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答:小刚妈,关于你的问题我是这么看的 1、一些图片特别逼真的动物书,我都不敢看(比如有一本书是讲蛇),怎么给他讲啊。是不是留着他以后看就可以了。 --我认为大人和孩子的反应是不同的,不妨让孩子自己试试。人的畏惧心理往往是从经验中来的,你怕蛇,是因为你有这类怕的经验,也对蛇有些了解,但孩子可能根本就没有这种经验。不过如果你真的不喜欢,完全也不必勉强自己。比如换孩子的爸爸去给孩子看,也行啊。 2、像《神奇的校车》这种书现在给他讲是不是太早了。每次,都是我让他自己挑书。上次,他拿出来其中的一本《水的故事》要我给他讲,但我发现这好像不像一般的故事书那么好讲,很零散。可能是故事性不强(也可能是我讲得太差),于是他总是把书翻到第一页,让我讲。我有些生气,就不想给他讲了。这几天好像他要听故事的欲望有点降低了。像这样的书怎么讲比较好呢? --如果孩子不适应,就说明早了。每个孩子的情况不一样。但的确也可能是讲的问题。科普读物,最好是能从孩子日常的经验出发,然后在引导的过程中自然使用书本。如果一上来就照本宣科,孩子会不适应的。 我在给筱音读那本《在人体中游览》之前,正好我们在说着如果一杯水喝到肚子里会怎么样的问题?我正好读过那本书,就大概照着它的过程给孩子比划了一遍,她特别感兴趣。然后晚上我们就找来读。一开始,她很急于听故事。所以最初读的时候,我把那些旁白性的东西和一些辅助性的知识介绍都省略了,只把故事讲完。那段时间,我们在吃饭的时候,常常会说,“准备一辆校车吧”,就是准备一勺饭和菜,然后把校车送到她的肚子里,她演示一遍这个校车都跑到哪里,然后我们再准备一辆校车。以后读的次数多了,她开始对其他的部分感兴趣,东一下、西一下,慢慢算是很完整地读完了。我觉得诱导孩子的兴趣挺重要的,至于是否读完整或者是否都读,反而是次要的。像这样的一套书,我建议先找一本孩子最感兴趣的反复讲反复玩,不急着拓展。 3、每次给他讲多长时间比较合适呢?一般是我看他不是很注意听了就不讲了,每天基本都在40分钟左右,是不是时间太长了? --3岁的孩子,我认为一次15分钟就可以了,一般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注意力区间就那么长。除非孩子自己提出要延长,但最好不要等到孩子呆不住的时候再停止。最好是孩子说“还要讲嘛”,大人却说,“不行啊,今天已经讲得够久了,我也好累了。”嘿嘿,我就经常这样的。让孩子处于这种“半饥”状态是有好处的。处于“半饥饿”状态的孩子一方面更容易理解“阅读即享受”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也会自己想办法去觅食。 4、小刚近来喜欢看《西游记》,看玩后我想给他讲连环画的故事,发现连环画的故事情节和电视不太一样,这样我还给他讲吗?因为一讲到不一样的地方他就会纠正我,说我讲的不对。 --阅读和看影视是不同的,如果同一作品有不同的形式,我倾向于先看书后看电视或电影。孩子的确有这种先入为主。如果真的出现这种差别,应该怎么办呢?我觉得大人应该根据自己的理解,实话实说。比如换了我,我会告诉他,电视那是改编的,而且我认为改编的不好,书上的故事才真正有趣(我这是单就《西游记》而言)。我确实觉得《西游记》的电视和动画都改编得不好,特别是动画片,改编的水平实在太差。在这方面,大人其实还是孩子的信息权威,遇到这类问题,我从来是毫不犹豫的。孩子会从大人的坚定态度中获得安全感。 打个小比方。比如孩子听我这么说,以后其他的孩子不同意她的意见,她就会说:“我爸爸说了,电视是改编的,真的故事应该是书上的。”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