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巴书评 |
【内容简介】 小熊的爸爸做生意失败,又一直找不到工作,家里剩下的钱不多,但是,圣诞节快到了…… 这本清新动人的图画书,在说故事活动中,深受小朋友喜爱。温馨的故事,触动了许多大小读者的心。 【美国《出版人周刊》“重点书评” 】 触动人心的故事,搭配复合媒材图画,内涵与图像完美呈现,真是一本好书。 【创作者简介】 陈致元,多年来,将成长经验转化成一幅幅真挚的画面。曾获美国“国家教师会”年度最佳童书奖、美国《出版人周刊》年度最佳童书、日本图书馆协会年度选书、金鼎奖最佳插画奖、金蝶奖金奖、“好书大家读”年度最佳童书奖等多项殊荣。作品有《很慢很慢的蜗牛》、《熊爸爸去另一个城市工作》、《米米系列图画书》(四本)、《阿迪和朱莉》、《没毛鸡》、《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小鱼散步》、《GujiGuji》、《想念》。 【简评】 一个不能没有关怀的日子 陈璐茜(图画书创作者) 这是一个写实却又有着小小梦想的故事,小熊的爸爸找不到工作,但是圣诞节快到了……。 作者文字简洁清新,搭配用牛皮纸和铅笔构成的角色、对比明晰的色块和阴影,呈现出一种复古纯朴之美,最特别的是,画面里不经意的出现小熊的身影,也是本书趣味的重点,令人倍觉温暖。 谁说礼物一定是新的东西呢?也许失而复得更是一份温馨的礼物,小熊的细心观察和用心,才是最好的礼物吧! 辑录自“好书大家读”第四十五梯次好书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相关分类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经典书评 |
- 书评是给大人们看的......
(萝卜探长
)
大人给读这本书的时候,需要做一点智力上的储备(小心不要轻易打破圣诞老人的神话)。 一位6岁的小男孩陶陶读到这本书的时候,提出了个非常非常犀利的问题:圣诞礼物可是圣诞老人送的,跟爸爸是不是失业没有关系啊。而且就是穷人家的孩子,通常也照样会有圣诞礼物的。 结论是孩子自己给圆上的:原来家里因为没有钱,没能给安上烟囱,所以圣诞老人不得而入哈......
- 我们的故事
(卢贞颖 (儿童文学工作者)
)
2003年11月中的某天晚上,在图画作家,朋友玉金高兴地拿出刚买的新书——和英出版,陈致元创作的《一个不能没有礼物的日子》,和管家佩君,三人一起读得津津有味,独特的风格、韵味十足,眼睛好忙 —— 忙着把整个图象看进去,忙着读文字,忙着感动红眼框!是十分具有空间感,很成熟的一部作品。 读完后,反复翻着质感温和的书页,玉金突然说:“蝴蝶页的公寓铁窗、遮雨棚,真的就是我们的城市!” 场景也许无国界,没有明显地标,画风更是和洋并蓄独树一格,别有心机的我们开始倚傍文学研究中的作者论,想从书中找些什么出来。 你是否也发现——圆花纹、曲线花纹、菱形花纹的窗户铁框,某扇窗里头还有着调味瓶罐、大圆炒锅的影子。 小熊与熊爸爸小小的背影在施工工地铁皮栅栏那头,城市正在建设、开发当中。 经济不景气的情景,熊爸爸失业痀偻的背影。 十二月的圣诞节,雪人是用泥巴做成的,没有积雪,没有冷飕飕,柔和的阳光,穿透薄薄的玻璃窗进到屋子里…… 真的很有趣!我有些困惑,单纯文字 、 简单故事陈述着,经由图象在敞开的页面间开启了这个独特空间,这么样的独特却又是如何唤起我们的熟悉感觉? 翻开它,温和色调像是流动其中的冬日气息,那是一个三度空间的存在,有着自己的声音,自己的温度,拟人化的熊主角一方面脱离“人”的形体,一方面又处在一个与“人”的城市那么雷同的“熊”的城市里,诉说的是家庭、记忆、“人”和对象之间看不见的连结……许多拟人化的故事不都如此吗?如果主角换成“人”,这部作品会有什么不一样? 在这里讲“我们”似乎是有点主观的,在城市街头穿梭的我们,对于开发中的街景、公寓的门里门外,无非是熟悉的(我的家乡也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地铁建设),有趣的是,又似乎不是那么熟悉,脑中不时联想到欧式干净简约的插画风格,以及 Keats 的花纹拼贴。而图画中出现的裁缝机、钢琴、小熊弟弟的单人床包、熊爸爸手中的绘本,隐隐约约的,展示着属于中产阶级的生活样式……,对于我们来说,那个“我们”又代表着哪一个群集或者超越哪一个群集,“我们的故事”里的“我们”又是什么呢? 我在想,文字故事本身的精神一定超越了什么,是可以用“我们”这个范畴温柔包围、从中提炼的东西;而图像则又将一个场域带到观者的眼前,唤醒一些有着独特共同经验的“我们”,让这个“我们”更加清晰。 对于我来说,或也许对于那晚在图画作家展书赞叹的我们来说亦然,最重要的也许是:在这块土地生长的儿文工作者们,于图像、于故事、于图文配置、于出版、于企划,沉淀、努力,灿烂呈现的故事!而我,我们,与之荣耀。 辑录自《毛毛虫》163期,页3~4, 2003年12~1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