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题:筱音爸爸请进
作者:mz72427 您好,我曾经就孩子阅读的问题请教过您,谢谢您给我的回答,只是其中衍生出来的一个问题(我也再次提问)好象被漏掉了,所以今天…… 我的那个问题是:我应该为孩子(嘟嘟2岁10个月)“讲故事”还是“读故事”?我是在读了一篇关于幼儿早期阅读的文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发出这个疑问的,那篇文章说“讲故事”和“读故事”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倡导父母为孩子“读”而非“讲”。看过这篇文章我便尝试为他一字一句地“读”,可是他总嚷着妈妈别象那个阿姨一样说话,开始不解,后来明白原来他是不让我象录音机里那样讲故事,之前我一直是自由发挥地兼具表演地绘声绘色地同他讲故事的。 我想他反对的原因一是他习惯了我一直以来的这种“讲”的方法;二是也许他因年岁尚小而喜欢这种方式。 可我想改一改的原因一是受那篇文章的启发,二是实际上我也发现我“讲”的语言十分口语,并且因为面对的是一个两岁小儿加之个人的语言习惯的些无意识的因素,从而使语言所涵盖的数量信息量非常少,反而他有时听磁带会就一些陌生的词提出疑问而潜移默化地学到许多词汇,此外,我儿从未象有些妈妈所言能复述大段或大篇故事,虽然他的记忆力很好,我想原因就是我每次使用的语言都不尽相同吧。还有就是,筱音爸爸所提倡的“为孩子大声读”是否也是限于使用书面语言? 所以筱音爸爸,鉴于以上原因从现在开始,我是否应该为儿子“讲”故事了? 您在上篇给我的回帖中谈到方法的好与不好关键看孩子是否快乐(大意如此),虽然“讲”目前会使我儿更快乐,但我还是决定试试再说,以前的书给他“读”他是绝对不干的,新买的书只讲过一两遍也许能行,所以我就拿那本“可爱的小狗”(儿童目击者)开刀,一试他还接受了,没提出什么异议,不过在累计讲了大约十几遍之后,我发现他的注意力似乎有所转移,如:读到此书P5时,他会打断我问:杰西卡穿的是不是裙子?为什么穿黑色的鞋?萨姆为什么穿格子的衣服?到P6时问题是萨姆为什么只用一只手摸摇摇,那只手放哪里了?P13:他们的爸爸为什么没有腿?以及P30:杰西卡为什么瞪着眼睛?诸如此类的跟情节及内容不着边的问题,这一段时间看此书就是这样,不知是对我“读”书不感兴趣,还是这种照片式的内容让他新奇。 现在我该怎么办,“读”还是“讲”,筱音爸爸,请赐教! 主题:家慧0711的意见让人激赏! 作者:筱音爸爸 “我认为,让孩子学点新词,知道点信息都是副产品,关键是让孩子爱上阅读,学会阅读,养成阅读的习惯,等孩子大了,他就有能力而且愿意经由阅读了解人类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和进化,发展的新信息。而通过亲子阅读给孩子心灵的感动会成为他一辈子的美好回忆。那么,读或者讲都不是问题,完全可以随心所欲” --这段话说得太好了! 我之所以特别推荐“为孩子大声读”,是因为这件事所有人都做得到,但为孩子讲就有点难度,比如在我们家,孩子的妈妈、爷爷、奶奶、阿姨,都可以为她读,但能讲而且孩子爱听的,只有我一个。如果我大声嚷嚷“为孩子讲故事”估计有一半的人会感到很困难呀。 从现实的角度来说,即使是能为孩子讲故事,等到孩子对图书的需求量大的时候,大人也会感到很困难的。讲故事是需要有所准备的,但大人恐怕很难去准备每一个故事,那种把故事转换成自己的语言,同时也相当精彩的本领,确实有一点专业难度。面对2、3岁的孩子,用纯粹的口语没问题,但孩子再大一些,词汇量再丰富些,大人要想讲得好玩就相当难了。孩子有个特别会讲故事的爸爸、妈妈,或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等等,假如有这样的际遇,这是很幸福的事情。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也推荐“为孩子大声读”,读本身也是需要技巧的。比如当人物、角色众多,情节变得有点儿曲折,对话量相对丰富的时候,如何让读本身变得有趣,也是挺考人的事情。 再从功效的角度说,孩子的语言发展是渐渐从口头语言向书面语言发展的,在给孩子读故事或讲故事的时候,肯定会使用到许多日常生活中不大使用的词汇,这会对孩子很有帮助。另外,不同的读物应该有不同的读法。比如你举例的《儿童目击者》,这本质上是一个作为阅读素材的科普读物,作为科普读物,使用的语言比较平白,不大建议采用过多的口语腔调,只要内容有趣,并不需要给孩子过多的童话语言,他们可以理解也愿意接受。所以当遇到这样的科普读物时,没有必要用过于口语化的方式去讲。如果孩子的注意力很难集中下来(文字若显得长),可以简化,或者可以让孩子主要看图,只要孩子乐意看就行。 你描述的孩子的那些提问,我感到非常有意思。我想他在看到图的时候一定是联想到另外一个故事啦,这个情况在我的一个小侄子身上时常发生,这种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因为我很熟悉那个小男孩的阅读情况,所以我知道他的那些联想的线索,比如他在看到鼹鼠钻到贝壳下面时,他会联想到直升飞机或降落伞。但是再进一步聊聊,我又发现实际上他也在听“眼下”的故事,孩子只是想告诉你“我想起另外某个故事里有趣的事情啦”,这也是一种积极的反应。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