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巴书评 |
内容简介: 在另一个星系,有一只怪物。它把山峰当作饼干咔嚓咔嚓地吃掉,把海水当作饮料咕咚咕咚地喝干,就连小星球,都被它当作苹果一样啃光了……可是它还是很饿。它发现了正在看书的小男孩汤米,“我要来抓你啦!”怪物大叫着,驾着飞船来到了汤米的家…… 想知道怪物把小男孩怎样了吗?赶快翻开书,故事的结局给你的不仅仅是惊奇! 作者简介: 托尼·罗斯(Tony Ross),1938年出生于英国伦敦,他曾经是漫画家。托尼的作品早年以调皮活泼著称,具有强烈的情感张力,他喜欢以幽默的笔触与拙朴的线条重述经典童话。在《我要来抓你啦!》一书中以夸张的人物造型及鲜艳的图画配合故事情节,充分掌握了书中的紧张的气氛、节奏,留给读者一个无限惊奇的结局。托尼的作品家喻户晓,畅销全世界,获奖无数。现在和妻儿住在美国康乃迪克州。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
●德国绘本大奖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相关分类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经典书评 |
- 绘本里的双线交叉
(郝广才(本文摘自台湾郝广才著《好绘本如何好》)
)
绘本里会有一连串的场景,场景中会有连串的动作,来传递讯息和表达剧情。如何把读者的注意力,从一个场景引导到下一个场景,从动作的一点带到下一点?是创作绘本的基本课题,其中有个很好用的技巧是”双线交叉”。 比如小说《达芬奇密码》,作者就是用双线交叉来进行故事。一线是博学的兰登教授和聪明美丽的莱菲,另一线是主业会的杀手西拉,两线同时交叉进行,第一线的故事走到一段,接着就跳到另一线走一段,读者正急着要知道发展时,又跳回另一线。我们想跳过这个章节,直接循原线找到答案,又怕漏掉什么,等会儿接不起来。只好赶紧把这一线的段落读完,就在这样交叉之间,读者一直保持高度的兴奋,而且强度会累进上升,书就放不下手。所以《达芬奇密码》虽厚厚一大本,读起来并不吃力。如果不是中间有许多宗教、艺术上的知识要说,会读得更快。进行会更流畅。 同样的方法,如果我们要拍电影,是说有恐怖分子要潜入一所小学装炸弹,反恐的警探发现了这个计划,要赶紧阻止,以免无辜的小学生受害……这时候,导演就可以分两线,从不同的地点同时进行动作。他可以先拍:恐怖分子假扮成电信公司的维修人员,开着维修车出发;接着拍警探查到恐怖分子的藏身处,没发现人,但看到桌上一堆纸;再跳回恐怖分子骗过校警进入学校,被带到电话机房维修;这时警探发现桌上是学校的平面图,上面有布炸弹的预定点,他明白恐怖分子想炸学校,立刻拿起手机要通知学校;跳回恐怖分子剪断了电话线,校长要打电话,电话不能打,校长问秘书怎么回事?秘书说电信公司已经派人来修。校警正在悠闲的吃甜甜圈,喝星巴克,时间已经很紧迫,用校警的轻松来加强紧张;跳回警探打不通电话,一边跑一边通知其它警察,警车出动;跳回恐怖分子已经装好炸弹,离开时一个小学生跌倒,恐怖分子扶起小女孩,还安慰她……就是这样用双线交叉的方式,一会儿是恐怖份子,一会儿是警探,让观众的注意力来回聚焦,张力结构就像一个在观众心中的气球,等着导演把气循一定的节拍,逐步灌进去。如果没有建立这个结构,就像没有个气球在收气,气再多,也就散气乱窜,不会有张力膨胀。 但是绘本的篇幅有限,比小说、电影都小太多,所以要运用双线交叉就要更有技巧。我要用托尼·罗斯的《我要来抓你啦》这本得奖名作,来谈双线交叉。 《我要来抓你啦》一开始,出现一艘太空飞碟,尾巴拖着一道光束,划过宇宙星空。 这道光束落到一个星球,跳出一只怪兽,大叫:“我要来抓你啦!”怪兽压碎香蕉人、打破雕像、把书丢得满天飞、把山咬碎、吸干海水……专搞破坏。更厉害的,怪兽像啃苹果一样,啃掉一个又一个星球。但星球中间太烫。两端太冰,所以他都不啃。这里巧妙的把科学知识带进来,不是说要寓教于乐噢,而是荒谬与逻辑的并存。 怪兽发现了地球,发现了有个小孩叫阿汤,看起来很好吃。镜头转到阿汤正在壁炉前,听大人讲怪兽的恐怖故事,这里故事开始进入“双线”。接着跳回怪兽的宇宙飞船,船上屏幕出现地球,怪兽接近了。然后一道光束,划过夜空。公园里的人都抬头看着光束,托尼·罗斯巧妙的用人的目光,集中在天边一角的光束,自然的引导读者目光聚焦在宇宙飞船上。所以不管我们读到这一页时,眼睛落在画面的哪一部份,我们都会随着创作者安排的指示,被带到他要我们看到的剧情。这一幕也看出托尼·罗斯的幽默,雕像的马头、剑稍都指向宇宙飞船,幽会的男女、流浪汉、警察、导盲犬,连戴墨镜的瞎子也抬头看,是真瞎还是假瞎? 下一场又跳回阿汤,注意阿汤不论上楼,在浴室,窗外都有一道光束,不只能加强紧张感,也把双线交叉进行的技巧在一个画面同时呈现,不必一定用到两个画面来跳接,节奏就更明快,剧情关系也会更明朗。 接着出现阿汤的房间,隔页出现怪兽躲在石头后面,等待伏击。阿汤房间的东西多而杂乱,对比出石头的少而简明,剧情的走法不只要交叉呈现,还要注意对比。在心理学上,当有一种情绪会产生一种特性的动作时,我们透过类似的动作,就可以唤起相通的情感。当我们运用交叉跳接,就是要引起读者心中的疑问:“怪兽接下来要干什么?”然后把他带到怪兽,接着他的疑问又产生:“阿汤不知道会怎样?”接着便把他带到阿汤,他的疑问解决一半,就带他到另一边,如此交错下去,就可以控制读者的情绪,带给他们愉悦或哀伤。 天亮后,阿汤把怪兽的事忘了,正要去上学。再跳回怪兽看机会来了,跳出来大叫:“我要来抓你啦!” 翻页后,结局出现。没有文字,创作者要让我们自己去发现。原来怪兽和阿汤比起来,是比球鞋还小的小不点,所有的恐惧在瞬间,快乐的消失。这个交会的惊奇,是靠前面给我们不断的暗示,怪兽好像很大,他用我们脑中既有的思惟,星球是大的,吃星球的怪兽当然也大……来制造错觉。画面的交叉出现,让我们更加深这个错觉,最后交会出惊奇幽默的效果。托尼·罗斯的画面,简洁有力,速度感十足,加上他一贯幽默的趣味,每次他处理有关孩子面临的难题,如害怕,不想上学……都给我们无限的惊喜,难怪小朋友能在他的作品中,找到最大的抒发空间。 (本文摘自台湾郝广才著《好绘本如何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