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巴词典 1.0

泥 巴  ní bā

〖解释〗和着水的土;粘稠、往往很厚的泥浆

〖例句〗稀泥巴糊墙—扶不上去
        烂泥巴糊墙—外光里不光、表面光
        黄泥巴做馍馍—土包子
        干泥巴做元宵—搓不圆
        黄泥巴脚杆子—老实巴脚
        黄泥巴、绿泥巴/一只鹿儿两片瓜—萝卜探长《泥巴谣》
        清粼粼的潺潺小溪/记挂着我的片片泥巴印—萝卜探长《泥巴曲》

泥  ní

〖解释〗① 古水名。泾水支流,即今甘肃省庆阳地区的东河及其下流马连河。
        ② 含水的半固体状的土。如:泥巴、泥土。
        ③ 象泥一样粘糊的东西。如:蒜泥。

〖例句〗泥水匠的瓦刀—光图表面
        泥捏的气吹的—一敲就破一摔就碎
        泥地上跑马——一步一个脚印
        泥沟里划船—干吃力
        你拍一我拍一/你抓土来我和泥—萝卜探长《泥巴拍手歌》
        谁家新燕啄春泥。—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那庄家连忙取半只熟狗肉,捣些蒜泥,将来放在智深面前。—施耐庵《水浒传》
        我有一个泥娃娃/泥胳膊泥腿泥脑瓜。—北冰洋《我有一个泥娃娃》

红 泥 巴  hónɡ ní bā

〖解释〗
    泥巴,是孩子成长阶段中最早接触到的、也是最为朴实的游戏对象,也是最具可塑性,最能灌注想像力的游戏对象,玩过泥巴的孩子都具有艺术家的气质。
    红色,是在提到孩子的时候,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一种颜色,因为它象征着生命,活泼、跃动,充满着快乐的气氛和无穷的精力。
    红泥巴是孩子们在网络世界里的游戏对象,包括给孩子的网站、网络游戏以及其他面向孩子的网络交流与娱乐项目。

〖例句〗不想给孩子玩的红泥巴,就不是好泥巴!—佚名

  红泥巴村  hónɡ ní bā cūn

〖解释〗红泥巴村位于 http://www.hongniba.com.cn ,是一个旨在为在网上冲浪的孩子们提供学习与娱乐场所的网上村落,红泥巴是这个村落的标志。

〖造句〗
    一群热爱生活的大孩子,一群热爱孩子的网民,一群热爱网络的追求者,在这里,一个名叫红泥巴村的地方,草拟并签署了如下公约。—公民阿甲《红泥巴村公约》
    因为网络的出现,使每一个小小艺术家得以复兴和永现。于是乎,就有了“红泥巴村”。—萝卜探长《红泥巴演义》

〖附注〗
    村落,是我们能想出来的,最能恰如其分描述目前中文网络环境的词汇。也许将来村落会变成一个大都市,但也许不呢?在一个孩子用美术作品中描绘的未来世界里,城市的人群将回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生活。也许是真的呢!

我的泥巴 wǒ de ní bā

〖解释〗一种网络电子记事本的代号。
    红泥巴村专为访问者提供的存放泥巴的个性化仓库,在村里拣到好泥巴又不想带回家的话,可以在仓库里存放。

泥巴曲 ní bā qū 

〖解释〗又称“泥巴之歌”,关于泥巴的“瞎想曲”,萝卜探长创作于公元二○○○年,收录于红泥巴村村公所。据村史记载,作者作曲前曾饮用过河南优质黑米醋。  欣赏(建议捂鼻子)

泥巴谣 ní bā yáo 

〖解释〗流行于红泥巴村的民间歌谣,多来源于饭后即兴创作。目前最著名的一首,由萝卜探长创作于公元二○○○年。据村史记载,作者作歌谣前曾饮用西班牙红酒(注:未过量)。  欣赏

泥人张  nírén zhānɡ

〖解释〗天津泥人张已有140多年的历史,传了四代,第一代张明山,第二代张玉亭,第三代张景枯,第四代张铭、张钺。泥人张作品讲求现实主义精神。作品的选材多来自脍炙人口的古典文学和民间故事。反映人民现实生活和社会风俗。彩塑多具有生动的情节,任务神形兼备,栩栩如生。解放后,这门“父传子授”的家族艺术真正成为社会艺术。1959年,天津成立了彩塑工作室,招收了第一批学员。张铭等无保留地把经验和技巧传给他们。1963年,在北京举办了“泥人张”首次展览,曾轰动一时。周恩来总理委托陈毅、邓颖超同志为此次展览剪彩。郭老当场赋诗一首:“用泥造人首女娲,明山泥人锦上花。昨日造人只一家,而今桃李满天下。”如今,泥人张彩塑艺术品远销日本、欧美等国,是我国百花园中一支绚丽的奇葩。

〖泥人谐趣〗
    泥人的脸—面如土色
    泥巴人洗脸—越洗越难看
    泥捏的娃娃—看着像人,不是人
    泥娃娃的脑壳—七窍不通
    泥捏的佛像—实心眼
    泥捏的勇士—上不了阵势
    泥塑的佛爷—外强中干
    泥做的公鸡—一声(生)不叫
    泥菩萨的眼睛—有眼无珠
    泥菩萨的肚腹—实心实肠
    泥巴捏的小子—没骨气

泥巴拍手歌  ní bā pāi shǒu ɡē 

〖解释〗泥巴村新编拍手歌,萝卜探长创作于公元二○○○年。  欣赏(建议塞耳朵)

泥巴通道 ní bā tōnɡ dào

〖解释〗位于红泥巴村“泥巴广场”、“村里人家”、“酷站导航”中的红色快速通道,村民及来访者可利用泥巴通道,迅速抵达目的地。由于通道处于飘乎不定的状态,有时抓住它会比较困难。

泥巴搜索  ní bā sōu suǒ 

〖解释〗红泥巴村自助导航系统,村民及来访者可通过输入字符查找的办法,迅速发现并抵达目的地。访问者要避免迷路,千万要学会使用它。

泥巴人物 ní bā rén wù 

〖解释〗红泥巴村工作人员:
        萝卜探长—有问题,找萝卜探长
        玫儿探助—专管信箱与登记,她的到来总是带来惊喜
        巴西木博士—什么都知道,主要负责导航工作
        小冒失—什么都想知道,主要负责挑毛病
        乐咪咪—什么都以为自己知道,主要负责上网培训工作
        小虎龙—负责安全保卫、安全教育工作

泥巴传闻  ní bā chuán wén 

〖解释〗红泥巴村特制的新闻。
    新闻的价值在于真实,新闻的趣味在于值得关注,泥巴新闻更为重要的在于孩子们的趣味。真实的标准是相对的,对于孩子们来说,有时泥巴世界的新闻比人类世界的新闻更真实。

红泥巴演义  hónɡ ní bā yǎn yì 

〖解释〗关于中文儿童网络的、与网络相关的人与事的故事,可能是真实的,可能是虚构的,重要的是必须是童话式的。《红泥巴演义》由萝卜探长荣誉制作,由红泥巴村独家连载发布。

红泥巴村公约  hónɡ ní bā cūn ɡōnɡ yuē 

〖解释〗关于中文儿童网络建设的倡议性公约,由红泥巴村发起,委托律考排档档主阿甲起草,公元二○○○年五月,创始网站成员与个人成员共同签署,公约正式文本发布于红泥巴村村公所。

泥巴创意  ní bā chuànɡ yì 

〖解释〗位于红泥巴村村公所。关于如何挖泥巴、和泥巴、捏泥巴、塑泥巴的各种创意交流区,创意形式不拘一格,可以是童话、儿歌、童谣、俏皮话,也可以是各类益智类儿童游戏,好的创意可供泥巴试验室进行试验,试验成功者送泥巴作坊进行生产,试验失败者送泥巴回收站。

泥巴发布  ní bā fā bù 

〖解释〗在泥巴试验室完成试验后,或由泥巴作坊生产完毕后,向大家发布的工作室。截止《泥巴辞典》(1.0)成稿时,泥巴发布工作室发布的泥巴项目有:纪峰幼少儿书法、红泥巴村导航系统。

附:

Ⅰ 泥字有五种读法

(一)ní 
(二)nì 
①陷住;胶缠。
②拘泥;固执;执着。
总而言之,不能泥信的就是了。――《二刻拍案惊奇》
③阻滞;阻塞。
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论语·子张》
④软缠,一再以柔言相求。
年年至日长为客,忽忽穷愁泥杀人。――杜甫《冬至》
翠环仍泥着不肯去。――《老残游记》
⑤用稀泥或稀泥一样的东西涂抹。
王以赤石脂泥壁。――《世说新语·汰侈》
⑥用纸、绢之类裱糊、粘糊。
红纸泥窗绕画廊。――花蕊夫人《宫词》
⑦污;沾污。
(三)nǐ 【泥泥】1、草盛貌。2、露浓貌。
(四)niè 通“涅”
(五)nìnɡ 【泥母】古地名。春秋鲁地,在今山东省金乡县东南。

Ⅱ 一个容易混淆的“泥巴”— MUD

MUD 【英文】
〖解释〗名词: 泥, 泥浆, 泥泞
〖缩写〗 Multi-User Dungeons, 多用户网络游戏
〖缩写〗 Multi-User Domuins, 多用户领域
〖附注〗
    MUD游戏是一种角色扮演游戏。由于在古代传输图形的速度很慢,所以目前网上的MUD游戏还是以文本方式为主,MUD构造了一个基本文本的网上虚拟世界,历史背景一般在古代或未来,这样,玩家就会在这个虚拟社会里暂时远离现实社会,更投入地扮演自己所充当的虚拟角色。MUD中主要有三大类角色:一类是在线的玩家所扮演的角色,一类是被称为NPC的预设电脑角色,最后一类是巫师。巫师是MUD游戏的系统管理员,负责在MUD中执法,专门惩治在游戏中违规的玩家,以保障MUD社会的正常秩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