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教孩子阅读—写给家长和老师  


书目简介

班级书目

家庭书目

阅读杂议

关于我们

 

 

   
【标题】书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作者】萝卜探长
【来源】专题采访
【简介】深圳青少年报(2005年1月20日)专题采访

 
 

 书是送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萝卜探长,因为特别崇拜克里斯蒂笔下的波洛探长,于是就给自己起个网名“萝卜探长”。萝卜探长和弟弟阿甲都是嗜书如命的大书虫,自从升级做爸爸之后,又狂热地爱上了给孩子们读的书,总是借“为孩子挑书”的理由大过读童书瘾。为了让更多的孩子爱上书,让家长了解阅读的方法,他们创办了红泥巴村网站,开办了红泥巴读书俱乐部,“不能玩的泥巴,不是好泥巴!”是他们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问:您小时读的书多吗?
答:我是60年代出生的,能够读书时,刚好是在文革时期,那是个焚书、毁书的年代,基本没有什么书读。好在我妈妈是图书馆的管理员,家就在图书馆旁边,小时候,我可以说是住在图书馆的。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书读一读。比如,反反复复地看铁道游击队、平原枪声、西游记、水浒传几种书,这些书看得滚瓜烂熟,就像吃在肚子里似的,常常拿来跟伙伴们侃大山吹牛皮。印象最深的是曾经读过一本没有头也没有尾的一本书,书里有段故事:警察抓住了一个小男孩,给他施以刑罚,这种刑罚就是挠挠脚心。当时觉得这个故事很有趣,长大后才知道,那本书就是张天翼创作的鼎鼎大名的《大林和小林》。

问:您以前是做什么的,怎么想起做红泥巴村这个儿童网站的?
答:我原本学的是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就到国家机关做公务员工作。真正投入到教育、投入到儿童阅读却是在当了爸爸之后。孩子五六岁的时候,网络刚好热起来,觉得很新鲜,就上去为女儿找点东西,可是找来找去,发现网络上很少有适合孩子的东西,于是凭着一点热情我们就自己做了儿童网站。随着女儿的长大,需求不断增长,我们也逐步加强了对儿童教育的关注度,尤其是阅读方面。我们觉得,阅读不是万能的,阅读不能解决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但我们希望通过阅读让孩子可以良性地成长。尤其在目前课业繁重、竞争激烈的环境下,尽可能多地保留孩子的个性特征和自我的元素。

问:2004年您和阿甲合作出版了《让孩子着迷的101本书》,这是一本关于什么的书?
答:这是一本关注孩子阅读培养的书,主要向同学们介绍经典的、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我们的目标是,将孩子培养成自觉的、独立的、热诚的终身阅读者。其实,在儿童文学领域,有许多文学大师,可是有很多人很多作品同学们根本不知道,这是非常令人不安的。当然了,优秀的儿童作品不只是这101本,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能让同学位更多地接触到优秀的作品。

问:为什么不是必读书,而是令人着迷的呢?
答:许多大人偏爱为孩子列“必读书目”,喜欢找“每个孩子一生中应该读”的书,但从真正的阅读者看来,这些“必读”的书根本不存在。热诚的阅读者从来不愿意按照既定的书目阅读。家长、老师,儿童文学作家,他们可以为孩子们列出100万个“必读”某本书的理由,但是,孩子们只需要一个理由就足以拒绝:它不好玩!这是典型的“一票否决权”。所以我们写的这本书,偏爱讨论“让孩子们着迷”的那些书。那些过去和现在让孩子们深深为之着迷的书,不但是有趣的、好玩的,而且往往是充满哲理的,值得每一个没有忘记自己曾经是孩子的大人反复回味。

对儿童阅读的几点建议:

1 开始读书的越早越好

也许有不爱读书的孩子,但没有不爱听故事的孩子。年龄小时,我们可以随着故事自然进入阅读的世界,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可能有了更多的负担,也需要更多的信息和知识,那时的读书可能目的性会强一些,也含有一定的功利性。所以,我们说读书的起步越早越好,负担越轻,起步越快,让书和生活尽早形成一种自然联系,让读书变成一种生活的享受。

2 有计划地读书

在自己适应的程度上,不妨有计划地扩大范围,尽可能多地接触各种类型的书。因为读书是种借鉴式的体验,我们可以不必经历书里讲的所有事情,但是可以借鉴人家的体验来感知成长过程的各种滋味。建议各种各样的图书都可以去读一读,它可以满足孩子们成长所需要的多元的养分。

3 多读大师级的作品

从阅读者的角度来说,没有什么必读的书,但对于那些刚刚开始起步阅读的同学们来说,我还是建议多选择大师们写的书来读。因为在儿童文学艺术领域,有许多大师级的作家,他们给孩子们提供了很多经典的、高养分的、极富趣味的文学作品。孩子们可能对大师们并不是很了解,通过学校、社会中的推荐体系、推荐书目,孩子们可以最先接触到这些经典的童书。能在童年读到一些优秀的书,肯定会使人获益匪浅、终身难忘的!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