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答:这个题目真是说不难也不难,说难也难 这种题材说起来挺多的。比如明朝的戚继光抗倭,清朝的史可法抗清,鸦片战争时的三元里人民自发组织抗击英军入侵者,抗日名将吉鸿昌在国外的酒店里身上挂个“我是中国人”的牌子,放羊少年王二小,东北联军的“八女投江”,还有狼牙山五壮士,还有不食美国救济粮绝食身亡的朱自清,还有被暗杀的闻一多,等等吧。 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一般被广为传颂的爱国故事多半与战争有关。让人忍不住想起英国作家达尔的一句名言:适当的爱国主义是好的,但太多了,只会引起战争。 如果要想让这个话题更有新意,可以换个角度,谈谈和平时代。爱国可能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东西,无法抗拒的情绪。比如一个人土生土长在一个地方,某天一个外人偏偏要列举这个地方有多么多么的不好,而且说的都是事实,可那个土生土长的人却说,我也知道它有那么多不好,但我愿意一生一世住下去,尽微薄之力让它变得一点点好起来。在我看来,这种“爱国主义”精神比跟外人血拼一场、光荣牺牲的精神来得更加顽固,更加值得颂扬。 比如现代作家中声名不减朱自清先生的沈从文先生,他算是熬到了建国以后,那时文艺要“革新”了,他怎么就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或者说他不愿意背叛自己吧),也不愿意跑到国外去一走了之,他便改行去做古文物的普通管理员,呆在故宫博物馆,一边收集整理,一边给游客们讲解。那时有许多游客并不知道,一个穿着蓝大褂,很耐心讲解每件文物来历的老头子原来是那么大的一位大作家。虽然有许许多多的困难,沈先生还是很耐心很执着地钻研起中国的古文物,在丝绸和瓷器方面成为一位难得的大家。我觉得这就是那种对祖国的根深蒂固的情绪在“作怪”,比饿死了之难上加难。 说说大英雄们的爱国故事其实是极为容易的事情,但要把普普通通的人的普普通通的爱国故事讲明白,那真是难上加难呀。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