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主题:我想,给孩子解释这类问题可以有不同的思路
作者:筱音爸爸 在小孩的眼睛里,世上的人大概只分两类:坏蛋和好蛋。这一方面是社会阅历不足,孩子倾向于直观判断的结果;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们在伦理教育中过于注重给孩子结论的结果。我有时也感到很困惑,到底怎么回答孩子的这类问题,回答曹操、董卓、吕布还好办,如果哪天孩子问“潘*金*莲是好人坏人?”这我就会感到真的为难啦。 我回答孩子的这类问题时,基本上是持探讨的态度。最常用的回答方法是“你说呢?”“我觉得吧”,还有一种是“你喜欢不喜欢?”“我特别喜欢”,也就是说加入了个人感情色彩。反正除了那些让我特别喜欢或特别不喜欢的人,对大多数人我的看法是不太肯定的,所以我给孩子的答案也很难肯定。但我会很客观地表达我的想法。 有人认为(持这种看法的人数目之多,令我感到恐怖),对孩子解释问题要立场鲜明,态度很明确,而且要使用孩子能理解的语言和事例。比如,当我们要向6岁的孩子解释董卓的为人时,一定要在伦理上做出好与坏的判断,一定要用6岁的孩子看来能接受的语言,一定要举出孩子所能理解的事例。但我想这是办不到的,而且也没有意义,甚至效果是适得其反的。实际上,在大人的世界里,也不是什么问题都能相互解释通的。 我的想法恰好相反。我觉得给孩子解释问题,首先是大人要说服自己,自己真心相信自己的话,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到你重视他的问题,并尽自己所能去表述,所表述的看法确实是发自内心的。至于孩子是否能接受?那是孩子的问题,能接受的自然会接受,不能接受的自然不会接受,但至少孩子知道你是在很认真对待的。当然,如果大人能熟悉孩子的思维方式和语言逻辑,可以用最接近孩子的方式来回答问题,但这不等于是迎合孩子,总体上应该是客观的,“不把孩子当孩子”的回答。 比如说董卓。我会跟孩子说,我不大喜欢这个人,这家伙既粗鲁又凶残,赶上运气好做了大官,就想骑到所有人的头上。不过这家伙也很愚蠢。有野心又愚蠢的家伙,很难有好下场的。不过董卓这个人也并非全无可取之处,他是个性情天然的家伙,想怎么做就怎么做,做坏事也全无掩饰,至少不那么虚伪。其实很多人都比董卓好不到哪儿去。骂他的人也得好好想想,换了自己坐上他的位置,会比他好多少呢? 比如说曹操。我会说,这是一个我特别佩服的人,心胸开阔,才华横溢,知人善任,既有诗人气质,又有领袖的风范。曹操这个人能取得成功是很有道理的,而且他统一北方、稳定边疆,对社会的发展其实是很有帮助的。不过这家伙也有另外一面,为人极端自私,善惊多疑,可与共患难,不可同富贵。这是古代帝王的通病,并不是他一个人特有的毛病。在那个时代,也许一个人不极端自私的话,这个人也很难成为帝王的。 说起来,刘备也是个非常自私的人,只是他一直深藏不露,骗得不少人的同情;曹操是个特别张扬的家伙,而且所做的事情不符合当时一般的观念,树大招风,所以招来许多人的嫉恨。相比之下,我宁愿跟曹操交朋友,但如果要打工的话,还是找刘备做老板。不过如果自己做老板的话,千万不可请刘备。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