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登在哪里 购买→ ←查看
有1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10056次


 

 
 
登登在哪里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马怡
翱子

接力出版社 2009年12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15.0 会员价:12.0
会员折扣:80%

开本:12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内容简介】 
    《登登在哪里》——这是一本好玩有趣、可以翻来翻去的书。在翻来翻去之中,世界的宏观、微观层次分明地呈现在孩子面前,孩子们开始认识世界,认识自己,知道自己站在哪里。让他们很轻松就掌握了认知世界和自我定位的方法。 
    整本书的故事非常非常简单,与其说那是一个故事,不如说它只是一句好长好长的话:很大很大的宇宙里有很多很多星球,很多很多的星球里有一个星球叫地球,拥有很多很多国家的地球上,有一个国家叫中国……在中国,在北京,很多很多的大街里有条大街叫东街,有很多很多大街的东街里有大楼、有四合院,在一个四合院里,住着一个小登登。全书以回文诗样式写成,它如儿歌一样朗朗上口,将诗歌的韵律感和空间的层次感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饶有趣味。 
    这本书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当它完全展开变成一张大地图的时候,孩子很难抵抗扑上去好好研究研究的欲望。 
 
【作者、画家简介】 
   马怡,1952年出生于沈阳,1982年大学毕业后,在社科院从事文史研究工作至今。 
 
    翱子 , 湖南长沙人,1994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现为湖南大学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著有《一块花布》、《滚滚和蹦蹦》、《红狐狸》、《丑小鸭变天鹅》、《石头不见了》、《让天鹅跳芭蕾舞》、《会走动的百科全书 》等。曾荣获中南六省插画一等奖、台湾第五届图画书故事类小太阳奖等奖项。 
 
【导读】 
                         宇宙里的星星 
一 妈妈心里绽放的花朵  
 
    这个故事,开始于十几年之前,她首先是一首诗。或者不如说,这是从一个妈妈的心里,开出的一朵花吧。  
    那一年,在社科院历史研究所工作的马怡有了一个孩子,她给孩子取名叫“登登”。马怡住在北京的新外大街,孩子的父亲是个登山运动员——这些原本都是些琐碎的细节,但是因为有了“登登”这个孩子,生活里就不免多了许多亮色。于是,原本研究汉简、专门跟故纸堆打交道的马怡居然开始活灵活现地写起了儿童诗,我们现在回想起来,她的这些诗歌,可不就是妈妈献给孩子的花朵么。  
    马怡写给“登登”的诗里面,有一首叫做《宇宙里的星星》,我们应该记住它,这,就是《登登在哪里》最早的样子。  
 
宇宙里有许多星星  
在许多星星中有一颗星星叫地球  
 
地球上有许多国家  
在许多国家中有一个国家叫中国  
 
中国有许多城市  
在许多城市中有一座城市叫北京  
 
北京有许多街道  
在许多街道中有一条街道叫柳树胡同  
 
柳树胡同里有许多房子  
房子上有许多窗户  
 
在许多房子的许多窗户中  
有一个挂着蓝窗帘  
 
窗帘里是一个房间  
房间里有一张小床  
 
小床里有一条红色的棉被  
棉被里坐着一个小小的娃娃  
 
那就是你,孩子  
在听妈妈讲故事  
 
你在听妈妈讲故事  
盖着红被子,坐在小床上  
小床放在房间里,窗上挂着蓝窗帘  
这房子就在柳树胡同  
柳树胡同是北京的一条街道  
北京是中国的一座城市  
中国是地球上的一个国家  
地球是宇宙中的一颗星星  
 
二 从登登到《登登在哪里》  
 
   马怡有个孩子叫登登,她给登登写了好多诗,好多诗里面的一首叫做《宇宙里的星星》,故事到这里似乎嘎然而止了,如果马怡的同学,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编辑季颖没有出现的话。  
    谈起季颖,熟悉图画书的妈妈们对这个名字应该不会陌生,最近几年,大家视为至宝的松居直老先生的《我的图画书论》,就是季颖翻译的,至于由她翻译和策划的图画书,那就不计其数了:罗伯特•英潘插图的安徒生故事系列绘本,爱心树绘本系列……事实上,早在二十几年前,季颖就已经开始翻译和编辑童书了,她也是我们国内最早有意识推动图画书事业的人之一,就是她,发现了同学马怡写的这首《宇宙里的星星》。  
    季颖把《宇宙里的星星》推荐给了当时还在湖南少儿出版社做编辑的蔡皋先生。那时候,《桃花源记》还没有出版,蔡皋先生也还不是名满中国的图画书大师,不过这没关系,蔡皋先生心里,关于儿童图画书的大部分理念都已经成型了。她决定要给《宇宙里的星星》寻找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蔡皋先生很喜欢马怡这首诗,不过直接把这首诗读给孩子听,似乎还是有点太长了,而且诗歌里面虽然蕴含着浓浓的情意,但是因为情节性不强,未必能让孩子的注意力保持集中。在这样的前提下,用一个好玩新颖的图画方式,把这首诗表现出来,就成了最重要的课题。说起来这可不是一件容易事,蔡皋先生想了很久,最后给她带来灵感的,还是孩子们。  
    那是在一届国际书展上的事儿,蔡皋先生看见几个小孩子坐在地上,翻看着一本巨大的图画书,当时,她脑子里突然灵光一闪:要是让孩子趴在地上看的话,那地图可是非常合适的。她想到了马怡的诗,可以让孩子们趴在地上,一起寻找自己的家在哪里呀。于是,《登登在哪里》这本图画书的创意,就这么诞生了。  
   虽然有了创意,但还是要找到人来画。说来有点尴尬,在九十年代的中国出版界,画这么一本图画书,只能一次性得到一笔很微薄的稿费。稿费微薄还在其次,那时候的很多优秀画家都不是为稿费画图画书的。蔡皋老师所组稿的几位画家不论画品还是人品都很优秀,但关键是这本书做起来难度极大,很难找到入口,所以,蔡皋找谁画,谁都头疼。最后这个任务就落到了当时大学毕业不久的萧翱子身上——谁要她是蔡皋的女儿呢,妈妈的话,总得听吧。萧翱子回忆说,她最讨厌画效果图,可这本书恰好就是要用比较写实的方式, 不画“效果图”还不行 。把地图上一个个标志性的城市一笔笔描出来,要画的那么小,还要精致,实在不是个容易的事情。一边找地图和城市的参考资料,一边画,一天最多只能画出来两三个城市,有的时候啊,她累得直哭。  
累归累,萧翱子当时肯定没有想到,这本把她累哭了的书,现在已经成了中国原创图画书的标志性作品了——虽然在1997年的5月,这本书出第一版的时候,除了一些专业人士的高度评价以外,在读者里面几乎没有引起什么反响。就连喜欢做图画书的编辑蔡皋,也很快就不得意地退休了。  
 
三 是珍珠就要闪光  
 
    1997年出版之后,《登登在哪里》就一直静静地躺在湖南少儿出版社的仓库里,少人问津。这期间,蔡皋先生在日本出版了《桃花源记》,成了蜚声国际的图画书大师,而中国的图画书阅读,也在经历了一次又一次低谷之后,终于开始日渐复苏。很多年以后,在北京,有了一家叫做蒲蒲兰的绘本书店,各种各样奇怪的图画书,在这里都可以买到——其中就包括在仓库里等了10年的《登登在哪里》。  
    我是在日本图画书大师宫西达也的演讲会上第一次读到《登登在哪里》的,把这本书讲给我听的,是另一位妈妈:园中三叶草,在这里,我要感谢她。我想我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听她讲完这本书之后,我心里的激动,当时我就下决心,一定要让这被埋没的珍珠,真正发出光来。  
   那一年,我做了很多场讲座,在北京、在深圳、在广州、在武汉,每次讲座,我都要带上《登登在哪里》,每一次,我都能毫不意外地听到妈妈们“哇”的惊呼声,每一次,孩子们都要来抢着读这本书——以至于我手里那本书都给抓烂了。很快,《登登在哪里》在网上被妈妈们热切地讨论起来,很快,湖南少儿出版社积压了10年的库存书在一天之内被妈妈们买光……没有买到书的妈妈们,热切地呼吁着再版这本书,而我也怀着同样的心情,去寻找马怡、蔡皋先生和萧翱子。  
    暂停一下,说说书吧。其实回环诗本身并没什么稀奇,以回环作为线索的图画书也有很多,但是《登登在哪里》却实在是完全不一样的。蔡皋先生天才的形式设计,让孩子们每翻一页都有期待、有惊喜,当最后整本书变成一张巨大地图的时候,孩子的心都跟着丰盈了起来。而在这最初的惊喜之后,孩子们细细去寻找画面上一个个城市,一座座建筑的时候,才会更深刻地体会到,原来这本书是这么丰富的呀。从这个角度看,这本书的阅读是要分成好几个阶段的:惊喜的阶段、探索的阶段,最后,还有感悟的阶段。感悟什么?感悟马怡的诗啊,在经过加工之后,马怡这首诗更加匀称,也更加深邃,既琅琅上口,又引起人不停地联想——当最后孩子在画面上、在诗歌里找到深藏着的那个“我”时,妈妈会和他(她)一起,感受到成长的喜悦吧。  
    找到蔡皋先生、马怡先生和萧翱子的时候,我把我的这点小小感悟说给她们听,她们都笑了。蔡皋先生说,“你是隔了这么多年以后,第一个打电话给翱子,说到《登登在哪里》的好处的人,虽然是十年后的一个回声,但是,也让作者非常高兴。”为了等待知音,她们和《登登在哪里》一样,已经等了10多年,但是现在,她们有知音了——不只是我一个,还有数不尽的妈妈和孩子。  
    珍珠闪光了,它将一直闪亮下去,而且,还会引出更多、更亮的珍珠。我们,且一起期待吧。 
                                      (艾斯苔尔)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新书评 (蔡皋(著名画家) )
        十多年前,我的好朋友季颖交给我一篇诗歌,并对我说:“蔡皋,这篇诗歌很有意思,你看看,做一本图画书怎么样?”  
      文章的作者是季颖的朋友马怡女士,在她的这篇诗歌里,我读到了我很喜欢的一种东西。 孩子们在很小的时候,对“存在” 都有过自己的蒙胧体会,“我是谁?” “世界是什么样的?”是孩子经常的提问。 马怡女士的这首诗简单而朴素的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象首儿歌一样朗朗上口,回文诗的形式,很好的将诗歌的韵律感和空间的层次感结合在一起,饶有趣味。 
      但是真的要用这首诗歌做成很好的一本图画书却相当难。物色画家时,我组稿多次,却都被退了回来,很多当时很优秀的画家都认为这篇诗歌不适合做图画书。怎么办呢?我不想就这样放弃。最后,我决定自己来做这本书的设计,并邀我女儿来为这本书做插图。 
      可是,这本书该怎么编呢?题材单纯,语言朴素,没有很强的故事情节,要是编得不好的话,很可能就会编得象科普教材。该怎么做,才能吸引孩子,形象的表达出诗歌里层层递进的空间概念,让孩子不断的有发现的惊喜呢? 孩子们的提问,浅一点,可以看成对空间 、地理位置的追问,深一点,可以看成对生命本身的追问。如何用图画回应这种提问呢? 作为自然的人,作为社会的人,作为文化的人,怎样才可以和谐的体现在“登登”身上呢?  
        很久以来,我一直希望做本“大” 书,大得可以小孩子让趴在地上读,可以让小孩子在铺展开的“大”书里自己去寻找、去发现自己想要的东西,为什么不在这本书里试一试?用整张纸来表现城市地图的构想就这样在头脑中定下来了。那又该如何解决其它的画面和这张图之间的衔接关系呢?我想到了以前做过的一本图画书,书名是《比一比》,那本书里我利用页面 之间的遮挡关系带领孩子来玩“比较”的游戏。《 登登在哪里》可不可以将《比一比》的思路延续呢? 
      我花了很长的时间和我的女儿一起讨论可行的方案。她当时刚从美术学院毕业,精力充沛,草图画得快。我们画了很多次的草图,不断的尝试不同的折叠纸张的方式和打开的方式,讨论画面在折叠过程中的衔接问题。一个多月过去了,最佳的方案终于确定下来了。 
      接下来是大量图片的收集和整理工作。那个时候电脑还不普及, 搜集资料不象我们今天这样方便。我记得当时我请我在北京的朋友帮忙,根据我们草图里定的地点和方位拍了很多卷北京的照片。剩下的活儿,就全交给我女儿了。虽然在画的过程中我的女儿不停的抱怨“画‘效果图’太痛苦啦!”,但两个多月后她还是很出色的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工作,我看到了我想要的图画书。书的印数很低,在图画书的概念还不那么广为人知的年月,也没有引起任何的注意,但我收获到了欢乐,我看到了孩子们惊奇的眼神,听到了他们的开心的笑声。没有想到,十多年后,这本书还能遇上它的知音——艾斯苔尔和又一代的孩子们。艾斯苔尔热心的联络下,我女儿得以与接力出版社的编辑曹敏、卢强、王淑红重新合作,《登登在里》获得了它第二次的生命。与《登登在哪里》同时出版的还有《登登的一天》,《登登的一天》与《登登在哪里》是互为补充一对。为什么这么说呢?当初马怡老师的原文,我是忍痛割舍了一部分的,因为受书的形式的限制,登登的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无法充分体现,只能移到封底做了小小的一些简介。我女儿虽然一直没有看到过马怡老师的原文,但在这次和接力出版社重新合作,重绘部分原稿的时候,很自然的想到以登登的生活为题材创作一本书,从内容上讲,刚好与马怡老师的原文暗合,想到一起去了。“有谁会关心一个孩子的一天呢?”这是艾斯苔尔在听到翱子构思《登登的一天》的想法时的一句喃喃自语。是啊,我们的世界,从来就是成人的世界,孩子们对事物的感受与想法往往是被忽略。  
      好象有一把无形的放大镜,以前是放大到登登的家门口就停住了,现在,这把放大镜继续放大,放大……,跟着它,我们不仅走进登登的生活空间,甚至走进了登登的思维空间。那些蓝色调的画面后面,都有一扇门,打开它们,你会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世界。 
      这里我谢谢大家,谢谢所有让登登再次和孩子们见面的朋友们。象看见千年前的古莲籽发芽开花,生命力这东西,体现在图画书上给我的感觉也是一种神奇。 希望登登为更多的孩子们喜爱,实现我们辛苦工作的真正心愿。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