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册 购买→ ←查看
有7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30866次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册
Le Petit Nicolas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法)勒内·戈西尼
Jean Jacques Sempe(桑贝)
戴捷

中国少年 2005年01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47.0

开本:32 装帧:软精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0~99岁 9~9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书目】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1——小尼古拉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2——小尼古拉的课间休息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3——小尼古拉的暑假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4——小尼古拉的烦恼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5——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 
 
【书评】 
    法国人是天性浪漫的民族,他们肯定不会忘记要拿童年来幽默一把。《小淘气尼古拉》就是两位法国的漫画大师合作逗乐的杰作,葛西尼负责写故事,桑贝负责配图。故事的叙述也是用漫画的手法,而图画本身也是绝妙的故事。  
 
    尼古拉是一个刚上学不久的小学生,他有一帮“死党”,就是在学校里的一帮哥们儿弟兄。这帮小家伙天真烂漫,快乐无比。无论他们到哪里,哪里就变得乱七八糟。  
    他们一窝蜂地冲过马路去上学,看得交通警察实在心惊,于是征得校长的同意给他们上一堂现场的交通秩序课。能到校外去上课,孩子们非常乐意。警察很耐心地带着他们以安全的方式走过来走过去,他们很快就学会了。可就在警察满意地夸奖他们,并宣布下课后,这帮小家伙又一窝蜂冲过了马路。  
    给小家伙们上课不是件容易事,真佩服老师坚强的神经系统。有一次学校组织身体检查,开始的时候,医生们还觉得很有信心应付这帮看起来很可爱的小家伙。可是没多久这帮小家伙就开始让医生们头疼了,最后负责测评孩子们智力状况的医生几乎精神崩溃,他感觉自己成了神经病。  
    学校不远处新开张了一家书店,孩子们放学后涌进书店里。老板看见来了这么多爱看书的孩子,高兴得乐不可支。可这帮小家伙进去后,只是好奇地东看西问,这也翻翻,那也摸摸,一转身还“稀哩哗啦”碰倒一堆书。什么也没买,他们又一阵风似地蹿出了书店,一路上聊着“这地方真好玩”、“老板真和气”、“下次还来”!  
    他们一起玩踢球时就更加热闹了。随时都在吃零食的亚三有一个新足球,约了一帮死党一起来踢球。全部来齐,一共18个人,大家先要就各种问题争论个明白。阿南学习成绩好,当然只能做裁判,可是只有鲁飞有口哨,因为他的爸爸是警察。可鲁飞不愿意把哨子给阿南,大家只能决定,阿蔫要吹的时候就告诉鲁飞,由鲁飞来吹哨。然后大家抢着当队长,各有各理由,说不到一块儿,就要动拳头。尼古拉说用硬币来决定吧,可是硬币抛出去却找不着了,大家又忙着找硬币。好不容易鲁夫吹响了开场哨,可尼古拉又与杰夫争论起来,两人扭打在一处。阿蔫对鲁飞没经过同意就吹哨抗议,鲁飞说哨子是自己的,爱吹就吹。渐渐地,大家乱作一团,又跑又叫,你推一把我打一拳,开心得不得了。这时候,正在吃零食的亚三突然发现,原来那个足球根本没带过来,忘在家里了。  
    尼古拉也有破天荒被人夸奖“乖”的时候。他喜欢和邻居一个女孩子玩,所谓一起玩,就是在女孩面前表演翻跟斗。他被邀请参加女孩的生日派对。拿着礼物兴冲冲地跑上门,却发现自己是惟一被邀请的小男生,他不得不坐在一堆叽叽喳喳的女孩中间。女孩的妈妈把尼古拉送回家时,直夸他是个斯文的小绅士。可回到自己的房间,尼古拉放声大哭,让妈妈莫名其妙。还是爸爸理解他,带他出门下馆子、看电影,看的是西部牛仔片,总算让小尼古拉找回了平衡。  
 
    尼古拉的故事就是由这样一个个好玩的故事组成,有的发生在家里,有的发生在学校,有的发生在放学后的校外,有的发生在度假的海滨。两位漫画大师只是看来随意地把故事勾画出来,于是在我们眼前出现了一个个鲜活有趣的人物,一幕幕家庭和学校里的轻喜剧,还有一幅幅令人捧腹的童年快乐即景。  
    如果说埃米尔的故事还多少想给我们一点教益的话,尼古拉和他的那帮小“死党”们的故事纯粹就是逗我们开心。几十年来,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在法国、在欧洲非常畅销,并被改编成电视剧。孩子和大人都从尼古拉的故事里,获得了极大的快乐。每个人的童年,可能有不同的滋味,但几乎每一个人都乐意,让回忆中留下更多的开怀大笑。  
                            --摘自《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 
 
【作者简介】 
    让-雅克·桑贝(Jean-Jacques Sempe),1932年8月17日出生于法国波尔多市。因为过于顽皮,他在17岁时被中学开除,从此走上谋生之路。他青少年时期因梦想能加入爵士乐名家雷·旺图拉的乐团,开始为音乐家画像。他当过一段时间不太走运的葡萄酒经纪人,又当过兵。19岁开始从事漫画创作。 
    上世纪50年代中期,桑贝与勒内·戈西尼合作“孕育”了《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桑尼画画儿,戈西尼撰文。小尼古拉一举成名,这成就了他世界漫画大师的地位。桑贝笔下的人物不是什么大英雄,而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平民百姓,他用一贯不温不火的幽默,将这些小人物的喜忧、癖好一一展现在我们面前。 
    现在,桑贝的20多部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在全世界30多个国家流传。主要作品包括:《小尼古拉》、《玛塞琳为什么脸红》、《哈吾尔·塔布林》等。 
 
勒内·戈西尼(Rene Goscinny) 
    欧洲漫画界的传奇作家。1926年出生于巴黎。他的童年与青少年时代都是在阿根廷度过的。他在布宜诺斯艾利斯上中学时成绩优异,毕业后曾从事过很多职业:会计第二助理、广告秘书处学习广告绘画、军人、记者......最后尝试画讽刺幽默画儿,但是不太成功。 
    上世纪50年代,戈西尼回到法国,终于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道路,即专门从事连环漫画脚本的编撰。这时,他遇到了刚刚步入漫画的年轻画家桑贝,他们共同创造了“小尼古拉”这个风靡半个多世纪的经典人物。此后,他又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著名作品,如,分别同于得左和莫里斯一起创作了系列连环画《亚力历险记》和《幸运的路克》。他还于1959年创立了《飞行员》杂志,任主编至1974年。 
    遗憾的是,勒内·戈西尼于1977年因心脏病发作英年早逝。在他身后留下的作品中,他的女儿发现了许多尚未结集成册的尼古拉故事。她后来取得桑贝的同意,将这些图文结集成《小淘气尼古拉新故事集》,不但让父亲的作品再见天日,也造福世界各地许多“尼古拉迷”们。 
 
【画家桑贝自述(戴捷 译)】 
 
    20世纪50年代初,我在一家比利时周报上发表一些小幽默画儿,起名叫“小尼古拉”。在这家杂志社的巴黎办公室里,我遇到了勒内·戈西尼(Rene Goscinny)。当时他正画连环画,写些短篇小说。他比我大6岁,刚从纽约回来,这令我大大地吃了一惊。他穿一身两襟相叠的西装,整齐地戴着领带,从口袋里掏出精巧的打火机给女士们递火。 
    当天晚上,他请我在一家饭馆共进晚餐。他问我:“您喜欢海胆吗?”我说我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他便高高兴兴地请我品尝了海胆。为了不欠他的人情,饭后我问他喜不喜欢音乐。他很有礼貌地说喜欢,但仅此而已。我就请他到我家去听两张唱盘,当然,他以为我在开玩笑。我请他去了18区,爬上7层半的小楼,一直到达我那小小的佣人房间。然后得意地拿出我的两张唱盘,一盘是哈威尔的《孔雀舞曲》,另一盘爵士乐被我小心翼翼地放到那架粗糙简陋的唱机里。过了几小节,我问他:“一共有多少?”“您说什么?”“一共有多少音乐家演奏?”他有点吃惊,回答我说:“7位。”我哈哈大笑起来:“您真的是什么都不懂!一共16位音乐家:5位萨克管演奏手,4位长号手,4位小号手,钢琴家,低音乐器手,鼓手!”我们没再听《孔雀舞曲》,他肯定怕我再提出类似乐队组成的问题。 
    我们成了朋友。 
    他有礼貌,谨慎,还比较保守,而我有点热情有余。我们两个都有一点口吃。我常给他讲我上小学时的趣事,小时候我是个挺调皮的孩子。他听着直笑,我感觉有点受宠若惊,他可是自新大陆来的。 
    三四年之后,一家省级报纸给我们提供了一份合同。戈西尼写文字,我画画。他拿来一篇文章,是以一个小孩子一一尼古拉一一口气所写的故事,讲述他和他伙伴们的生活,这些伙伴们的名字都很奇怪:鲁飞,亚三,麦星星,阿蔫,科豆什么的,而总学监却叫做“沸汤”。好啦,勒内知道如何写这些故事了。 
    德诺埃(Denoel)出版社的阿莱克斯·格拉尔(Alex Grall)在他夫人的推荐下,读了我们在省报上登出的插图故事。 
    可他出版的第一本《小尼古拉》并未取得很大的成功。 
    那时在出版界有这么一个诱人的做法,即“第十三本免费”。书店从出版社每买十二本书便可免费收到第十三本书。 
    德诺埃出版社并不热心出版这本书的第二集(《小尼古拉的课间休息》),但想起一家书店经常用“第十三本免费”的方法来定购书籍。可能幸亏这家书店,《小尼古拉》才有了第二本续集。 
    后来又有了其他三部。 
    就这样,勒内常穿着他的海蓝色细条西服来我家,礼貌、微笑而不乏担心地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里面装着几张用打字机精心打好的书稿。然后对我说:“你觉得这样行吗?” 
                                                                             让一雅克·桑贝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理解顽童淘气无罪 (金波 )
     
        不具备对顽童心灵世界的理解.很难写出有趣的儿童故事。 
     
        法国人是生性浪漫的民族,他们绝不会忘记用自己的童年来幽默一把。《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就是法国著名的漫画大师让一雅克·桑贝和文学大师勒内·戈西尼绝妙配合的杰作。他们的作品是雅俗共赏的典范。作者对社会,生活及人物内心世界的独到见解,尽管选材于日常小事,却总能挖掘出既充满情趣、又耐人寻味的幽默因素。 
     
        作品以第一人称"我"的方式.讲述了一个法国小学生妙趣横生的生活。在故事中,小尼古拉和他的伙伴们.与形形色色的大人们展开了淘气的"角逐":老师、督学、学监、校长、部长……一个个"权威"出现在孩子们面前.似乎有一千个应该变得规规矩矩的理由,但孩子们还是把一切"严肃"的场面变成了好玩的"游戏"。 
     
        书中的孩子们除了淘气,还有一些不大不小的缺点,比如尼古拉喜欢大人,亚三很贪吃,乔方喜欢摆阔,等等。但这些缺点并不影响他们快乐的游戏、愉快的生活。在他们的眼里.没有不好玩的时候,也没有不能玩的东西。"跟阿蔫交朋友"一章中,阿蔫是个好学生.也是小尼古拉不喜欢的对象。可是妈妈要求小尼古拉和阿蔫交朋友.小尼古拉没有办法,只能去阿蔫家玩。结果,在小尼古拉的"帮助"下,阿蔫一反平时的严肃古板.和小尼古拉一起在浴缸里玩起了纸船,还把竞赛得来的手表泡坏了。由此可见,即使是经过老师和家长精心调教的"优等生",也有其淘气的天性,只要给予机会.他们还是会露出小孩子的本性,玩得高高兴兴。 
     
        但规规矩矩的成人世界并不喜欢太"淘气"的孩子,桑贝曾有过因为过于顽皮而被学校开除,不得不走上社会独自谋生的经历。也许就是因为这段往事.使作者在书中对包括尼古拉在内的小淘气充满了包容和赞赏。他不但赋予他们善良纯洁的性格,也赋予他们轻松面对挫折的心态。在书中.尼古拉不止一次因为淘气而闯祸,但他除了得到一些小小的惩罚.从来没有因此而被伤害。他似乎想用这些故事告诉孩子们:淘气无罪,只要你拥有诚实善良的心,就能得到大人们的爱与宽容。而读了这本书的大人们.也一定会对孩子们的淘气有了重新的认识--只要你以一种乐观宽容的心态来看待一切,你就会明白:淘气并不是什么罪过.淘气也能给生活带来欢笑。 
     
        我很欣赏作者那种不动声色的幽默。作者戈西尼对于顽童的机敏心智、奇思异想,甚至恶作剧,都能够一一把握,并给予恣肆纵情的描绘,对于现实生活中儿童丰富有趣的故事,给予倾其全力的揭示和理解.深刻地表达了对儿童的爱与宽容;而桑贝的画以其桔/乙雕琢的画功,讽刺幽默的手法,进行了近乎完美的内心自述。他的画充满了浓郁的法国味.如同法国的葡萄酒,虽源自法国却影响了整个世界。 
     
        他们活泼的笔力和幽默的画风表明,在儿童的日常生活里,到处充满着戏剧性。对于别具只眼的儿童文学作家来说.他可以把浓郁的生活气息灌注到桩桩详情细节中去,不时地在欢笑中闪现出一道道天真的光焰。
  • 小尼古拉的魅力 (——白冰 )
        《小尼古拉的课间休息》是"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系列中的一本。翻开这本书,你会捧腹大笑,而在大笑之后,你不得不赞叹;"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不愧是出自本世纪最杰出的幽默画家桑贝和作家戈西尼笔下、流传了半个世纪、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经典之作。 
     
        小尼古拉的魅力何在?为什么能够吸引几代读者?为什么在全世界会有无数的读者喜欢呢?仅从《小尼古拉的课间休息》这本书中,我们就会有所体会。 
     
        首先,洋溢在作品中的是作家的不泯的童心和栩栩如生的儿童形象.盎然的童趣洋溢在每一个故事之中,让你不得不佩服桑贝和戈西尼对儿童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地准确把握和艺术再现。小尼古拉、亚三、阿蔫。乔方、鲁飞等儿童艺术形象被刻画描绘得栩栩如生,这些人物是活生生、水灵灵的,尽管有文化背景的不同、但你还是会不断地在想:这些孩子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就是这样生活和成长的。只有从人性的角度切入,塑造出不朽的艺术形象,作品才会具有永久的艺术生命力,跨越时间,跨越空间,跨越不同文化背景,成为艺术经典。"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系列确实在这方面给了我们深刻的启发。 
     
        其次,作品幽默诙谐,而这种幽默诙谐不是来自于成人生活经验的油滑和卖弄,而是深深植根于儿童的生活现实和心理现实。因为一个欧今叔叔的"纸鼻子",小尼古拉被学校处分,而妈妈也因此变得脸色苍白,"得叫个医生来看看";姥姥送给小尼古拉一块手表,让小尼古拉兴奋不已,他几乎每分钟都在看表,但因为亚三的好奇,用小刀把表撬开,使这块宝贝表永远停在了4点钟,而小尼古拉还是一直把手表戴在腕上,还是坚持认为"姥姥的礼物真帅";为了在圣名节送老师礼物,小尼古拉和小伙伴们精心购买了两个童子军的塑像,但阴差阳错,老师不但没领情,科豆还被罚站,童子军塑像被摔碎,大家啼笑皆非。读到这些故事时,你会忍俊不禁,捧腹大笑,但掩卷沉思,你又会被一 
    颗颗纯洁的心所深深打动,也会为作家的奇思妙想所折服。 
     
        还有,作家在作品中是蹲下来与儿童对话的,作品处处体现出一种全新的儿童观,即儿童也是健全的生命个体,他们有着和成人一样平等的生命的权利。孩子们在打打闹闹,但在打打闹闹中,他们是那么幸福快乐,他们在健康成长,孩子的喜怒哀乐表现得如此真实。作品中那个吹毛求疵。不承认儿童独特的生理心理特点的老师沸汤处处被戏弄,而小尼古拉的爸爸和妈妈则是那样平等地与小尼古拉倾心交流.让我们体会到一种全新的家庭教育理念。作品处处在张扬儿童的天性,呼唤儿童世界与成人世界的沟通.这也是小尼古拉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的根本原因。
  • 一部非看不可的好书 (郑春华 )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非常好看.因为在它的故事中不是只有小尼古拉,也不是只有尼古拉的同龄伙伴儿们。故事中写得更多的是比小尼古拉年长很多的大人们.他们是小尼古拉的爸爸妈妈、营地的厨师、营地总管.营地教练、可班的妈妈等。这使这部书看起来就非常丰富、非常立体,也非常真实,非常地让人忍俊不禁。 
     
        在我国,一般为儿童创作的故事.往往只局限于写儿童自己的生活,很少将成人的生活通过孩子的视角写给孩子.这使得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品看起来总那么单调,那么平面.没有给儿童带去或者创造一个更加宽广的文学想像天地。而用幽默.调侃,嘲弄的笔触将成人的生活写进儿童文学则更少.似乎那样就不严肃,不正面,就没有教育意义了。 
     
        而《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不仅仅写了好多成人.还写成人之间的"暗斗"(小尼古拉父母);成人之间的不协调(爸爸和兰诺先生);成人与孩子之间的不协调(迷你高尔夫);成人对孩子的无奈(做体操),等等。然而无论是写什么,它都充满了趣味.都是在文学的天地里进行夸张而不是在现实的天地里照抄生活。 
     
        我不知道创作《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时这个国家的背景如何.但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法国已经非常注重儿童世界并承认儿童世界的独立性和独特性。作者基于这么一个大前提.落笔之处充满着对孩子的喜欢和欣赏。尽管作品是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我"进行创作.但这个"我"叙述起来是那么"任性".那么单纯可爱.那么无忧无虑。因为是这么一个"我".所以他看出去的成人世界也那么单纯可爱,即使爸爸休息不成发牢骚、即使妈妈和爸爸为了度假地点争吵不休、即使"猞猁眼"队队长因为受不了孩子的折腾而想辞职等。这些在成人本身伤透脑筋的事情,却在"我"的描述中充满了趣味,让孩子或者成人看了都会发自心底地想笑,并笑出来。从这个意义上讲。《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没有单纯只写儿童世界.也没有单纯只写成人世界.而是将两个世界合在一起,以儿童的天性率真告"胜"、成人的无可奈何告"败"。 
     
        这样地写成人.这样地带着游戏心态写成人的失利、窘迫和愤慨,能不让孩子爱看吗?因为生活中的父母决不可能是这样的。因为不是这样的,所以就有了新奇感.就有了期待和向往。而这种"不是这样的"又是建立在"是这样的·生活基础上,所以读起来你只会"进入"或者投入,而不会以现实的标准去怀疑.去否定。 
     
        因为是从孩子的视角写大人.这样的大人便有了童心,便有了"老顽童"般可爱的秉性,所以孩子读起来没有距离感.只有亲切感,并希望生活中有这样的大人与之相伴。当然,作品除此以外也传达给孩子这么一个信息:在伴随孩子成长的道路上,大人是艰辛的守护者。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对成人读者也有强大的吸引力,因为书中的大人是小孩子眼中的大人,所以他们的身上便带有了小孩子的理解和感觉,也就不同于他们身边的同事或者熟人。这种孩子般的大人让他们读后觉得轻松,因为生活中的他们是节奏很快的创业者,而这种孩子的理解和感觉又是这些匆匆忙忙的创业者常常忽略和不在意的.现在一旦读到,心里好像就有了回应,就好像会想起生活中的某一天似乎发生过同样的事情。再则,因为孩子的率真和直言,将大人的"隐私"和秘密毫不留情地揭露了出来.这让大人读起来也有会心一笑的感觉。 
     
        总之.这是一部很好读、又很好笑的书.它的本事还在于让你无聊的时候又会找出来再看一遍.而每一次看都好像从前没有看过,你会一样的被吸引,一样的忍俊不禁。
  • 一套开心好玩儿的书 (葛冰 )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我比较早就读过。是台湾的一位作家寄给我的。看了以后,第一个感觉是:这套书写得真不错,不知道大陆的出版社翻译了没有。以后和熟人聊天,一谈到童书,也时不时地提起这个"尼古拉"。 
     
        我所说的"好",不是说书的写作技巧怎么样,或是"绘画"怎么样。因为当一本书真正吸引你,让你从内心里觉得它好时.你往往会只注重你的感受.而忽视它的写作技巧。 
     
        《小淘气尼古拉的故事》正是如此,她是一套让人快乐。让人发笑的书.既让孩子快乐、开心地笑,也让大人快乐、开心地笑。 
     
        好像只要看过这套书的人,都会有这种感觉:这个"尼古拉"好玩儿。一次接触一位法国文化参赞.我提到了小淘气尼古拉,开始由于翻译得不准确.那位女参赞耸肩、摇头.表示不明白,而后来不知怎么明白了我们说的"尼古拉".她惊喜地叫了一声.现出一副很快活的样子,那表情分明像一个淘气的"尼古拉"。 
     
        "小淘气尼古拉"在法国家喻户晓.电视台播放的尼古拉的电视剧大受欢迎.据说这套书在世界上已经发行了800万套。之所以这么受人喜爱,是因为它离我们的生活特近。绘画的作者。世界级的漫画大师桑贝最初创造这个人物时.是为一家杂志创作一个孩子的形象,形象画出来了.叫什么名字呢?桑贝看到一种葡萄酒名字叫尼古拉.灵机一动、小淘气也就成了"尼古拉"。法国人最喜欢喝葡萄酒,尼古拉和法国的葡萄酒一样有名。 
        桑贝谈到.他的合作者,另一位绘画大师戈西尼编写尼古拉的故事.是"喜欢什么就写什么"、"怎么快活就怎么写"。桑贝画画的时候也特快乐。 
     
        写书的人快乐,画画的人快乐,看书的人自然也会快乐。这套书通篇充满了生活情趣。书中写了孩子.也写了大人。不知道你们注意了没有,书中写的孩子.几乎全是小淘气。尼古拉当然是个淘气专家,就是他那一帮子"铁哥们儿"也个个是小淘气。他们到哪儿,哪儿就变得乱七八糟。比如:学校检查身体,医生本来信心十足来对付这帮子小家伙儿.最后却被弄得晕头转向;本来是检查学生的智力,却被折腾得怀疑自己的神经出了毛病。他们一窝蜂冲过马路的情景.使交通警察都胆战心惊.而警察和老师刚表扬他们改正了错误.他们又使警察第二次胆战心惊。他们老是"惹祸"、老是"打闹",几乎很少有"安分"、"规矩"的时候。 
     
        书中的大人也不是那种一本正经、老是"正确"的人。他们身上也常常出现一些好玩儿可笑的事情。 
     
        比如"尼古拉跟爸爸去菜市场".爸爸一直认为:买菜是最容易的事情.不费劲就可以买到又便宜又好的莱。可是一去菜市场,就出了不少笑话:和卖鱼的小贩争执买的西红柿掉在地上被人踩了;汽车被警察贴上了罚单;最后一家人只好去饭馆吃饭。 
     
        又比如,尼古拉的外婆。学校的老师也都写得很有趣,小朋友看了一定会觉得很好玩儿。 
     
        值得一提的是.这套书的教育意义是很强的,但不是生硬的说教、而是通过好玩儿的故事、好玩儿的人物、让你在享受生活乐趣之中.不知不觉地被陶冶情操。 
     
        这的确是一套好书、一套让人看了开心的书。
  • "轰--嘣嘣!"是天真生命的正版拷贝 (梅子涵 )
     
        小尼古拉们的故事我是一些年以前就快乐地阅读了.后来就经常快乐地讲给别人听,听得别人也快乐。这是在我的大学课堂里.或者在四面八方一个什么地方的讲演厅里。有好几次.研究生入学考试.我都出了分析尼古拉故事的题目:选一个尼古拉的故事.让他们阅读.然后说出自己的快乐.说说这个杰出的法国作家是怎么写尼古拉们的,能这样地讲述天真讲述稚气.讲述那些可爱的打打闹闹和混乱逻辑.其实完全不混乱,真实的童年生命都是这样度过的,他们不会像成年人那样以为,既然这件事根本就不稀奇.既然谁都看见过铅笔.那么肯定就无动于衷,什么也不会发生。它们肯定是会发生的.天真面前无小事.每个人都有铅笔.可是每个人还是会兴致勃勃,结果尼古拉带来的铅笔让多少人挨了拳头、吃了耳光。亚三和若奇总算是和这件事情没有关系,亚三对学监说:"我可跟这事没有关系.我在吃黄油面包。"若奇说:"我也没关系.我正问亚三要一小片儿面包。"亚三说:"你就老要吧!"结果.若奇给了亚三一巴掌。这样,有关系的只被罚了抄写100行规定的句子,没有关系的若奇和亚三倒抄了200行! 
     
        在尼古拉们里,在孩子们当中,谁想跟"捣蛋"没有关系.清清白白.很难。原因是,"清清白白"就不像一个孩子了。戴眼镜的阿蔫是最"清清白白"的听话孩子了、可是遇上了透视肺部这样的小事一桩,他也会真正孩儿气地又滚又闹,又哭又叫。原来归根到底他还是一个学习认真却什么也不懂的小孩儿。所以.一个孩子.没有天真与淘气,没有又滚又闹.又哭又叫,,这个孩子的童年就是没有过! 
     
        他们不是要故意捣蛋和淘气。一切都是不经意的,顺理成章.跟了生命里的小鬼走.怎么好玩怎么行动.下国际象棋好玩,可是下着下着把下棋当成打仗更加好玩。尼古拉就是这样和亚三把象棋下成了打仗的."冲啊!嘣!""前进!轰--嘣嘣.轰--嘣!" 
     
        最后,用弹子弹棋子、弹马,弹象,甚至弹王后,把足球也用上,打翻了墨水瓶拉倒!亚三的妈妈以为下棋是最安静的游戏.家里不会天翻地覆,秩序可以井然.可是孩子游戏的天性不是井然的.那么下棋下成了打仗难道有什么错吗? 
     
        我们读不到写故事的人对尼古拉们的批评。写故事的人分明是一副欣赏的态度。把他记忆中、认识里的孩子编进故事给我们看,竟然使我们对记忆中、认识里的童年有了好奇的发现和新鲜的评价。"民主主义"和"童年主义"连接了,童年的优秀、童年行动的标准.才会被恰当地判断和衡量.童年的真实也才可能被审美、被赏析。可是我们从小到大经历的规定和教育是:我们都是木头人,不许乱说不许动! 
     
        我们不要把这样的书误解为是写顽童故事的书。尼古拉们不是顽童,而只是真实的孩子。顽童和真实的孩子不是一样的呢!顽童是非常少量的一两个,可是真实的孩子是一个教室里的大部分,是操场上乱七八糟的一大群;到了剧场里,他们奔跑的时间超过观看的时间;出席结婚宴席.他们宁可不吃冷莱接着继续不吃热炒,可是不能不跑到走廊上去玩;谁想结婚谁结婚,童年在游戏里。 
     
        我一直都称小尼古拉们的故事是走入在天真孩子的生命里的故事。很浑然地走入.很天分地说出。没有扮演.没有假学.不是我们的一些儿童文学作家的那般嗲声嗲气,也不是那些电视里的儿童节目主持人的大天真、老天真的蹦蹦跳跳,手脚倒是也练得活络,可是神态、笑意、语言没有一点是孩子的.我们还以为那叫童心未泯,其实是根本没有出现。所以我老是很和气、很热情、其实是按耐不住了地建议尊敬的各位也都阅读阅读小尼古拉们的这些故事.既快活许久.也学会了怎么充当、如何讲述,很值得的.很值得的! 
     
        所有的其他的成年人也有机会和兴趣阅读阅读.那么他们也会知道自己收获了什么。悉听尊便、成年人更加不容易强迫的。


会员书评
  • 特别好 (xbc ·2007年11月 )
       内容很好,有趣、幽默,我很喜欢!
    书评人打分: ★★★★★
  • 小淘气尼古拉的另一位非凡的父亲 (阿甲 ·2005年05月 )
       读《小淘气尼古拉》而不笑的人,大概很罕见吧。你读给四五岁的小孩子听,他们会被逗得格格直乐;你把书送给中学生、小学生读,不久后他们会揪住你乐呵呵地聊不不停;你的女朋友如果捧读尼古拉时“噗嗤”一乐,你肯定会凑上去问“笑什么呢”。你可以在旅途上读,在家里读给全家人听,甚至在办公室读给同事们听,这时候你会成为最受欢迎的“笑星”。像这样几乎能让所有人笑起来的故事,实在并不多见。 
       说起《小淘气尼古拉》,人们常说它是法国漫画大师桑贝的成名之作,当年年轻的桑贝因为“小淘气尼古拉”插图而跻身于成名漫画家之列。今天,桑贝作为法国国宝级的漫画大师而风靡全世界,他的光芒在无意中使尼古拉的另一位父亲戈西尼的荣耀黯淡了。 
       不知你是否留意过?一本有文有图的书,通常会先标注作者,然后再标注画者。但“小淘气尼古拉”却是例外,桑贝列于前,戈西尼列在后。这大概与尼古拉最初以连环漫画的形式出现有关。但如果读者因此而忽视戈西尼,那就是真正的遗憾了。 
       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桑贝谈及尼古拉的成功应该归功于戈西尼,“他的文字太美了……假如没有戈西尼的文字,我永远也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当回想起他俩的那段合作,桑贝说他感到“无尽的悲伤”,因为尼古拉的这位非凡的父亲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勒内·戈西尼这个名字对于中国人也许很陌生,但在法国却家喻户晓。 
       戈西尼1926年8月14日出生在法国巴黎的一个犹太家庭,爸爸是一位从华沙迁来的化工工程师,妈妈则是从乌克兰避难而来,她的爸爸还是一位拉比。1928年,全家人迁居到阿根廷谋生。这次幸运的迁徙让他们躲过了二战时的浩劫。 
       戈西尼的童年时代非常快乐。虽然他似乎天生不具备运动才能,却与生俱来搞笑的天赋。他就读于布宜诺斯艾利斯的法语学校,在班上从来就是一位受欢迎的笑星。他很早就迷上了写作和画连环漫画,出外旅行一趟就能画一本连环画故事。 
       戈西尼深知自己具备一种特别的幽默才能,立志要成为一名幽默作家。可就在他17岁那年爸爸去世了。他不得不想法赚钱谋生。他曾经在轮胎厂做过助理会计,后去一家广告公司做助理设计师。19岁时他跟随妈妈来到纽约投奔舅舅,在那里先后从事过翻译、广告绘画、军人、记者等职业,虽然那一段日子工作不算顺心,生活也很困难,但他有幸认识了美国漫画界一群好手,他们把他带进自己向往的连环漫画界。 
       1950年戈西尼创作了自己的第一部连环漫画《迪克·迪克斯》(Dick Dicks),虽然他的绘画还有待完美,但故事脚本却堪称无懈可击。同年他来到欧洲寻求发展。戈西尼精力旺盛,喜好结交,他在大西洋两岸结识了许多漫画界、出版界、电影电视圈的朋友,他非凡的幽默才华也使他成为最受欢迎的一位合作者。比利时漫画家莫里斯、法国漫画家乌代佐都是此时结识的朋友。戈西尼渐渐发现,自己更适合做一个漫画脚本作家。在50年代,戈西尼还参与创办了漫画杂志《飞行员》(Pilots),并在后来一直担任杂志的主编至1974年。这个杂志是继《丁丁》(Tintin)之后欧洲最有影响力的漫画杂志。 
       1953年,27岁的戈西尼与21岁的桑贝相遇了。当时的桑贝初出茅庐,只在报纸上发表过一点漫画作品,还给一个葡萄酒厂商画过以男孩尼古拉为主题形象的广告画。人们对于桑贝的童年几乎一无所知(他自己从不愿意提及),只知道他出生于波尔多,17岁就被中学开除,当过兵,酷爱爵士乐,酷爱画漫画。戈西尼与桑贝一见如故,他邀请桑贝合作创作以尼古拉为主题形象的连环漫画。桑贝明确表示,自己不喜欢连环漫画,但并不反对为戈西尼的故事画一些幽默的插图。“小淘气尼古拉”的合作就这样开始了。 
       我认为,戈西尼与桑贝的合作可以说是一次奇迹。这两位大师对于漫画的理解和追求有着很大的差别。 
       对于戈西尼来说,漫画是通俗的艺术,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把每个人都逗乐。除了尼古拉,戈西尼在商业上最成功的漫画作品是与莫里斯合作的“幸运的路克”系列(Lucky Luke)、与乌代佐合作的“亚力历险记”系列(Asterix),它们从一开始就十分畅销。1967年《亚力与诺曼第人》创下了两天销售120万册的纪录。据2002年的统计Asterix系列在全球总共销售了近3亿册。麦当劳公司甚至巨额购买Asterix形象作为麦当劳在法国的形象代言人。 
    漫画对于桑贝却更像是一种优雅的艺术,他喜欢讲述小人物的故事,喜欢讲述现实的故事,但他在画中投入一种冷静的目光,不温不火的幽默带着一种罕见的文雅,甚至可以说有一种波德莱尔式的忧郁。许多不理解的人总是抱怨桑贝,说桑贝从不给他们放肆的搞笑。 
       坚守贵族气质的桑贝与执意笑倒众生的戈西尼联手,创造了“小淘气尼古拉”这样的奇迹。哪怕你是一个对玩笑的期待再通俗不过的读者,也能在尼古拉的面前捧腹大笑。哪怕你是一个再严肃不过的文艺评论家,也能从这部作品中品评出高妙的趣味。于是,尼古拉可以畅销800万册,也同样可以成为20世纪幽默文学的经典之作。 
       1977年11月5日,戈西尼在一次身体检查中因心脏病猝发意外死去,享年51岁。他美丽的妻子当年37岁,可爱的女儿年仅9岁。妈妈对女儿说:“能拥有一个充满灵感的爸爸,哪怕只有9年,也比与一个蠢爸爸相伴30年更好。”女儿安妮却说:“我宁愿爸爸的灵感少一点,寿命更长一些……” 
       安妮长大后,收集整理了爸爸生前未发表的关于“小淘气尼古拉”的文字,并邀请桑贝叔叔提供旧作插图,又出版了《小淘气尼古拉新故事集》,法文版厚达600多页。真希望能早一天见到它的中文版本。 
       桑贝说,直到今天他还时常重读“小淘气尼古拉”的文字,“每次阅读我都会哈哈大笑。那些故事太精彩了,里面蕴藏着一种贵族气派的单纯和坦率,在这方面,戈西尼从来也不会向‘现代’低头。他写让他自己高兴的东西,写他可能喜欢过的生活。” 

    书评人打分: ★★★★★
  • 小淘气尼古拉回来啦! (金龙格 ·2005年04月 )
        在法国,只要提及“小尼古拉”的名字,所有的人的脸上立即就会浮现出灿烂的笑容,那个梳着“魔鬼般的发型”,戴着红领带,穿着小短裤,手上提着书包,脸上始终洋溢着微笑,高高兴兴跑去上学的小淘气包的形象顷刻之间就会在眼前出现,并且还会吸引一代又一代读者。 
        1977年,小淘气尼古拉系列故事的文字作者戈西尼去世后,故事的源泉也跟着枯竭了。半个世纪以来,人们一直以为小尼古拉的故事只是德诺埃尔出版社出版的、已经发行800万册并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的《小淘气尼古拉的烦恼》、《小淘气尼古拉的下课时间》等5种。 
        世界上总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最近,戈西尼的女儿安娜·戈西尼在父亲戈西尼的档案室里发现了80个未曾发表过的小尼古拉的故事,她将它们精心整理后,配上桑贝的插图,在她自己刚刚成立的出版社出版了。仍然健在的插画作者桑贝在回答《新观察家》周刊的提问时回顾了小尼古拉诞生的过程,虽然他已被誉为世界级绘本大师,但在访谈中表现得非常谦逊。 
        回忆与戈西尼合作 
        问:您还记得第一次见到戈西尼时的情景吗? 
        桑贝:记得,就像是在昨天一样。那时我21岁,他27岁。我在巴黎已经呆了两年。 
        当时我试图用我的画来挣钱糊口。那非常艰辛。后来,我突然时来运转,一家后来非常有名的出版社,也就是当时地处夏尔维尔的杜布埃出版社,给我来信让我授权许可他们在一本名叫《小孩子》的杂志的封面上使用我的一幅小作品。杜布埃出版社的人注意到我喜欢画一个小孩子,在看到一幅尼古拉葡萄酒的广告后,我也给我画的那个小男孩取名叫尼古拉。 
        此后不久,我在香榭丽舍大街一家比利时的新闻通讯社见到刚从美国回来的戈西尼。我把我的素描给他看,他便建议我和他一起画连环画。但我对此不感兴趣。我对连环画从来就不感兴趣。我只想做一件事情:画幽默插画。“小尼古拉”就这样诞生了。戈西尼负责写故事,我们在一起探讨,我提些建议,然后我为故事画插图。一回想起那个时代我就感到无尽的悲伤。在《未出版过的小尼古拉的故事》出版之际,我真希望我的老朋友戈西尼重新出现在我们面前。 
        问:那些故事最先发表在《西南周日报》专栏里,那家报社在波尔多,那是您的出生地。 
        桑贝:我们的想法很快得到了实施。读者热情高涨。应该说是戈西尼的功劳,他的文字太美了,而我的插图…… 
        问:插图怎么了? 
        桑贝:我费了很大的功夫画插图,但常常还是画得很糟糕。我没有太多的画技,假如没有戈西尼的文字,我永远也不会取得那么大的成功。我惟一的优势是,人们还从未见过像我这么年轻的插画家。这对我有利。人们觉得我“前途无量”。 
        问:小尼古拉像您小时候吗? 
        桑贝:我想让自己相信我就是我画的那个小淘气,可我不是。我不想回忆我的童年,我在我的童年上面打了个叉。我到巴黎后马上就组织了新的家庭,由朋友们组成的大家庭。我感谢小尼古拉,感谢小尼古拉故事一本接一本有规律地出版,感谢从中得到的报酬,那些报酬支撑了我1960年到1965年的生活…… 
        小尼古拉的畅销 
        问:5本小尼古拉的故事卖到了800万册。 
        桑贝:但第一本出版后命运却非常悲惨。这一系列故事得以出版,应该感谢一位不知名的女书商和一项现在已经不采用的美妙的规定。那个时候,书商到出版社进书12本就再送一本。有一位太太每隔半个月都到德诺埃尔出版社来进书,每次都是13本,持续了好几个月,这件事情终于提醒了出版社,小尼古拉失败了,但还是有一群人迷他,应该坚持不懈,说不定还会有更多的追随者。事实上也的确如此。 
        问:从小尼古拉诞生到现在45年过去了,这么长的时间里,您还重读那些故事吗? 
        桑贝:文字,我读的。每次阅读我都会哈哈大笑。那些故事太精彩了,里面蕴藏着一种贵族气派的单纯和坦率,在这方面,戈西尼从来也不会向“现代”低头。他写让他自己高兴的东西,写他可能喜欢过的生活。我也一样,我也会喜欢过那些小孩子过的生活,他们是那么快乐幸福……他们总是在打打闹闹,但他们的拳头不会伤及到人。 
        我又开始偷画小尼古拉 
        问:写完小尼古拉后,戈西尼变成了阿斯德里克斯之父和幸运路克之父。那些年里你们还常见面吗? 
        桑贝:是的,经常见面。 
        我真的非常高兴地看到他变成了一个大明星和世界上最受欢迎的作者。他那么早辞世我太难过了。他惟一的野心就是写书。如果他有时间,他会成为一个伟大的小说家。 
        问:当他的女儿安娜·戈西尼跑来请您拿出过去的画为她父亲的80个故事配插图时,您有什么反应? 
        桑贝:我说这不合时宜。 
        我实际上已经找出了那些可怕的画。我找到一个美丽的托词:所有的原件都丢失了。我没想到科技的进步如今可以把印在那些发黄的报纸上的画扫描出来并修复一新。后来我被说服了,不再反对了。现在当我看到这部厚达640页的印装精美的书,我感觉非常好。我还要向您坦白:我又开始偷偷地画小尼古拉了。 
            金龙格译(法国文学研究会)
    书评人打分: ★★★★★

内容摘引

密码


    不知你们是否注意到,我们在课堂上要和伙伴们说话,这是件难事,常常受到干扰。当然你可以和坐在旁边的人说话,不过即使你尽量压低声音,老师还是会听见的,于是她就对你说:“既然你那么想说话,那就请到黑板前面来,让我们瞧瞧你是不是总那么能说!”她就问你全国各省和省府的名称,这就麻烦了。我们也可以把要说的话写在纸条上传递,但那也一样,老师几乎总能看得见,她就要让把纸条交上去,然后送到校长那里。由于纸上写的是:“鲁伏斯很蠢。请传。”或者“欧德很丑。请传。”校长就对你说:“你的父母不惜一切代价来培养你成材,而你这样做,将来会成为一个愚昧无知的人,最后只能去干粗活。这会使你父母很痛心。”校长就会让你在放学后留下来!
    正因为这样,今天上午第一次课间休息时,大伙觉得热奥夫瓦出的主意了不起。他对我们说:
    “我发明了一套绝妙的密码。这套密码只有咱们这一帮人能懂。”
    于是,他就做给我们看,用一个个动作来表示每个字母。例如;用手指点鼻子是a,点左眼是b,点右眼是c。每个字母都有不同的动作:抓耳朵,摸下巴,拍脑袋,一直到字母z做斗眼。真绝!
    可是柯洛泰不大同意,他说:对他来讲,26个字母就已经是个密码了,要这么和伙伴们谈话,不如说是先得学每个字的拼法,所以他情愿等到课间休息再告诉我们他要说的话。至于阿尼昂,他当然对这密码什么也不想知道。因为他是班上第一名,是班上的宠儿,他情愿听老师讲课和回答老师的提问。阿尼昂啊,是个傻瓜!
    然而其余的人都觉着这密码特棒。而且,有一套密码是很有用处的;当我们正在和敌人打架时,我们自己人之间可以说好多话,而对方却不懂,这么着,我们就可以成为胜利者了。
    于是,大家要热奥夫瓦把密码教给我们。大伙都围着他,他叫我们跟着他做。他以手指触鼻,我们大家都照样用手指触自己的鼻子;他用一个手指放在一只眼上,我们大家也用一个手指放在一只眼上。正当大伙做斗眼的时候,莫夏比埃尔先生来了。他是个新学监,年纪比那些大的同学稍大一点,也大不了多少,看上去他是第一次在学校里担任学监。
    “你们听着,”莫皮比埃尔对我们说,“问你们做鬼脸是在捣什么鬼,我不干这傻事。我要对你们说的就是,如果你们继续这样,放了学我把你们全都留下来。懂了吗?”
    说罢他就走开了。
    “好,密码你们都记住了吗?”热奥夫瓦问。
    “对我来说,难办的是左眼右眼表示b和c这一招,左和右我总是闹不清,就好比我妈妈在开我爸爸的小汽车时一样。”朱阿希姆说。
    “晤,这不要紧。”热奥夫瓦说。
    “怎么?这不要紧? 如果我要对你说Imbécile(傻瓜),而我说成Imcébile,这可不是一码事呀。”朱阿希姆说。
    “傻瓜,你想对谁说Imbécile?”热奥夫瓦问。
    他们俩差点没打起来,因为莫夏比埃尔先生打铃了,课间休息完了。自从这位先生一来,课间休息愈来愈短啦!
   大家排好了队。热奥夫瓦对我们说:
    “上课时,我来向你们发一个信号,等下次课间休息时,看看哪些人懂了。我先告诉你们:要参加这个帮,就必须知道这套密码才行!”
    “哟!好哇,”柯洛泰说,“如果我不知道他那套毫无用处的密码,那末这位先生就决定我不再是这个帮里的罗!好哇!”
    这时,莫夏比埃尔先生对柯洛泰说:
    “你给我把下面这句话中的动词变成直陈式和虚拟式各种形式:‘我不该在队伍里说话,特别在课间休息时,但我已经说过笑话了。’”
    阿尔赛斯特对他说:“要是你刚才利用了密码,就不会受罚了。”于是莫夏比埃尔又叫阿尔赛斯特作同样的变位。阿尔赛斯特这个人,直逗得我们发笑!
    堂上,老师叫我们拿出练习本,抄写她写在黑板上的问题,带回家做。对这件事我真没劲.特别是因为我爸爸从办公室回来已经很累,不大高兴帮我做算术作业题。再说,当老师在写黑板时,大家都转向热奥夫瓦,等待他发信号。这时,热奥夫瓦开始做动作了。应该说这是不容易懂的,因为他动作很快,而且还不时地停下来写本子。见大伙都盯着他,他又接着做动作。当他做到把手指放进耳朵里和拍脑袋时,可有趣啦。他的信号内容特别长,真讨厌,弄得我们这些人没法抄问题了。可是大家又真怕错过信号中的—些字母因而就什么都不懂,不得不一直盯住坐在最后边的热奥夫瓦。
    接下去他搔脑袋表示i,伸舌头表示t,突然他瞪着两只大眼,停住了。大伙转过去一看,见老师已不在写黑板,而在盯着热奥夫瓦。她说:
    “是啊,热奥夫瓦,我和你的同学们一样,瞧着你做小丑动作。但这已够长的了,对吗?现在罚你去立壁角,课间不准休息,明天你把这个句子写一百遍:‘我在堂上不该扮小丑,分散同学们的注意力,妨碍他们学习。’”
    我们一伙对他的信号一点都没懂。大家在校门口等着热奥夫瓦。他来了,异常气恼。我问他:
    “你在堂上对我们说什么来着?”
    热奥夫瓦大声喊:“别烦了,让我安静点吧!密码的事!算完了!而且,我以后再也不和你们谈了!”
    到了第二天,热奥夫瓦才向我们解释他的信号,原来他当时是对我们说:“你们别都这么盯着我;你们会让老师揪住我的。”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