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奇幻文学大师--托芙·扬松组合6册 购买→ ←查看
有3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32470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世界奇幻文学大师--托芙·扬松组合6册
Moomintroll Series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芬兰)托芙·扬松
(芬兰)托芙·扬松
任溶溶 徐朴

明天出版社 2004年04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78.0

开本:32 装帧:软精

关注年龄: 6~9岁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世界著名奇幻文学大师、女画家托芙·扬松出生于1914年。她创作的木民谷系列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真诚、善良和美的新奇世界。她作品中那些鲜活可爱的木民矮子精住在森林里,样子像直立的微型小河马,胖胖的,很羞涩,热爱阳光。他们同自己生活的森林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世界。扬松笔下的这些故事现在已拍成了卡通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因此木民矮子精在世界各国也成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角色。由于其文学艺术活动为世界儿童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扬松于1966年荣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 
 
    托芙·扬松(1914-2001),出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父亲是一位雕塑家,母亲是一位画家。在芬兰,她的家庭属于外来的、说瑞典语的少数民族,这种出身对她的气质有着很深的影响——具有艺术品味、富有创造力、宽容的气质。在她的童话故事中,主人公们通常充满想象力、生活不拘泥形式,而且多少有些浪漫的个人主义色彩。 
    她的童年生活十分愉快。每年5月到9月间,家人习惯居住于海边的木屋里,享受着童话般的生活情趣。在《魔法师的帽子》里,你肯定能读到美好童年回忆的痕迹…… 
 
    国内曾经出版过木民谷系列的代表作《魔法师的帽子》。这次明天出版的“世界奇幻文学大师精品系列——托芙·扬松”包含了这个系列中最重要的8部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的插图均出自扬松本人之手! 
 
世界奇幻文学大师托芙·扬松7册篇目: 
 
木民的彗星 
木民爸爸的回忆录 
木民谷的夏天(暂无库存) 
木民谷的冬天 
木民爸爸海上历险记 
十一月的木民谷 
看不见的小妞(暂无库存) 
魔法师的帽子 
 
特别说明:现在的版本只有2004年4月的版本,品相略略有些发黄,但不影响阅读,故作特价处理。售出不再调换,请下单时斟酌。
 
红泥巴推荐级别: ★★★★★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扬松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童话作家之一。她先后获得斯德哥尔摩最佳儿童读物奖 (1952),约尔玛·拉格洛芙(世界上第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女性)奖章(1953),安徒生国际儿童文学作家奖(1966),芬兰最高勋章 (1976)。1978年荣获欧波学院颁授的荣誉文学博士学位。1994年,全世界祝贺她诞生80周年时,用她童话中的一句话“让我们把尾巴交缠在一起”来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向儿童提供更精美更多的儿童文学读物而共同努力。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扬松和她那些叫做木民的童话精灵 (韦苇 ·相关链接
      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北欧,那里的森林湖泊和山峦都神秘独特,富有诗情画意。芬兰的扬松就借这种地理环境营造了一个奇妙的奇幻世界木民山谷。木民一家就活跃在这个童话世界里。扬松用九部以木民一家为主人公的奇幻作品,为自己赢得了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  
     
      木民是一群在传统的林中妖怪形象基础上加以夸张想像而创造出来的童话精灵。他们像直立的微型小河马,身上光滑,有尾巴,胖乎乎的,爱阳光。经过作家加工过的这些山林中的精灵,再没有一点妖气,他们都被赋予了男女孩子的特性,他们个个天真活泼,聪明伶俐,待人友善,不安分,好冒险。幽默的童话情节就是由这群具有现代人情感和观念的童话精灵的活动构成。除外,扬松也虚构了一些奇异的怪物和动物,如走到哪儿哪儿就结冰的冰妖洛克,如会变色的小诺克,如能用鼻子表演音乐的琴鼻子,等等。这些虚构想像也为童话增添幽默气氛发挥了很大作用。  
     
      扬松的奇幻作品系列中,被各国译介最多的是《魔法师的帽子》和《彗星来到木民山谷》。魔法师的帽子能把扔进去的东西都变成出人意料的、奇妙的不可思议的东西,譬如,你扔进五个鸡蛋壳,竟变成五朵小云彩,木民孩子们就乘坐云彩兴高采烈地飞来飞去;扔进帽子的词典竟变成卷起的枯叶,词儿一个个落下来,像虫子似的满地乱爬;扔进帽子的蚂蚁竟变成了刺猬;扔进帽子里的植物标本竟长出一根根藤须,于是屋子变成一座美丽的森林,门洞被翠丛所壅塞.最后木民妈妈用这个魔帽换回了一颗巨大的红宝石之王,它的光彩胜过焰火,一直照映到月亮上。比较《魔法师的帽子》的无穷奇趣,《彗星来到木民山谷》的特点则更是在神秘的境域中历险。光凭鳄鱼追逐木民孩子一节就能把孩子看得目瞪口呆,而况还有钻瀑布、闯地下河、探宝石矿等的历险故事,都能让孩子读得津津有味。  
     
      对未知领域的不倦探求和快乐的历险,以及幽默的生活与处事态度,构成扬松这些现代神话的基调。  
     
      扬松出生并成长在一个雕刻家的家庭里,一生都呼吸在浓浓的艺术和书香氛围中。扬松有一个快乐的童年。童话中充满的奇妙趣味的描写,都是她童年快乐生活的投影。她的创作原则是让孩子振奋、向上,积极、进取,有吓唬孩子的情节,但要让灾难和恐惧成为光明、安全、快乐的背景,要有些东西解释不清,让孩子自己读后去思索,给孩子留出追寻美和意义的高谈广阔的空间。  
     
      扬松本人应更是一位出色的画家,她自己做的一幅幅能逗孩子居心叵测的插图,如今已成了芬兰国家最宝贵的艺术财富。带有画家自己插图的精妙作品,如今明天出版社终于也拥有了出版权,这无疑是中国孩子的一种福祉。 
  • 梦是一条河——托芙·杨松的童话世界 (漪然 )
        一个天色灰蒙蒙的早晨,木民谷下起了第一场雪。雪轻飘飘、静悄悄地落下来,几个钟头,所有的东西就变成了白茫茫一片。  
        小木民矮子精站在家门口的台阶上,看着盖上冬天被子安卧着的木民谷。他想:“从今夜起,我们要开始漫长的冬眠了。”…… 
     
    记得几年以前,无意中得到一本《魔法师的帽子》的中文译本,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我就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这个开头本身就是一个绝妙的结尾——所有爱做梦的小孩子,读到这里,就可以合上书本了,只要安安静静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就尽情去想象在整个漫长的冬天里,那个胖乎乎的小木民矮子精都做了些什么样的美梦吧……然而,当我从做梦一样的情绪中醒转过来,将书翻到下一页的时候,我却忽然发现,原来,这个故事的每一段,都可以是一个开始,也可以是一个结尾。因为,它就像是梦境本身,几乎从它的任何一段,都能延伸出一个新的故事。 
     
    燃烧着从天空落下的彗星烤干了大海;从魔法师帽子里飘出一朵朵白云,又长出一座茂密的丛林;在大海上和无数咬人的精灵作战;潜水取来咖啡壶和面包,在屋顶上吃早饭;和看不见的鼩鼱度过漫长的冬天;在神秘的孤岛上和美丽的海马相遇……几乎每一个木民谷的故事都是这样一条梦幻之河,自自然然、平平静静、却一波接一波地泛着奇妙的闪光。然而,“梦”决不仅仅是这个系列故事的全部迷人之处。因为,真正带你走进这条河,并自由自在荡漾于水波间的,还是生活在这个梦幻世界中的小孩子——“木民”。 
     
    “木民”(Moomin)这个词在芬兰童话里是一种矮矮胖胖的、居住在森林里的小精灵。也许“精灵”这个字眼就会让人联想到魔力和法术,但是,我可以向你保证,在木民谷这个地方,并没有任何一个居民具有什么魔法的力量。恰恰相反,他们倒是和现实生活中的你我一样,也有许许多多的烦恼,甚至,也常常会感到孤独。 
     
    几乎每个木民的故事里都有这样一些角色,他们失落而迷茫,找不到自我……比如过着独居生活的菲利钟克、隐形的小傻妞、四处流浪的小嗅嗅、爱静的赫木伦等等。在《木民爸爸海上探险记》里,这一点尤其显露无遗。木民爸爸可以说是一个最忧郁的爸爸,他几乎每时每刻都沉浸在自己的回忆、沉思和对未来的困惑之中;他厌倦一成不变的生活,又极度渴望表现出一个做爸爸的勇气和才能,因此,他提出了搬家到一个孤岛上居住的主意。而原本生活在这个孤岛的灯塔看守人,几乎就像是木民爸爸的一个镜中的影子,他同样忧郁,同样厌倦自己的生活,甚至因为不知道“我是谁”,而一度真正的完全忘了自己是谁。这一家子里性格最温和也最有理智的一个应该算是木民妈妈,可她也在灯塔的墙壁上为自己描绘玫瑰花,躲进彩色图画里的花园,以此来逃避大海上孤寂的现实生活。格罗克是从始至终出现在木民谷系列故事中的一个孤僻角色,而在这个孤岛上,它和小木民矮子精之间,却产生了一种心灵感应似的关系,这也是因为寂寞的小木民矮子精在孤岛上找不到一个朋友…… 
     
    提到孤独的孩子,我们就会想到“小王子”、“彼得·潘”,而在木民谷的故事中,孤独的孩子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他们恰恰是将梦境和现实联系起来的一串珠子,因为每个现实里的孩子都懂得,没有朋友,没有人理解自己想要什么,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啊!怎样才能从孤独的牢笼里拯救自己?这正是每个小读者都会格外关注的问题。而木民谷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它让这样一群心事重重的小生灵,在面临困境的时候,表现出了你完全意想不到的另一面。 
     
    在海上孤岛生活,快要没有食物的时候,木民爸爸却用大米和绿色碎玻璃为木民妈妈做了一条“宝石腰带”;在岛上刚刚遭受了一场大风暴的袭击之后,木民一家却为灯塔看守人举行了一个生日晚会;在格罗克身上的寒气要将小岛冻结的时候,小木民矮子精却像一个真正的朋友那样出现在它身边,给它带来了快乐…… 
     
    这种在困苦中作乐、甚至是在灾难中游戏的乐观态度,也同样出现在木民谷的其他故事中:在魔法师的帽子让整个木民家陷没在茂密的植物藤蔓之中的时候,他们却在忙着烧烤那条美味的大鱼;在山洪爆发,将整个木民谷淹在水中的时候,木民一家却在一个漂在水面的舞台上排练“悲剧”;在彗星即将毁灭地球的时候,小木民矮子精却在想一个让他感觉更加不安的重要问题——给他心爱的小女友送一件什么样的礼物才好?也正是这种自始至终的乐观,让每一个孩子在听故事的时候,都能发出会心的笑声;也让习惯了在一大堆细微琐事中奔忙劳碌的大人们,惊讶地发现,生活原来可以如此从容地度过。 
     
    生活就像是一条河,有的人在河里把船驾得很慢,有的却驾得很快,有的还翻了船。…… 
     
    在十一月的木民谷里,赫木伦说出的这句话,仿佛也是向我们提出的一个疑问——你是在河里把船驾得很慢,还是很快的那一个呢?如果,在生活的河流里,你不得不驾驶一条飞艇,逆流而上的话,那么,至少在杨松的梦幻之河里,你可以选择乘一条轻盈的小舟或者是一个简单的木筏,然后,慢悠悠地顺流而下,直至寻找到一个属于你自己的温暖港湾…… 


会员书评
  • 梦夕蓝的书评 (梦夕蓝 ·2008年02月 )
    世界著名奇幻文学大师、女画家托芙·扬松出生于1914年。她创作的木民谷系列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充满真诚、善良和美的新奇世界。她作品中那些鲜活可爱的木民矮子精住在森林里,样子像直立的微型小河马,胖胖的,很羞涩,热爱阳光。他们同自己生活的森林环境形成了一个统一和谐的世界。扬松笔下的这些故事现在已拍成了卡通片在世界各地上映,因此木民矮子精在世界各国也成了孩子们耳熟能详的角色。由于其文学艺术活动为世界儿童文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扬松于1966年荣获国际安徒生儿童文学作家奖。  
     
        托芙·扬松(1914-2001),出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父亲是一位雕塑家,母亲是一位画家。在芬兰,她的家庭属于外来的、说瑞典语的少数民族,这种出身对她的气质有着很深的影响——具有艺术品味、富有创造力、宽容的气质。在她的童话故事中,主人公们通常充满想象力、生活不拘泥形式,而且多少有些浪漫的个人主义色彩。  
        她的童年生活十分愉快。每年5月到9月间,家人习惯居住于海边的木屋里,享受着童话般的生活情趣。在《魔法师的帽子》里,你肯定能读到美好童年回忆的痕迹……  
     
        国内曾经出版过木民谷系列的代表作《魔法师的帽子》。这次明天出版的“世界奇幻文学大师精品系列——托芙·扬松”包含了这个系列中最重要的8部作品,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作品的插图均出自扬松本人之手!  
     
    世界奇幻文学大师精品系列--托芙·扬松  
    8册篇目:  
    木民的彗星  
    木民爸爸的回忆录  
    木民谷的夏天  
    木民谷的冬天  
    木民爸爸海上历险记  
    十一月的木民谷  
    看不见的小妞  
    魔法师的帽子  
       

    书评人打分: ★★★
  • 很难 (香莹 ·2006年04月 )
        咋样??
    书评人打分: ★★★
  • 北欧森林中的奇异故事 (谢芳群 ·2005年06月 )
     
        北欧人将一年之中太阳光辉最灿烂的夏至日,定为北欧之夏最大的节日。夏至节的午夜,人们聚集在湖畔,呼!火焰燃起,映红了湖畔边的森林,音乐和欢呼声也随之响起,人们仿佛被吸入森林的怀抱。 
     
        这个时候,在森林的深处,在人类有所不知的木民山谷里,木民矮子精与他的朋友们正一起坐在熊熊篝火旁,同人类一样庆祝着夏至节。如果在这天,木民矮子精正好离家在外,看了林中堆堆篝火一定会引起他们思乡的愁绪。每年这个时候,木民爸爸的棕榈酒已经酿好,山谷里和森林里的人都聚集在一起边喝酒边欣赏篝火。当火焰升到最高的时候,小木民矮子精总是走到温暖的水中,仰卧在水上观看跳跃的火花。 
     
        “火光照在大海上了,”小木民矮子精说。 
     
        斯诺尔克小妞说:“等到火烧完,我们去采九种花放在枕头底下,这样我们做的梦就会成真。不过采的时候可得一声不响,接下来也不能说话,直到第二天早晨。” 
     
        听起来,这像不像一个梦?谁是木民矮子精?谁是斯诺尔克小妞? 
     
        矮子精在北欧人的记忆里不是陌生的人物。在他们古老的传说里,能看见巨人的身影,同时也到处活跃着矮子精们。他们是一种林中小妖精,又矮小,又怕羞,身上长着毛,芬兰的森林里多得是。但在芬兰儿童文学作家托芙·扬松笔下的木民矮子精却不长毛,喜欢阳光,样子更可爱。 
     
        斯诺尔克小妞则长得和木民矮子精一样,但她身体的颜色会随着心情而改变:害怕的时候变成深紫色,高兴的时候变成粉红色…… 
     
        小木民矮子精和斯诺尔克小妞有很多伙伴:喜欢享受孤独的小嗅嗅,每年冬天木民们开始冬眠的时候他去远方流浪,在春天的第一天准时回来,他会讲很多很多故事;胆小然而又喜欢冒险的小吸吸;一心要摆脱孩子过安静生活的赫木伦;一起去冒险的木民爸爸木民妈妈;还有那些偶尔闯进木民山谷的朋友们。 
     
        这些精灵们在山谷深处的森林里过着秘密的快乐冒险生活,过着几乎只有在传说中、在奶奶的炉边故事里才会存在的生活。 
     
        也许这是世界上惟一全部由想像中的动物作为主人公的童话故事。但它却并不因此显得空洞遥远而不能让人亲近。首先,木民谷里居民们的生活深深地扎根在北欧的土地上,正如北欧人民一样,他们的生活紧紧地和那里的森林湖泊大海,以及漫长的冬天、珍贵的春夏、光辉灿烂的阳光联系在一起。在托芙·扬松的这个木民系列的童话里,几乎处处可以闻到北欧松木的香味,听到下雪的声音,感到冰冻的严寒,春来花开的兴奋。小木民这样倾听春天的来临: 
     
        这是一个多云而温暖的傍晚,四周充满了声响。树木早已甩掉了压在枝条上面的雪,他能听到它们在黑暗中摆动着树枝。 
     
        一串水滴从树上落到正在变黑的雪里,小木民耸起他的鼻子去闻。 
     
        谁说春天不是这样来临的呢?谁说这不可能是北欧人迎接春天的方式呢? 
     
        其次,山谷里木民矮子精们的冒险生活不正是快乐的童年时光吗?不正是精力充沛、好奇心满满、幻想出众的童年时光吗?不过或许这样说更合适些:这种山林间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生活不正是孩子们在梦中期盼了多少遍的美好日子吗?这些日子里,有时候他们出发去寻找冒险,有时候冒险来碰上他们。有惊险,有欢笑,有眼泪,也有过不快,但是马上烟消云散。 
     
        托芙·扬松因为幽默温暖有趣富有哲理的“木民系列”童话而赢得了儿童文学中最高的国际奖项——国际安徒生奖,小木民矮子精和他的伙伴们确实值得全世界的小朋友们去认识去结为好朋友。值得一提的是扬松亲自为这些童话画了插图,你可以在书本里看到小木民的样子。
    书评人打分: ★★★★★

内容摘引



    托芙·扬松(Tove Jansson,1914-2001),出生于芬兰首都赫尔辛基,父亲是一位雕塑家,母亲是一位画家。在芬兰,她的家庭属于外来的、说瑞典语的少数民族。可以想象,在一个很少能够找到和自己说一样语言,有一样生活习惯的地方,童年时代的杨松多多少少会感觉有些孤单。更何况,有整整六年,杨松是家中惟一的孩子。她的大弟弟皮尔·欧拿夫(Per Olov)出生在1920年,而小弟弟纳斯(Lars)到1926年才降生。

杨松曾经说起:“爸爸讨厌所有的女人,除了妈妈和我。”父亲对于杨松的特殊影响,可以从《木民爸爸的回忆录》和《木民爸爸海上探险记》中明显地感觉到,木民爸爸身上的艺术家气质和对冒险的渴望,以及一种离群索居的倾向,恰恰也是杨松的父亲的写照。在《木民爸爸海上探险记》的扉页上杨松就写道:“献给一切做爸爸的”。实际上,杨松对于大海的偏爱,有一半就是来源于她有过水手梦的父亲,而另一半则是来自杨松童年时的夏日时光。每年5月到9月间,她的一家人习惯从当地渔民那里租一间海边的小木屋,在距离赫尔辛基约五十公里的泊雾岛(Porvoo islands)上度过芬兰夏季那阳光灿烂的明亮夜晚。海边的可爱景色后来多次被用到了小木民矮子精的冒险故事中。几乎可以说,泊雾岛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木民谷”的雏形。而芬兰的冬天,有整整三个月没有阳光,这时候的晚上,无法像小木民矮子精一样“冬眠”的杨松,就常常坐在火炉前面,听妈妈给她讲圣经里的故事,这些故事总是“讲述着一些渴望回到故乡的人,他们迷失了,但最终还是找到了回家的路。”这个迷失又回归的主题后来一直出现在木民谷的系列故事里,在《木民爸爸海上探险记》中,患了思乡病的木民妈妈用一支神奇的画笔将孤岛上的灯塔变成了一个美丽的花园,这当然也是来自她的画家妈妈的原型,而在《木民谷的冬天》中,她更是满怀温情地题写道:“将这本书献给我的妈妈”。杨松生活中的伴侣也是一位画家,名叫图利克·派提纳(Tuulikki Pietilä),《木民谷的冬天》中小嘀嘟的形象就来自于他。而小木民矮子精自然就是杨松本人的一个化身。至于木民一家人的自由散漫、热爱自然、每个人身上存在的种种怪僻,以及彼此间包容的豁达宽容和对木民妈妈做的饭菜的喜爱,也几乎无不出自杨松本人的家庭。

杨松作为一个漫画艺术家和插图画家的生涯实际上是从十五岁就开始了,那时,杨松来到了瑞典,她在斯德哥尔摩学校学习绘画,同时开始为《嘎姆》杂志社(Garm)绘制漫画和连环画,《嘎姆》杂志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少数在芬兰坚持了中立态度并抵制纳粹政策的杂志社之一,杨松后来一直为这个杂志撰稿,长达整整二十五年,她留在这个杂志社的画稿后来大部分都被放在芬兰的坦佩雷市的艺术博物馆展出。1933年后,她又回到赫尔辛基,在当地的艺术学院学习,直到1943年,她在赫尔辛基举办了第一次个人画展,期间她数次去德国、意大利和法国旅行,但是在28岁之前,她从未在真正意义上离开过家。直到1944年,杨松搬进赫尔辛基的伍兰铃兰卡图(Ullanlinnankatu)的一间绘画工作室,才正式开始了独立的生活。可即使是在开始独立生活之后,她仍然和自己的母亲保持着紧密的联系。

她在1945年写出了第一个木民谷的故事,后来,她自己将这个故事改编成了连环漫画《木民谷的彗星》,并刊登在《尼提德》杂志(Ny Tid)上,从此,木民一家人的形象就正式诞生了。1953年至1959年,杨松为伦敦的《晚间新闻》的漫画专栏(Evening News)绘制了一系列以木民为主角的连环画,她的小弟弟纳斯帮她将所有的文字翻译成了英语,从而使木民一家人成为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卡通形象。后来,随着一个又一个新故事的写作,木民谷的成员也越来越多,但是杨松始终坚持她的创作原则,那就是“宁缺勿滥”,这也是为什么她从1946到1970年间只写了八本木民谷系列童话的原因。她曾经说起:“每一本为孩子写的书都应该留下一条线索,作者在那里停笔,而孩子却可以继续思索和想象下去。恐怖或快乐都不是可以用言语表达的感觉。一张面孔也永远描绘不出我们整个的内心世界。”1970年,在母亲去世后,杨松写下了最后一个木民谷的故事《十一月的木民谷》,故事中的木民一家人神秘地不知去向,于是留在木民谷的几个朋友——菲利钟克、赫木伦、小嗅嗅、托夫特、嘟囔爷爷……就在空荡荡的木民家里做着迎接寒冷冬天的准备。在这个故事里,充满了别离的痛苦和孤寂的情绪,但是,即使在这样一个令人伤感的氛围里,家庭的温情仍然处处可见,菲利钟克努力学着木民妈妈的样子,为大家做饭的描写尤其温馨感人。在1994年,全世界祝贺这位安徒生奖获得者诞生80周年时,引用了她童话中的一句话“让我们把尾巴交缠在一起”,杨松这个来自“木民谷”的孩子,就这样用她的童话故事,将全世界变成了一个小小的家庭。

(稿件来源:小书房世界儿童文学网www.dreamkidland.com,未经同意,请勿转载)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