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10册注音版)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14871次


简单查找

高级查找

 

 
 
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10册注音版)
the story of Elmer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英)大卫·麦基
宓红

少年儿童 2005年05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198.0

开本:24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0~3岁 3~6岁 6~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10册书目: 
    艾玛踩高跷 
    艾玛过彩装节 
    艾玛遇见怪家伙 
    花格子大象艾玛 
    艾玛找回泰迪熊 
    艾玛与我表弟韦伯 
    艾玛打雪仗 
    艾玛与风 
    艾玛捉迷藏 
艾玛与蝴蝶(注音版) 
 
【作者简介】 
    大卫·麦基(David McKee),英国知名图画书作家,在欧洲素有「当代寓言大师」封号。出生于英国西南方的小城—达特木。中学毕业后,随即进入普利矛斯艺术学院接受正统的绘画训练。他的绘画风格颇受Saul Steinberg和Andre Francois影响。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老师说故事,耳濡目染的麦基,长大后也喜欢说故事给朋友听。 
  麦基擅长创造幽默有趣的故事和图画,让小朋友在快乐的情境中体验人生。他在作品中成功塑造出许多有趣的角色,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大象艾玛》系列,这套童书迄今已转译为二十多国语言,深受世界各地儿童喜爱。麦基目前过着近乎隐士的生活,一年中分别住在法国南部的尼斯、巴黎与英国伦敦。其中他最喜欢尼斯的阳光和那儿宽敞的工作室。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会员书评
  • 大象都是灰色的吗? (琪琪妈 ·2005年05月 )
    书评人 琪琪妈 
     
      讲这个故事前,先问了声琪琪:“你知道大象是什么颜色的?”“灰色的”,琪琪回答。“哦,是吗?世界上有没有花格子颜色的大象呢?”“啊?没有的吧?“琪琪笑起来了,抢我手中的书…… 
     
      被称为“现代寓言大师”的大卫·麦基真是名不虚传,他的名作《花格子大象艾玛》第1页开场就是画了满满的一页我们传统意义上的灰色的大象,生活中看到灰色的大象不足为奇,但是看到这一页单色的大象后就觉得似乎少了什么? 
     
      第2页艾玛出场了,艾玛和其他大象灰灰的颜色不一样,他就是一只花格子颜色的大象,他喜欢讲笑话,有他在绝不冷场,他是大家的开心果。整个画面活了起来,正觉得赏心悦目呢,大象艾玛却有了一点小小的烦恼:“为什么自己不是一般的大象?” 
     
      “有谁听说过世界上有花格子大象的?难怪每个人都要笑我,我一定要想办法改变自己身上的颜色。”艾玛意识到了自己和别的大象在外表上不同。有一天,他想了一个办法,让自己身上的颜色,变得跟别人一模一样。可是,当他和别人一样时,结果会怎样呢? 
     
      花格子大象艾玛系列中的许多故事都在探讨如何包容不同特质的个体,这个故事的主角艾玛刚出场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同,除了外表之外,还有个性上的不同,而实际上正是这点为同伴们带来许多快乐。艾玛擅于使用自己的与众不同,加上独特的幽默感,带给大家欢乐。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潜能。在艾玛的身上,我们可以看见人性中的美丽与单纯,也能因此发掘自己潜在的真性情。 
     
      对这个系列的绘本,2岁多的孩子可以欣赏丰富多彩的画面,对4岁以上的孩子来说,更多的可以体会轻松活泼中所蕴藏的深意,除了幽默的特质之外,这个系列绘本还传达了“做自己”、“如何做快乐的自己”的话题探讨。 
     
      当艾玛努力把自己染成和其他“一般”的大象一样时,起先大家并没有发现艾玛的伪装,一直到艾玛自己忍不住,发出“噗~”的大笑声,大家才发现艾玛混迹其中。艾玛快乐的个性使自己很快从疑惑中释放出来。通过这次变化,艾玛重新检视自己,了解了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体会了每个生命的不同。当然书中也充分展现了大象们对艾玛“与众不同”的包容和尊重,这也成了艾玛“做自己”的沃土和基石。 
     
      书中的结局是大象们提议每年都过一天“彩装节”,这天,所有的灰色大象都要装扮得五颜六色的,只有艾玛要涂成灰色。 
     
      大家在发挥创意、争奇斗艳装扮自己之余,不也是在感受一下暂时扮演一个不一样的自己吗?或许和谁一样或和谁不一样,根本不要紧,重要的是,我们有没有做好自己……从“艾玛”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很多的启示。 
     

    书评人打分: ★★★★★
  • David Mckee在搞什么花样? (郭郁君 ·2005年05月 )
    David Mckee在搞什么花样? 
     
    郭郁君 
     
    九年前初认识David Mckee,是由《Not Now, Bernard!》这本书开始。当时的第一个感觉是,这个作者画的图实在不怎么漂亮,尤其是人物的表情与眼神,总觉得和童书的调性差距很大,而且结局也有点惊人的战栗。然而他却是英国家喻户晓的作家。这点引起了我对他的兴趣,赶紧找出他的其它作品来读一读,这一读让我对他的作品爱不释手。 
           David Mckee是个创作量十分丰富的作家,他的作品几乎全部都是文图一手包办。他在艺术学院念书时,很喜欢说故事给同学听,于是当接触到图画书后,便很自然地往这个领域尝试。他的第一本书《TWO CAN TOUCAN》于1964年出版,之后,他丰沛的创作灵感,让他出版了40本以上的图画书。此外,由于BBC将David Mckee的作品呈现在电视节目,并对改成电影形式有兴趣,于是David Mckee还成立了一家动画制作公司,专门负责一系列的电视、电影作品的制作,其中包括King Rollo、 Melric the Magician以及Mr Benn系列。这些作品后来也陆续以图画书的形式出版。 
     
     
     
          当然提到David Mckee,大家最熟悉的还是Elmer这只色彩缤纷的格子大象。这本书于1989年出版后,受到大小朋友一致的欢迎。之后David Mckee继续创作Elmer系列作品,总计超过10本以上。Elmer系列书籍当中,常常点出一个重点,那就是「为什么我跟别人不一样」、「为什么我没办法跟别人一样『好』」。大象Elmer一出场就满怀感伤,因为别只大象都是灰色的,只有自己是彩色的。彩色很漂亮也没什么不好,只是和别人不同总是很奇怪,尤其这个不同是可以一眼看出的外表。但是他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同,除了外表之外,还有个性上的不同,而他的个性其实为同伴带来许多快乐,外表只是让别人认出他的一种特征而已。丛林里的其它动物也一样,狮子讲话很慢且不太会说话、袋鼠对自己有点缺乏自信……。然而大家最后都认同了自己的不一样,也与其它动物成了好朋友,一同过着开心的生活。Elmer系列的书籍有个特质,就是图像的构图尽可能单纯,颜色鲜明,主题简单开朗,很轻易掌握住读者的焦点,以及凸显角色的特性。 
          不过这只色彩缤纷、傻呼呼、悠哉过日子的大象,其实和David Mckee的早期作品有极大的差距。 
          翻开David Mckee早期的作品,会发现故事结局总让人有点意外。这并非惊喜的意外,而是会让读者错愕地问自己「怎么会这样」?在《Not Now, Bernard!》里,一直告诉爸妈外面有怪兽的小男孩,被爸妈以「现在没空」拒绝倾听,最后被怪兽吃掉。在《The Sad Story of Veronica》中,才华洋溢的音乐女孩虽然以音乐征服了森林百兽,但最后却被一只重听的狮子吞下肚。在《Charlotte’s Piggy Bank》中,努力在猪公里面存钱,希望猪公存满的那一天,愿望可以实现的小女孩Charlotte,在那一天来临时,却被猪公戏弄,眼睁睁看着猪公飞走,而猪公只告诉她「生活有时候是苦涩的」。对于熟悉甜美温馨或者小孩万岁的读者来说,一时之间似乎有点无法想象或者接受这样的结局。 
          另一方面,这样的结局有时会让读者觉得故事仿佛突然结束,没有说完。这种不完整的结局,其实留给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现实生活的确并非总是温暖美好;现实生活也不可能永远有答案。即使是个衣食无缺、备受父母长辈呵护的小孩,虽然生活当中有快乐、有惊喜、有温暖,但也处处有挫折、有惊奇、有失望、有委屈。David Mckee只是忠实地呈现现实的一面,也道出许多孩童内心的委屈,以及无法理解的疑问。 
          David Mckee的图画通常线条清楚。或许线条清楚,给读者一种感觉,就是每个角色都有各自的生命力,虽然相聚在同一本故事里,但是却又各自发展自己的故事。另外,这也有可能是因为要强调疏离感。我常常发现David Mckee的书中似乎想表达大人与孩童之间的距离,无论在思想或行为上。看看《I Hate My Teddy Bear》中,两个小朋友有自己的吵架事件、彼此的妈妈有她们的聊天哭诉事件、两只泰迪熊有自己的世界、背景人物也有各自的故事。大家生活在同一本书,同一个世界上,却各有各的烦恼与生活,彼此之间形体接近,但思想却很遥远。在《Not Now, Bernard》里,爸爸妈妈跟Bernard说话时,眼睛从来不张开,也不看Bernard。恐怕最后连吃掉Bernard的怪兽都替Bernard感到无奈。David Mckee在这本书中道出了小孩需要父母陪伴,甚至只是倾听的小小要求,却因父母忙于各自的事情,一再用「等一下」来敷衍,但是孩子的成长是不会因为父母的忙碌而暂停下来等一等的,于是等到最后,再也没有机会等了。这是谁的遗憾?相信最终父母的遗憾也不比孩子少。 
          而在整体图像结构上,David Mckee也喜欢尝试极端简单与极度复杂。《Two Monsters》、《Not Now, Bernard》都属于结构简单的。《Elmer》系列则是凸显主角的色彩与尺寸,让读者聚焦,也是一种简单。然而《Charlotte’s Piggy Bank》、《I Hate My Teddy Bear》、《The Sad Story of Veronica》则属于图像复杂的书。这些书的图像里头有许多丰富的元素,除了主角之外,读者会看到许多其它的角色、书籍左边与右边的对比、前景与后景的不同,常常要费力搜寻,才能在一大堆元素当中找到主角的身影。许多小细节都是反复欣赏才渐渐发现,找到其中的乐趣;而另一方面,除了主角的故事之外,藏在图画里面的,是许多同时进行的故事线,这些故事可能没什么道理,却也可能诉说各种人生,一切有赖读者细细品味。此外,David Mckee的书中所呈现的立体感十分特殊。他会将三度空间转换成平面,所以同一张图有时需要转个圈才能看清楚。这增加了图像的阅读乐趣,但有时也会不小心迷失在图像里面忘记了主角。不过,有谁规定看图书说故事时,只能说主角的故事呢? 
          再看看David Mckee后期的作品,如《Mary’s Secret》、《Zebra’s hiccups》、《Isabel’s Noisy Tummy》、《Prince Peter and the Teddy Bear》。色彩饱和度明显比早期的作品饱满,也增加黑色的使用。在视觉效果上没那么柔和,可是在主题上却比较温暖与甜美,幽默依然存在,只是少了点讽刺。 
           除了图画之外,David Mckee所写的故事,巧妙运用了重复的用字、押韵或声音游戏,所以即使书中文字不算少,但读起来别有一番乐趣,例如《Two Monsters》、《Isabel’s Noisy Tummy》。此外,他常常在文字当中加上认知的概念,例如《Who’s a Clever Baby Then?》当中有各种动物名字,而这些动物都可以在图画中寻找。 
           许多人认为图画书应该写给小朋友看,而被誉为「现代寓言大师」的David Mckee则认为成人也可以看图画书,因此他希望自己的创作能够老少咸宜。或许这是为什么小朋友在David Mckee的故事与图画中发现乐趣,大人也一样充满惊奇,而David Mckee惊人的创作力与多变也让人佩服,不禁令人期待他下回会变出什么花样。 
     
    书目: 
    1. Not Now, Bernard! 
    2. The Sad Story of Veronica 
    3. Charlotte’s Piggy Bank 
    4. I Hate My Teddy Bear 
    5. Two Monsters 
    6. Mary’s Secret 
    7. Zebra’s hiccups 
    8. Isabel’s Noisy Tummy 
    9. Prince Peter and the Teddy Bear 
    10. Who’s a Clever Baby Then?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