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巴书评 |
巴斯塔布尔家近年来一直在走下坡路,不走运的事情接二连三。妈妈去世后,爸爸大病了一场。爸爸生病期间,他的生意合伙人卷走了财产……到最后,爸爸因为付不起学费,多拉、奥斯瓦德、诺埃尔、艾丽丝等六个孩子不得不辍学在家。 为了挽救破落的家庭,奥斯瓦德提议大家一起去寻宝。他的建议得到了其他五个兄弟姐妹的一致赞成。尽管争论不休,但最终大家还是统一了意见。他们先是在家里的地窖里掘宝,一无所获之后又转而去当侦探,去卖诗歌,去编报纸,去当强盗…… 眼看这些办法都不能发财,奥斯瓦德建议改变寻宝思路。他们转而搭救遇难的老绅士,计划遇挫后又用仅有的一点钱投资酿酒,最后甚至异想天开配制感冒药水赚钱……在经历了种种失败之后,他们却意外地从贫穷的印度人那里得到了财宝——一大包真正属于他们的礼物,还有无边无际的快乐…… 精彩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孩子们天真的生活里。 孩子们寻宝的过程充分说明神话和幻想本来就是孩子们天性的一部分。六个孩子去当侦探,去做编辑,去卖酒......凡此种种,都会惹人开心大笑。他们完全按照自己善良的、甚至异想天开的方式来拯救自己的家庭。读到结尾,什么是真正的宝贝?我相信内斯比特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 ——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 安武林 让寻宝的孩子成为被寻找的宝藏,这不能不说是作家本人的智慧。精彩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看似偶然,却不能忽视故事背后深遂的目光。内斯比特用心发现着孩子世界的美,同时又不忘表现孩子身上的美,这就使得她的故事既充满趣味,又处处透示着来自生活的光泽。 ——硕士研究生 吴雯莉 关于作者 伊迪丝·内斯比特(1858—1924),著名英国女作家。生在伦敦,父亲是农业化学家。伊迪丝是五个孩子当中最小的一个。她先后在法、德和英国接受教育。 伊迪丝一生经济拮据。她二十一岁结婚,后来丈夫做生意破产,又长期生病,她便一直靠卖文为生。1915年,由于她在文学上的成就,英国政府发给她养老金。 伊迪丝的儿童文学创作大体分两类:一类是小说,写现实的家庭冒险故事,代表作是描述关于巴斯塔布尔一家的《寻宝六人组合》、《闯祸的快乐少年》、《想做好孩子》和《铁路边的孩子们》,这类作品中儿童性格刻画鲜明,家庭生活描写真切动人;另一类是童话故事,代表作有《五个孩子和一个怪物》、《魔堡》等。这些故事悬念重重、曲折离奇、想像丰富,给孩子以如临其境、真实可信的感觉。 伊迪丝一直对她写给大人看的文学作品充满自信,但万万没有想到,使她获得国际声誉的却是她的儿童文学作品,它们已经成为儿童文学的经典作品。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相关分类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会员书评 |
- 什么是真正的宝贝
(安武林
·2005年09月
)
内斯比特是一个很了不起的作家。这个幻想文学的鼻祖,写起现实性的文学作品,水准同样很高。就如同意大利著名作家卡尔维诺一样,内斯比特也是一个越写越好的作家。他们都是从现实主义开始,然后再走向具有探索性或者说开拓性的幻想文体写作的。在她后来很多的幻想小说中,我们都能深切地感受到这个伟大的母亲和一个非凡的作家对孩子们现实生存处境深切的关注之情。这种现实生存处境不仅仅是指他们的经济、家庭、社会的环境,而且也涉及了他们的心灵和精神。所有的魔法,都来自孩子们的心灵,这是内斯比特的解释。实际上,从她的《寻宝六人组合》开始,我们就读懂她的魔法的力量来自何方了。 内斯比特的《寻宝六人组合》描写的是家庭遭遇不幸之后几个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人生所能遭遇的不幸,似乎在这里都包括了。妈妈去世了,爸爸大病了一场。而他们的孩子还小,最大的十多岁,最小的才八岁。经历突然的变故之后,巴斯塔布尔(爸爸)的生意陷入困顿之中,整个家境一下子从优越的高峰跌入了贫困的谷底。我们的想像力在我们的同情心和怜悯之情的督促之下,开始艰难地走进了他们的世界和他们的生活之中。我相信,我们的沉重从打开这本书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弥漫了。这几个孩子——作为我们的同龄人——的生活将是怎么样的?他们如何面对?我们置身其中(假如我们是其中的主人公)我们将会如何做?变幻莫测的生活给我们的阅读提出了非常严肃的假设。 慌乱不安不好,不知所措更不好。我不相信阅读的纯粹性.更痛恨那种除了只能给人带来快乐而别的什么都没有的作品。内斯比特的《寻宝六人组合》不仅真实而又细腻地展示了孩子们的天性,而且还把作家本人的希望和主张深深地埋藏到了充满深情的文字之中。因为,这些苦难和变故她本人曾经遭遇过.她在无望的情况下靠写作来养育她的孩子们,所以,对待人生和家庭的变故与苦难应该持有的态度是她在这本书中竭力想说明的。阅读中,一开始,我们就感受到了家庭的巨大变化:仆人走了,讨债的人不断接踵而至;园丁也没有了,银色的餐具变成了镀铜的黄色的餐具;家具坏了也不去修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不能上学了,不能买自己想要的东西了。在这种巨大的变化之中,孩子们能做些什么?他们又感受到了什么? 孩子们召开了一个寻宝会议。这是他们能想到的最有意思和最快捷地改变家庭命运的事情和方法。这也充分说明童话和神话本来就是孩子们天性的一部分。没有人能指望孩子们去做那些很有意义很有价值但没有意思的事情(除非强迫)。这本书的故事发展令人啼笑皆非。他们去当侦探,去做诗人和编辑,去卖酒……凡此种种,都会惹人开心大笑。他们完全按照自己善良的甚至异想天开的方式来拯救这个家庭。当然,他们也在关心别人。但是这种美好的愿望和他们的行动有时候会背道而弛。努力是重要的,行动是最重要的。无形之中,同舟共济这个词会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之中。现实尽管很残酷,很不幸,但是,孩子们的世界却非常独立,他们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感受方式、自己的行为方式来对自己的世界做出了独到而又有趣的反应。他们乐观、进取、执著,尽管他们对生活对人生还缺乏足够的了解和认识,但他们已经开始和这个世界抗争,并在改变这个世界了。 什么是真正的宝贝?我相信内斯比特在这一本书中已经告诉我们答案了。他们可以为那窘迫的街坊保守秘密,以保全别人的自尊和体面;他们可以去到编辑部投稿,实现他们小小的梦想;他们去贷款做生意;去调制酒;去做感冒药……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这个家充满和谐与温暖,为了把这个家的残缺修补得更完整。这个世界给予了我们什么?生活又给我们规定了什么?而我们又能做些什么?这正是本书想回答我们的问题。不要小看孩子们的力量,这是内斯比特想对大人说的话;要发现我们的力量并保持我们的信心及梦想,这是内斯比特想告诉孩子们的。这个了不起的作家和凯斯特纳一样,都在发现和挖掘孩子们的潜能。仅仅是孩子们的笑声,就把一颗博大的心给征服了。这本并不轻松的书,给我们的无疑是一张心灵之旅和生活之旅的门票,我相信任何一个阅读它的人都会有自己独到的收获。而我,仅仅是抛砖引玉,谈谈自己旅行的感受罢了! (作者系儿童文学作家、评论家、独立书评人。)
书评人打分:
★★★★★
- 神奇的三便士
(吴雯莉
·2005年09月
)
这是一个让人喜欢的故事。虽说孩子们的一系列寻宝计划真不能说是新鲜的想法,可你知道的,寻宝也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需要付出勇气和智慧。法国人圣·埃克絮佩里说:“所有的大人都曾经是孩子,只是他们大多都忘记了。”于是他试图用《小王子》来唤醒所有人的童年记忆。而《寻宝的孩子们》唤醒的却是我们早已淡忘的成长记忆。 令人流连的情节趣味 在这样一个节奏舒缓的故事里,我们最不能也不应该忘记的是故事中所有的奇迹都是孩子们创造的,是他们那葆有天真、时时怀有善的心境创造的。他们寻宝的理由也很简单:家里很多东西都是黑的或灰的;零用钱都没有了,或者偶尔只有一个便士……可是他们幸运地在花园里掘到“宝”,也不忘记分给隔壁小孩艾伯特一份,其他的不忘记给爸爸买礼物。尤其是托特纳姆爵士拿出半英镑来感谢这些“小英雄”,孩子们觉得把这位老小孩吓成这样,再拿他的钱就是下流透顶,最终每人还送给他礼物。为获赎金绑架艾伯特,却给他最好的食物,最舒适的待遇。占卜杖所获的半英镑,却用来和“贫穷的”印度叔叔共享丰盛午宴,仅剩下的一先令三便士还准备给他。 阴霾背后的快乐阳光 你不禁要问:他们究竟寻到了什么呢?我想说是不可思议的快乐。这快乐是悬在贫穷生活黯淡乌云背后的明媚阳光。所以你一定别放弃体会他们寻宝的过程而不是结果,因为结果往往并不是那么重要。我们知道那神奇的三便士散发出奇异的光芒,吸引着寻宝人来寻找世界上“最好最好最好的宝藏”。印度叔叔是幸运的,因为他找到了巴斯塔布尔家的六个孩子。如果你也要去寻宝,可别忘记先好好找一找。这个宝贝说不定就在你自己身上,好好保藏,千万别弄丢了。 意味悠长的作家智慧 让寻宝的孩子成为被寻找的宝藏,这不能不说是作家本人的智慧。精彩的事情总是发生在孩子们的日常生活之中,看似偶然,却不能忽视作家背后“狡黠”的目光。因为读者不喜欢听到“苦日子慢慢地过去”,“一年年乏味地过去”这样的无聊废话。作家不但能不断忆起孩提时代的心思和苦难,而且并没有停留在苦难之中,这就是一种智慧。正如有人说一个孩子的101件事也是成人的101件事。其实不然,在故事里我们可以看到内斯比特的102件事,那就是用心发现孩子世界的美,同时又不忘发现孩子身上的美。 清澈蕴藉的心灵关怀 阅读过程中,你可以时时感受到书背后的两双眼睛:一双是儿童天真的眼睛,一双是作家清亮的眼睛。游戏的时候作家就是奥斯瓦德,就是六个孩子,就是儿童的思维、儿童的眼睛、儿童的简单。孩子看不到可怕的现实本身,却能看到托特纳姆爵士在别人没看见时从不换领子,能看到地板下被老鼠尾巴擦掉部分灰尘的金币……表面上看纯粹是为了乐趣而描写,就像一个人永远忘不了一些成长往事,忍不住要把它们写出来才安心。可那双清亮的眼睛却使我们可以从这本书里挖掘出许多深邃的思想来,却可以让我们忘记许多现实世界的忧虑。 故事皆大欢喜的结局肯定是读者非常愿意接受的,尽管每个人的阅读感受不同,获得的感动也不同。可我想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有一种会心的微笑向我们迎面而来,旋即便像轻灵的小鸟鼓翼而飞,飞向童话森林中的巴斯塔布尔家。 (作者系上海师范大学儿童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书评人打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