阁楼上的光(00希尔弗斯坦传世经典) 购买→ ←查看
有5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38738次


简单查找

高级查找

 

 
 
阁楼上的光(00希尔弗斯坦传世经典)
A Light In the Attic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美)谢尔·希尔弗斯坦
叶硕

南海出版公司 2006年02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32.0

开本: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9~12岁 9~9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请在为孩子决定购买此书之前好好仔细掂量一下,千万不要被它获得的诸多赞誉冲昏了头脑,等拿到手上之后又大呼上当;)因为这绝对是一本挑战你的阅读常识的书。 
    有位妈妈捧着书,翻了几下,然后很疑惑地问:“这本书到底能教会孩子什么?”我当时就愣住了,因为虽然这是我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但我实在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我只好老老实实地说:如果硬让我编的话,我可以编出一些说法,比如它可以帮孩子训练语言能力或者发散思维能力什么的,但因为我实在太喜欢它了,所以根本无法这么编造。我认为这本书除了带给孩子无尽的快乐和漫无边际的想像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实际的用处。当然,或许只是我没有发现而已。 
    希尔弗斯坦,这位天才大叔这次又带给我们什么东西呢,表面上看是一部连文字带图画的诗集,那里面的诗文读起来好像没有任何意义,图画的配搭更是恰如其分,居然画了个人没有膝盖,画了个河马绑着翅膀,他到底想干什么? 
    在中文的阅读里,这种经验是很罕见的。我记得小时候读过一首唐诗,是这样的:“天下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好家伙,就这首歪诗,迷了我几十年,等自己有女儿时,大雪天拉着她去看雪,然后又吟给她听,没两遍她就记住了,开心地大笑。这首诗就是在写雪天的景色,道理很通,景色也真切,只是怪得让人忍不住要笑,说起来根本没什么实质的意思。我长大后才知道,写这首诗的唐朝“大诗人”连姓氏别人都说不太清楚,有说姓张的,有说姓李的,本名也被人忘光了,只有“打油”之名,有说叫“张打油”的,有说叫“李打油”的,总之正经不起来,因为他这类歪诗写得太多了。 
    《阁楼上的光》里的诗绝大多数都是此类歪诗,更绝的是,这位插画大师还配上了绝对“歪”的画,珠联璧合,严丝合缝!这样的“歪”书,在美国那么“歪”的国家自然畅销得一塌糊涂,但你要买来读给孩子听或给孩子自己读之前,一定要有心理准备哟。中国孩子的教育不是也讲中国特色吗? 
    谢尔大叔的这些诗歌,如果放在英文的传统里,倒是一点也不歪的。在英文儿童诗歌里,有两大分野,一类是lyric,一般比较抒情内容比较正经一些的歌谣都属于这一类,中国孩子现在能接触到的绝大多数歌谣都属于这一类;另一类是nonsense,直译过来就是“废话”、“无稽之谈”、“惹人发笑的胡闹”、“无厘头”,它如果在中文里找对应的东西,只能追溯到张打油那里了,所以也有人把它翻译成“打油诗”。有趣的是,在英文儿童诗歌里,lyric和nonsense的阵容都非常强大,旗鼓相当,nonsense本来还是后起之秀,直到19世纪上半叶,由爱德华·利尔兴风作浪,把它变成了可与lyric分庭抗礼的一大派系,发展近两百年来竟然成为了儿童诗主流。红泥巴这里还收集了一本《荒诞书》,就是利尔的代表作。相比之下,中国古代传统中的“打油诗”、“颠倒歌”这些类似的品种,反而到现代就没落了,儿童的歌谣越来越正经,才会有了《新童谣》这样的中国特色读本。读惯而且特别认同《新童谣》这样读本的大小朋友,不宜买《阁楼上的光》这种诗集,否则退起货来大家都很麻烦:( 
    唉,我自己算不上太正经的家伙,所以才会迷nonsense这样的东西,总觉得那是颇有哲学玄机的宝贝。几年前听说了这本书,到处托朋友去买原版的来读,这个托了又去托了那个,结果两边买重了,足足花了40多刀,不过心疼归心疼,但还是开心得不得了,以至于一位好朋友稍微提点了一下就送给了她,因为我确信她会同样开心得不得了。 
    两年前,我听说这本书将要有中文版了,既开心又担忧,主要担忧翻译的问题,因为nonsense属于那种很绝望的翻译对象,你根本不可能把原意翻译过来。上个世纪20年代,语言大师赵元任先生翻译《阿丽思漫游奇境记》,费尽心力,译出了其中不少的nonsense,后来听说吕叔湘先生也尝试过对付《荒诞书》中的几篇,他们都那么吃力,现在这本《阁楼上的光》将会如何呢?我很有幸在两年前就在网上认识了本书的译者叶先生,我们在邮件中交流着对这本书的喜爱,也切磋了一点翻译这本书的看法。我很高兴这是一位很认真的译者,他堪称怪才,而且具有强烈的琢磨的热情。虽然我认为译文与原文的味道仍然相去甚远,但是他的译文确实已经尽到了最大的努力。他本来就是在做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但是我觉得必须有人来做,至少像他这样来做。 
    我认为这个译本已经相当不错,可读性不错,十足的趣味里应该说有了七成。不过如果你真的很发烧,像我这样,那就只能去花几十刀找来原版书了…… 
                                             (阿甲) 
 
【编辑简评】 
  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 
  以儿童诗语法,糅合幻想与现实,看似从孩子的角度写出一句句奇奇怪怪的句子,但其中确又偷偷暗示了一些人生玄机,一些环保意识,一些亲子关系的影射和一些些禅意……简单的内涵,却意外创造出一些格外蕴含阁楼内外,属于你我的心灵世界。 
 
 
【作者简介】    
   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谢尔·希尔弗斯坦,集诗人、插画家、漫画家、剧作家、作曲家、乡村歌手、吉他弹奏者等于一身。 
 
   1930年9月25日谢尔生于美国芝加哥。20世纪50年代供职于《太平洋星条旗报》,1956年开始定期为《花花公子》画漫画。 
 
   “当我还是一个孩子,”他说,“我更愿意成为一个优秀的棒球手或是成为女孩们的焦点。但是我不能打球,也不能跳舞。幸运地,女孩子们不喜欢我,我不能做那些事情。所以我开始绘画和写作。同样幸运的是我没有模仿任何人,我的脑中没有别人的印象。我只按照我自己的风格发展。”30岁以前,他不曾看过其他人的插画作品。 
 
   谢尔·希尔弗斯坦从来没有计划为孩子们创作和绘画,但是幸运的是,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被译成了30多种文字,谢尔的精装本销量超过了1.8亿册。1963年,他创作了他的第一本绘本《向后开枪的狮子》,写了一只渴望出名的狮子发现成功以后的世界并不是他想要的那样。 
 
   第二年,他创作了《爱心树》。这本书一开始反映平平,但是很快,这则关于一个男孩和一棵爱他的树之间的温柔寓言令各个年龄层的读者赞赏不已,被教师、顾问等广泛推荐,而且在教堂里也被大声诵读。初版后的几十年,《爱心树》的销量超过550万,在畅销书榜上占据了永恒的制高点。 
 
   《人行道的尽头》,谢尔·希尔弗斯坦第一本诗集绘本,1974年一经出版便立刻被奉为经典。这些诗与画体现出的幽默、智慧、温情使人击掌喝彩。接着,他又创作了类似的两本诗绘本:《阁楼上的光》(1981)、《向上跌了一跤》(1996)。这两本书都连续数月占据着畅销书榜,而且《阁楼上的光》以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的成绩打破了之前的纪录。 
 
   谢尔在全世界有数千万计的读者,是有史以来最成功地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但是,很难用“儿童文学作家”去概括他,淡淡哲学味的诗文、让人感觉愉快、简单朴实的插图,让他的作品常是跨越年龄层、挑战凡俗规范;他的童话隐涵的寓意是生命不朽的智能宝藏;他的绘本更是值得咀嚼回味一读再读的经典!他说:“我希望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都能在我的书中找到认同,拿起一本书,能够体验自己去发现去领悟的感觉。那真是好极了。”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相关链接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简单的背后是神奇 (沈昌文(来自北青网) )
      多少年来,我对希尔弗斯坦很有一点入迷。当年见过一两本原文版,以后又买了台湾的中文版。但是说起来寒碜,我并不很懂这些画,乃至可以说,我这人压根儿就不懂艺术。我之所以对这些书入迷,主要不在于欣赏画,而是喜欢此公特异的观念,以及他的引人入胜的手法。 
     
      我特别喜欢那张《阁楼上的光》的图和它的说明,这里有点故事,得从我的生活经验说起。 
     
      我们上海的穷孩子,居住条件当然极差。“阁楼”是我从小羡慕的住处。我当年住的比“阁楼”还差劲许多倍,是上海话叫的“棚户”,即用木板搭成的沿街小屋。我当时极大的乐趣是,躺在破床上,从板缝里望出去,看外面车水马龙,好生热闹。外面这芸芸众生,此来彼往,人仰马翻,在追逐,在竞赛,而我一个小人儿,躲在一个小窟窿背后,在那里好笑———笑的不是当年的世道,这我还不懂;而只是高兴自己可以因此不做功课。 
     
      这种后来社会学家所津津乐道的“窥视”心态,一直延续多年。年长后,在北京编杂志,十分羡慕上海亭子间里的文化人。“亭子间”不是“阁楼”,应当说还比它较高一等,但性质类似。编杂志者也,虽然天天跟各色各样有知识的人打交道,而自己不过是个“知道分子”。我们愿意观察世界上的林林总总,而自己却不怎么说话———万一有关部门查问起来,回答的话也还多半是假话。我们的“说话”方式,就是自己不说让人家说。这与在阁楼上窥视,有何异哉。 
     
      老了以后,在在处处让我懂得,自己已被“束诸高阁”,真正从内容到形式都生活在一个阁楼里了。但我在这个阁楼里,可以窥视的却比过去多得多———因为我天天在网上“潜水”。我还能GOOGLE,窥视过去。你真难以想象在当今条件下一个半死不活的老家伙被“束诸高阁”以后的乐趣。 
     
      我很遗憾,比我年纪大一岁的希尔弗斯坦并不懂“束诸高阁”这句中国话,他因而从没引用过。假如他知道躲在高高的阁楼里“往外偷看”的是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并由此引起许多人生的思索,那又有多妙! 
     
      但希尔弗斯坦究竟是个妙人,他说出来的话比我这类中国读者想得到的多得多。就以这本书的第二篇说,———“多少”,照作者的说法,“面包能有多少片?看你切得是厚还是薄。一天能有多少好?看你怎么过它。……”多妙!是的,一点不错,世上的幸与不幸,端在你自己的态度和作为。 
     
      我记得台湾繁体版出版后有的评论家指出,他写的东西有“禅意”。从希尔弗斯坦的经历看,似乎同禅没什么瓜葛。不过他的创作渊源要另有专家来探讨,非我辈所能胜任。在我想来,类似“禅”的一些观念,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可以从各种不同途径总结出来。我读他的另一部作品《失落的一角》时,总有一种我这类老书商的失落感:那几张简单的图,我不也会画,那我也不发财了?!(听说此公稿费收入不菲)可是看到最后才意识到,作者的观念,虽简单而我何尝说得出。随便认为自己什么都做得到,不就正是希尔弗斯坦指出的那“失落的一角”的心念在作怪。 
     
      希尔弗斯坦的作品我原先一直以为是画给成人看的。后来听说那是儿童画,颇为不解。我想象中的美国儿童一直是被鼓励着去冲,去打,去时时处处aggressive,不需要什么“一天能有多少好?看你怎么过它”的想法。但既然儿童也在看,想来是我揣测错了。不过无论如何,我总认为成人更应该看它,包括像我这类“束诸高阁”、行将就木的人。


会员书评
  • 勾起我美好回忆的书 (rkevin ·2006年05月 )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90年夏天,那个时候我正读大二,放假的时候顶着烈日,跑到外文书店淘旧版原文书,偶尔看到的,当时买下来只是因为它便宜,好像只有3块钱,在那个时代我口袋里的零花钱实在有限. 
        当时我并不知道希尔弗斯坦,对他一无所知,那些歪诗使我快乐了好一阵子,对他天马行空的想象力由衷敬佩! 
         现在我的小孩已经6岁,我在他5岁时拿给他这本已经泛黄的书,他读的津津有味,不时大笑,现在这本书仍然是他经常看的几本最爱之一. 
        我不知道这本书的中文翻译的如何?很害怕毁了原来的意境,我觉得还是让孩子读原文比较好.
    书评人打分: ★★★★★
  • 对成人的再教育 (ywq69 ·2006年04月 )
        我十分遗憾在我小时候没有机会看到这样有趣的书,虽然我的女儿还太小看不了,但是我觉得大人看后也会觉得这书物有所值,也有些奇怪为什么这书成了儿童读物。 
        我们从小看了太多一本正经的出自成人口吻的儿童读物,但是却缺乏对孩子想象力的启迪和幽默感的培养。我们不需要培养那些几岁、十几岁的小大人,现在,无论是孩子还是大人都活得太累了,我们需要轻松愉快,别讲太多的什么教育意义,能让人开心快乐就很好! 
        我很佩服作者的思路是如此开阔,生活中的任何一点小事都能被他挖掘,写得那么生趣。不管是会做作业的机器,还是饶舌的斑马(黑条纹的白马、白条纹的黑马),他的奇思妙想仿佛让你看到了日常世界和生活的另一面,而奇怪自己为什么没有想到呢?也许是因为他有一颗未泯的童心,对孩子特别了解,而使本书成了儿童读物。他的画风虽然不是传统的风格,有些古怪,但又不是那种抽象到无法理解或者看了让人厌恶的地步。相反,与文字相得益彰。作者能写能画,真是个奇才。 
        强烈推荐父母先读一读,再享受一下亲子阅读的乐趣。祝愿大人、孩子都快乐!
    书评人打分: ★★★★★
  • 欣喜与忧伤---------我与“阁楼上的光”的邂逅 (坤坤妈妈 ·2006年03月 )
    我曾拥有很多的好书,自己看得入迷,朋友借来借去,再加上多年来不断的辗转迁徙,很多书都不见了踪影。 
     
    有两本书却让我久久无法释怀----傅雷先生译的“约翰克利斯朵夫”,那套被无数个朋友借过的书再回到我手中后变得残缺不全了,直到我重新买到了那套安微出版社的新版后才又一次体味到了旧友重逢的喜悦。 
     
    另一本书是自己在挑书时无意间觅到的。买书的时间、地点已无从考证,只记得自己那时还是个爱书的满脑子幻想的女孩。书的名字和作者也全无印象,连书中的内容也不复记忆。但书中那一张张夸张却又充满新意的图画,却一如当初打动我一样,深深的引在我的脑海中,----“居然还有这么奇妙的书!”初见它的那份感觉,今天依然亲欣如新。当它也消无踪迹后,我就开始了一次又一次的寻觅。-------经过那么多年,踏访过那么多不同地方的大小书店,却一直没有再见它的踪影。 
     
    那简直成了我的一块心病,我甚至第一次后悔自己的“大度”了,也第一次为失去一本书而这般的痛心。而重新找到它的希望却似乎越赖越渺茫-----因为我觉得那是本书太奇特了。直到有一天,我从“红泥巴村”中看到阿甲关于“阁楼上的光”的介绍时,我的心中突然一动,不知为什么,一种熟悉的似曾相识的感觉向我袭来。 
     
    晚上跟儿子一起去我们最喜欢的那家书店,“阁楼上的光”再度闯入我的视线,那熟悉的感觉再度袭来,我豪不迟疑的立刻抱回了家中。-------翻开书页,我简直要欣喜的大叫了,“阁楼上的光”----正是我多年来一直苦苦找寻的那本神奇的书呀。 
     
    重读那些文字与图画,仍让我着迷与惊喜。希尔大叔开使走进我的视线------ 
     
    我开始在红泥巴上订购他的书。重读关于他的介绍,我突然赶到一种莫名的忧伤----希尔大叔1999年就离我们而去了,可在我心中,他永远都是照片上那年轻而又质朴,那么的与重不同的形象。1999年,我想我应该就是在那前后与他的书相遇的。 
     
    阿甲在书评中有过这样一句话:“有位妈妈疑惑的问‘这本书能带给孩子什么’” 
     
    一本书能让我苦苦找寻多年,一个作者的离去让我心中充满忧伤,我想它能带来的东西应该是不言而遇的了。
    书评人打分: ★★★★★
  • 希尔大叔点亮阁楼上的光 (乐(来自新浪读书频道) ·2006年03月 )
      希尔弗斯坦的名字是和著名童书《爱心树》和《失落的一角》联系在一起的。几年前,当希尔弗斯坦的这两本童书被引进到国内时,小朋友还亲切地称他为希尔大叔。南海出版公司于近日再度推出他的图文精品《阁楼上的光》。 
     
      谢尔·希尔弗斯坦是享誉世界的艺术天才、作家,1930年出生于美国芝加哥。30岁以前,希尔弗斯坦从来没有打算为孩子们创作和绘画,可是1964年,由他创作的《爱心树》却意想不到地受到了广大小读者的喜爱。这本关于一个男孩和一棵爱他的树之间的温柔寓言图书令无数读者赞赏不已,至今《爱心树》的销量已超过550万册。这之后,他又接连创作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如《失落的一角》《人行道的尽头》《向上跌了一跤》等。 
     
      《阁楼上的光》是希尔大叔1981年创作的一本图文童谣集,书中充满了天马行空的想像。“作业机,哦,作业机,世界上最完美的机器。只要把作业放进去,再投进一角硬币,按下按扭,等上十秒,你的作业就会出来,又干净,又整齐……”像这样洋溢着天真童趣的歌谣在书中随处可见。启发性的故事,琅琅上口的童谣和慧眼独到的观察于一体,让孩子们在阅读中开怀大笑,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深刻的哲理。当年《阁楼上的光》在美国面市后,就以182周位居《纽约时报》排行榜的成绩打破了之前的纪录,并成为美国最有影响的童书之一。 
     
      希尔大叔于1999年5月去世。今天,他在全世界已拥有了数千万计的读者,他的作品在全世界广为流传,至今被翻译成了30多种文字,仅他的作品精装本销量目前就已超过1亿8千万册。他是有史以来最成功和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作家。然而,人们很难用“儿童文学作家”来概括他,希尔大叔作品中那些散发着淡淡哲学意味的诗文,让人读后感觉愉悦;简单朴实的插图,让他的作品远远超越了年龄层。他的童话隐涵的寓意是生命不朽的智慧宝藏,他的作品更是值得咀嚼回味一读再读的经典!希尔大叔生前曾说:“我希望不论什么年龄的人,都能在我的书中找到认同,拿起一本书,能够体验自己去发现去领悟的感觉。那真是好极了。”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