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阅读—写给家长和老师  


书目简介

班级书目

家庭书目

阅读杂议

关于我们

 

 

   
【标题】大声为孩子读书的方法提示(给家长和老师)
【作者】吉姆·崔利斯/原文 阿甲/译注
【来源】翻译整理(链接:吉姆·崔利斯的官方网站)
【简介】《大声为孩子读书吧—阅读手册》第四章提供了大量的方法和提示,可操作性很强。这些提示分为两大部分:应该这样做(Do's)和不要这样做(Don'ts),非常适合家长和老师参考。

 
 
[笔记七] 大声为孩子读书的方法提示(给家长和老师)

——译自《大声为孩子读书吧—阅读手册》第四章

【应该这样做】 
1、尽早开始大声为孩子读书,孩子越小,效果越好。 
2、使用“鹅妈妈”儿歌和童谣刺激婴幼儿的语言能力和听力,开始先使用简单的黑白画,然后用比较朴拙的彩色图画书,刺激孩子的视觉,激发好奇心。
[注]:“鹅妈妈”是一本童谣集,18世纪在伦敦首次发表,鹅妈妈只是一个假想的作者。后来不断有鹅妈妈系列图书问世,是著名的低幼图画书品牌。这与法国童话集《鹅妈妈的故事》不是一回事。崔利斯最为推崇的“简单而且线条朴拙的图画书”是荷兰画家布鲁纳的米菲系列,布鲁纳的图画书前不久已由童趣出版公司引进到中国来。
3、对于婴幼儿来说,选读的书中应该包含可重复元素(注:如重复的音节、象声词、短句等),这一点非常关键。当孩子渐渐长大,逐步增加可预测结果的书。
4、在反复阅读可预测结果的书时,可时不时在读到某个关键词时停顿一下,让你的听众说出来。
5、只要时间允许,尽量频繁地为你的孩子(或班级)大声读书。
6、每天至少安排一个固定的时间来读故事,尝试使之成为一种传统。(旧版:在我家,大家最喜欢的读故事时间是睡觉前和上学前。)
7、要记住,聆听的艺术不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需要教会孩子,而且要潜移默化——这可不是一夜之间可成就的。 
8、从图画书开始,开始每页只有少量的字句,渐渐使用文字越来越多、图画越来越少的书,逐步拓展到故事书和小说。
9、要时常调整读物的长度和主题。
10、鼓励孩子参与,当需要翻页的时候,可邀请孩子帮你翻。 
11、在开始读之前,总是念一下书名、作者名、图画作者名——无论你已经读过多少遍这本书。 
12、当你第一遍读某本书时,可以和孩子讨论书的封面图画。“你认为会发生什么事情?” 
13、当你读的时候,如果你感觉听众的注意力开始分散,想办法把他们拉回来,可以问“你认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事情?” 
14、要有头有尾。如果你开始读一本书,你就有责任继续读下去——除非你发现它确实不好。不要让你的孩子或班级等上三四天后才继续读下一章,他们的兴致维持不了这么久。
15、偶尔读一些略高于孩子们现有智力水平的书,挑战一下他们的智慧。
16、在一个家庭里,给几个年龄相差较大的孩子读图画书是比较容易的。但读小说便会遇到困难。如果孩子的年龄差距在两岁以上,你要是能分别为他们大声读书,他们会各得其所。这需要家长付出更多的努力,不过多一分耕耘自会多一分收获。你会为每个孩子树立个性。 
17、避免读太长的描述性的句子和段落,孩子们的想象力可能无法驾驭,而且他们的注意力也有限。你适当裁短甚至删除也无不妥。事先预读能帮助你找到这些地方,可以用铅笔在旁边做标记。
[注]:崔利斯并不是认为长句子和段落不适合孩子阅读,而是认为在大声为孩子读书的时候要尽量避免那些可能让孩子们糊涂或失去耐性的地方,为了做到这一点,甚至不惜对原文做点小手术。这种小手术还适用于那些朗读者认为可能不适合孩子的字眼。 
18、如果因为章节太长或是你每天朗读的时间太短,无法一次完成一个章节,就要找一个留有悬念的地方停下来。听众的胃口被吊起来,他们会数着分秒直到下次朗读时间。
19、如果是读一本图画书,就要确保孩子们能比较容易地看到画面。在班上读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成半圆形围着你,你坐得略高于孩子们,这样后排的孩子也可以越过前排的孩子头顶看到画面。
20、如果是读一本小说,你要选好自己的位置,让自己和孩子都感到比较舒服。在教室里,无论你是坐在自己的桌缘上或站着,你的头部一定要高过听众,这样你的声音才能传得更远。不要坐在自己的桌后,也不要站在过亮的窗前,因为这样会让孩子的眼睛受累。 
21、请记住,即使是六年级的学生有时也会喜欢一本非常好的图画书。
[注]:这个我非常相信,我就时常让六年级甚至初一的孩子朗读雅诺什的图画书。实际上,目前在成人世界里流行的几米的绘本就是童书中的图画书。 
22、在班级或家里,读完一篇故事后,应该留有时间与孩子们讨论。一本书会唤起许多想法,希望,恐惧,还有各种发现。要让它们浮出水面来,帮助孩子们面对。可以用口头方式,书面方式,或者其他艺术性的表达方式,但关键是用孩子们自己愿意的方式。不要把讨论变成测试,或者一定要从孩子们那里刺探出什么解释出来。 
23、请记住,绝大多数人都不是天生的朗读者。你要想成功,做到轻松自如,就必须练习。 
24、要富有感情地朗读。如有可能,在朗读对话时相应变换语调。 
25、根据故事情节的发展调整语速。读到让人紧张的悬念处,要慢下来,把字句拉长,要让你的听众坐立不安。 
26、无论是面对7岁的听众还是40岁的听众,朗读者最常犯的错误就是读得太快。要读得慢一些,让孩子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要让孩子比较从容地看到书里的画。读得太快,朗读者也没有时间来运用表达技巧。 
27、应该预先读给自己听,这样你可以对素材进行删减,或者对某些地方精心设计。 
28、把作家还原为一个活生生的人,就像让他的故事活灵活现一样。找一些有关作者背景资料的介绍。读一读书的护封上的作者简介,或是在朗读之前给听众们介绍作者的情况。要让孩子们知道,书是人写的,不是机器写的。
[注]:译文中省略了有关查询作者背景资料的来源,在美国这方面的专业资源相当丰富而且规范,我国目前这方面还较弱。大家如果需要进行这方面的查询,最好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我也非常愿意为大家提供这方面的帮助。 
29、只要有可能,就让孩子们见识与书的故事相关的实物。比如:在读罗伯特·麦可克洛斯的《塞尔的青浆果》的前后,准备一碗青浆果;在读麦可克洛斯的《小扁豆》之前,带一副口琴和一个柠檬到教室来;在读摩瓦特的《家里的猫头鹰》的前后,带孩子们到动物园里去看看猫头鹰。
30、孩子有时可能提出一个与故事内容相关的其他问题,你应该给予特别的重视,和孩子一起从参考书或工具书中把答案找出来。这会大大地拓展孩子的知识面,并培养其借助图书馆(或其他资料库)查阅资料的技能。 
31、在教室的墙上或孩子卧室的门背后贴一幅图表,让整个班级或家里的孩子可以看到都读过了哪些书。毛毛虫、蛇、蠕虫或火车的图案非常适合用于这样的图表,每一处链接指示代表一本书。同样,还可以在墙上挂一幅世界地图或美国地图,书上的故事发生在哪里,就把小图标贴在相应的位置上。 
32、当孩子们已经足够懂事,能区分公共图书与他们私人的图书之间的区别,可以开始一边读一边拿着一支铅笔。当你和孩子碰到一段话值得记下来,就在旁边的空白处做个小记号(比如画个小星星)。读者应该与书进行交流,在书上的精彩之处留下漂亮的笔迹就是一种好方法。
[注]:通常认为在书上做标记是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技巧,但在公共图书(一般指从图书馆借阅的图书)上写写划划也往往被认为是缺少公德的。实际上,判断这种习惯的好坏尺度是很难把握的。只在自己的书上涂划是比较稳妥的办法,不过更重要的是,大人应该像孩子示范如何做有益的标记,而不是乱涂乱画。 
33、鼓励住得比较远的亲戚,把故事录到录音带上,然后寄过来给孩子。
34、让不大情愿的听众或是出奇好动的孩子坐下来静听,通常是相当困难的。可以允许他们拿着纸、铅笔或彩笔,一边听一边手不闲着。
35、请接受卡罗琳·鲍尔博士的建议,在你的门上贴一张提醒条:“别忘了你的‘防洪书’。”这类似于在发生自然灾害时定量配给的应急物品,应该在你的汽车里备些书,就像装置汽车的备用胎一样。“防洪书”的几个章节可以给你帮大忙,比如在去海滨的路上遇到交通堵塞的时候,比如在牙医门口做漫长等待的时候。
36、总是为请来看护孩子的保姆准备一些书,让她(他)与孩子一起分享。要让孩子明白,“大声读书”是看护工作的一部分,一定要远在将电视权当保姆之前让他明白这一点。
[注]:初读最后一句话挺让人费解。这需要理解作者经常提到的一句话:电视已经成为了全美国人的保姆。他的这句话是说,因为电视非常容易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所以全美国的家长都把电视用来对付孩子,这样电视就变成了孩子们的保姆。所以作者的这句话完整理解是这样的:“虽然电视终归要成为孩子的保姆,但在此之前,必须让‘大声读书’成为保姆看护工作的一部分。” 
37、爸爸应该在为孩子大声读活动中做出特别的努力。因为90%以上的小学教师都是女性,小男孩们通常会把阅读与女性和学校功课相联系。另一方面,非常不幸的是,太多的爸爸们宁愿和孩子一起在家门口玩耍,也不愿意带孩子去图书馆。这就难怪,阅读补习班的学生里绝大多数都是男孩。爸爸在书本和阅读方面的早期介入,可以在男孩的心目中提升书本的地位,至少不亚于棒球手套和曲棍球棒。 
38、在家里或教室里,每天要安排时间让孩子们自己读(哪怕是翻翻书,看看画面都好)。这本来就是你大声为孩子读的动机,如果不着手实施,努力的结果就会付诸东流。
39、做个好榜样。要让孩子看到,你在为他们读的时候很开心,而自己读的时候也很快乐。如果你读到什么好东西,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分享你的热情。 
40、如果孩子们想读给你听,宁愿让他们读太简单的书也不要让他们读太难的书,就像对于自行车初学者来说,宁愿让他们骑太小的车也不要骑太大的车。 
41、可以鼓励大孩子愿意读书给小孩子听,但这只是临时的替代,主要的工作还得你自己来做。记住:大人才是最终的行为榜样。 
42、控制孩子花在电视上的时间。调查显示,每个星期看电视超过10个小时,孩子的学习成绩就会下降。看电视太多会上瘾的,它会阻碍孩子的发展。 
43、当孩子们看电视的时候,在播放声音的同时还需要同步的字幕。但对于那些已经知道如何阅读却懒得读的大孩子,可以把声音关掉,只把字幕留下来。
[注]:这倒是给了我另外一个提示。我们也可以让孩子们看原版带字幕的外国片,如果他们想看懂电影,就不得不去读字幕。 


【不要这样做】 
1、不要读那些不能愉悦你自己的故事。你的厌恶会在朗读时流露出来,这会毁了你的目的。 
2、一旦发现选择错误,不要勉强继续读下去。承认错误,重新选一本书。(事先自己读一遍能避免这种错误。) 
3、如果你是一位老师,不要勉强自己把每一本书与上课的内容进行结合,也不要把文学的领域局限到狭窄的课程范围内。 
4、在选择朗读素材时,充分考虑到听众的智力程度、社会程度和情感程度。可以挑战他们,但不要把他们淹没。 
5、不要超越孩子的情感程度。在选择大声读的读物时,要考虑你的听众的智力程度、社会程度和情感程度。
[注]:在前一章中崔利斯举例说,自己曾在女儿一年级的时候为她读一篇名叫《勇敢的吉米斯通》的短篇小说,小说的长度和难度都很合适,但女儿却因为听了这篇小说而连续数日伤心不已。作者承认自己犯下了错误,选择这篇小说太早了,因为女儿这时候还无法区分现实和虚构的情感世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等到女儿三年级时再读。 
6、不要选择一本多数孩子已经从电视上了解到内容的书。一旦知道了小说的情节,他们的兴趣会顿减。不过,你可以读一本将要在电视上或电影上演播的书。读完后,鼓励孩子们去看电影。这是个好办法,能让他们看看书本所描绘的比荧幕所能描绘的要丰富得多。
7、在选择大声读的小说时,应该尽量避免选择包含对话太多的书,这种书很难读也很难让人听明白。那些交错排列的段落和打着引号的句子更适合默读,读者看到引号标记就知道这是一句新的话,发自不同的人物——但听众不能分清楚。如果作者没有在对话的开头或结尾加上类似“墨菲太太说”这样的提示,听众就根本不知道这句话是谁说的。要想让这些对话活灵活现,需要一位大师级的朗读者。 
8、不要因“获奖”二字而被愚弄。一本书获得了某个文学奖,并不能保证这本书非常适合大声读。在大多数情形下,一本书是因为写作的质量而获奖,而不是因为它适合朗读的品质。
[注]:崔利斯在下一章中总结了四点适合朗读的作品的品质,大致如下:①情节发展的节奏快;②人物形象鲜明、丰满;③对话明快、易读;④大段描写极少,特别是开头。 
9、如果你没有足够的时间给一部作品被欣赏的机会,就不要去读它。开始读一两页就停下来,不能激发反而会挫伤孩子的阅读兴趣。 
10、在朗读的时候不要让自己和听众坐得太舒服。斜倚着或慵懒的姿势,最容易让人犯悃。斜倚的姿势给你的心脏传递这样一个信息:慢下来。血液的供给会减少,到达脑部的氧气也会减少——这样就产生了睡意。 
11、不要对孩子(特别是低幼的孩子)在朗读过程中的提问感到不耐烦,耐心回答他们的问题。不要搪塞他们,也不要回答得匆匆忙忙。大声为孩子读书并没有时间上的约束,但孩子刨根问底的阶段却是很快会过去的。耐心回答问题,鼓励他们的好奇心,然后继续你的朗读。不过如果是在教室里读,对于孩子的问题应当适当控制,如果几十个孩子不断提出问题,你恐怕也不可能将一本书读完。
12、不要把你对故事的解释强加给你的听众。一个故事可以很自然地让人感到愉快,不必一定有原因。有关阅读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让孩子们在听完故事后自由讨论,可以让他们在文化学习方面获得最大的收益。 
[注]:这个研究结论非常值得我们重视。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在给孩子讲(读)故事的时候,都忍不住要给孩子们解释“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而这种习以为常的做法实际上是有害无益的。我一直强烈坚持这种看法。对于一个故事,每个人都有权用自己的方式来解读。智慧和快乐不是用灌输而得来的,需要引导、诱发和感悟。“哲学”从来没有标榜“自己就是智慧”,它只是说“爱智慧”。得相信孩子的智慧,得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智慧。张天翼爷爷写完了《宝葫芦的秘密》,然后告诉孩子们“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不要有不劳而获的思想”,但孩子们读完后却写信告诉张爷爷:“我爱宝葫芦”! 
13、不要把书用作一种威胁——“如果你不收拾好房间,晚上就没有故事听!”一旦你的孩子或班级意识到你把书变作一种武器,他们对书的态度就会从积极变为消极。 
14、不要拿书与电视竞争。如果你问:“你要哪一个,听故事还是看电视?”孩子通常会选择后者。这就像问一个9岁的孩子:“你要哪一个,蔬菜还是面包圈?”你是大人,应该由你来选择。“在这个家里八点半就关电视。如果你想在睡觉前听故事,很好;如果不想听,也可以。不过八点半后肯定不能看电视。”但是,不要让读书对不让看电视负起责任来。
15、不要把数量和质量混为一谈。用你的全部关注和热情为你的孩子读十分钟,能给孩子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也许让孩子独自看两个小时电视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