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书,是一个有点模糊的概念。虽然从正式称谓来说,儿童的概念可以延伸到18周岁,但在习惯上,我们还是会把儿童和“适合儿童阅读的书”想像得年龄偏低一些,有时甚至会下降到8岁以下。看各种“童书排行榜”或“少儿类排行榜”,有时会感到有些糊涂,这大概是其中的原因之一。我在这里折衷一下,关注的适读年龄段大致在12岁以下。这样,属于那种“零距离”写作并高居排行榜之上的少年作家的作品,如《幻城》、《梦里花落知多少》、《那小子真帅》等等,我需要先放一放。
不过对于畅销这个概念,我一直也是有些惶惑的,我不清楚到底应该以怎样的心态去关注童书的畅销?关注到何种程度?作为卖书人,有时也参与图书的策划与推广,自然应该对畅销“迷恋”有加的。谁不想成为罗琳的经纪人、出版商或发行商呢?可是,当这位卖书人同时又是一位爱书的读书人,同时又是为自己的孩子找书读的父亲,同时又是为更多的孩子找书的阅读推广人的时候,那么那种“迷恋”就显得相当尴尬了。因为不但要关注书的销售价值,同时还需要关注书对于读者的真正的价值。
2004年上半年,在总量上畅销的童书依旧没有多少惊奇之处。
最引人注目的当属《哪吒传奇》,它保持着2003年的温度。它是迪斯尼“大片策略”在中国的翻版。通过人气极旺的动画片,推动系列图书的出版发行,这是典型的迪斯尼畅销童书模式。它似乎在证明,电视在主宰着我们孩子们的精神世界,包括阅读世界。
“哈利·波特”仍然高居不可忽视的地位,全面的宣传,系列大片不断注入的强心针,一群忠实的“魔幻”阅读趣味读者的成功培养,是它在排行榜上高居不下的原因。去年新出版的《哈利·波特与凤凰社》和前面已经出版的四部小说,仍然不时在排行榜前列徘徊。
日本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在2003年静静地爬上排行榜,在2004年仍然受到欢迎和关注,这多少给人一点惊喜。这本充满童趣和教益的书征服了许多人。
在本土作家中,杨红樱是上半年的当红明星。接力出版社精心打造的“马小跳”系列在与“哈利·波特”一争高下,而电影《女生日记》的上市也为杨红樱的“校园小说”推波助澜。关于“马小跳”的成功畅销,确实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它在形式上确实赢得了许多孩子和家长的青睐。比如说,它是一个主题人物的系列故事,每一本都不长,里面又拆成了若干的小系列故事,每个故事也不长;插图很丰富,几乎半文半图,开本、封面、版式都比较亲切,后面还附着抓孩子的小贴画;文字的数量不小,却很简单,贴近生活的小故事,浅浅的逗乐,总是带一点轻微的教育意味。虽然研究者或儿童文学爱好者可以从一些故事中轻易发现直接借鉴于其他经典儿童故事的段子,但毕竟绝大多数小读者是很初级的阅读者,以前没有读过林格伦、王格伦什么的,所以也不会在意这类“汉化”。
我们的儿童阅读,目前在整体上仍然是处于比较初级的发展状态。虽然大多数家长们从孩子很早的时候就开始强化“识字”教育,中国孩子在识字期之早、识字量之大上独步于天下,但大多数会认字的孩子在阅读能力和阅读面上是相当初级的,像“马小跳”这样的读物,他们是非常需要的。我认为它的畅销正在于满足了这样的一种需求,当然也需要成功的宣传和营销的配合。
童书在总量上的畅销主要是看传统主渠道和大卖场的表现,这类畅销不依赖购买者对图书的深度了解,所以把握和迎合购买者心理,配套以合理的宣传和营销,往往能取得佳绩。比如家长强调孩子的识字、算术,所以如浙江少儿社的《最新幼儿基础识字挂图》、《幼儿铅笔描红》,四川少儿社的《幼儿习题———加减混合练习》,新蕾出版社的《学数学》等此类图书不时能挤入排行榜是一点不出奇的。在科普类的童书中,浙江教育出版社的《中国少年儿童百科全书》继2003年上榜后仍旧保持着好势头,而北京少儿社引进的《可怕的科学》系列也以其宣传攻势和另类角度崭露头角。
不过,由于童书在年龄和类别上的分类还不够细致,有不少书总是沉在水底的。以图画书为例,这类图书是当今世界低幼童书的主流,但在国内仍在起步阶段,它正在被越来越多真正关注儿童阅读的家庭所青睐。但由于它自身的特点,往往在传统渠道和大卖场的销售并不理想,卖得再好的图画书在总量上也很难与“识字”、“算术”之类的幼儿读物相提并论。反过来,它们也往往被盯着畅销总榜的人们所忽视。
所以在这里,我还要请你关注在另外一种销售渠道中相对的畅销榜,这种专门的销售童书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在这种渠道中,明天出版社的《无字书》系列,南海出版公司的《可爱的鼠小弟》系列、《爱心树》、《失落的一角》,中少社的《比得兔的世界》等经典图画书都有相当好的销售业绩,甚至5年前出版的《雅诺什绘本》系列、3年前出版的科普图画书《神奇的校车》系列,也仍然受到非常热烈的欢迎。有趣的是,它们在大卖场中反而是罕能遇见的。
人们说,教育是一个非常需要理想的行业。我想,卖童书大概也是需要一点理想的吧,毕竟我们除了是卖书人之外,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大人,或者可能本身就是家长。我总以为,看一个童书的市场是否真正健康,畅销榜是一面很好的镜子。让更多真正有益的童书上榜,我们的市场才会更健康,我们的孩子才会更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