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答:我再给你一个参照系 筱音应该算是一个比较好的参照系吧。她三岁多一些的时候,我就带她去少儿图书馆。第一次去的时候,她可高兴了,总是大声地问这问那,我在一旁忙不迭地提醒她,请她小声一点。她大模大样地从书架上取书,抱在怀里,坐在地上看书。看着看着,她告诉我,手上的那本书叫做《朱紫国》,我一看,还真是的呢!我很惊讶地指着书上的字问她,那三个字是什么字,你猜怎么着?她一个也不认识!完全是凭借图画(甚至是以前没见过的图画)猜测出来的。瞧着她煞有介事的样子,我在一旁偷偷地乐。当时她大概只确切认识50多个字呢。 我不太了解所谓的“敏感期”,也不太愿意主动教她认字,所以也建议家里的其他人,不要主动去做这样的事情。但我告诉筱音,如果她想认,随便问谁都可以,大家都会很开心地告诉她。她现在四岁半了,有些特别简单的书,居然也能大致读下来,当然是错别字连篇,一半靠“蒙古”。但这样的结果是她始终有很旺盛的好奇心。有些很熟悉的书,读过很多遍的书,她几乎能一字不差地“读”出来,虽然里面的字大半不认识。有一个比喻很形象,她像是把书完整“吃”了下去。这是一种非常幸福的阅读状态。反正在我认识的大人中间,极罕见有人能“吃”书的。 天知道我那小丫头能认识几个字,但她对阅读的痴迷连我也很吃惊。这就足够好了,还图什么呢?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