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做好孩子(双桅船经典童书第一辑)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11614次


简单查找

高级查找

 

 
 
想做好孩子(双桅船经典童书第一辑)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英)伊迪丝·内斯比特
任溶溶

少年儿童 2005年07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13.8 会员价:12.4
会员折扣:90%

开本:32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6~9岁 9~12岁 12~15岁 9~9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本书讲述了巴斯塔布尔家的六个孩子与他们的两个朋友之间的故事。他们在乡村暑期成立“好孩子”协会,想为大家做些好事,实际却做了不少让人哭笑不得的趣事,但孩子们也在充满欢乐与纯真的童年中逐渐得以成长。 
   书中充满了极有童趣的场景细节。比如说:想捞起落入水中的牛奶瓶,却反而被鳄鱼(其实是罐头)咬了脚;想表演马戏团杂技,结果一会儿追猪一会儿追羊乱成一团;去野外探险学做“海狸”垒坝,却让河水淹掉了价值七英镑的新割大麦,等等等等。 
    作者内斯比特非常富有童心,她写的作品不仅贴近孩子们的生活,而且贴近孩子们的情感、思想。 
    读这本书,你可以回忆起自己的童年趣事,也可以感受到童年的清新、纯真和美好。在繁忙琐碎的学习、工作之余,你的心灵会从中获得清凉可人的滋补。 
    本书献给那些内心渴望欢乐、友情、自由的孩子与他们的父母。 
 
    许多时候,想做好孩子是多么不容易呀! 
 
    内斯比特写现实生活的家庭冒险故事一点也不比她的魔幻小说逊色,这类作品中儿童性格刻画鲜明,家庭生活描写真切动人,能给人经久的打动与感染。 
                              ——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翻译家  任溶溶 
 
    每个孩子都不愿意做坏孩子。等孩子们从阅读中收获了童年的阳光后,我相信,即使今后遭受挫折之雨,他们的心灵仍旧会晴朗地欢笑。 
                                ——上海师范大学博士生  钱淑英 
 
    这些想做好孩子的孩子们勇敢、善良、机智,敢于冒险和创造。和他们一起分享童年的快乐吧!相信这本书中的一切将是孩子们成长道路上最好的礼物。 
                                 ——上海师师范大学硕士生  刘雅萍 
 
关于作者 
    伊迪丝·内斯比特(1858—1924),著名英国女作家。生在伦敦,父亲是农业化学家。伊迪丝是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她先后在法、德和英国接受教育。 
    伊迪丝一生经济拮据。她二十一岁结婚,后来丈夫做生意破产,又长期生病,她便一直靠卖文为生。1915年,由于她在文学上的成就,英国政府发给她养老金。 
    伊迪丝的儿童文学创作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小说,写现实的家庭冒险故事,代表作是描述关于巴斯塔布尔一家的《寻宝六人组合》、《闯祸的快乐少年》、《想做好孩子》和《铁路边的孩子们》,这类作品中儿童性格刻画鲜明,家庭生活描写真切动人;另一类是童话故事,代表作有《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魔堡》等。这些故事悬念重重、曲折离奇、想像丰富,给孩子以如临其境、真实可信的感觉。 
    伊迪丝一直对她写给大人看的文学作品充满自信,但万万没有想到,使她获得国际声誉的却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们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 
 
红泥巴推荐级别: ★★★★★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经典书评
  • 细数童年快乐的繁星 (刘雅萍 )
        当我阅读《想做好孩子》的时候,许多童年的感觉复苏了。内斯比特把儿童的生活写得那么丰富多彩、充满乐趣。你一定会喜欢这本书,喜欢它里面的语言、故事和故事里那群可爱的孩子们。你全感觉非常亲切。 
     
        在读这本书时,你会看到书的开头有一个“人物表”,其中.奥斯瓦德也就是“我”。故事的主人公之一跳出来当了讲故事的人.而且“我”说奥斯瓦德怎样怎样,这种写法非常独特,也增添了阅读的乐趣。整本书的叙述的语调和情感,也就完全是一个孩子的语调和情感。内斯比特的儿童小说总是会让人真心喜欢的。 
     
        读《想做好孩子》,我认为还应该注意细节的阅读。你会得到粗略的浏览所得不到的感受。 
     
    一、语言在细节中充满童趣 
     
        比如:“诺埃尔告诉霍·奥,说只要别咬到核,李子会重新长出来,就像不刺穿心脏的伤不会致命那样。因此他们两个把够得到的李子全咬一口。当然,咬掉的地方没有重新长出来。”再如,当公牛发出怒吼时,“艾丽丝和奥斯瓦德不由自主地转身就逃”。显然他们是由于害怕才这么做的,然而他们却找了很好玩的借口,是为了“好不让其他人等他们”,还说“我们对牲口应该善良”。读到这里你一定会会心微笑,因为孩子的心态显露无遗。“艾丽丝跑第三,她提起那梳妆台台布,跑得很好。”你看,即使是在要救下绵羊的危急时候,孩子还会注意到跑步的名次。再比如,如果你仔细阅读,便会发现奥斯瓦德总是在悄悄地进行自我表扬。 
     
    二、细节体现人物的优秀品质 
     
        我非常喜欢内斯比特笔下的孩子们,孩子们有时看上去很淘气,但却从来不故意使坏,而是让人真心喜欢。这本书可以说详细描写了孩子们做游戏的过程。孩子们很会开动脑筋,时不时会产生一些机智的念头,比如,“就让他当御花园里喷泉的铜像吧”。但是他们心地善良,“接下来他开始要哭了,迪基和奥斯瓦德只好也涂成棕色陪陪他”。他们礼貌、懂事,“奥斯瓦德觉得对她好是自己的责任,因为她是个客人”。他们善解人意,在“神秘塔”一章中,奥斯瓦德让丹尼走第一,自己“小心地照顾着他”,丝毫不计较丹尼得了金色铅笔盒而自己却没得到银色铅笔盒作为奖赏。他们镇静、勇敢,在被困在神秘塔的时候,“没有一个人哭叫”;被误会杀害了狐狸时,“他(诺埃尔)的牙齿还在打架,可他说话像个男子汉”。他们诚实,遵守“有错事全盘托出的好行为准则”。他们富有同情心,说是去猎狐狸,可是对死去的动物充满爱心。遵守誓言,“如果我泄露这个秘密,我就是一个该死的告密小子”。他们好心,为了不让古董收藏家失望,在泥土下埋藏了一些东西…… 
     
        具有这么多好的品质难道还称不上是一个好孩子么?小读者一定会思考,怎样做一个好孩子呢?书里的孩子们,决心要做好孩子,甚至成立了“做好孩子协会”,可是总是把事情弄得乱糟糟。我想也许做好孩子并不一定要局限于某一种形式,或者非要安上某一个协会的名号。“好孩子”本身不是一个单一的标准。具有一些好的品质、关心周围、给予别人关怀,其实就是好孩子了。只要你愿意,你就可以成为一个好孩子。 
     
    三、细节表现人物的性格成长 
     
        这里以丹尼为例子。他起先被奥斯瓦德称作“白老鼠”,意思就是深受大人控制的、能力不强的、不好玩的人。但后来丹尼变得勇敢了。在“神秘塔”一章里,丹尼握住孩子们的手,念诗给他们听,使他们得到安慰。(这也是做好事,因为他付出友谊,运用自己的力量和方式给别人帮助。)“轮到他挥旗时,他挥得像个男子汉”,“绝不像只白老鼠”,“丹尼的尖叫像铁路上吹的哨子,我们以前谁也不知道他会这一招”。这是团结和勇气的体现。后来丹尼还和奥斯瓦德合伙买枪,这说明他的性格、爱好发生了变化。 
     
    四、从细节中获得感动 
     
        《想做好孩子》显然是富有冒险精神和乐趣的杰作,然而也时常让人感动。比如第三章“比尔的墓碑”是让人感动的;艾伯特的舅舅给予孩子们理解时是令人感动的;奥斯瓦德把走第一的机会让给丹尼,丝毫不妒忌他所获得的奖品;丹尼在“朝圣”时在鞋子里放了豆子,想要认真地做游戏,想要比别人变得更好…… 
     
        内斯比特在自传中写道:“我小时候常常流着眼泪,虔诚地祈祷,希望长大以后,永远也不会忘记童年时的想法、感觉和所受的痛苦。”亲爱的小读者,你正拥有童年,你的生活也许与作者笔下的乡村生活不同,但不要忘记使你的生活变得丰富。并且请你在仔细阅读本书以后,注意周围的朋友们,看看他们有怎样的闪光点,然后把这些优点化为自己的。 
     
        最后,祝你成为一个好孩子。 
     
        (作者是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会员书评
  • 做好孩子的快乐 (钱淑英 ·2005年09月 )
        这群想做好孩子的孩子们,是巴斯塔布尔家的孩子。他们善良、诚实、机智、勇敢,当然,有时也会因为淘气而惹祸。 
     
        巴斯塔布尔家的孩子们下决心要做好孩子。事情缘于那次从林游戏,孩子们在扮野兽时吓昏了从福克斯家来的客人戴西。惩罚随之而来,孩子们的爸爸要求他们住到乡下去,直到变成好孩子为止。 
     
        住到乡下对孩子们来讲,简直就跟度假一样,所以他们能够坦然接受。让他们烦心的是,好孩子可不是变出来的,需要大家花心思才行。于是,在细心的女孩子们的建议下,他们像大人们经常做的那样,专门成立了一个“好孩子协会”,为了帮助自己更快地成为好孩子。孩子们议章程、选会长、安排人选,还时常开会碰头,可见他们的决心与诚心。 
     
        可是,就像男子汉奥斯瓦德说的那样,要一下子做好孩子是不可能的,做事总得一步步来。况且,想做好孩子和能做成好孩子真不是一回事。你知道的,愿望和结果之间的距离有时就是那么遥远。 
     
        这不,孩子们分明是满怀热忱地想要做好事,却经常被莫名地牵到坏的一端去。 
     
        把牛奶锅子推到壕沟里并不是迪基的本意,他明明是为了修理牛奶室的窗子,才让它掉下去的。更糟糕的是,孩子们为了打捞锅,不仅弄坏了床单、木板和黄油桶,还弄伤了多拉的脚。 
     
        寡妇辛普金斯太大的儿子比尔身在战场,生死未卜。孩子们经过郑重商议,决定为这位可怜的寡妇做点事情,就是帮助她除去花里的野草。他们拼命地大干了一场,结果却迎来了辛普金斯太太咆哮和怒斥,因为他们锄掉了她种的萝卜和卷心菜。 
     
        最惨重的无疑是那次水的灾难了。孩子们用撬杆打开水闸,是要拯救一条陷进烂泥的驳船,好让它能够在水上漂浮起来。当他满心希望得到船员们的感激,并准备把这件事记录到好事册上,却得知由于他们把蓄水放完而搅乱了钓鱼比赛,同时,驳船在里升起来时翻了身,把装着的煤沉到了河底。让爸爸赔偿挖煤的钱和煤钱,可不是孩子们的初衷。为此,他们是多么愧疚和沮丧啊。 
     
        真是好心办坏事。可这怎么怪得了他们?就像孩子们自己说:“这样的祸,就算你把自己管得再好也是会发生的。” 
     
        你也许忍不住要替这帮孩子担心了。担心他们一个不小心就受惩罚,担心他们因此就失去了做好事的热情,更担心他们因此泯灭了孩童的天性。 
     
        幸好,大人们都很宽容。不论是孩子们的爸爸,还是当作家的伯特的舅舅,以及壕沟大宅的女管家佩蒂格鲁太太,他们大多数时候对孩子们的调皮行为都是忽略不计的。即便是惩罚,也是象征的,没有真正的恶意。大人们真应该向他们学习。其实做到这也不是那么难,只要记得自己曾经是个孩子就足够了。 
     
        也幸好,孩子们的很多善良愿望最终得到了实现。他们为战场的比尔立碑写诗,抚慰了辛普金斯太太受伤的心;他们为口渴的过路人架起慈善吧台,使一位流浪汉找到了工作;他们收养过一个“弃婴”,充分体现了爱心与耐心;他们还在“坎特伯雷”朝圣的路上找回了“印度奶奶”,就是后来成为艾伯特舅舅的未来太太的阿仆利小姐……孩子们做着这些的时候是快乐的,这足以让人欣慰了。 
     
        当你随着孩子们见证“阵亡”的比尔“死而复生”时辛普金斯太太的喜极而泣,当你看到那个闹得异常生猛的婴儿在奥斯瓦德怀中安静下来的那一刻,当艾伯特的舅舅因为孩子们得以与失散已久的恋人重逢的时候,你会觉得他们的生活是如此美妙,带给你那么多的喜悦和感动。 
     
        巴斯塔布尔家的孩子是令人羡慕的,不管是贫穷,还是做错事,都没有扼杀他们的自由心性。奥斯瓦德清楚地记得,他们做所有有趣的事情都碰上了晴天。他们的整个假期实际上都在游戏中,即便是做好孩子那么枯燥的功课,也充满着愉快的想像。让孩子们保留晴朗天气里的活力多好哇,当他们收获了童年的阳光后,就算有时被挫折淋了雨,心灵也会在晴朗中欢笑。 
     
         做好孩子其实是大人对孩子的要求。好与坏、对与错的标准也是成人世界确立的,孩子们难以把握其中的规则。难怪丹尼说:“你喜欢做一件事,你总说不准它是不是对,可你如果不喜欢做,你又很清楚它是对的。”教条、规范无法捆绑孩子们想像的翅膀和飞翔的心灵。 
     
        “好孩子协会”解散的时候,奥斯瓦德觉得心中的石头落了地。奇怪的是,他从来没有像此刻那样强烈地想要做个模范少年,而且,所有的孩子都更实实在在地想做好孩子和做好事。 
     
        那么,我们不妨来听听作者的劝告:“不用为了做好孩子去成立个什么协会。没有协会,做起来要容易得多。”做好孩子关键得自己,靠自己的承诺。巴斯塔布尔家的孩子们,因为在一颗善良心里存储了美好的愿望种子,所以一定能够成为真正的好孩子、快乐的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不愿意做坏孩子,这是一定的。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博士研究生。)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