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的椅子(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24478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彼得的椅子(信谊世界精选图画书系列)
Peter's Chair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艾兹拉·杰克·季兹
(美)艾兹拉·杰克·季兹
孙晴峰

明天出版社 2008年09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29.8 会员价:29.8
会员折扣:100%

开本:横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故事梗概——摘自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彼得有了一个小妹妹。 
    他搭积木,妈妈让他小一点声。他还发现爸爸把他以前睡过的摇篮、婴儿床和高脚椅都漆成了粉红色,“可这都是我的啊。”彼得想。 
    还剩下一把蓝色的小椅子没有油漆。 
    他抓起它,跑回到自己的房间。他对小狗威利说:“我们离家出走吧!”他用一个袋子装上点心和小狗饼干,带上蓝椅子、玩具鳄鱼和他小时候的照片,走到了外头。在房子前面,当他想坐那把小椅子时,才发现自己坐不进去了,他太大了。 
    妈妈喊他回家,他和威利都假装没听见。 
    一会儿,妈妈发现窗帘下面有一双脚,那是彼得的鞋,他人藏在了橱后面。 
    彼得坐在一把大人的椅子上,爸爸搂着他。他对爸爸说:“我们来把小椅子漆成粉红色的吧!” 
    他们一起动手漆了起来。 
 
    【编辑推荐】 
    自从妈妈生了小妹妹,爸爸把彼得过去用过的东西都全部漆成了粉红色,彼得觉得被冷落了,他非常难过,于是他决定带着自己的小椅子离家出走。当他想坐进小椅子时,发现自己已经长大,坐不进去了……于是他想通了,带着小椅子,高高兴兴地回家,跟爸妈和妹妹团圆了。跟着爸爸一起把小椅子漆成粉红色。 
    从这个故事中,小朋友可以学到分享的道理,同时本书也描绘出当家中又有小宝宝即将诞生时,对原有的小孩心理的冲击,爸爸妈妈千万不可以忽略这一点。 
 
【作品解读——摘自彭懿《图画书:阅读与经典》】 
  美国的《号角书》杂志(Horm Book)把《下雪天》比喻为“像一朵雪花一样,是这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 
  如果不算与人合作的《我的狗不见了》(My dog is Lost,1960),《下雪天》应该算是艾兹拉·杰克·济慈的处女作了。尽管他大器晚成,自写自画这本书时已经46岁了,但他还是幸运的,处女作就一鸣惊人,一举摘取了别人画了一辈子也得不到的凯迪克奖,而且还是梦寐以求的金奖。《下雪天》的故事极为简单,甚至可以说简单到了几乎没有什么故事——昨夜下过雪了,一个小男孩欢天喜地地走在雪地上。它只是提供了一种气氛、一种体验,它所以会受到凯迪克奖的青睐,是因为他破天荒地画了一个小黑人,这是开先河的,尽管他一再强调他的重点不在于主人公的肤色是黑还是白,而是描绘了一个下雪天给孩子带来的快乐,但这毕竟在过去的图画书的历史上还从未出现过。还有,他使用了拼贴画的技法,这也是开先河之举。他用布片、彩色花纹纸以及各种各样的材料,再加上油彩,匪夷所思地贴画出了一个美丽得让人心悸的世界。 
  约翰·洛威·汤森在《英语儿童文学史纲》说艾兹拉·杰克·济慈并不是一个“非常有天分的作者”,但他却创造了一个神话,从1962年到1969年,陆陆续续地以这个名叫彼得的黑人小男孩为主人公,写出了一个记载他成长经验的系列。 
  《彼得的椅子》就是其中的一本。 
  作者自己曾经说过,这个故事在他的心中悄悄地揣了许久,从酝酿到完成整整花费了二十多年的时间。与《下雪天》一样,这个故事并不复杂,但却涉及了一个极其深刻而又常常被忽略的主题:成长的自觉。 
  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值得他这样呕心沥血呢? 
  在《下雪天》里,彼得还是一个3岁左右的独生子,到了《彼得的椅子》,他看上去已经有6岁的模样了,还有了一个刚呱呱坠地的小妹妹。新生命的诞生,让小小的彼得感到了威胁,他先是被妈妈命令不许发出太大的声音;接着,他发现自己的摇篮、高脚椅和婴儿床被爸爸漆成了粉红色,都将不再属于自己……这让他不安,他怕父母不再爱他,担心自己的存在遭到否定,于是,他带着自己那把还没有被漆成粉红色的蓝椅子,还有他的狗威利、一袋装满了点心和小狗饼干、玩具鳄鱼和小时候的照片(这些东西,如果一一追究起来,似乎都具有某种象征的意义,比如他为什么要带走一副镶嵌在圆木框里的照片呢?),离家出走了。不过,他并没有走多远,只不过是来到了房子的外头。这在我们成人看来,似乎幼稚得可笑,但对于一个幼儿来说已经是一种必死的抵抗了!转折发生在一刹那,当彼得往那把蓝椅子上坐去时,“但是,他坐不进去了,他太大了!”——这个画面非常耐人寻味,画面上所有的视线都集中到了尴尬万分的彼得身上,狗也就算了,让人哑然失笑的是,地上照片里的那个婴儿和廊柱上的玩具绿鳄鱼,也都在回头或是从上头俯瞰着彼得。“众目睽睽”之下,他突然意识到自己长大了。这个发现至关重要,这是一个孩子对自己成长最初的一种自觉。看到这里,我们不能不对艾兹拉·杰克·济慈肃然起敬了,他对一个处于幼儿期的孩子的心理描摹得是多么准确啊! 
  后面的一个情节更是让人感觉到他的过人之处了。妈妈喊彼得回家,已经“离家出走”的彼得当然不能那么简单地就回家了。为了掩饰自己的窘相,他故意把一双鞋子藏到了窗帘下面,和妈妈开了一个玩笑。其实,这也可以看做是彼得的一种长大呢,一个长大的孩子,才会知道要面子。太生动了,真是写活了一个幼儿的心理变化。《彼得的椅子》问世都快四十年了,还总是被人挂在嘴边,就是因为艾兹拉·杰克·济慈透过孩子的一双眼睛的高度,描写了孩子走向自立的过程。 
  与《下雪天》一样,这本书作者依然采用了拼贴加油画的技法。他用了日本和纸、手工纸、缕空的勾花台布、剪报以及其他的材料,还用油画颜料手绘出人物的表情、椅子的明暗以及日晒雨淋的整面砖墙。拼贴画虽然是一种装饰性的表达形式,但因为艾兹拉·杰克·济慈的匠心独用,它反而给我们留下了一种亲切的生活实感。整本书里有两种颜色最引人瞩目,一种是粉红色,一种是蓝色。粉红与蓝,一暖一冷,代表着不同的寓意。粉红色象征了一个新生命诞生的喜悦,所以摇篮、婴儿床都被漆成了粉红色;而蓝色,比如那把小椅子,则是彼得不安与孤独的微妙心情的真实写照。还有一种颜色,也非常重要,就是黄色。当彼得对爸爸说“我们来把小椅子漆成粉红色的,给苏西坐吧”时,彼得坐在一把和爸爸一样高、一样大的黄椅子上。这黄色,暗寓着彼得的成长。 
  最后,还有两个小小的细节值得回味。 
  第一个非常容易被错过。在倒数第2个画面中,就是彼得对爸爸说给妹妹漆椅子的那一页,一只胖胖的小手从摇篮里伸了出来,那是妹妹在谢谢哥哥呢! 
  第二个是最后一页,那条名叫威利的狗大半个身子已经走出了画面,地上留下了一行粉红色的油漆脚印。有人说,它是在告诉我们:彼得的成长故事还没有完啊! 
 
【作家/画家简介】 
    艾兹拉·杰克·季兹(Ezra Jack Keats),1916年3月11日出生于美国纽约布鲁克林。他的父母都是波兰出生的犹太人,因为遭到迫害移民到了美国,他是他们三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他小时候就喜欢涂鸦,常常把道路或是墙当成画布。1934年他高中毕业后,虽然得到了艺术学校的奖学金,但因为父亲突然过世,他只好放弃,一边打工一边自学。1942年他应征入伍,战后曾去巴黎做过一年的绘画之旅。回国后,他在纽约的画廊举行过个人画展,并开始为成人书设计封面和画插图。从1954年到1960年,他还为十几本童书画了插图。 
    1962年,他自写自画了《下雪天》(The Snowy Day),这本书为他赢得了1963年的凯迪克奖金奖。主要作品除了以黑人男孩彼得为主人公的“彼得系列”:《彼得的口哨》(Whistle for Willie,1964)、《彼得的椅子》(Peter's Chair)、《彼得的信》(A Letter to Amy,1968)、《彼得的眼镜》(Goggles,1969)之外,还有《珍妮的帽子》(Jennie's Hat,1966)等多部。1983年在纽约逝世。 
 
红泥巴推荐级别: ★★★★★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 入选美国“彩虹阅读好书榜” 
    ☆ 入选日本儿童文学者协会编《世界图画书100选》 
    ☆ 入选日本儿童书研究会/绘本研究部编《图画书•为了孩子的500册》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白的黄的粉红的 (梅子涵 )
        彼得很小,是个小孩。他有多小,我们不知道,写书的人没有告诉我们。艾兹拉不是小孩,是个大人了。他有多大,我们不知道,书上也没有写。艾兹拉是谁呢?就是写这本书的人。以后也可以做个规定,写书的人,要写上自己的年纪,这样看了,会更加吃惊,会越发佩服:那么年轻,却写出了这样的曲折、这样的壮观、这样的丰富、这样的深刻;那么大的年龄,却写出这样的天真、这样的浅趣、这样的轻快、这样的一尘不染。 
        现在的这位叫艾兹拉的大人,又写出了一个这样天真的小孩。 
        彼得是天真,是可爱,我们根本不要把彼得心里想的那些,彼得拿起他的蓝椅子离家出走,看成是一个孩子身上的缺点。这些都不是什么缺点,而只是一个天真的孩子的心情,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孩子心里的干干净净的想法。是啊,那本来是他的摇篮,怎么被漆成粉红色了呢?高脚椅也是他的,爸爸也在把它漆成粉红。他的东西都变成妹妹的,那么他还有什么呢? 
        彼得这么小,他的想法也就是这么小。他虽然不想把自己的蓝颜色漆成粉红,可是他觉得蓝椅子属于他的这个简单的想法其实也干干净净。不是干干净净的吗? 
        读这样的故事,读这样的故事里的孩子,我们总看见了“欣赏”,看得见书中没有出现的那个写书人的温柔、喜爱的眼睛。他们温柔、喜爱地看着孩子,欣赏着童年,所以他们能写得出这样的可爱,他们画出的孩子的眼睛里全是干干净净的幼稚,而没有一点点歪斜。你看看彼得的眼睛,那里面是没有歪斜的,那目光里的是幼稚,是天真,是他的最真实最合乎逻辑的看法。你再看看那个椭圆相框里的光屁股的小孩,他应该正是光屁股时的彼得。他看着现在的彼得,心里在想:“你怎么和我一样?”是的,一个孩子不会一下子就长大的,一下子就长大那生命显得多没趣!很长的时间,他们仍旧像光着屁股时一样。长大是慢慢的。 
        长大不是改正天真、改正幼稚。 
        长大就是忽然地知道应该那样做了。 
        长大不可以催促。 
        仍旧像光着屁股一样也不需要数落。 
        你看看彼得的爸爸和妈妈! 
        他们真懂得童年。所以他们满面笑容,一句多余的话也不说。 
        可是彼得自己会说。彼得说:“爸爸,我们来把小椅子漆成粉红色的,给苏西坐吧。” 
        什么是长大呢? 
        也许长大就是突然地这样说了。 
        这是一本从头到尾明亮、明媚、鲜鲜艳艳的书。白的颜色,黄的颜色,粉红的颜色…… 
        孩子生命的颜色,孩子慢慢长大的颜色,很大很大的原因来自成年人心里的颜色。你是大惊小怪、满怀狐疑、自以为是的,那么就休想明亮、明媚、鲜鲜艳艳。那么就哇哇地哭吧,大声地喊吧,结果你的满头黑发全部提前深刻地变成了白发。 
        谢绝这样的深刻吧。 
        我们还是宁可笑嘻嘻的好。 


会员书评
  • 新鲜 (韩婧 ·2010年06月 )
    不错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