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9561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昆虫记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法)法布尔
王光

作家出版 2000年06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19.0 会员价:17.1
会员折扣:90%

开本:32 装帧:软精

关注年龄: 9~9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昆虫记》是法国杰出昆虫学家、文学家法布尔的传世佳作,亦是一部不朽的著作。这个译本是一个优秀的节选本。  
    法布尔拥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在本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一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著作者本人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本书的问世被看作动物心理学的诞生。 《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法布尔也由此获得了“科学诗人”、“昆虫荷马”、“昆虫世界的维吉尔”等桂冠。  
 
【作者简介】 
  J.-H.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出生于农民家庭,从小生活极其穷困,作过中学教师,业余自学,花十二年的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得到达尔文的肯定,帝国教育部奖励他,但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他的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但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  
 
【目录】 
法布尔精神(再版序) 
法布尔《昆虫记》(罗大冈出版序节录) 
卷首语·致儿子汝勒 
卷一 
 圣甲虫 
  登旺杜峰 
卷二 
  荒石园 
卷三 
  肉体食粮与精神食粮 
  三种垒筑蜂 
  戳一下变形论 
卷四 
  千条理论说道不如一个事实 
  天牛吃路 
 不同技艺的由来 
卷五 
 食尸虫 
 埋粪虫与环境卫生 
 蝉和蚂蚁的寓言 
 蝉卵的遭遇 
 螳螂猎食 
 昆虫睡姿辨 
卷六 
 西绪福斯虫与父性本能 
 潘帕斯草原食粪虫 
 绿螽斯 
 蟋蟀出世记 
 意大利蟋蟀 
 结串而行的松毛虫 
卷七 
 装死 
 白蝎“自杀” 
 捉灯有感 
 坚果象 
 大孔雀蛾的晚会 
卷八 
 丁香小教堂 
 隧蜂 
卷九 
 我的小桌 
 朗格多克蝎的婚恋和家庭 
 胭脂虫 
卷十 
 萤火虫备餐 
 对付菜青虫 
 说反常 
 金步甲的婚俗 
 童年忆事 
附录 
 (1)《蝉和蚂蚁》(普罗旺斯语原文诗) 
  (2)《昆虫记》1-10卷原著目录总览 
  (3)法布尔传略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一生的钟爱——读法布尔《昆虫记》 (凭栏看雨 )
    早在我们的小语课文里读过《蟋蟀的住宅》,里边的语言没有给我留下特别的精彩,只是作者法布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从中知道他是一位昆虫学家,知道他为了观察小小的蚂蚁可以趴在草丛里,或者就是蹲在地上,一看就是半天以上。不过那时我自以为从昆虫学家的手里写出的文字,好象并没有多大的吸引力。可是我错了,当我今年暑假拿到《昆虫记》这一书时,我翻阅了几遍,我知道我以前的想法错了,是我们的教材没有把法布尔最精彩的选出来!法布尔这位伟大的昆虫学家,不仅终日与昆虫为伴,还能够把自己观察到的昆虫记录下来,而那记录,一则则都是充满了爱心充满了大自然气息的最美丽的文字! 
     
    在代序里,法布尔先生一开篇就说:“这正是我的梦想:一块土地。一块在骄阳下荒废、被人类遗弃却被矢车菊和膜翅目昆虫所钟爱的不毛之地。在那里,我可以亲密无间地与蜂儿们交谈,可以用各种实验将这种并不轻松的对话进行下去,我要记录每时每刻观察而得的成果。”正是这充满深情的语言,吸引着我赶紧看下去,深深的感动在法布尔不顾当时困窘的生活,困窘到为每天的面包一筹莫展,可是对昆虫的钟爱却是矢志不渝,忠贞不二。他把昆虫称为朋友,他坚信那些带着螯针和长着翅膀的朋友们,不论多少都会为他辩护!因为法布尔让虫子们成为我们喜爱的对象,他在研究活的生命,是在蔚蓝的天空下,在鸟语花香中观察那些生命的。 
     
    在法布尔幼年时,他就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和探索。他曾经多么欣喜的解决了自己的问题,“我确定看太阳的是眼睛不是嘴巴!”可他把自己伟大的发现告诉大家时,除了祖母慈爱的笑着,大家都哄笑不已。后来他发现在黑夜的树林里断续的丁当声显得多么柔和,小法布尔又一回回等候观察,终于找到了树林里的音乐家是蚱蜢。这知识是通过他自己的努力得来的,不过这回他不再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只是自己静静的享受着着发现的喜悦。当时他只有六岁,他对动植物就已经格外敏锐,他观察着质疑着,只因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强烈好奇心的驱使,这位伟大的自然之子! 
     
    于是在法布尔的笔下,有含情脉脉的君子好逑大孔雀蝶,有风情万种又红颜薄命的小阔条纹蝶;蜂神榜中的采脂蜂和胡蜂的灵巧建筑;音乐高手的食色生活,螽斯的奇异婚恋,蝈蝈的荤素食性;揭开温情面纱后,优雅的杀手螳螂,提灯夜行的麻醉师萤火虫;有忍者甲虫推粪的西西福斯圣甲虫,全能妈妈西班牙蜣螂,还有铁骨情圣金步甲……法布尔从昆虫们的日常生活,本能和鉴别力等等方面,通过那细致的记录,充满怜惜充满爱意的描写,向我们叙述了一个奇异多姿的昆虫世界,让我们沉醉于昆虫的竞技美食时尚中,流连在虫虫们的智慧中。是法布尔,为我开启了一扇气象万千的门,让我们一睹昆虫们的风情和诗意,让我久久的沉浸在虫虫们的世界,为它们而悲,为它们而喜。 
     
    法布尔除了写书和观察动物之外,也是一位优秀的真菌学家和画家,他曾绘制采集的七百多种的菇菌,张张是一流的作品。他还留下许多诗作,并为之谱曲。这位多才多艺的昆虫学家,前半生为贫困所困,可是他从来没有稍减对昆虫的研究,从不愿意离开大自然这天然的实验室。 
     
    只因为大自然——法布尔一生的钟爱,昆虫——法布尔一生的钟爱!


会员书评
  • 合金钢环境、 (zhudesheng ·2007年09月 )
    太好看了,一定能把外星人吓死
    书评人打分: ★★★★★

内容摘引

前言:法布尔精神

(再版序)

“你知道法布尔写的《昆虫记》吗?”我问一些自称知道有“法布尔”这么个人的人。六十岁一代说:“可能是少儿读物吧。”四十岁一代说:“好像是科普小品。”二十岁一代说:“我们觉得是观察记录,法布尔他是个昆虫迷。”这是八年前的事,当时我刚读完十卷本原著。我怀疑人们真的读到了《昆虫记》,当然,这指的是忠实反映原著基本特征的中文译本。就这样,我开始选译一本《昆虫记》。三年过后,译本与读者见面。读者意见传回来:有人说“是好书”;有人说“品位高,有意思”;有人说“会读的读得出意味”;也有人说“法布尔这个人很不简单”。远方读者来信索书,其中有位女大学生表达自己心情:时下校园中追逐物质成风,太缺乏这种纯洁的精神食粮。

细想起来,以上事实起码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半个多世纪来中国读者不同时期对《昆虫记》的认识。看得出,人们越来越了解《昆虫记》的真面目,越来越深入这部杰作的精髓。

我想,如今这个经过修订、充实后再版的译本,会进一步准确地展现十卷本原著的特质和整体风貌。

平心而论,我们今天能读到《昆虫记》这样一部作品,是件很幸运的事。把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成果和经历用大部头散文的形式记录下来,以人文精神统领自然科学的庞杂实据,虫性、人性交融,使昆虫世界成为人类获得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文学形态,将区区小虫的话题书写成多层次意味、全方位价值的巨制鸿篇,这样的作品在世界上诚属空前绝后。没有哪位昆虫学家具备如此高明的文学表达才能,没有哪位作家具备如此博大精深的昆虫学造诣;况且,那又是一个令群情共振的雨果、巴尔扎克、左拉文学时代,一个势不可当的拉马克、达尔文、魏斯曼生物学时代。若不是有位如此顽强的法布尔,我们的世界也就永远读不到一部《昆虫记》了。

说我们幸运,还有更深的道理。法布尔之所以顽强,是因为他有着某种精神。如果他放弃了、丧失了自己那种精神,这世界同样不会出现这么一部《昆虫记》。

折磨法布尔一生的有两大困扰,一是“偏见”,二是“贫穷”。法布尔勤奋刻苦,锐意进取,从农民后代变成一位中学教师;此后业余自学,花十二年时间,先后取得业士、双学士和博士学位;中学教书二十余年他兢兢业业,同时业余观察研究昆虫及植物,发表过非常出色的论文。达尔文肯定他的成就,帝国教育部奖励他,好心的教育部长还设法推荐他为大学开课。尽管如此,他想“登上大学讲台”的梦始终没有实现,开辟独立的昆虫学实验室的愿望始终得不到支持。教育、科学界权威们,骨子里看不起他的自学学历,看不惯他的研究方向。这种漠视与某些人的虚伪、庸俗、嫉妒心理合拍,长期构成对法布尔的一种偏见。法布尔生在穷苦人家,自己靠打工谋生,才上了小学、中学;以后长年只靠中学教员工资,维持七口之家的生计;前半生一贫如洗,后半生勉强温饱。很少有法布尔这么贫困的自然科学家:想喝口酒,只能以家中发酵自制的酸涩苹果汁顶替;要施舍乞丐两法郎,可囊中只掏得出令自己都面露羞色的两个苏;一向腼腆、好强之人,竟不得不为生存而张口请求英国大哲学家密尔(即穆勒)慷慨解囊。然而人们看到,法布尔没有向“偏见”和“贫穷”屈服。他依然勤于自修,扩充知识储备,精心把定研究方向,坚持不懈地观察实验,不断获得新成果,一次又一次回击“偏见”。他挤出一枚枚小钱,购置坛、罐、箱、笼,一寸空间一寸空间地扩增设备,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地积累研究资料,化教书匠之“贫穷”为昆虫学之富有。

他几乎是在牺牲一切。他没有利用很有优势的物理、数学天赋、大有作为的植物学知识、易出成果的动物生理学基础,走一条驾轻就熟的捷径,却一定要艰难地进行旨在探索“本能”问题的昆虫心理学研究。他没有抓住一生中出现的许多机遇去沽名钓誉,巧取功利,过上幻想之中的“好日子”,却安于清苦,坐了一辈子冷板凳,甚至不惜把一家老小也捆在自己这“板凳”上……他几乎是在冒犯一切。儿时不顾父母怒斥,成天往家里带蘑菇、虫子,“好奇心”怎么压也不灭。他自感得意的成果,无一不与前人和权威的短处形成鲜明对照。他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新知识,保守势力戒备他对旧道德造成威胁;他力主研究昆虫本能的“自动智能”问题,得罪不少以生理功能解释本能的生物学同行,招致“有上帝决定论者嫌疑”一类非议。他甚至不怕人们指责自己没有与“十九世纪自然科学三大发现”中的细胞学说和进化论保持一致……他几乎是在忘却一切。不吃饭,不睡觉,不消遣,不出门;不知时间,不知疲倦,不知艰苦,不知享乐;甚至分不出自己的“荒石园”是人宅还是虫居,仿佛昆虫就是“虫人”,自己就是“人虫”;后半生五十年,心中似乎只记着一件事:观察实验——写《昆虫记》……

有种说法认为,法布尔能这样苦度一生,完全是为了“兴趣”,也就是对昆虫的浓厚兴趣。我不以为如此。无论爱虫之心属于先天还是后天,它都是极易变化的东西,更不用说法布尔自幼兴趣何其广泛了。没有坚定意志做支柱,任何兴趣终将游离飘移,化为恍惚。如果说兴趣,我真切看到,法布尔一生最大兴趣,尽在于探索生命世界的真面目,发现自然界蕴含着的科学真理。他不断表达对昆虫的爱,但也表达过另一种爱。

他说自己怀着“对科学真理的挚爱”,因此要“始终坚持真实所特有的一丝不苟态度”(《荒石园》)。这种爱,才给了他把昆虫兴趣变成昆虫学事业的勇气和力量。正因为他爱科学真理,所以他的第一篇成名之作《节腹泥蜂习俗观察记》,纠正、补充了权威专家的一篇“杰出论文”。正因为他爱科学真理,所以他毕生恪守“事实第一”的首要原则。正因为他爱科学真理,所以他撰写《昆虫记》时,一贯“准确记述观察得到的事实,既不添加什么,也不忽略什么”。正因为他这是一种酷爱,他才把科学工作乃至一切工作的实证精神发展到极其严谨的地步:即使感到别人指出的错误有道理,他也要先通过观察实验验证一番,而后再欣然纠正自己的错误。

法布尔把未知世界比作处于黑暗之中的无限广阔的拼砖画面,把科学工作者比作手捉提灯照看这画面的探索者;他认为自己就是这探索者,一步一步地移动,一小块一小块地照亮方砖,使已知构图的面积逐渐增大。黑暗当中,照清未知事物的面目便是揭示了真相,看出事物的规律也就把握了真理。一点儿不假,法布尔为之献身的,正是这种揭示把握“真相——真理”的伟大事业。如果说,解决“昆虫本能的性质”这一命题是在探索一条真理,那末可以说,法布尔为认识这真理而一生都在揭示真相。为认识真理而揭示真相,这成了法布尔一生的至高理想和崇高劳动,他为此感到幸福与安慰。他将一切品质和才华汇集在这种精神之下,为人类做出自己独特的奉献。不必为他的去世惋惜,《昆虫记》中凝结着他的一切。

法布尔曾经提出一个问题:“只为活命,吃苦是否值得?”

为何吃苦的问题,他已经用自己的九十二个春秋做出了回答:

迎着“偏见”,伴着“贫穷”,不怕“牺牲”、“冒犯”和“忘却”,这一切,就是为了那个“真”字。追求真理、探求真相,可谓“求真”。求真,这就是“法布尔精神”。

《昆虫记》的读者朋友,我们确实是幸运的。

但我们有责任读出个“法布尔精神”,好让后人也能感到幸运。

王光
1997年9月于北京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