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
答:调皮添添,这几种书对你的宝宝太早了一点 判断一种书是否适合某个年龄段的宝宝,一般可以参考这样几个因素: 智力因素:阅读对象在语言(词汇、逻辑等)、图画叙述等方面,孩子的理解能力是否能适应? 社会因素:阅读对象涉及的各种社会关系(特别是人际关系)是否能被孩子理解?(比如一岁多的孩子,可能对小家庭圈子的人际关系能理解,但要谈到幼儿园、学校的关系,就无法理解啦) 情感因素:阅读对象涉及到的情感(特别是虚构的情感)是否能被孩子理解? 一般来说,大家主要是根据经验来进行判断的,但也不妨考虑借助这样的一种视角观察一下。 《精灵鼠小弟》是一篇中篇童话,文字量相当大,首先在语言上就远远超过了一岁孩子的理解能力。这时的孩子刚刚开始学说话,还在语言的起步阶段,完全处于初始的口语化阶段。所以在这个阶段,选择口语感好,韵律感好,能激发孩子反复模仿的书是最好的,而且一般建议尽可能短一些,包括篇幅短、句子短、词汇短。我认为,这本书至少应该等到孩子4、5岁之后再尝试,那时的孩子开始接触书面语言,而且书里故事涉及到的一些社会关系才有可能被孩子完全理解。 《儿童目击者》的语言也是远远超过这么大的孩子,如果要在这个时候使用的话,主要是当作图片书使用,大人可以用自己的语言与孩子一起“观察”这本书。书中涉及到一些在日常中可能接触到的小动物,这些是有可能被孩子注意到的。 《无字书》虽然一个字没有,但它的图画语言相对比较复杂。我是这么理解的,它是那种三维的图画,画面是写实的,但故事情节是幻想的,故事结构虽然是单线索的,但跨越度比较大,从一幅画面读到下一幅画面,中间的过渡完全依赖读者的联想。阅读这样的图画故事,需要一些阅读经验。图画故事并不是那种一眼看上去就自动明白的故事,没有经验的人(孩子或大人)看到复杂的图画故事,同样也会感到困惑。 在图画故事语言上,最为经典的婴幼儿作品当属迪克布鲁纳的作品,比如他的“米菲”系列,他采用纯色、均匀粗简的线条,画出完全是平面的两维形象,动作和表情都是那种最为简明的图示的方式,但仍然十分生动。大约在八个月以上的婴儿都能很清晰地从他的图画中读出故事。所以他的图画故事被誉为图画故事中的ABC。他所讲述的故事也完全是婴幼儿的生活和想象世界。比如《米菲哭了》一书,讲的是米菲不见了一个玩具熊,问家人、小朋友、姑姑都找不到,最后晚上睡觉时却在床上的被窝里意外发现了。在图画中,米菲哭了就是在脸上画个大水珠,而她哭得越来越伤心就是画两个大水珠。虽然看上去很幼稚,但孩子居然以惊人的方式理解了故事。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孩子在2岁以前,对于比较复杂的故事线索和结构不甚了然,即使是很经典的童话(如“格林童话”)也很难引起兴趣。大人需要多一些耐心,还要多观察孩子的反应。对这么大的孩子,我倾向于更多给孩子读一些韵律感好的读物,在用图画书讲故事的时候,大人可以更多用口语来为孩子讲。孩子如果没有兴趣,没有关系,等一等再说。不过可以坚持每天在固定的时候读一些东西,长度大约5分钟就可以了,也不必长,只是养成一种习惯。 |
![]()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