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答:真是个有趣的阅读故事 我觉得你讲的这个阅读故事蛮有趣的,许多家庭都可能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爸爸的理解比较直接,他遇到了两个现状:一方面女儿表现得很胆小,一方面女儿最近读的“妖魔鬼怪”的书比较多。于是,他很自然地联系起来,认为这两者是有因果关系的。 有一个更有趣的现象可以与爸爸交流。实际上,许多自称“胆大包天”的孩子其实也是蛮喜欢“妖魔鬼怪”的故事的,有的孩子甚至用讲这种故事吓唬别的孩子来显示自己的胆大。 “恐惧”是每个人都有的心理,大人学会了抑制和掩饰,孩子往往不会掩饰。在另外一种情况下更有趣,孩子为了获得某种“便宜”,还会特别夸张自己的“恐惧”,比如孩子希望睡觉时房间里开灯,希望大人在睡觉时陪着自己,或者希望大人与自己呆在一起的时间更长一些。总之,孩子的心理其实蛮微妙的。 我有个大胆的假设:孩子之所以喜爱读一些很夸张的“妖魔鬼怪”的故事,有可能是为了“治疗”自己恐惧心的一种方法。 恐惧之心,往往是莫名其妙的。如果你能说得出恐惧真实的对象,往往就能克服。孩子很可能处于这样一个阶段,对黑暗、独处有一种莫名的恐惧感,希望寻求某种安全。这时,依恋大人是解决的方法之一,通过阅读或其他的方法想象,把自己想象成为某种比“妖魔鬼怪”还要可怕的东西,也是一种解决的方法。 有一本图画书《维利床下的鬼》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孩子反复声称自己床下有鬼,非要妈妈来看,或到妈妈的床上去睡。妈妈一个劲儿地解释,哪有鬼呀,无非是各种影子和风声吧,然后妈妈被床下的某种东西吓坏了,孩子却追着妈妈问,那个鬼长什么样子的?这哪儿是怕鬼呀! 还有一本美国经典的图画书叫做《我的壁橱里有个鬼》。本来孩子是怕壁橱里的鬼的,但拿着木头枪打开壁橱时,那个鬼却被吓坏了,要孩子饶命。这种故事就是用想象力将恐惧“具象”,然后非常幽默地给予艺术夸张,帮助孩子克服这种莫名的心理阴影。 在《哈利·波特》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黑魔法教师教波特和同学们如何战胜一种怪物,这种怪物叫做博里格。它的可怕之处,在于它自己没有形状,但当你见到它时,它就会变成你最害怕的东西。比如你害怕一个严厉的教师,它就会变成那个教师;你害怕蜘蛛,它就会变成巨大的蜘蛛。那么如何克服它呢?对付它的魔法叫做“滑稽滑稽”。 你看不是去回避这种怪物,而是大胆地面对它,恐惧通过你的想象而具象,而你可以用想象将它幽默化,想象得越滑稽越好。比如它变成了那个教师,你就让他穿上老太太的花衣服,逗得你哈哈大笑;它变成了蜘蛛,你把它想象成没有了脚的蜘蛛,变成一个站不起来的黑球。当你能面对它哈哈大笑时,你就战胜了它。 儿童的故事里往往隐藏了非常深刻的哲理,即使是妖魔鬼怪的故事也不例外,关键看我们怎么去读它。 |
![]()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