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答:好书读不完呢:-) 我觉得给孩子读书不必求多,关键是看孩子的喜爱。低幼的孩子通常会喜欢反反复复,在这种反复中孩子可能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有条件的,在家里多备一些书,只是为孩子提供更多的选择,也有营造环境的作用,未必买来就必须读,或者必须立刻读的。如果条件有限,就需要多想想办法,比如多利用公共资源、和亲友一起共享等等。 另外,关于经典这个问题呢,说起来也是有点尴尬的事情。因为我同时也是个卖书人的身份,对书需要进行一些泛泛的研究。美国的一位阅读专家说的很有道理,他说,所谓经典,就是在不同的时期都会有读者持续需求的书。说白了,就是10年、20年以后还有人希望买来读的书。但这只是泛泛的意义,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阅读本身是很个性化的事情,即使是有上千万人都愿意读的书,自己不喜欢或者不适合,一样可以不读,没有什么损失的。所以从个人的选择来说,不妨先把“经典”的光环去掉,多一些了解,判断一下是否适合孩子,或者说是否适合孩子现在所处的阶段。有些书未必经典,但孩子一样会喜欢读的,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阶段,不同的喜好,再正常也不过。“经典”只是参考的尺子,不必成为负担。 关于回答孩子的问题,这是个蛮难的“课题”呢,我也时常遇到孩子很难解的问题,因为他们观察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比如同样看一本书,大人关注整体结构,看大故事,但孩子关注很细微的细节,看故事中的故事。这方面,大人反而需要向孩子学习,孩子经常会发现我们忽略的地方。我们如果能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童书”,对我们自己的生活也会有很大的帮助。抱着学习的态度,很坦白地告诉孩子“我不知道”,把大人头上“全知全能”的光环关上,反而更容易与孩子愉快地读下去。这是我的体会。你看我在外面好像显得很聪明的样子,和女儿呆在一起的时候,她总是喜欢“取笑”我,什么“大傻瓜”呀,“好笨”呀之类的。她这么说着玩的时候,我反而很开心。呵呵,一点小秘密,不要外传。 |
![]()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