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赛尔丁阿凡提传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27276次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纳赛尔丁阿凡提传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苏)索洛维耶夫·列昂尼德·瓦西里耶维奇
邱晓伦 杨冰皓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06年05月 出版

该版本已绝版,仅作资料使用。

开本:16 装帧:软精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家长/老师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阿凡提是新疆地区流传已久的传奇人物。“阿凡提”并非人名,而是一称号,来自于突厥语:“Efcndi”。意为“先生”、“老师”,是对有学问、有知识人的尊称。《阿凡提故事》中的“阿凡提”的本名是“南斯尔丁(Nasreddin)”。他机智聪明,勤劳勇敢,富有正义感,敢于蔑视国王等统治阶级和一切腐朽的东西。有时,他是个学富五车的鸿儒,有时,他又变得目不识丁。一会儿他可以是皇帝、宰相身边的近臣,一会儿他又是个四处云游的单身汉和农民,他从事过许多职业,苦力、车夫、剃头匠、医生、卖蜂蜜的等等,但人们虽赋予阿凡提不同职业,给他以很大的灵活性和随意性,但其中有一条未变,那就是阿凡提始终都是一名勇于反抗剥削阶级和各种歪风邪气的斗士,是举止幽默,平易近人,和蔼可亲,笑话连篇的百姓代言人。阿凡提在对待国王、大臣、官员、法官、财主和奸商时,针锋相对,反唇相讥,以牙还牙,使他们洋相出尽、狼狈不堪。但对待朋友、客人、手艺匠、儿童和自私、懒惰的妻子时,他却在讽刺和揶揄时,既不使对方丧失人格和难堪,又让人在捧腹欢笑之中悟出某些人生的哲理。 
   《纳赛尔丁阿凡提传》是前苏联著名作家索洛维耶夫·列昂尼德·瓦西里也维奇颇具影响力的一部巨作,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深层次了解阿凡提的机会。这本书将详细告诉大家阿凡提的发源地和他的真实故事。 
 
【作者简介】 
    索洛维耶夫·列昂尼德·瓦西里耶维奇(1906-1962),前苏联文学家,曾担任《土耳其真理报》特约记者,卫国战争期间任《红色前线报》战地记者,获得卫国战争一级奖章。 
    他长期在电影业工作,创作了一系列电影剧本,包括果戈理同名小说《外套》。 
    他一生创作了多部优秀作品,作品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纳赛尔丁阿凡提传》是他最具影响力的长篇小说。 
 
【中文版序言】 
    阿凡提的故事在我国新疆和中亚、西亚甚至更远的地方长期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广为流传,深受广大读者的喜爱。 
    以往我们读过的有关阿凡提的故事,多是搜集散见于民间的故事片段。在这些片段中,阿凡提的形象是多样化的,时而智勇兼备,时而大巧若拙,在有些故事中还表现得有些荒唐,有些不可理喻。 
    在《纳赛尔丁阿凡提传》这部书里,阿凡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行侠仗义、好打抱不平的侠士。他风尘仆仆四处流浪,是路人甲乙丙丁中的一个。他有世俗的一面,有时也希望过上安居乐业、独善其身的生活,但平静的生活又往往使他感到不安。像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他注定要在不断的流浪和兼济天下的行为中才能感受到内心的安宁。他走在路上,陶醉在亲切的人们扬起的尘土的味道中,随时都在准备着为遇到的任何一件不平事声张正义,那跟随着他征战多年的小毛驴似乎也感染了他的灵气,时刻准备着为他的仗义行为推波助澜。他是一位勇猛无惧的角斗士,不管对手是昏庸无能的艾米尔、贪得无厌的高利贷主抑或穷凶极恶的地方霸主,只要开始战斗了,就勇往直前,决不言退。勇气是他任侠尚义的心理支撑。而他的勇气又不是独断独行的,总是与他的智慧相与为谋,智慧火花在他所到之处时时噼啪作响。他总是善于察言观色、揣摩对手心理,以对方性格中的弱点为突破口,迅速击溃对手;他又是那么善于审时度势,常常于看似无路可走的绝境中寻出一个生机,将局势来一个急转弯。而在智勇与愚懦的辗转较量中,他始终以泰然自若、以逸待劳的姿态出现在敌人面前,笑迎一切,时时处处流溢幽默大师的光彩。 
    前苏联著名作家、文学家索洛维耶夫·列昂尼德·瓦西里耶维奇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深入民间,对流传在中亚、西亚各民族民间的口头文学纳赛尔丁阿凡提的故事素材进行收集、整理、考证、改写、创作、再创作,付出大量艰辛而又卓有成效的劳动,最终为我们呈现出这部经典巨著《纳赛尔丁阿凡提传》,使这一民间口头文学成为一部最早、最全面的传记体文学著作,从而让我们认识到这样一个有血有肉、立体生动的阿凡提形象,读到迂回跌宕、险象环生的精彩故事。 
    作者以其深厚的中亚文化知识功底,细致深入的观察、思考、想象能力和精湛的表现手法赋予了整个作品浓郁的中亚文化气息,生动活泼地把几个世纪前的一个个生活场面摆在广大读者面前,再现了乌兹别克斯坦以及中亚一带的民俗、民居、民情、服装、音乐、舞蹈、生产、饮食、宗教、经济、文化以及千姿百态的社会现象,产生了强烈的戏剧性效果和感染力,客观地揭示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坚强与懦弱;作者又在书中恰到好处地介绍、引用了古代波斯、阿拉伯等历史上有过重大影响的文学大家、诗人、哲学家、医学家等的著作、论述、警句、格言等,在作品中形成了一个又一个闪亮的知识点,赋予整个作品相当高的文化内涵;作者还通过写实手法对布哈拉的商业贸易市场作了生动精彩的描绘,使读者身临其境地看到、听到甚至闻到市面上那繁华兴旺、轰轰烈烈的景象,活生生地再现了中亚在历史上作为东西方商品集散重地和必经之路上的实况——来自世界各地的商旅驼队带来了五湖四海琳琅满目的商品、来自各国的形状各异的货币和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的面孔,人们操着不同国度、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语言…… 
    书中还不失时机地对中亚的大自然风光做了非常生动的描绘,以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语言,把故事中的阿凡提在人生旅途中所经过的秀美奇丽的高山大川、河流湖泊、森林草原,甚至宇宙、星系的镜头都拉得很近,似乎就摆在读者面前。 
    此书原著出版半个世纪以来,在前苏联,尤其是在中亚突厥语系各国广受各民族、各阶层人士欢迎,现我国图书馆珍藏的该书原版本极少,且大多都已比较破旧。为了帮助国内外广大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具有地域性、民族性更具有世界性的阿凡提故事在世界各地的流传情况,使“阿凡提”这一世界各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得以发扬光大,也为了实施我社大力打造阿凡提品牌系列图书的出版计划,我们引进出版了这部巨作,作为国内外阿凡提故事出版领域的一种新鲜元素介绍给广大读者。相信,当你打开这部巨作时,定能和我们一样感受到它不同凡响的魅力。 
                                        韩全学 
                                        2006年5月 
 
【目录】 
序言 
第一部 破坏安宁的人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第二部 被陶醉了的王子 
    第一编 
    第二编 
    第三编 
后记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译者后记 (邱晓伦 )
        阿凡提的故事在历史上主要在东起我国新疆,西至小亚细亚半岛的土耳其,包括中亚、西亚甚至更远地区的突厥语系各民族中以民间口头文学形式广为流传,它在不同的民族中有一些不同的故事情节,对故事主人公的称呼也不尽相同。如在我国维吾尔民间称为“纳赛尔丁阿凡提”,在乌孜别克民间称为“霍加纳赛尔丁”,在哈萨克族民间又称为“霍加纳赛尔”,等等。上面提到的“霍加”、“阿凡提”都是附加在人名前或人名后表示爱戴的尊称,“纳赛尔丁”或“纳赛尔”才是人名。在国内外广大读者中家喻户晓的“阿凡提”这一称呼,实际上就是由我国维吾尔民间口头文学中所流传的“纳赛尔丁阿凡提”一词演变而来。由于最早先的翻译的缘故,其中的人名“纳赛尔丁”被逐渐省略或遗漏,“阿凡提”一词便成了故事主人公的代名词。“阿凡提”一词意为先生、老师、学识渊博的人等。 
        您手中的这本书原名为《霍加纳赛尔丁传》。为了明确告知广大读者《霍加纳赛尔丁传》实际上就是“阿凡提传”,也为了尊重在广大读者心目中业已形成并深入人心的“阿凡提”这一称呼,我们在翻译时,直接将原文中的“霍加”二字省略,在“纳赛尔丁”之后加上了“阿凡提”这一称呼。除对个别语句予以灵活处理外,力求忠实于原著,如实反映原作面貌。 
        关于阿凡提故事的形成时间,从故事中所描述的事件背景看,约在十九世纪、十八世纪或更早一些的历史时期,但从作者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文化背景分析,又可追溯到公元九世纪甚至更早一些的时期。 
        这部书以纳赛尔丁阿凡提在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一带所度过的人生经历为主线,以中世纪以后的一个历史阶段为背景,着重介绍了充满艰辛和苦难,被暴君及其帮凶们迫害而不得不四处流浪的纳赛尔丁阿凡提一心一意保护穷苦百姓,不畏强暴,疾恶如仇,不怕牺牲自己的生命,敢于向暴君、贪官污吏、高利贷主、恶霸等邪恶势力展开殊死搏斗,并以超凡的智慧和幽默与滑稽的手法战胜一个又一个敌人、为民除害的故事。全书故事情节环环相扣,迂回跌宕,险象环生,始终紧扣读者心弦,令人爱不释手,心灵受到震撼。 
        书中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囊括了以中亚为中心的整个穆斯林世界的政治、历史、宗教、经济、文化等多学科范畴的知识,同时又贴近自然、贴近生活、贴近社会底层民众,不愧为一本中亚知识的百科全书。此书原著出版后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世界各地各民族中受到极大的欢迎,书中的故事情节在各国人民中间有口皆碑,阿凡提这一形象也由此成为世人心目中智慧和正义的化身。然而由于时代久远等种种原因,现在这部书的原版本已经非常稀少而珍贵。为了帮助国内外广大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阿凡提故事在世界各地的流传情况,使“阿凡提”这一各国人民都喜闻乐见的文化现象得以发扬光大,也为了给有志于研究“阿凡提”这一文化现象的人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我们决定担负起对该书进行抢救性翻译的重任。经过多年来夜以继日的努力,在原著出版半个世纪后的今天,该书的汉文本终于译出,而且您现在正在阅读着它,这使我们甚感欣慰。同时,由于原著所涉及的范围极广——包括了中亚古典文学、艺术、诗歌、舞蹈、民俗、医学、天文学、自然、地理、宗教等诸多学科知识,又由于原著中采用了大量的古代阿拉伯语、古代波斯语等语种的词语和语句,为了帮助广大读者能够更好地了解书中所涉及到的一些文化、宗教、语言、历史背景、事件、人物等现象,在翻译中我尽可能地对一些知识点在相关章节中给出了注解予以诠释,全书共给出注解九十四条。希望通过这些努力,能够帮助您身临其境地与我们——作者和译者,更准确地说是我们和纳赛尔丁阿凡提一道作一次历史的旅行、人生的旅行,并与您一道一睹中亚秀美奇丽的山川大河与自然风光,共赏古代中亚多姿多彩的民族风情。 
        由于上面提到的诸多原因,翻译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故译文中一些谬误和不足在所难免,诚望您能给以斧正。 
     
                                      邱晓伦   2006年5月 
     


会员书评
  • 俄罗斯也有个“阿凡提” (乌鲁木齐晚报刘雪明 ·2006年08月 ·相关链接
        纳赛尔丁·阿凡提,一个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阿凡提的故事数百年来一直在新疆各少数民族中广为流传,国内以各种形式表现阿凡提的作品也是极其驳杂。“但,阿凡提的故事并不只在我们新疆地区流传。”21日,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责任编辑许国萍接受采访时说,“其实中亚、西亚以及南亚的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流传着阿凡提的故事,把这些阿凡提放在一起,你会发现有许多不同。”今年5月,新疆青少年出版社从俄罗斯引进了一部“洋版”的《纳赛尔丁·阿凡提传》,这个来自俄罗斯的“阿凡提”,将会带给我们怎样的意外与惊喜呢? 
     
        人物形象 
        本土阿凡提被赋予不同角色俄版阿凡提始终都是个侠士 
        “《纳赛尔丁·阿凡提传》是前苏联著名作家索洛维耶夫·列昂尼德·瓦西里耶维奇最具影响力的一部作品。”许国萍介绍说,作者自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开始深入民间,对流传在中亚、西亚各民族民间的纳赛尔丁·阿凡提的故事素材进行收集、整理、考证、改写,最终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成书。在国内,这是第一次全面译介此书,该书的译者丘晓伦、杨冰皓历时八年时间才将原稿翻译、整理、修订出来。“与国内关于阿凡提经典片段的‘零星’记载相比,近60万字的《纳赛尔丁·阿凡提传》包含的信息量要系统得多。” 
        在国内目前流行版本的阿凡提故事中,对于人物形象的“定身”是没有野心的,更多的是着力于表现一个故事。阿凡提在不同的故事里有着不同的形象,他可以是一位任侠仗义的豪士,可以是一个机智勇敢的英雄,也许又会成为不可理喻的糟老头子,形象的多变虽然带来了更多有趣的故事素材,却也让读者无从总结出更具体的形象特征。 
        俄版《纳赛尔丁·阿凡提传》则不同,它有一个对故事背景及来龙去脉的详细阐述,然后辅以精巧的故事营构、细致的心理刻画和生动的场景描绘,使得阿凡提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任侠尚义打抱不平的侠士形象,智慧幽默和勇敢侠义,凝固成他稳定的性格特征。与国内流行版本看重表现经典故事片段为主的倾向相比,《纳赛尔丁·阿凡提传》的整体布局的优势是明显的,前者表现出来的阿凡提是一个飘忽的形象,而后者则将阿凡提深刻化、细节化了。 
     
      叙事语言 
        国内版本对话通俗行文晓畅俄版想象力丰富且词句华丽 
        一部作品的优劣往往取决于叙事语言的成功与否。就这一点上来说,国内版本的各类阿凡提故事与《纳赛尔丁·阿凡提传》是不分轩轾的。国内的版本承袭了东方白话简洁的文风,对话简略通俗,行文也以明白晓畅(口语化)为特点,对于以表达经典片段为创作倾向的中国版阿凡提来说,这无疑是最讨巧的一种方式:既让人会心一笑,又并不显得累赘。 
        “俄版《纳赛尔丁·阿凡提传》的叙事语言是极讲究的,大量使用长句,不过,语言的绵长却无损于作者思路的表达。而且,书中对中亚大自然风光不失时机地进行了生动描绘,丰富的想象和贴切的语言,读来文采飞扬,颇有莎翁之风采。”译者丘晓伦对作者的文采颇为赞赏。可以这样说,本土阿凡提是“平民”、“草根”型的,而俄罗斯的阿凡提无疑将读者的层面放在了更高的知识阶层上面。 
     
      叙述视角 
        本土阿凡提似不食人间烟火俄版阿凡提性格饱满更真实 
        如果说以上所列只是我们所关注的表象,那么,作者叙述视角的改变也许才是两者明确区分的标杆。在国内流行的诸多版本中,由于表达经典片段的倾向是如此明确,以至于阿凡提被解构成一个个近乎完美的形象,他仿佛不食人间烟火,除了他的善良与幽默,我们看不出他作为一个“人”所应具有的其他感情。由此,读者读来固然觉得酣畅淋漓,却多少成了一种理想化的感情寄托,并不曾让读者有多么切身的感受。 
        《纳赛尔丁·阿凡提传》则选择了不同的叙述角度。由于它是一个完整的故事,有一条一以贯之的线索,它有足够的篇幅来表现阿凡提的不同侧面。尤其是,在这部作品里,作者并没有忽略阿凡提作为一个人的意义。阿凡提也会想有一个家,想要拥有美好的爱情,也会因为亲人的不幸愤怒流泪等等。正因为作者不曾遗忘了阿凡提也是一个人,我们才看到了一个更加真实且血肉丰满的阿凡提。 

    书评人打分: ★★★★★

内容摘引

以下摘自本书P366-372页 第二部“被陶醉了的王子”之第三编第三十三章,在全书快要结束的时候,作者以完整一章的篇幅介绍了阿凡提的身世和他童年时代的经历,这里仅节选了第三十三章的一半。

《纳赛尔丁阿凡提传》——

第三编

世界为了好人而造就,坏人将消亡而去……

                                    再尼丁-依本·阿不都·赛依德



第三十三章

    在阿拉伯斯坦有这么一种河,人们只能看到这种河流的中部,而其源头和下游都潜伏在地下。纳赛尔丁阿凡提的一生就好像这种河流一样:我们所了解到的有关他的事迹,都是他中年时期的,也就是他从二十岁到五十岁之间的,他的儿童时代与他的老年时代一样,都是秘密地度过的。 
    在世界上一些偏僻角落里,有八个地方被称为是他的墓地,并且享有他的大名;这其中到底哪一个是他真正的墓呢?是的,也许这八个墓地里都没有安葬他;也许在那么一座舒适的坟墓里安睡着他,不过这座坟墓可能在大海边或是在云雾缭绕的山谷中,那墓地的上空海风劲吹,或是隆隆的滚雷盘旋,不愿离去,为他而服丧哀鸣……
    说到他的生命之源,人人皆知。他出生在布哈拉并在那里长大,但是他的童年时代是如何度过的,是怎样刚强的铁匠煅造了他的心灵,是哪些工艺大师雕琢了他那智慧的头脑,是什么样的圣人贤士为他揭示了大自然的各种奥秘,这些至今还没有人知道。
    但书上说:“今天被认为是奥秘的事,明天就会被揭开。”我们看到纳赛尔丁阿凡提那浪迹天涯时所留下的足迹,确信这话是千真万确的。我们所搜集到的“传说故事”中只有一点点是关于他的生命之源的东西。仅以此作为一本反映他童年时代的传记性的书来说是不够的,但是作为我们关于这方面的一个话题来说则是足够的甚至是绰绰有余的。关于他童年时代的故事,我们在这里开辟了一块园地,就让它来打开我们这本书的第三部吧。
也许有些人会笑言:你们已经背离初衷,带着话题走上了歧途。但是在这件事上我们要用诗人的一句话来回答:“路边有金不拾,视而过者弱智。”也许有人还会说这段故事纯属杜撰,应该另找更合适的题材。我们无需与他们争辩,暂且让我们用“银元不会因为从右边兜儿里掏出来放到左边兜儿里之后就变成金子”这句谚语来回答。
    现在让我们说一说他童年时代的故事。
    我们首先应该否定那已成定论的“纳赛尔丁阿凡提出生于布哈拉的贫穷的制鞍匠谢尔麦麦提的家庭”的说法。这里有两个错误:其一,谢尔麦麦提不是制鞍人,而是制罐人;其二,纳赛尔丁阿凡提不是在他家里出生,而是在他家里长大的。问题在于,至今被认为是纳赛尔丁阿凡提的生父的谢尔麦麦提实际上是他的养父。
    让我们把这一情况作为我们这段故事的根据。制罐人谢尔麦麦提是一个技艺高超的大师,特别是他对烧制与人一样高的盛水的大瓦缸身怀绝技。大师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所烧制的瓦缸盛放的水可以经常保持冰凉和清澈,天气越热,缸中的水就越凉。谢尔麦麦提往往在陶土中掺上一定分量的沙子、磨成粉的石头和绿矾灰,并深知在窑里烧制后冷却降温的诀窍。从他的窑里烧出的瓦缸一个个敲起来声音宏亮,瓦缸的周身有弯曲的波纹,夏天缸体就像缠上了铅色的丝线一样顺着波纹“流汗”。制缸给谢尔麦麦提带来了不少收益,小日子过得衣食无忧,还为晚年生活多多少少留下了一点积蓄:有房子、园子、葡萄架和两箱满满的财物。尽管如此,他却常常认为自己不幸、命苦,因为他家没有孩子。
    谢尔麦麦提每次做礼拜时都要祈祷,多年来经常到清真寺去布施,花钱请人念咒语、念经。总之,什么办法都试过,但是都没有奏效——他老婆始终怀不上。这样他们俩双双进入了老年。家里总是非常整洁并且十分安静。碗碟总是摆在壁窟里,一年到头也不用买新的,因为从来没有碗碟被打碎;艾提莱斯绸的褥子看起来总像昨天才买的一样。这种寂静只有除了自己之外谁都不爱的铁石心肠的人才会喜欢,但是谢尔麦麦提不是那种人;要是有一天有那么一个顽皮的孩子把他那些碗儿呀碟儿呀都打碎、把那些艾提莱斯绸褥子都踩脏或玩儿火烧掉的话,那他们会多么高兴啊。
    早些年每当他与妻子谈起孩子时总是双双忧心不已;当他们步人老年,没有希望再有孩子的时候也就不再提起孩子的事了,因为他们总在对方面前感到内疚,于是都不吭声地自责。在一个四月末的日子里,在他们那小小的园子里桃花、杏花和苹果花盛开之后,花瓣洒落满地,只有那娇小、嫩绿的新叶在枝条上伴着虽已经稀疏但仍很漂亮的花朵。这天傍晚,谢尔麦麦提从梦中醒来,打破了不再提起要孩子的事的君子协定。
    “你知道我梦见了什么吗?”他说,“梦见我们生了一个儿子——一个胖乎乎的、还很爱哭的男孩儿!”
    老奶奶驼着背、弯着腰,她好像在祈求说“原谅我”似的看着老伴儿。谢尔麦麦提深深吸了一口气,然后把脸转了过去——也许应该请求原谅的正是他自己。
整个晚上谁都没开口,两人都在沉思之中度过。
    老奶奶开始做晚饭去了,谢尔麦麦提则去检查第二天就要卖的排在栅栏边的六个瓦缸,这些瓦缸比一般的瓦缸要大得多。“也许一辆马车装不下三个,装两个还凑合。”他心里琢磨着要把这些瓦缸运到市场上去一定会花很多运费。
    晚饭后他们便睡觉去了。
    谢尔麦麦提半夜醒来,看见老伴儿跪在开着的窗口前。明媚的月光照亮了老伴儿脸上的每一条皱纹。她在做祈祷。谢尔麦麦提仔细倾听着她的祈祷,她竟然在乞求安拉赐给她孩子!真没有头脑,都六十岁的人了,唉!……正因为如此,她念叨出来的话语听起来才是那么没有理智。她控制不住自己的心情,不无怨气地向安拉乞求着。她低声倾吐着多年来心中的苦衷——一个母亲对孩子的企盼、孤寂、一次次希望变成失望的捉弄和一件又一件事。但是她不顾一切,也不顾什么理智和明摆着的现实,话语中流露出一种信心。她呼唤着:“啊,无比强大的……!”一边用手揪着自己那一股股干枯而又苍白的头发。当她把前额挨到地面磕头时,白长衫里露出了她那已骨瘦如柴的身体和凸起的骶骨。然后她呜呜地哭了起来,哭过之后又无言地发起愣来。谢尔麦麦提的心里一阵酸楚,心里感到对老伴儿很是内疚。他为了不哭出声来而咬住了枕头布,忍住眼泪,一动也不动地躺在床上。
    老奶奶不一会儿回到了自己的被窝里,躺在老伴儿的旁边,谢尔麦麦提没有动弹,老奶奶也没有再动弹;虽然都知道对方没有睡着,但都为了不打扰对方而各自装作睡着了,想骗对方,也是想骗自己。他们的沉默直到天明,他们虽然没有互相说什么,但却在各自的心里倾诉着一切。由于两人同命相连,所以也互相谅解:他为了老伴儿而活着,而老伴儿也是为他而生。这些年来老两口就是这样,他们都不是为了自己而生。
    这一夜对谢尔麦麦提来说是一个沉重的夜晚,但他把苦衷隐藏在心底,把一切琐碎烦愁丢在脑后,睡了个好觉。
    次日凌晨,蒙蒙亮的天空还没有赶走那深蓝色的天幕,朝霞才刚刚露出自己的身影,离赶集的时间还有两个多小时,谢尔麦麦提开始又一遍敲起瓦缸,听着声音。每当他用小棍儿轻轻地敲一下,瓦缸就会发出清脆的轰鸣声,这说明缸体没有裂缝和瑕疵。这样他已检查完了五个瓦缸,该检查最边上的第六个了。
这是怎么了?当他敲到第六个瓦缸时不但没有“嗡嗡”的回声,反而发出了“咿咿呀呀”的声音。谢尔麦麦提非常吃惊地用木棍儿又敲了一下,这时又听到了一阵“咿呀”声。这不是瓦缸的声音,而是其他什么的——明明是瓦缸中一个有生命的小东西发出的声音。
    什么东西会掉进这里来了呢?是小猫仔儿吗?要不就是小狗仔儿?或是一只雏鸟?这怎么可能呢?但那东西的确在缸里,还在哭!
    谢尔麦麦提往缸里看了看,只见里边漆黑一片。需要伸手进去摸一摸。由于缸很深,谢尔麦麦提趴在缸边上伸手去够——要不然他的手是够不到底儿的。老人的手碰到了一块棉布似的什么,然后……他顿时浑身打了个寒噤,不由得把手缩了回来,仔细看了一下自己的手指。
    是牙咬的印迹!瓦缸里的那个东西把老人的手指咬了一下,这个东西不但会哭,还会咬人!
    现在,缸里的东西是什么已经清楚了。但是谢尔麦麦提还是不敢相信自己。他非常害怕并且不知所措,他拿来了凿子和木槌,为了拿出那东西而开始在那瓦缸上凿洞。老人的手在颤抖,甚至抓不住那凿子,时而掉在地上,锤子也打不到点子上。缸里的那个东西静悄悄地呆着,一动也不动。但是当瓦缸的边上被敲开,碎片掉进瓦缸里,新鲜空气和亮光一下子拥进缸里的时候,里面传出一阵宏亮而又奇特的哭声。谢尔麦麦提从缸里拉出了一个粗布包着的长长的小生命,那东西在他手中动弹着,蹬着脚、发着脾气,大声哭着。
    惶恐不安的老奶奶跑了出来,问:
    “那是什么?从哪儿来的?哎呀我的安拉呀,你看他是怎么抱着的,快拿来,给我!”
    老奶奶从谢尔麦麦提手中抱过那粗布包着的长东西,那东西好像被施了魔法似的立刻安静了下来。
    “您是从哪儿抱来的?怎么不快告诉我呀?从哪儿?……”
    脸色都变了的谢尔麦麦提被这事儿弄得话都说不出来了,只是用手指着那个瓦缸。
    周围的邻居们被哭声惊醒了,这一边的隔着矮墙向院里张望;另一边,睡在屋顶上的人们则站在高处用带着睡意的话音问:
    “您们那儿这是怎么啦?是进来小偷了吗?要不是失火了吗?”
    老奶奶绷起脸,向四周提防地看了一下,把捡来的小生命往那已干瘦了的怀里牢牢地一抱,快步走进屋里去了。
    好奇的邻居们开始多了起来。还有两个人从院墙的另一边向里头张望着,纷纷问“怎么了”。
    “这个……我在瓦缸里发现的!”谢尔麦麦提重复着说,“在瓦缸里放着,只好把缸凿开……”
    除此之外,他没有再说什么,因为他不善言辞。这样的事经常发生,得赶快解释,说出个所以然来。他这一大清早就没得安宁,一直向人们解释着。
    还没过一分钟,跟着又有两个邻居来看热闹,他们“哐——哐”地敲着大门,说他们都等不及了,后面接着又来了两三家邻居……
    小小的院子里站满了人,人们说一定会有个脚印什么的,于是在瓦缸上、地上和门那边察看着,但是没有任何痕迹!……好像这婴儿是从天上掉进这缸里去的。
屋子里传来了老奶奶的声音,她喊着谢尔麦麦提。为了摆脱邻居们没完没了好奇的提问,他赶紧来到屋里。
    在屋里,他看见孩子躺在箱子上铺着的艾提莱丝绸缝制的褥子和枕头上,一眼就认出这就是自己梦中见到的那个男孩儿。
    “你看呀!”老奶奶和蔼地说,“你快来看,快看,他都长牙了!”
    谢尔麦麦提来到木箱旁边。孩子看见他走过来,于是蹬起了一对小脚丫,摇晃着两只小手,眨着一双大眼睛,小嘴张得大大的。不知所措的谢尔麦麦提看见他的小嘴里有一排像珍珠一样洁白、又尖又结实的小牙……这真是一件令人惊奇的事情:这个还在吃奶的婴儿就已经长出了一排牙齿!谢尔麦麦提想起在梦中见到的那个婴儿就是已经长了牙的,一时好像两腿发软,心跳都快要停止了。
    家里出现了奇迹。这件事对谢尔麦麦提和老奶奶都心里清楚。老奶奶把脸贴在谢尔麦麦提的肩头上,一边哭泣一边低声说:
    “我一直相信会有这么一天……我知道会这样,只是不知道什么时候、怎么实现。”
    那时布哈拉的法律规定:被人捡到的孩子,如亲生父母三个月内不来认领,捡到孩子的人有权把被捡到的孩子作为自己的孩子。
宣话人连续三个月在城里的大街小巷和边远的地方,宣布陶罐街的制罐人谢尔麦麦提家的缸里捡到了一个大约五个月的婴孩。婴孩的特征是——刚刚五个月就长满了全口的牙。宣话人每天三遍宣告这一消息,即早、午、晚各宣布一次。的确,没有任何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有这么热闹。这轰轰烈烈的景象似乎预示着幼小的纳赛尔丁的未来。
    好似没有尽头的这三个月的每一天对谢尔麦麦提来说都度日如年,老奶奶几乎成了完全的驼背。她天天嘀咕:“一会儿人家就要来把孩子认走了……”每当门“吱”的一声被打开,她的血液几乎就要沸腾一次,就像一只要拼到最后一口气也要保护好自己幼仔的母狼。老奶奶按照邻居们的建议,把丈夫结婚时送给她的金耳环拿到市场上一个写字先生那里,让他写出护身符,用这些护身符保佑小纳赛尔丁不被那些狡猾的人冒领,老奶奶很痛恨那些人,对他们不屑一顾。面部像狐狸一样朝前凸出,黄皮肤、脸上长满麻子、满脸皱纹爱吵架的写字先生对自己的行当非常精通。他写出了由八十六个非常狡猾的问题组成的护身符,如果用这些问题连续向任何一个人发问,都可使他变成比夜间拦路打劫的强盗、比害死人家孩子的人更坏的土匪和无恶不作的罪犯。
    这些担忧均属多余,最后的一天——第九十天也过去了,没有人来认领这婴儿。到了第九十一天,由毛拉当着几个证人的面,在清真寺里举行了把孩子交给老两口的仪式。
    纳赛尔丁阿凡提就是这样来到了制罐人谢尔麦麦提家的。据后来的人们说,陶罐街里凡是有婴儿的妈妈们都给小纳赛尔丁喂过奶。我们虽然不知道他有几个同胞兄弟姐妹,但与他同吃一个母奶的兄弟姐妹们却有很多。在这里,让我们再回顾一下他的特点:他早在摇床里的时候就与陶罐街的人们,后来又与全天下的人们成为了同胞、成为了骨肉亲人……据说,他在小时候曾患上了爱磨牙的病,不管见到什么东西都要用牙咬一咬,但对给他喂奶的妈妈们却从不咬她们的乳头。
    他成长得很快,在三岁时看起来就像五岁了,非常聪明。他三岁时就懂很多话,并能一句接一句地按规矩连成长句。由于他说的话句句准确无误而使大人惊奇不已。他很伶俐,对周围的事物,如:纺轮、斧子、锯子、钳子、园艺剪、钻子、熨斗以及其他东西的特点和干什么用的都一见就通。他四岁那年,第一次坐在制罐用的转盘前时就使谢尔麦麦提吃惊地看到他竟然做出了一个陶罐,并完全可以拿到市场上去卖。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可以难倒他,他似乎不是一个正在学习一切的人,而是把自己所懂的东西显现出来的人。一切东西对于他都似乎是了解的、熟悉的,只是稍有忘记,犹如经过多年浪迹生涯后又返回故乡而重新认识这个世界的人一样。
    人们说他童年时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爱思考,时常在傍晚一人独自沉思。每当这种时刻,他好像在全神贯注、目不转睛地看着北斗七星,目光格外明亮。人们还传说他非常喜欢太阳,甚至达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在他还是婴儿的时候,就能不眯眼睛直视太阳,眼睛也不花。这种本领在世界上只有山鹰才有。
    他和世界上的一切动物,如走兽、飞禽、各种小虫都是心灵相通的朋友。幼小的纳赛尔丁可以从花瓣上毫不害怕地拿起各种蜇人的蜜蜂,仔细观看,就连毛绒绒的大肚子野蜂遇到他也都不用那凶猛的毒刺自卫,而是静静地等待他把它放飞。谢尔麦麦提看到这些情景总是很吃惊鸟儿们也不怕这个孩子。有一天中午,他把梯子靠在墙边,爬上去帮助燕子做窝,活泼的燕子也很高兴地接受他的帮助。凡是亲眼看见这些鸟儿们是那么喜欢这个窝的人都会赞不绝口。鸟儿在这窝里孵出了小宝宝,到小鸟儿长大的时候,小纳赛尔丁还很灵巧地帮助鸟爸爸、鸟妈妈教小鸟儿们飞翔。对那些飞不高而掉在地上的小鸟,他总是把它们抛向空中,让它们振翅高飞。在园子角落里的那棵老杏树下,住着他的老朋友刺猬,他每天早上用小片的葫芦瓢壳给它送去奶喝;另外,老鼠中也有他的相识……有一天,小纳赛尔丁和谢尔麦麦提走在墓地边的小路上,在来到蒿草地边的拐弯处时,光着脚的小纳赛尔丁不慎踩着了一条蛇。那条蛇立即“嘶嘶”地叫着迅速缠住了他的小腿。谢尔麦麦提被吓呆了,然而这孩子却沉着地抬起了腿,只见那蛇松开了闪着寒光的身子,也不咬他,只是生气地发出“嘶嘶”声,然后离去,因为它的尾巴被踩疼了。他和几乎所有四条腿的生灵、爬行动物和鸟儿们都能那样亲密相处,只有对那些在脏水坑里和臭气熏天的地方生长出来的蚊蝇他才感到厌恶而无情地折磨它们。
    他好像知道世界上的一切东西都是由微小的颗粒生成,它们又连成一个整体并且不断汇合在一起,它们的任何一部分都不会永远属于任何人。这些微粒由太阳过渡到胡蜂,由胡蜂过渡到云,由云过渡到风或水,由水过渡到鸟,然后为了让自己那永恒的运动从人开始继续下去而再由鸟儿过渡到人;他明白自己是永远摆脱不了的这个宇宙的一分子,同宇宙中的万事万物像骨肉同胞一样相处,正因为如此,小纳赛尔丁很容易就能与蜜蜂、与太阳、与风、与燕子等等事物心灵相通。因为他自己就是由所有这些东西的一小部分融合而成。与世界融为一体——这种伟大的境界,有多少圣人贤士经过多年的辛勤努力和探求,到老暮之年才能理解;然而这个奇迹般降生的小小少年在他来到这个世界上那一天就全都理解了。
    他与自己的同龄人——同吃一个母奶长大的陶罐街的孩子们相处时,虽然早就发现人们的天性并不尽善尽美,但对他们仍是善良相待。虽然他也可以自恃清高,但他并不要求人人都成为天使,因为他知道那是不可能的。过了很多年,到他长大后,有一次他在大圣人依布拉欣·伊本。海塔莆的书中读到了一段话:“人在一切生物之中处于最高的地位,这毋庸置疑,但是人的天性不能尽善尽美的原因就在于,一切生物仅仅给了人完美的可能;针对人而言的‘不完美’本身,就是对人既富有才能但又必须不断升华的承认……”小纳赛尔丁读完这段话后立即大声叫好,说:“这话真是千真万确,我也正是经常这样想!”
    现在还是让我们赶紧再说说他童年时代的故事。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