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主题:你好,筱音爸爸~
作者:随意9059 这两天都没调整好自己的情绪和心理。所以,尽管非常想回个贴感激一下和表达一下自己“读后感”,都没下得了笔 如今一下笔,竟还是忍不住有个坏心眼“筱音妈妈也这样啊”!哈哈哈~~~!~~!完!不写出来还只是心里偷着乐,如今却直接写在脸上了。“哈哈,那个故事真有意思,哈哈哈”怎么和我一模一样啊!看着一个又一个人注意力开始由我转向别处,我才意识到自己的故事讲的是多么索然无味。自己还生气呢:这么好的故事,咋就没人与我分享呢! 听你后面一点一点儿地分析,更多的也就越发地释然了。 尤其你最后对教育一词的解释和理解,我很有同感。最近,最常听到的术语就是要降低高度。这词可以理解成蹲下来降下自己的身高,与孩子保持一致,不知孩子感觉平等与否,家长首先感觉平等了。有的理解成放下自己的所谓尊严,卸掉自己支撑起来的严厉。而我在教学中,还多了一层体会:要站在孩子的理解水平去讲解问题。记得你以前写过一个东西,我印象特别深,但“不能复述”的毛病又犯了。大致是说儿童作家往往更了不起,他知道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语言,知道用什么样的语言,通过什么样的途径去解释一些科普知识。这其实真的是相当了不起的。教课时,我甚至更愿意教以前没教过的课。那样,我在把自己弄懂的同时,也找到了解释给学生们的途径。 2+1=3,看似非常简单。但如何解释,是要求孩子背呢,还是放上几个苹果让孩子数呢,还是分析某个数加1就是它后面的数呢?还有好多好多。。。方法虽然多,孩子能理解的并不多,孩子乐于接受的也不多,有效果的也不多,如何把方法挖掘出来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嘿嘿,我还想狡辩自己的急迫心里,是因为想从你这里走个捷径,直接找到孩子普遍能接受的方法,然后,我再看看适合不适合自己的孩子。毕竟,孩子是有这个问题的~ 主题:随意老师,很高兴和你交流 作者:筱音爸爸 我做过5年老师,虽然只是5年,但也是挺疯狂的,我上过七门专业课,即使是上过的课,每年都要重新全部改写一遍讲义。我当时觉得同一门课,也完全可以用不同的讲法。大概是因为太疯狂了,这才不得不跳出来。 你说的那道3+2的算术题,让我想起一本《狗来了》的书,主人公狗也做过一段时间老师,他教孩子们算术的方法,是把他们带到市场上,一人发几个硬币,让他们去买水果,回来数完后在吃掉。这也是很开心的算术课,只是上多了,老师准破产。 还有,我特别好奇地想知道,你的孩子肯定有一些令人钦佩的优点,我真的很想知道。如果你能那么看孩子,肯定会很开心的。 你看,我很少评价我们家的筱音。只是因为我一提她,肯定满口都是赞誉,别人听起来恐怕太像炫耀。其实,我知道如果逐项去比较,这孩子肯定有许多不如这个或不如那个的地方,但我想自己是完全包容了它们,那都是正常的,与其说是缺陷,不如说就是一个人的特征吧。记得有部前苏联电影《莫斯科不相信眼泪》里,那位女主人公说男主人公有一句很精彩的对白,她说:“他没有缺陷!”这句话印在我脑子里很长时间,我想这句很幽默的话就是“毫无保留地接受”的另一种说法。 有时,有朋友委婉地善意地劝说,应该让女儿变成这样或那样才更好呢。我是这么回答的:与其说我们让孩子变成这样或那样,不如说让我们学着怎么来做就这样的孩子的爸爸妈妈吧。 |
||||||
文章版权属原作者 未经许可 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