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语言的全 全在哪里 购买→ ←查看
总点击数22046次


 

 
 
全语言的全 全在哪里
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肯·古德曼
李连珠

南京师大 2005年08月 出版

该版本已绝版,仅作资料使用。

开本:32 装帧:软精

关注年龄: 家长/老师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语言历程应该回归到真实世界中——饼干盒上的包装、街上的招牌等日常生活常见的事物,都是孩子们最初的阅读对象。所以,全语言主张语言历程应该回归到真实世界中。传统的将一个句子拆得支离破碎的分析、拼音教材、作业簿应该收起来,而是应该透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实际使用语言的机会,要求孩子问问题、聆听对方的回答、对回答内容的响应等,从听说读写中全方位学习语言。 
    作者肯·古德曼(Ken Goodman)被誉为“全语言之父”,本书是作者诠释“全语言”的重要著作,提供家长和老师一些基本原则,帮助孩子发展读写能力,并介绍各国实施全语言的现况,值得教育工作者和为人父母者阅读并付诸实行。 
 
【作者简介】 
    肯·古德曼(Ken Goodman)语言教育界的国际知名学者,亦为美国美国教育学术专业团体的重要领导人物之一。历任国际阅读协会、美国英语教师学会、国家阅读研究、全语言协会、语言与思考推展中心等协会总裁。目前为美国亚利桑那大学语言阅读与文化系的教授。他与妻子雅塔·古德曼博士共同主持该系语言组的课程。三个女儿都是全语言教师。 
    古德曼曾担任小学、中学及大学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他曾说:“我所知道的都是从孩子那儿学来的。”这句话正说明了他的教育观。 
 
【目录】 
第一章 全语言  发展语言较容易的途径 
第二章 语言  是什么?为什么? 
第三章 语言学习  是如何发生的? 
第四章 学校  从全语言的观点来谈 
第五章 全语言的“全”  什么使它“全”? 
第六章 发展读写能力  全语言的整体实践方法 
第七章 语言学习的补救方法  自我价值和读写观的重建 
第八章 全语言现况  世界各国的实施情形 
第九章 全语言教师  全语言运动中的关键角色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内容摘引

译者序

    “Whole Language”一词虽然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才普遍被使用的,但是,事实上在此之前,在许多不同的地区和国家里,已经有许多相关的讨论和尝试。
    在美国,全语言运动始自于老师对教学和课程的一种反叛。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回归基本能力的呼声中,在以技能为导向的传统课程占主导地位的情况之下,老师们检查了自己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情况。面对学生语文学习上的困难和失败,老师们开始对由教科书主导的教学和以技能训练为目标的语言课程产生了怀疑。他们依据自己的专业知识判断,认为课程应该更合乎学生的学习本质和需要,而基于对学生的了解,老师在教学上应该有较大的自主权,于是开始寻求教学上的其他可能。老师们常聚集讨论,或到大学修课,或参加学术研讨会,或研读专业文章,思索、寻找他们在课程和教学上的答案。
    在这期间,一些学者的理论和研究对全语言观念的形成有许多帮助。学者肯·古德曼(Ken Goodman)和迈克尔·霍利迪(Michael Holliday)从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尝试探讨人类语言行为的本质和阅读的历程;唐纳德·格雷夫斯(Donald Graves)提出有关写作历程的论述;雅塔·古德曼(Yatta Goodman)、杰罗姆·哈斯特(Jerome Harste)、玛丽·克莱(Marie Clay)、里德(Read)等人则从事有关早期读写发展的研究。这些理论和研究适时回答了教师们的问题,其中,肯·古德曼的阅读历程和语言课程理论对当时学术界和实践界的相关研究者,在观念上的启发尤大,并且对全语言运动的形成和推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肯·古德曼被誉为“全语言之父”,在今日全语言的国际学术界,居于领导地位。而《全语言的“全”,全在哪里?》(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这本书是古德曼诠释全语言最重要的著作。
    除了上述与语言相关的理论,全语言也融合了杜威“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观及反思式教学观、皮亚杰的认知理论,以及维果斯基所探讨的学习的社会因素等精义,超越了单一语言课程论。
    全语言不只是一种语言教学法,它更是一种教育哲学观,是通过对语言、学习、课程、教学与教师四者的重新思考,而产生的有别于传统的态度。要了解全语言的内涵,大概都要从这四个方面去思考。“Whole Language”一词看似笼统、简略,但是,事实上,“Whole”一字也就是整合、完整之意,蕴含全语言的精神。不管是对名词的释意,还是对内涵的探讨,本书都是最基本、最重要的文献。
    全语言既然不是一种教学法,而是一些观念、态度和原则,自然无法以呈现教学过程的方式来介绍;只参考教室实践,也无法掌握全语言的精髓。而全语言最重要的基础、原则和精神,大概都含纳在本书中。实践工作者通常不喜欢谈理论,希望能够直接进入教学和活动层面。但是,许多实践工作者在面临教学上的问题和矛盾时,还是会再回到这本书中,重新阅读、思考、检视,以理清观念。
    本书一向被称为“全语言的圣经”,是了解全语言最重要的指引;本书虽然简短、浅显、单薄,却概括了全语言的主要精神。我在师从肯·古德曼博士的数年间,多次反复阅读此书,每每发现其中发人深省之处,深觉其中言论,不只在探索课程,也直指当时教育上许多需要正视、修正的问题,而这些问题,今日才刚刚引起讨论。
    肯·古德曼博士的文字极为简洁。为了让对全语言或相关实践不甚熟悉的读者能进一步了解书中的论点,在翻译时,我基于对全语言及古德曼理论的了解,附加了一些说明、例子和注解,让原文中的一些论点更明确易懂。因此,中译本已不完全是原文的逐字翻译。我要特别感谢信谊基金会,俞允我来翻译。作为肯·古德曼博士的学生,我一直希望《What's Whole in Whole Language》的中译本最能保留、最接近原著的意思。而在这点上,我终于获得机会竭尽所能。
    “whole Language”的中译词,几经讨论修改,最后决定采用“全语言”。它的扼要、有力及完整,近似“whole Language”原文。其他学者或用“完整语言”、“整体语言”,谈的应该是同样的东西。其他许多名词的翻译,因涉及美国教育体制及学校实践,有别于国内,无法以单一中文名词尽释其义。我在翻译过程中,曾与许多学者、老师讨论,尽量使用最贴切并且多数人能懂的译法。当然,还有许多不尽贴切的地方,希望各方多予指教。
    我要特别谢谢在此书翻译过程中给予我协助的几位先生——林慧芬教授、吴敏而博士、阮碧绣教授,他们在翻译名词上给予我意见和启发;钟世明老师在文字上协助润饰修正,并以初读全语言的观点,分享文意上的疑惑。这些都有助于将此中译本变得更可读、易懂。最后,要再次感谢信谊基金会出版此书,为有兴趣于全语言的人士,提供了最重要的一本中文参考资料。

李连珠
(台湾台南师范学院幼儿教育系副教授)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