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答:我来尝试把它变成可以效仿的:-) 招一:书香家庭。用印刷文字和纸张的味道构建孩子的生活环境的主要气味,孩子生来就熟悉这种味道,它似乎能带来某种幸福感、安全感。以后孩子捧着带书香的东西,心里就满是高兴。 附送盘外招:建议生产带书香的美味面包。 招二:阅读写作成为生活的主要活动。在小小孩看来,大人在做的事情都是游戏,大人不让孩子玩的游戏、不与孩子一起玩的游戏,可能是最好玩的、最刺激的游戏。如果大人将孩子放在一边自己玩着,一边自己整天忙着读书、写作,孩子就会“误以为”那才是最好玩的事情,“如果不是的话,你们干吗整天在桌子上玩不到地下来陪我吹喇叭呢?”孩子对参与这种活动的渴望肯定会自然而然地产生。 招三:少干预。我一直试图假想孩子在自然成长的过程中有相当强的自我调整和自我探索的能力,假如在儿童教育中能相对自然地把握住几个要点,比如说家庭感情关系的稳定,大人对孩子的热爱和适度关注,良好的身体发展,比较充分的物质条件,家庭中公平的规则和良好的气氛,大概主要就这些吧,如果能做到这样一些基本点,即使我们在“儿童教育”的问题上不去投入太多的精力,孩子一样可以成为“教育得很好的孩子”。实际上,对孩子的成长过程,有时候少干预是更为明智的做法。 胡乱评点一通,见笑见笑。 |
![]()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