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丽丝”故事的中国之旅——写在卡洛尔诞辰170 周年之际
文/王林博士
这是去年来自英国的一条消息:据英国《卫报》3 月2 3 日消息,由刘易斯·卡洛尔(Lewis Carroll)编写的《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原形- - 爱丽丝·利德尔,其留下的照片、书写稿、图书和书信等档案材料,将由索士比拍卖行在今年夏天拍卖,起拍价为2 0 0 万英镑。
国人对这样的消息大抵会一晃而过,但在英国可算是一条大新闻——当然也包括世界各地的“卡洛尔迷”。因为爱丽丝在英国的风行程度,丝毫不亚于我国《西游记》,去英国回来的朋友说,到处可见用“爱丽丝”故事中的角色做的各种纪念品。而且,索士比拍卖行曾在1928 年拍卖过“爱丽丝”故事的原稿和插图,创下15400 英镑的记录,其金额几乎等于今天的5 0 万英镑。
关于卡洛尔和他的“爱丽丝”故事的由来,一般人都略有了解,这里不妨重复一下:
卡洛尔真名叫查尔斯·道奇森,卡洛尔只是他的笔名。道奇森是英国牛津大学的数学教授,曾在牛津大学执教3 0 年。他出生在一个牧师的家庭里,本人也是英国圣公会的牧师。
作为数学家和牧师的道奇森为人木讷、拘谨、说话口吃,但他和教育家利德尔家的三个女儿却非常要好。1862 年7 月4 日下午,他和三个小女孩在泰晤士河泛舟之时,三个小女孩缠着要他讲故事,于是卡洛尔以小女儿爱丽丝为主人公,随口编出了爱丽丝奇遇记,女孩们听得津津有味。回到家后,爱丽丝要求卡洛尔把他白天讲过的故事写下来。卡洛尔果真满足了女孩的要求,在圣诞节前夕寄上了手抄稿。这个手抄稿在一个偶然的机会被英国小说家金斯莱发现,他促成了这本书的出版,之后在英国大为盛行。后来,卡洛尔又续写了《爱丽丝镜中奇遇》。到1898 年作者逝世时,这两本书已成为英国最畅销的儿童读物,印行近3 0万册。据说,当年维多利亚女王看过“爱丽丝”故事后非常喜欢,曾下令收集卡洛尔的著作,结果收上来的大都是深奥难懂的数学论文。
卡洛尔的身世一直有很多未解之谜。他终身未娶,有人怀疑他有恋童癖,因为爱丽丝的父亲曾制止女儿们和卡洛尔交往,从卡洛尔的摄影集中,人们还发现四张儿童的裸照。但这些并不影响读者从“爱丽丝”故事中获得乐趣——有谁会因为莎士比亚被疑为是同性恋者而拒绝读他的伟大作品呢?实际上,英国国民对这位作家也非常尊敬,1982 年,英国政府在威斯敏斯特大教堂的“诗人之角”,在拜伦、艾略特像旁边建起了卡洛尔的纪念像。
世界各国对“爱丽丝”的故事都非常喜爱,纷纷译介。现在全世界已有8 0 多种语言的译本,据说仅次于圣经和莎士比亚剧本。由译介还在世界各地产生了众多的“卡洛尔迷”, 英国、北美、日本、澳大利亚和加拿大还成立了“ 卡洛尔协会”, 定期集会,出版研究会刊。在台湾,也有这样的“卡洛尔迷”,去年我到台湾开会,结识了张华先生,他收集有两岸三地大部分的“爱丽丝”故事的中译本,他对“爱丽丝”故事中的文字游戏、藏头诗、典故和双关语认识很深,对各译本的错漏之处也多有见解,让人佩服。并且他还正在重新翻译《爱丽丝漫游奇境记》, 做一个详细的注释本。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第一个中译本1922 年已由语言学大师赵元任翻译,当时取名叫《阿丽思漫游奇境记》,据说书名是由胡适改定的。《爱丽丝镜中奇遇》的第一个中译本也是由赵元任翻译,但清样在1932 年在日本轰炸上海时被毁,直到1968 年才在美国出版。当年《阿丽思漫游奇境记》出版时反响比较大,周作人有专门的推荐文章。在作家中也产生过很大的影响——沈从文在1928 年曾花了30 天的时间,创作了长篇童话《阿丽思中国游记》,是现代中国儿童文学史上最早的长篇童话。
重新翻阅当年诸公对《阿丽思漫游奇境记》的评介和推荐,觉得非常感动。当年的中国儿童文学处于发轫期,与五四时期的整个开放心态一样,对国外的儿童文学进行了大量译介,包括安徒生、王尔德、爱罗先珂等,如同郑振铎所言,“一切世界各国里的儿童文学的材料,如果是适合于中国儿童的,我们却是要尽量采用的。”统而观之,他们对儿童文学的见解非常超前,已经注意到了“无意思之意思”的作品对儿童阅读的意义。周作人正是从这个角度来推崇《阿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就儿童本身上说,在他想象力发展的时代却有这种空想作品的需要,我们大人无论凭了什么神呀皇帝呀国家呀的神圣之名,都没有剥夺他们的这需要的权利..所以我推举这部《漫游奇境记》给心情没有完全化学化的大人们,特别请已为或将为人们的父母师长的大人们看,——若是看了觉得有趣,我便庆贺他有了给人家做这些人的资格了”。
郑振铎在《文学大纲·十九世纪的英国小说》第1458 页上介绍这两部书说:李维士·卡洛尔(即刘易斯·卡洛尔)的“爱丽丝漫游异境记”似较金斯莱的“水孩子”尤得儿童们的欢迎,在实际上也真是更好......作者在这里写儿童心理与他们脑筋中所有的梦想,飘忽错乱,若有理,若无理,又滑稽,又怪诞,真是一部无比的杰作。以后,他又出版了一部《镜中幻影》......与那第一部书一样的动人。赵元任更将这本书与莎士比亚相提并论,“我相信这书的文学价值,比起莎士比亚最正经的书亦比得上,不过又是一派罢了。”只可惜今人对儿童文学见解远比不上当年诸公,如果能对nonsense 类儿童文学作品多一点了解的话,大概不会在报上发表《不敢再读“格林童话”》之类的文章吧(见《中华读书报》2001年11月27日关海山文章)。
赵译本《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面世以后的80 年中,又有众多的译本出版,这其中有一些是从赵译本改写的,有一些是重新翻译的,但研究界普遍认为赵译本仍是最佳的译本。自然,作为“清华四导师”之一的赵元任,以语言学家的才情来翻译数学家的奇书,会比较得心应手。《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翻译的难度在世界上是有名的,因为书中有许多双关语、藏头诗、典故和文字游戏(当时就有卡洛尔的朋友认为此书不可译)。但是,赵元任却几乎都成功地转化成了“简洁平易”的中文,表现出一代大师深厚的中英文功底和高超的翻译技巧。例如,第五章《请教毛毛虫》中, 阿丽思背给毛毛虫听的:
“you are old,Father William,”the young man said,
“And your hair has become very white;
And yet you incessantly stand on your head ——
Do you think,at your age,it is right?”
赵元任的译文是:
威廉师傅你这么老,
你的头发白又白,
倒竖蜻蜓你这么巧,
你想这样儿该不该?
押韵工整,诗行整齐,同时又较好地表达了原文,令人叫绝。有的译本对这首童谣的翻译,要么就是只有诗行,不押韵,要么就索性译成散文,让声音效果完全丧失。比起赵元任按中国童谣来转换的翻译方式,的确差得很远。
类似的例子还可见于第六章《胡椒厨房和猪孩子》,猫问阿丽思,公爵夫人的孩子变成了“Pig or fig?”,英文中这是两个谐音词,但如果把“fig”直译成“无花果”的话,则原文的意思不能完全表达,如果采取注释的方式,又显得与儿童书的风格不一,试想,有多少孩子在阅读时会去注意到文后的注释呢?赵元任在这里采取了中文谐音的方式,译成:“是猪还是书?”用中文的谐音成功地解决了这个语言游戏。这样的翻译虽然没有忠实原文,但整体效果却比拘泥原文更佳。但是,赵译本毕竟产生于80 年前,许多用语习惯都和今天差距太远,例如,他把“旅馆”译成“客栈”,把“法官”译成“知县”,把“火箭”译成“旗花”,把“河马”译成“黑布婆太马狮”等等,今天的小孩读来,恐怕颇有些吃力了。
对《爱丽丝漫游奇境记》中翻译问题的研究,台湾的赖慈芸和张华,香港的林以亮和乔车洁玲等人都有过较为深入的讨论,但在国内,我除了在1981 年第2 期的《读书》杂志上看见过杨静远先生的一篇文章外,还没有见过其他的文字。比起其他各地的研究来看,大陆的确是够“冷”的。
2002年对刘易斯·卡洛尔和他的“爱丽丝”故事而言,具有特殊的纪念意义,它集以下几个纪念日于一起:卡洛尔诞辰1 7 0 周年, 爱丽丝诞辰1 5 0 周年,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口述140 周年, 《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第一个中译本面世80 周年, 第一个中文译者赵元任先生诞辰110 周年, 赵元任先生逝世20 周年。因此,中央编译出版社特地邀请了知名翻译专家、《博尔赫斯全集》和《欧·亨利全集》的译者王永年先生重新翻译《爱丽斯漫游奇境记》,相信他能带给读者一个符合时代阅读口味的全新译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