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巴书评 |
小朋友上床准备睡觉,突然发现床上有妖怪,喊爸爸。过来的却是妖怪的爸爸。“我床上有妖怪!”妖怪宝宝说,妖怪爸爸把宝宝带到他妈妈那儿去,妈妈哄儿子睡觉。可是,妖怪宝宝还觉得不对头,又喊爸爸。这次小朋友的爸爸过来,跟上次一样把儿子带到妈妈那儿,由妈妈哄他睡觉…… 活跃在法国时装画报的作者用简介的语言和诙谐的画面,以人类的眼光和妖怪的眼光重复讲述着几乎一摸一样的“就寝仪式”。这部有趣的故事还包含着“换个角度思考,换个眼光来看”这一深刻的哲理思维。对妖怪来说,小朋友才是妖怪。发现这点,小读者可能只觉得好玩,但这种快乐的阅读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介绍到欧美和亚洲10个国家和地区受到热烈欢迎的法国经典绘本。 【作者简介】 菲利浦·科朗坦(Philippe Corentin),1936年生于法国巴黎,在布列塔尼的坎佩尔市度过童年。1968年第一本绘图集由l’Engaré杂志社出版,之后,在《ELLE》《Marie Claire》《Nardin de Modes》《VOGUE》等一流时装杂志上发表插画作品,以幽默、风趣的画风著称。20世纪80年代开始从事绘本创作,致力于创作出令孩子们捧腹开怀的独特作品,主要代表作包括《吃人妖、大野狼、小女孩和蛋糕》、《这里好像有点译不通》、《这家伙的非洲》)等,现定居于法国郊区厄尔-卢瓦尔省。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相关分类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会员书评 |
- 与“妖怪”有关的不只是梦
(满桌儿(来自蓝袋鼠)
·2007年07月
)
在图画书的第一页就出现了一本书,这本书自始至终都存在,只是文字中对它只字未提。 可以想见,那只绿色的小妖怪一定也像那个长得跟人类的孩子一模一样的“小妖怪”一样,是个爱读书的孩子,他也捧着一本书入眠。 大人们在搞一个热闹的聚会。妈妈们真是很“细心”,她们忙中偷闲地留意到了孩子们吃了太多的东西——“蜈蚣派”“苹果派”——咦,怎么都是甜食?孩子们爱吃甜食,这谁都知道。 与外面热闹的景象比起来,这两个小妖怪真是很寂寞,只能捧着一本书来消遣。在大人不在的时候读书,这一定是个好孩子,当然,那本书也一定非常有趣。究竟是本什么书呢?大概……差不多……肯定…… 与“妖怪”有关吧?不管是不是这样,至少,这本书与孩子的精神世界相联系,与孩子那荒诞的梦也相关。这是个会让大人们“嫉妒”的隐喻,书籍是与孩子心灵更为接近的,那一盏台灯,就像作者的眼睛,守护着孩子的那充满梦幻的精神世界。 此外,有趣的是,这本书涉及到了视角转换的问题。 视角在两个“小妖怪”之间转换,这种转换却不仅仅是人妖之间的互看,也是梦幻与真实之间的视角转换。 梦幻发生在“小妖怪”们的卧室里,那混合着幽兰、赭石、暗紫的光散发着迷人的梦幻色彩,在“小妖怪”们渐渐迷离的意识中出现了怪异的景象。“爸爸!”尖叫声响起。父亲慌乱地打开门,幸好那一束亮光并没有将床上的另一个“妖怪”吓跑。 “小妖怪”的父亲把他领到客厅里——现实闯入了,梦幻彻底消失了,属于“小妖怪”的空间也消失了,在大人们中间,它显得那么小,微不足道。大人们很亲切地看着他,那样子似乎很关切,可是,他们说的话却令“小妖怪”非常失望,他的表情很漠然。妈妈面带微笑送他上床,还念动咒语赶走了“妖怪”,妖怪妈妈的闯入,使得那种迷人的梦幻色彩如雾一样消退了,换上了一种令人感到颇为不舒服的暗红色——她赶走了小妖怪的梦幻。 不过,幸运的是,游戏重新开始了,这次轮到他来当“妖怪”了,惊叫的是那个长得跟人类的孩子一模一样的“小妖怪”。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不过,这一次,与前面的经历有些不同——这一次是孩子们熟悉的场景,因此,作者可以将更多地笔墨付诸于那只躲在梦幻的暗雾里的“小妖怪”。当人类的孩子惊叫,并遭受着被愚蠢的大人们强行打破、驱赶梦境的苦难时,“小妖怪”自得其乐地待在自己的梦幻场域中,享受着观赏一场离奇经历的畅快,他远比那个人类的孩子幸运。因此,也就有了最后的结局,“小妖怪”不再害怕了,而是放心地与另一个“妖怪”同床共眠。虽为异类,可是,共同的梦却让他们彼此感到了亲切和温暖。换句话说,那梦温暖了他的心灵。我非常喜欢最后的三个画面,小妖怪从门后悄悄地爬行,“嗨哟海哟”爬上床,就这样,可爱的妖怪们,一起睡着了。 拥着“妖怪”入梦,也就是与幻想世界的和解。于孩子来说,这是非常有益的。 正是在这一点上,作者的视角与书中父母的视角也发生了分离。作者是坚定地站在孩子这一边的,而父母却将孩子的幻想当作是虚妄的,将其强行赶走。 这也许就是那本书始终陪伴着“小妖怪”们的原因吧。
书评人打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