的上部截去,只留树干,森林里常见的植物也只保留在最低限度。这样脚印就成为了画面的主宰。 
        虽然构图简洁,但《谁找到了泰迪》的内容却相当丰富,我们只要在读的时候,除了脚印,还认真观察细节,就可以顺利了解画面为我们讲述了什么故事。 
        我们以孩子们刚出门时的画面为例,来看看作者用相连的几张画面讲了多少内容。 
        不过为了能把故事了解得更详细,我们还得时不时地翻看它们前后的画面。 
        首先看脚印:三串脚印从房门一只延伸到一株灌木跟前。姐姐的黄脚印在最后面,屋子的门已经关好了,看来姐姐是家里最细心的人,掌管着家门的钥匙。妹妹的小红脚印已经追上了蓝脚印,记得在上一张画面,红脚印可是和姐姐黄脚印一同出的门,她肯定是在姐姐关门的时候,追上哥哥的。在画面的下方偏左,在小径的边缘,妹妹的左右脚印一度呈现并排站立的痕迹,看来她曾经在这里停了一会儿,然后才又加大步伐追上哥哥。刚才她没准在等姐姐,当然也许只是在张望远处出现的邻居和他的狗罢了。 
        在下一张画面,远处小丘上,出现了邻人,身子后仰,正使劲拽着他的大狗,他们肯定刚出门,狗正兴奋呢!但从脚印上来看,弟弟和妹妹并没有再关注狗,而是直奔画面右侧结满浆果的灌木大步而去,你瞧,他俩的步伐间隔距离有多大!在灌木前面,一红一蓝两对脚印都是足尖朝向浆果,而且脚印密集,没有离开的脚印。哈,看到这里,不用我说,你们也知道这小兄妹俩在忙些什么。他俩太专心了,连树上的两只小鸟在偷看,他们都不知道。 
        嗯,这幅画面里怎么没有姐姐的脚印啊?翻到下一页,哦,姐姐原来跟在弟弟妹妹的后面,她也来吃浆果了。只是她的步伐间距不像两个小鬼的那么大,可见姐姐就是姐姐,她很清楚,树不会跑掉,她用不着那么急!现在,我们来数数浆果,再翻回前面数数,就知道弟弟妹妹吃掉多少啊!给姐姐才留了那么一点,真是贪吃!至于姐姐到底有多稳重,在书的结尾他们回家时,还会再路过这棵灌木,到那个时候,我们就可以知道姐姐吃了多少浆果了。 
        这些是四张画面所显现的大多数内容。后面的画面也是如此,作者利用脚印出现的位置,步伐的大小,脚尖的朝向做主线来讲故事,利用小鸟、松鼠、耗子、树干树枝来补充。每一幅画面都是对前一幅的补充解说和延伸。 
        如果我们再更耐心一点,肯定能根据画面讲述出更多更精彩的内容。我们只要按着作者画画的规律来观察思考就可以做到。 
        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我们的观察力,把一本既没有文字,也没有人物形象的书,讲出一个精彩的故事来。 
        能让我们做到这一点的书,难道不稀奇吗?  
     
     
                         《谁做了什么?》导读  
                                    
        由于我先看了《谁找到了泰迪》,所以《谁做了什么》这本书的表现形式虽然够新颖,但我倒不会对此大惊小怪。 
        但这本书是我遇到的第一本,不等我看完,我就必须得一看再看的书。 
        因为它简直是本谜语嘛! 
        它讲的是,在乡下,在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季早晨,一个小男孩起床,吃完早饭后,带着他的小狗出发,去农场完成一项重要任务。外面的天灰蒙蒙的,雪落了厚厚一层。他和几只小鸟打了招呼,惊跑了一只野兔,用冬天最后一束绿草喂了马,带着淘气的小狗过了小河,看到了目标——一根笔直的松树杈。他折下树杈,和小狗打道回府。路上,他还帮爸爸取了木柴,整整齐齐地堆到家门口。家里,妈妈早就为他准备好了点心,吃完点心,他急急忙忙回到屋子,用那根树杈——搭起了一个红帐篷! 
        不就是这么个故事吗?怎么像谜语了? 
        因为上面所有这些内容,全是我根据种种细节猜出来的!因为比起《谁找到了泰迪》,《谁做了什么》这本书更厉害,里面不仅没有文字、人物的形象,主人公以外的人物的连个影子都没有! 
        我是怎么知道的呢?大家随我来。 
        我们先来看看男孩起床后的餐厅。作者先为我们展示了餐桌的右半边,那上面有两套摞起来的碗碟刀具,一条已经用过的黄餐巾揉在一边,看来家里至少已经有一到两个人吃完饭了,右边还有一条没用过绿餐巾放在面包篮旁边,这也许是给男孩儿留的。 
        可到下一页,我们会发现不是这样,男孩子的脚印引导我们,告诉我们他的餐巾是红色的。那么,绿色的是谁的?家里看来还有一个人没露面。看看画面的右上方的门厅,那里挂着一大一小两件儿童外套,下面还有一红一绿两双小靴子,哦,猜猜看,绿餐巾会不会是给小男孩的弟弟或妹妹的呢? 
        这些室内场景告诉了男孩子的家庭结构,我们再来看看外面。 
        作者把室外的画面画的非常简洁、非常漂亮。画面相当空旷,上面的“道具”寥寥无几,但每一个的色彩都尽可能的鲜明,孩子和狗一红一黑的脚印并没有因此而模糊,它们在皑皑白雪的映衬下,非常醒目。它们的出现的位置和脚尖的朝向,当然还有这些道具,为我们详详细细地讲起了故事。 
        男孩儿过河前的那页画得简洁之极:一条窄窄的小河,没有结冻,横贯画面的正中,在画面的右边,河面上搭了一条木板。在木板的一头,男孩儿和狗的脚印由一前一后改为并排,说明他俩停下来做了什么事。做什么呢?我只好往回翻一页来寻找答案。哦,找到了,木板原来靠在工具棚的外边,它是被男孩儿带来的,看来男孩儿早有准备啊。 
        下一页更有意思,还是原来的场景,只是加进了河的对岸,咦,木板上只有男孩儿脚印,过了河以后还是没有狗的脚印,狗脚印只存在于男孩儿没过河以前的地方。难道狗留在这边,不过去了? 
        再翻一页,狗和孩子的脚印出现在松树下,我猜出来了,原来男孩儿把狗给抱过去了!真是好玩。 
        就这样,我每看两页,都要回返一次,有时甚至两次,没办法,谁叫我老了,记性不好呢!不过好在我掌握了规律,每换一个场景后的第一页都是平铺直叙,翻到后面一页准有新进展,准能揭示“谁做了什么”。掌握了规律,我充满自信,我可以猜出男孩儿做的所有事了。 
        我又错了。因为我还是漏了小道具。 
        在男孩儿帮爸爸往家门口里搬木柴的时候,独轮车里还剩下了一小根木柴,鲜红的小车里洁白的白桦木柴,格外显眼。这本来是一个暗示,但我光忙着研究地面上来来往往一大一小的脚印了,就没在意它。 
        等翻到后面时,我忽然发现那根木柴端端正正地摆在柴堆的正上面,此时大人的脚印并没有跟进屋。我这才明白,男孩儿进门前做了什么事。我松了口气。把视线移到左面的画面,男孩儿凳子右手的墙边,赫然靠着那根松树杈,我懊恼得猛拍自己的脑门,真是“智者千虑,终有一失”啊,我怎么把它给忘了,它可是那男孩儿出门的目标啊!我赶快往回返了一页,果然,独轮车左边洁白的雪地上,分明就是那根树杈嘛,我被作者错综复杂的细节整得够彻底! 
        就这样,我被作者牵着鼻子读完了整本书,耗时是我读普通绘本的三倍不止!但我读的时候依旧津津有味,因为每翻一页(不管是往前翻还是往后翻)时我都充满期待,等待着由自己揭晓谜底。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