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阅读—写给家长和老师  


书目简介

班级书目

家庭书目

阅读杂议

关于我们

 

 

   
【标题】地球上的洞
【作者】阿甲
【来源】原创
【简介】文章发表在《素质教育博览》杂志[阿甲说书]专栏

 
 

 地球上的洞

我们生活在一个非常庞大的地球上。

将近500年前,有一个名叫麦哲伦的葡萄牙人带领着一支船队,准备进行一次环游地球的探险。这支船队历尽千辛万苦,花了整整3年的时间才完成这次航行。今天,我们乘坐飞机从北京直飞恰好在地球另一端的纽约,也大约需要12个小时。

曾经有人很天真地设想,如果我们在地球上挖一个洞,比如从北京一直挖到纽约,这样我们就能这会儿在北京天安门广场游览,待会儿就跑到纽约华尔街的街头闲逛。如果真的那样,这个世界将变得更小,人们将会更加亲近。这听起来很好笑吧?你别笑得太早,这个设想真的有可能实现。

在小说《ee女孩》里就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

这个故事发生在2001年的上海,主人公是某学校六年级2班的同学们。他们喜欢叫自己e班,不光是因为他们是学校里的电脑重点实验班,而且他们这里人人喜欢电脑和互联网。

e班的男孩女孩都是电脑网络高手,他们说起话来满嘴都是新名词。比如王美丽前学后忘,被认为“CPU”需要升级,内存要扩容;姚鹤鸣的数学不够好,被认为“浮点运算”可能有问题;陶奇上课爱打瞌睡,据说是“屏幕保护”设置的间隔太短,老师一转身就进入“睡眠状态”……e班的核心人物是女孩诸贺,她的网名叫“长发飘飘”,口头禅居然是YYP!(YYP是什么意思?呵呵,就不告诉你。)她在全班同学的鼓动下,准备去参加著名的“幻想中国”网站举办的e少年评选大赛。

e班是一个特别团结友爱的集体。他们中有一位同学刘衣斯,随老爸移民去了澳大利亚,大家特别想念他,当然最想念他的还是最要好的朋友姚鹤鸣。虽然刘衣斯每隔一个星期就给大家发来一个Email,汇报在南半球的生活情况,诸如“礼拜一学骑马,礼拜三要学钢琴,礼拜五上大歌剧院,weekend,就是周末,乘着敞篷车去兜风……”之类,可是大家还是很想见一见他。

这一天,学校的海报栏里贴出一张咪咪小的海报——

“地球上的洞,让你看到地球那一端的人。”

e班的同学们可兴奋啦!他们恨不得脚底板下立刻就露出个大窟窿来,钻进去的时候还是北半球的上海城隍庙,钻出来的时候,哟,企鹅在啄脑袋,南极到了!这是真的吗?

原来,“地球上的洞”是一群来自澳大利亚的什么“后后现代艺术家”的杰作,它看上去像一个方方的红色投票箱,“洞”内的装置由现场录像和互联网设备构成,人们可以通过这个“洞”看见彼此,就象通向地球的另一端有一个真实的洞。

急着想看见刘衣斯的姚鹤鸣,抢先把脑袋探进洞内,仔细一瞧,这个洞真的直通澳大利亚,那后面就是最有名的贝壳似的悉尼歌剧院,前面是悉尼一条热闹的大街。一群金头发、蓝眼睛的老外看见中国的孩子们也很兴奋,他们夸张地捂起嘴巴“哦哦”叫,有的还扮鬼脸,e班的同学们向他们摆手说“你好”,“洞”里头的老外也招招手说“hellohello”!

站在“洞”口的姚鹤鸣特别激动,他冲里面大声喊:“刘衣斯,刘衣斯,你什么时候回来呀?”

从那以后,诸贺和姚鹤鸣坚持每天到这个洞来看悉尼,他们希望真的有一天能看到在悉尼大街上探出头来的刘衣斯。

终于有一天,姚鹤鸣从洞口抬起头来,“咚”的一声撞到了另一个大脑瓜,两个大脑瓜在“哎哟”两声后,居然热烈地拥抱在一起。原来那个脑袋的主人,正是他们朝思暮想的同学刘衣斯!

他真的从“洞”里钻过来了吗?当然不是。其实这个刘衣斯早就回上海了,他的老爸在澳洲做生意失败,全家人偷偷地回国。因为害怕同学们笑话,刘衣斯每个星期都到网吧去给同学们发邮件。听说这里有个地球上的洞,可以看到他熟悉的悉尼街头,刘衣斯也跑过来看,恰好与好朋友撞到了一起。

刘衣斯后来怎么样?那还用说吗,e班的同学们以最大的热情欢迎他的归来,刘衣斯感动得n次泪湿衣衫,重新成为了e班的一员。

ee女孩》讲述的是我们这个e时代里e少年的故事,故事和人物是虚构的,但它们源于真实的生活,所以读过的同学都感到格外亲切。若不信,你可以登录幻想中国网站(fantasy.myrice.com),或者给讲故事的张弘姐姐发去邮件。虽然她正远在英国的大学深造,我们也能通过邮件即时发去温暖的问候。在这个e时代,互联网就是我们地球上的洞,它让世界变得更小,让人们变得更加亲近。

来吧,让我们一起到洞里瞧一瞧。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