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朋友(梦幻童年书系) 购买→ ←查看
总点击数9496次


 

 
 
真正的朋友(梦幻童年书系)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德)玛努拉·奥尔特
(德)玛努拉·奥尔特
王星

中国电力 2008年01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25.0

开本: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以下资料由电力出版社提供并授权,未经许可不得转摘。  
 
【作者简介】  
                        漫谈奥尔特的创作特色  
                                 文/河马  
    玛努拉·奥尔特是一个特别有个性的图画书创作者。这四部作品充分展示出她的个性。  
    这种个性首先体现在内容上,她喜爱选择他人没有想到或不愿触及的题材。这四部作品是分别围绕尿尿、打架、男女性别差异和身高而讲的。这样的内容,在我们看来颇有些另类。究其原因,与其说她是为了惊世骇俗,不如说是为了想表达出自己对传统看法的不同思考。她的作品是为引发人思考和启迪而创作的。  
    她的创作技法也相当与众不同。奥尔特的作品特征鲜明,能让人一眼就认出来。  
    大部分的童书,色彩鲜艳,线条清晰柔和,造型整齐,画面显得相当干净细致。但这四本书却不给读者带来这样的印象。它们都是用丙稀创作的,每一幅画面都是在深色的底色上逐层覆盖上浅色,颜色相当厚重,色彩厚薄不均,从近处看,显得相当粗糙,但是拿远一些看,画面就显得和谐统一,质感强,给人以强烈的存在感。在描绘背景时,奥尔特不求精细,只求表现出当时的气氛即可。在描绘人物时,她也没有使用精细封闭的轮廓线,而是在勾勒出人物大致轮廓后,使用色块和阴影使人物变得丰满、立体,而且更加充满动感与活力。  
    从整体上看,她的作品色彩厚重,很少使用纯度高的色彩,尤其是画面的背景,更是偏向于黯淡,暗示出她想表达的主题并非画面的表面体现得那么简单。  
    除此以外,奥尔特笔下的人物更是特征鲜明——完全是非传统的造型!  
    她笔下的男孩子一律大头小眼、土豆鼻子,牙齿稀疏,身穿球鞋、T恤、肥大的牛仔裤。当情绪激动时,嘴巴的表情最惊人。她笔下的大多数女孩子,也是非温顺的典型。虽然衣着略微可爱些,但是观察她们的发型和表情,就会发现,女孩子也经常是桀骜不逊的。这些孩子的造型虽然算不上可爱,但是却有难以描述的感染力,让我们更能理解他们非同一般的言行。也许,超乎常规的造型更有助于让我们理解超乎常规的内涵。  
    总之,奥尔特用她的画笔不仅为我们展现出自己的个性,更为我们展示出儿童不为人知的另一面,从而引发大人们去思索自己的盲点与误区。  
 
    玛努拉·奥尔特,生于1970年,摄影师,拥有设计专业硕士学位。曾在美因河畔的奥芬巴赫设计学院学习插画,重点是儿童图书的插图。2004年她因《真正的男子汉》一书而荣获“奥尔登堡青少年儿童图书奖”。目前她与丈夫、儿子就生活在奥芬巴赫。  
 
【导读】  
                         真正的朋友 
                             文/河马 
    《真正的朋友》是一本颇具颠覆色彩的书。 
    书里的文字相当少,这种颠覆主要是依靠画面完成的。书里每一组人物都对人们的传统看法做出了新的诠释。 
    书中一共有三组人物——打架的一对小家伙、老师、旁观者。 
    这一对小家伙一开始就在大庭广众之下横眉立目掐成一团,被老师拉开以后依旧不依不饶,从画面上衣褶的处理我们可以看出他们还是很想扑向对方接着打。 
    但碍于老师在场,他们只好在大家面前吵架了。他们手脚的动作比以前还大,时而手指、时而拳对,脚越叉越开,嘴更是越张越大,画面上的文字也越印越大,代表他们的嗓门越来越大。 
    不过吵架的声音大可不一定代表有理——他们吵架的理由可是越来越荒诞不经,纯属子虚乌有。 
    何以见得,我们来清点一下画面上的人数——旁观的人越来越少,肯定是觉得他们越来越无聊,越来越没劲,走了。等周围没有人了,俩人也不吵了,和好了。 
    吵得那么凶的俩人,为什么会和好,而且俩人吵架时只有人看没有人劝呢?因为他们本来就是一对好朋友。 
    家长总是告诫我们:“你们是好朋友,好朋友可不能打架啊!”我们是听这个长大的。 
    可好朋友怎么还会又打又吵的呢? 
    作家兼画家奥尔特显然想告诉我们,会的,不过,没关系,只要能和好就还是好朋友。 
    再来看老师,为了与孩子的大小形成对比,她从头到尾只出现下半身(这在奥尔特的作品里很常见),从她庞大的腿脚和她能一手提一个孩子来看,这位老师很厉害,很有权威。但她在第3页就退到远处看这哥俩表演了,第4页时她已经不耐烦地点起了脚尖,这从她脚边表示动作的线条可以看出。到第5页时她干脆离开,一直到结尾又有人打架时她才再次出现。 
    一个有权威的老师怎么连听孩子解释的耐心都没有呢?(当然孩子打架的理由非常无聊是一个原因)家长要知道了肯定会说“老师可不应当这样做!” 
    但是,细想想,还是奥尔特这样处理更有道理——毕竟连我们都知道不用吃下整个鸡蛋就知道它臭了,更何况权威呢! 
    在奥尔特看来,权威之所以是权威,是因为他们处理问题时能掌握分寸。 
    奥尔特着力塑造的还有那些旁观的小朋友,他们表现得非常热闹。 
    你千万别以为打架的旁观者不重要——他们的存在非常重要,有的时候,没有他们,架还打不起来呢! 
    他们虽然是画面的背景,但你肯定还记得刚才清点过画面的人数,所以可以理解这哥俩打架的激烈程度与旁观人数的多少成正比。 
    当然我们不是说没有旁观者架吵不起来,而是说,很多孩子(尤其是男孩子)就喜欢在大庭广众之下打架,人越多,越带劲——如果打架是火,旁观者是风,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 
    旁观者的重要性还体现他们从打架中获得的乐趣比打架者本人还大。我们来看他们的表情动作,有助威的、指指点点的,有兴致勃勃的,也有不满意的。 
    看来打架的作用被颠覆了——打架既可以满足当事人出风头的欲望,又可以满足其他人的猎奇心,为无聊的生活提供了乐趣。 
    奥尔特特意为我们塑造了两个重要的旁观者。注意一下,我们就会发现有两个孩子,一男一女,贯穿了全书,起到了线索的作用。 
    这两个孩子虽无特写,但依旧被塑造得细节鲜明。 
    他们的外表是很不相同的,女孩子从造型到表情一看就是那哥俩的同类,那哥俩光吵不打让她越来越不满意,最后干脆离开了;小男孩足尖的动作的局促和他惊愕好奇的表情暴露出他应该是个新来的老实孩子,还不适应这种新鲜事,所以他能把这场“战斗”从头到尾看完,才恋恋不舍地离开。 
    他们在津津有味的观战中走到一起,在最后一页成为另一场打架的主人公,估计他们的外表很快也会像那哥俩一样变成“双胞胎”似的! 
    这两个旁观者的重要性在封底达到了高峰——“好朋友从来不吵架吗?”这一颠覆性的结论就出自他们之口。 
    可以说,《真正的朋友》从主题到细节都具有颠覆性的色彩,它在这四本书里最充分地体现了奥尔特的强烈个性。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