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答:关于你的问题我是这么想的 关于作文指导书,确实我没有好的推荐。完成作文和写文章,在我看来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前者是一种相当格式化的东西,好坏的标准在老师、考官那里,我以前开玩笑地说“吾爱真理,但吾更爱吾师”。这么说多少也有点道理,为了幸存下来,做学生的不得不学着做一些这样的官样文章。说句很惭愧的话,我自己就是做这种官样文章的高手,乃至自己对自己都非常厌恶了,所以我一般不推荐孩子们直接去学那些官样文章,特别是入门起步的孩子。这样的功夫,等到将来要对付重要的考试的时候再去琢磨吧。 我一般会推荐孩子们学着写真正的文章,真正的文章就是去讲自己觉得有趣的事情,说自己想说的话,哪怕朴实得没有任何修饰,也是很好的文章。写这样的文章,需要多接触真正的好文章,有自由的心态,不去特别讨好什么特别的对象。多阅读,多练习,肯定是好的通道。等到孩子会写真正的文章了,将来为了在考试中生存,偶尔客串一下,带着写小说、志异、调侃文章的心情再回头做一点官样文章,那就是很轻松的事情了。 翩翩妈的推荐,是一种很好的妥协。 ---------------------------------------------------------------------------- 一是,为什么LUCY会对某一本书特别着迷,反复看,甚至不喜欢再接触更多的书呢?我以前给她买过一本《海蒂》,她特别喜欢看,还为书中的故事感动得哭过。现在这本书已经买了一年了,可是LUCY还是特别迷恋它,甚至于仿照书中记叙的饮食频频以面包和奶酪当做正餐的主食。我鼓励她再看看别的书,可我现在一说到书,她就联想到海蒂,好象其他书都没有这本好,都不必看了~~这种情况怎么办? ---------------------------------------------------------------------------- 我认为你说的这种状态是一种非常幸福的阅读状态。一个人喜爱一本书,是一件很有缘份的事情,而如果喜欢上的又是一本非常好的书比如《海蒂》,那么就可以说是很幸福的啦。孩子在反复读一本书的过程中,不断去接触、体会语言所构筑的想象世界,分享经验,与作者、作品中的人物交流,这种收获是非常可贵的。有的孩子喜爱一本书,甚至认为这本书“就是为自己一个人而写的”,这种情感有一天可能会自然的淡化,但它所唤起的那种美好的感受,那种潜藏的力量,可以终身受益。所以我觉得是非常令人羡慕的。 从阅读和写作的技巧来说,反复研读一本书,把某本好书消化到吃透的程度,也是极好的方法,一般人很难做到的,因为大多数人往往很快就会厌烦。这需要一种缘分。有不少著名的作家,往往在开始进入写作世界的时候,都有过反反复复读一本书,从一本书中特别受用的过程。就我所知道,华盛顿·欧文的游记是杰克·伦敦的学习宝典,司各特的一部历史小说是房龙进入英文世界的宝典,梭罗的名著是E.B.怀特的宝典,《红楼梦》是少年郑渊洁的宝典,《济公传》是少年孙幼军的宝典、《小白马》(《月亮城堡里的公主》)是少女罗琳的宝典……这样的例子数不完。 关于这个问题,我认为大人最好的“办法”就是为孩子祝贺。 ---------------------------------------------------------------------------- 二是,她看一些书往往虎头蛇尾,刚刚拿到时很入迷,看到快结尾时就没有了兴趣,比如说《女巫》,《长袜子皮皮》还有《苦儿流浪记》等,当然《海蒂》是例外。这怎么办呢?是这些书太长了吗?还是她的兴趣本来就不够充足? ---------------------------------------------------------------------------- 说回《海蒂》,这本书在儿童文学经典中是一部比较安静的书,而且文字典雅,句子、段落都比较长,相对来说是相当有难度的,从语言学习的角度,比《女巫》、《长袜子皮皮》、《哈利·波特》、《鸡皮疙瘩》都难。孩子一般不是根据难易程度来决定是否喜欢一本书的,很可能这本书恰好在某一点上获得了孩子极高的认同。大人可以寻找相对比较类似的书给孩子继续尝试。对这么喜爱《海蒂》的孩子,我想可能喜欢读另外一类特别严肃的讲述成长故事的小说,比如说《大草原上的小屋》、《草房子》、《蓝色的海豚岛》、《绿山墙上的安妮》、《秘密花园》;幻想和童话类的作品,我建议尝试《夏洛的网》、《时代广场的蟋蟀》,我感觉《时代广场的蟋蟀》可以优先考虑;另外传记类的《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也可能适合她的口味。 |
![]()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