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答:这个问题的确很有意思 关于孩子的困惑,比较容易回答。如果按照美国人或日本人的标准,我们在这个坛子里谈到的绝大多数图画书都是适合5-6岁孩子阅读的,比如说“鼠小弟”、“无字书”、“温馨恐龙故事”、“莎娜的绘本”、“陆可铎绘本”、“希尔弗斯坦绘本”等等,但实际上许多中国的家长还是常常凭文字数的多少来判断适合孩子的难度。不过从经济的角度来说,为孩子准备大量的绘本供阅读的确是不小的投资。所以,其实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还是尽可能寻找合适的图书馆,培养孩子自主地借阅。如果身边能有几个孩子年龄相仿、志同道合的家长,组织起家庭读书会,共享和交换那些有趣却也相当昂贵的绘本,也是挺好的事情。 这其实是蛮实际的问题,无法回避。许多图画书虽然很好,很值得孩子一读,但它们毕竟能持续阅读的时间通常不长,如此投入确实很不容易。所以当孩子在起步阅读的时候,我也建议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文本比较长的漫画故事书、小人书。除了《丁丁历险记》之外,还有一些很有趣的漫画故事书,比如《雅卡利》、《风中的柳树》,这种书在耐读程度上相当于小说,孩子也很容易接受。 关于妈妈的困惑:怎样才能提高阅读的质量呢?--这个问题非常难回答。 这涉及到一个“质量标准”问题。怎样才能算是好的阅读质量呢?这个问题,我倾向于用“大书虫”之心去比较“小书虫”之心。 以“大书虫”之心来看,我觉得自己如果阅读某本书质量好,首先是觉得特别过瘾,能让我很投入,只要拿起那本书就满脸的幸福感。--这是第一大症状。 然后是感到特别喜欢与别人说起那本书,凡是相关的话题都有兴趣去说一说。--症状二。 而且觉得那本书横看竖看就那么亲切,简直就是自己的书,简直就是专门为自己写的书。--症状三。 感觉这本书特别能解决一些问题,好像很有收获。虽然那本书的许多细节都可能说不上来,但总感觉它恰好帮了自己的大忙。--症状四。 忍不住想大声读一读那本书,为自己读,或者为别人读,如果别人不注意听,我会很不高兴的。--症状五。 我根据这本书的内容提出了问题,别人觉得我提的问题很有意思、意想不到,一时半会儿也许还想不出什么最好的答案,但这个问题对理解这本书很重要。--症状六。 我想想,自己主要表现为以上几种症状。如果我们家的筱音对某本书也明显表现出类似的症状,我就觉得她的读的质量很好。 比方说,她一度特别喜欢一套《飞天小女警》,到哪儿旅游都要带上一两本,虽然读过多遍,仍然要带,只要捧在手里就蛮开心的样子; 比方说,我给她读过一本英文图画书,名字大概是“那天吉米的宠物蟒蛇咬晾晒的衣服”,她一听我跟别人介绍这本书就一定要凑过来,不管正在干什么,总之只要聊起这本书她就高兴; 比方说,她自从第一次接触到《西游记》之后,对所有版本的《西游记》都很痴迷,可以区分许多版本之间的细节差别,看几秒钟电视剧的片段(哪怕是第一次看)也能说出这是那一段故事,就好像这本书是专为她写的一样; 比如说,她对《鼠小弟》的语言特别敏感,才读了几遍就很自然地变成了自己的语言,常常在不知不觉中使用,然后逗得自己哈哈直乐; 比如说,她很喜欢朗读《爱心树》、《失落的一角》,时常在早上起来时就自己抓来大声朗读; 比如说,《你看起来好像很好吃》这本书让她产生了一些很有意思的问题,读着读着她会问我“为什么霸王龙心里一阵阵地疼,比背上的伤口还要疼?” 在与孩子一起读书时,孩子还有些表现是我们这些“大书虫”都自愧不如的。比如,他们能毫无顾忌地哈哈大笑,学着故事中的形象疯疯癫癫,然后才读了一遍两遍,他们就能将里面一些有趣的对话一字不差地“吃”下来。这些也都是“质量很高”的表现。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觉得提高阅读质量最好的办法,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乐在其中。招数可变幻莫测,但万变不离其宗。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