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阅读—写给家长和老师  


书目简介

班级书目

家庭书目

阅读杂议

关于我们

 

 

   
【标题】怎样看待另类的儿童文学?
【作者】阿甲 & taoqidan0808
【来源】原创
【简介】新浪亲子阅读论坛上的对话

 
 

 怎样看待另类的儿童文学?


taoqidan0808:

我总担心给5岁半的儿子读《长袜子皮皮》等主角比较“另类”的书籍,会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看了《奥特曼》之后,攻击性明显增强。想“听听”您的高见。

为了激发孩子积极向上的情绪,在他四岁之后,我给他读的故事中杰出人物的事迹居多比如爱迪生、达尔文、莎士比亚等(四岁之前是儿歌、童话,包括丑小鸭、小红帽等等),,是从《世界五千年》和《上下五千年》中选出来的,我和孩子一起读,孩子自己也读(他大约有阅读小学三年级语文课本的词汇量)。孩子对这些人物佩服的很。经常会听他说:等我长大了,成了非常杰出的人,我就.....之类的话。由于他读过的人物中,科学家占多数,因而他对科普知识兴趣浓厚。与此同时,他对人际关系的感觉相对“迟钝”,显得“不成熟”。我总觉得是自己通过书籍传递给他的信息太过单调导致的此结果,想通过调整读书范围使孩子能够“成熟些”。

另外,由于孩子识字较早(两岁多开始),他读书时不大注意书中的图画。最近,特意买了《雅诺什图画书》等一批绘本,希望能有所弥补。这样做是否有必要?

最后,您认为在提高孩子的情感程度和社会程度方面,家长主观上能做哪些努力呢?

阿甲回taoqidan0808:怎样看待另类的儿童文学?

非常感谢你提出这么好的问题。这是真心话。其实我们绝大多数家长在绝大多数时候都会有这个问题,只是大家心里都有某种说不出来但非常根深蒂固的看法,而且从来不会去质疑。帮大家提出这个问题,就是一种质疑。

恰巧我从几年前开始专心为孩子们做些事情,恰巧因为有了自己的孩子,恰巧先读过了一本名叫《窗边的小姑娘》的书,恰巧为自己的孩子、身边的孩子读了一堆孩子们的书,恰巧特别喜爱这些书就像以前喜爱莎士比亚、托尔斯泰、罗曼·罗兰的书一样,恰巧有机会一边不断读这些书一边跟孩子、家长、老师还有写这些书、评这些书的人聊这些书,恰巧……我开始深深怀疑自己以前对儿童和儿童文学的观念是否正确,甚至我怀疑自己是否曾经有过清晰的观念。

刚上学的小彻子,上课总是做些特立独行的事情,却有很充分的理由,最后居然发展到跑到窗边去跟小燕子聊天,因此得名“窗边的小姑娘”。这样的书,能给孩子读吗?我们的孩子别说在小学上课时去窗边聊天,哪怕上幼儿园睡午觉时聊天,老师和家长都好紧张哟。能读给孩子听吗?——当然能,而且我建议每一位家长都来读一读这本书。黑柳彻子因为写了这本书,被联合国邀请到教科文组织担任官员,这是后话。

长袜子皮皮调皮捣蛋的故事大家比较熟悉。不过要论淘气的天才,比不上淘气包埃米尔,埃米尔的天才在于他从不重复,绝不!每次犯淘气就被爸爸关进木工房,关进去一次,他就雕刻一个小木头人,木头人的神态通常比较愤怒,因为埃米尔也总是有自己的充分理由。他雕刻的100多个小人足以进行一次木雕艺术展。

——这种淘气包的故事还不让孩子学坏吗?不过林格伦特别强调,她在《淘气包埃米尔》一书中经常强调:埃米尔长大后是做了这个地区的农委主席的。

——是啊,虽然不能保证你的孩子学了埃米尔就一定在将来能做当地的市长,但至少学了埃米尔也不会妨碍将来可能做当地的市长。

——再说,埃米尔无非是精力过于旺盛了些,孩子用得着学吗?每个孩子都是埃米尔!只要你不逼着他(她)不成为埃米尔。所以,我们倒不必害怕孩子学埃米尔,应该学习的是我们这些大人,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接受埃米尔、如何成为埃米尔的爸爸妈妈。

林格伦于2002年1月28日去世,享年95岁。整个瑞典为她的去世举行了“国母”级的葬礼。她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淘气孩子的“梦之队”,读过这个“梦之队”的人把瑞典治理得很好,而且他们对这些淘气孩子的母亲心存感激,感念她就像感念自己的母亲一样。

如果我们先把自己对“儿童文学应该是怎样”的观念先写在一张纸上,然后去比较近一百年来世界公认的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你会很惊奇的发现,越是排名在前的作品越是“另类”!我们不妨试一试。

我不禁要大声惊呼: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他们错了?

我们有个根深蒂固的观念:应该好好教育孩子!×××要从娃娃抓起!(反正大人抓不住)

侯耀文的小品“英雄母亲的一天”。这位英雄母亲应该干什么?应该给孩子讲古代小英雄的故事:司马光砸缸,或,司马缸砸光。

非常有意思,你还提到了莎士比亚。让4岁的孩子就接触莎士比亚,很了不起的想法。恰巧这也是我非常喜爱的作家。我读大学拿到的第一笔奖学金就买的是莎士比亚全集(当时只要17元),我结婚时最要好的朋友送给我的礼物就是一册非常精美的莎士比亚全集原版。在孩子两岁的时候,我就自得其乐地给她背诵其中的选段。我是个莎迷,我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是个小莎迷。

不过,我想追加一个问题:在你的孩子出生后的近五年间,她的所有认识的亲朋好友(当然指大人)中,有没有人由于非学业或工作的原因(纯粹是喜好)而读过莎士比亚原著(我不是说英文版)?至少在我身边周围的亲朋好友中,我只知道极个别的朋友翻过!

如果真的是这样,那么就奇怪了:为什么我们认为孩子就应该读莎士比亚?而我们自己反而可以不读呢?

你还提到,你让孩子读英雄俊杰的故事,树立远大的志向。这也很了不起。这是真心话。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另外一个奇怪的现象:现在的大人们却不在意那些故事,似乎树立远大志向只是孩子们的事情!

我们当中比孔子了不起的人恐怕很罕见吧。孔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他到了五十岁才真正了解了自己来到这个世上的使命!在这个论坛里恐怕没几个到了五十岁吧。谁知道自己的使命?如果连自己的使命都不知道,那,为什么不去读读我们认为孩子们应该读的有关英雄的书,也去树立远大志向?屈原先生直到去世前还在不断追求,志在高远。如果没别人学,至少还可以算他一个。

我再列一个清单:金庸、古龙、琼瑶、三毛、二月河;韩剧、日剧、武打、言情、黑幕、康熙乾隆贵妃剧……如果知道我想列什么,我就不继续了。借用一句广告用语:以上产品,必有一款适合您!

成年人的阅读世界是怎样的?我们试着与我们认为孩子应该的阅读世界比较一下——我们一边在“成年人的童话”武打故事中寻找娱乐,一边在多角模糊的言情故事中进行着“感情走私”,一边告诉孩子:大人需要娱乐需要休息放松自己;孩子需要学习。

什么是儿童?这个问题好像很古怪,但对这个问题的回答,往往决定了我们对儿童精神世界的一切看法。

儿童是一个独立的独特的主体吗?儿童需要愉悦吗(我是说纯粹属于儿童的愉悦)?儿童会感到孤独、困惑,对人生目的迷惘吗?儿童的想法可以被认为也是思想吗?如果是思想,能够与我们这些大人的思想等量齐观吗?我们给儿童的精神礼物一定要是让他开心笑的,是这样吗?如果有个礼物会让他哭、让他害怕,但他却还是喜欢,你会给他吗?儿童的情感需要纯粹的发泄吗?我们需要主动让他们发泄吗?……

这样的问题还有很多。看来也不是一时能回答、一时能解决的,但我想我们时刻想着这些问题,对我们自己对孩子都会好些。

西方人提出这类问题大概是在17世纪,中国人发现世界上还有这些问题的存在大概是在20世纪20年代之后。在此之前,我们都是这么看:不就是娃娃吗?那还用问!

不过发现这些问题的存在只是开始,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中国有两个著名的儿童文学奖。一个在北京,冰心儿童文学奖;一个在上海,陈伯吹儿童文学奖。陈伯吹先生是儿童文学界的泰斗,至少有一首他创作的儿歌,我们每位爸爸妈妈都会唱“月亮圆圆,像个小盘。月亮弯弯,像个小船。坐上小船,天上玩玩。”肯定会吧。

陈老有一篇经典的短篇童话《一只想飞的猫》,不知道你给孩子读过吗?说是有一只猫,突然有一天心血来潮想要飞。这真是痴心妄想,猫怎么能飞呢?有翅膀的家禽和没翅膀的家畜都来嘲笑他,没有翅膀还想飞,老老实实抓老鼠吧。可是这只着了魔的猫,天天爬上树去学飞。最后,你猜怎么着?他摔了个大跟头。

如果还没有跟孩子讲过这个故事,不妨给孩子讲讲,看看他们的反应。不过更不妨在坐飞机去旅行的时候给孩子讲这个故事。告诉孩子们,曾经有过多少没有长翅膀的人想过飞,他们中有多少人不止是摔了大跟斗,他们献出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没有这些像那只猫一样傻的、不安分的人,就不会有今天的飞机。

这一辈人的经典童话,往往试图去发现孩子们的缺点,用好玩的童话去教训他们,让他们学好学乖。张天翼在写完《宝葫芦的秘密》后,许多孩子写信来说,他们很喜欢宝葫芦。张老赶紧声明,这个宝葫芦是资产阶级“不劳而获”思想的代表,我们应该与它斗争,怎么能喜欢?但是孩子们还是喜欢。坦白说,我也在想,如果我有个宝葫芦该多好啊。如果真有的话,我会跟美国总统布什开个玩笑,把他的导弹都偷走。

孙幼军先生曾经写过一篇童话嘲笑过这种教训孩子的文学。他写孩子们在学校被课本搞得晕头转向,回到家里,拿起一本课外书,课外书里又跳出一个戴眼睛的叔叔,指责他这没有干好、那没有干好、贪玩、不学习……这就是中国孩子精神世界的真实写照!

你看到我推荐的书单。的确,我不是很情愿推荐这类的中国童话,这些童话总让我联想起童年的压抑和无助。

我们再说点另外的高兴事吧。比如你手头上有雅诺什,嘿嘿,我就来告诉你这个老家伙有多另类。

《小老虎学数数》。看看小老虎在学校是怎么学数数的吧:女孩子们发现了小老虎,排队要亲吻他。每一个吻就像一个樱桃。来吧,数数看,樱桃有多少个?——你觉得这不另类吗?

《妈妈你说,孩子从哪里来》。吃完饭后,小老鼠的爸爸妈妈只要有兴趣,就去做孩子。他们有兴趣吗?显然很有兴趣。小老鼠去上学,遇上母小老鼠,他们在课堂后面亲吻。老师正在讲解,花怎样会有孩子,人怎样会有孩子……——你觉得这不另类吗?

《我会把你治好的》。有一天,小老虎病了。嘿嘿,真的病了吗?反正小熊对他照顾得无微不至。第二天,他感觉好多了,但是马上又感觉不那么好,因为没有人来看他。……总之整个森林里的朋友们都来照顾小老虎,最后牛蛙大夫发现原来是一条老虎斑纹错位了。小老虎与小熊商量,下次该小熊生病了。——你觉得这不另类吗?

《我说你是一头熊》。爸爸下班回家,儿子把他变成一头熊,他们把家里闹翻了天,妈妈变成海盗,把他们打败。于是只好出去玩。儿子让爸爸背自己,爸爸说我是一头熊,一头熊可以拒绝你;儿子却说,你是我爸爸!于是爸爸只好背儿子。——你觉得这不另类吗?

《兔孩子一点也不乖》。小兔子彼得有一堆哥哥姐姐,他们都听妈妈的话、听其他大人的话,惟有小弟弟不听话。结果因为听了妈妈的话,哥哥姐姐们差点送了命,而小彼得随机应变、灵活应对,最终挽救了哥哥姐姐。于是妈妈学乖了,她以后说话的时候真要先好好想一想。——你觉得这不另类吗?

《雨汽车》。知道雨汽车最神奇的地方吗?一浇水它就能变成任何一种车。小男孩把他变成一个巨大的吊车,吊车把他的学校藏了起来,这样第二天大家都不用上学了!——你觉得这不另类吗?

其实雅诺什还算比较温和的。我们这些天经常提及的美国人苏斯博士,即使在这个本来就有些“另类”的圈子里也还可以算是“另类”。他的代表作《戴高帽的帽》从头到尾都是恶作剧,国外也有书评人运用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去诠释这种鼓励孩子发泄情绪的经典。你说有多另类!——不过,我的建议是,不可让孩子错过!

哈哈,能够读到这些经典的好玩的故事,我感到非常幸福。为什么?说起来话比这个更长,以后再说吧。

这里还有两篇翻译的文章,谈为什么给孩子读文学、文学的愉悦,如果有兴趣也可以看一看: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reading/read_a004.htm

http://www.hongniba.com.cn/bookclub/reading/read_b003.htm

关于《奥特曼》,我不太熟悉,看过电视片段,我自己很不喜欢,所以就没有给女儿推荐。也许某天她接触到,也很喜欢,那我想我也不会太反对的,大不了让她拿自己的压岁钱去买呗。反正我不喜欢的,我不花钱。不过,我在她的床头床尾都堆上了书,她恐怕没时间顾上奥特曼的。比如最近几天晚上,她突然喜欢上《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里面的画,每天晚上要把这本书从头到尾翻几遍,看着画咯咯乐。我心说,还有更好的我没出手呢。

让奥特曼来挑战吧。我不怕!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