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前不久,在早教论坛上我和一位妈妈聊起她四岁的女儿与一本书的故事。她女儿迷上了《西游记》连环画,每天反反复复、不厌其烦地读,还要分角色扮演唐僧、孙悟空。妈妈很担心这样下去,女儿会不会对其他的书不感兴趣了。我说,恭喜!恭喜!孩子能迷上书,实在是求之不得的事情。我可是花了好长的时间才给自己的女儿找到了一本让她着迷的书呢。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虫,恰好因为工作的原因对孩子和童书有着特殊的兴趣,所以女儿刚出世,我就下定决心要把她培养成一个小书虫。怎么做呢?英国著名的儿童文学作家兼儿童阅读专家钱伯斯先生有一个非常精彩的论断:阅读的培养类似于师傅带学徒的活动。也就是说,这是一个言传身教的过程,而且作为"师傅"我们要充分相信自己的经验。 你看,我有多么可爱的一个小学徒!当我第一眼看到她时,我就打心眼儿里爱上她了。她很安静,攥着两个小拳头,对每个在她眼前晃过的活物都很认真地审视,每个人都想对她说点儿什么,不知是哪一个声音打动了她,她笑了。我想她什么都明白,如果这时她就拥有了用语言沟通的本领,她会告诉我许多许多的秘密。 我们从最基本的训练开始--听。正常人天生具有听觉,但不是每个人都会聆听,聆听是一种需要培养的技能,会聆听的人是幸福的。在女儿刚刚出生的大半年里,我和夫人几乎成了儿歌和唐诗宋词的专家,不少篇章都到了张口就来、不假思索的程度。相熟的朋友要来家里做客,我们总要提醒一下,最好能多背几首唐诗再来,因为要想把这小家伙逗乐,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摇头晃脑地背几句。我并不指望女儿能真的背下来,只是希望她能利用自己的听觉,充分感知语言所带来的愉悦。我记得,当她七、八个月时,第一次给她背《琵琶行》,还不会说话的她居然"咿咿呀呀"地唱和,每个韵脚都切合得非常好。 听的技能对于书虫的成长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时机尽早开始为孩子大声读书,利用这种方法,我们可以把对书的热情传导给孩子,把阅读的方法教给孩子。 接下来,我的小学徒要练看了。有眼睛有视觉未必就会看书,捧着书却眼中无物的大有人在。远在孩子能从文字中获得信息之前,他们就能从图画中读出故事和乐趣了,图画简单直接却包含了有趣故事的图画书是这个阶段的最佳选择,比如《婴儿画报》里的嘟嘟熊,《迪克·布鲁纳》系列里的米菲。我当时还很幸运,找到了一套《辉煌童年》儿童歌曲动画VCD,里面的每一首歌都配以贴切的原创动画短片,每个短片都象一个结构基本完整的小故事。这些好材料把我的小学徒的视觉牢牢吸引住,让她学会了面对文字和图画组成的世界关注、联想和回味。 如果你看到一个不到一岁的孩子,坐在地上饶有趣味地翻看一本书,哪怕只是把书倒过来看(就像我女儿以前常做的那样),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天生的,这肯定是练出来的。 学会听、学会看,对于书虫来说还远远不够,还要会玩,还要玩得着迷。 在女儿的小卧房里,有一半的墙壁由书组成,她够不着的地方放爸爸妈妈的书,够得着的地方放她的书。她的书有的需要大人为她读,有的可以自己随意翻看,有的完全就是玩具,比如大的泡沫板块拼图书,有手有脚的"很好玩"书,最好玩的是有四个轮子的汽车书。在太阳晒得人懒洋洋的时候,我们有时会到外面去玩汽车书,席地坐在水泥操场上或者没有车经过的路边,我推过去大喊"推土车",女儿推过来大喊"救护车",然后一起哈哈大笑。 这些书渐渐成为了我们的家庭成员。我们有时会跟"彼得·潘"打个招呼,"哦,好久不见了!",女儿有时会跟天线宝宝或小矮人什么的道声"晚安"才睡,心情舒畅的时候还会给她的小玩具熊"读"点儿故事。出门吃饭也好、爬山也罢,总不会忘记带上书。有一回去爬山,我告诉她今天只能带一本书。于是她想了一想,放下一本书并对它说:"小螃蟹,你在家乖乖的,今天我带小花猫去"。呵呵,原来这还是一种荣誉呢! 可是我始终有些不满足,因为我觉得她还没有遇到让她着迷的书。要知道对于书虫来说:不疯魔不可谓之读书也! 女儿大约两岁半的时候,有一次全家人出去外面玩,住在一个渡假村里。照例女儿挑了几本书,我们随身带着。第二天一大早我就被她推醒,她捧着一本大书到我的面前。我一看表,才七点钟!我说,饶了我,我们再多睡会儿吧。可她死活缠着我一定要读。于是我只好爬起来,读了一遍、一遍、又一遍。这是"彩色世界经典童话寓言宝库"中的一本--《小精灵和蒸汽马车》。我至今也猜不透这个故事到底有什么特别吸引她的地方,但是从那以后,我们为她反反复复读了至少一个月,她也为她的玩具小熊们"读"了一个月。对这个故事,女儿表现出了一种只有书虫才会有的执着。 让我们好好回忆一下,每一个爱书人都会有一个类似的故事。不是吗?如果你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也成为一个为书痴狂的幸福的书虫,不妨一起来找找那本让他(她)着迷的第一本书吧! |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