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在脚下(0启发精选凯迪克大奖绘本)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24769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天空在脚下(0启发精选凯迪克大奖绘本)
Mirette on the High Wire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埃米莉·阿诺德·麦卡利
(美)埃米莉·阿诺德·麦卡利
孙晴峰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年04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29.8 会员价:26.2
会员折扣:88%

开本: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3~6岁 6~9岁 9~12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内容简介】 
    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一天,一个忧伤神秘的陌生人来到寡妇葛戴的小旅馆住了下来,他沉默寡言、独来独往;寡妇葛戴的女儿米艾无意中看到他在后院中练习走钢索。聪明勇敢的小米艾抑制不住心中的好奇,以及对能在空中行走的向往开始和陌生人学习走钢索,进而发现,这个陌生人居然是曾经名噪一时的走钢索明星——贝利尼。然而在贝利尼的身后竟然有着令其不堪回首的记忆——钢索上的恐惧感。于是故事在小艾米与贝利尼相互的关爱与帮助中进一步展开。 
    一个走抒情路线的故事,不古怪,不搞笑,不充满出人意外的惊喜。艾米莉·麦卡利(Emily Arnold McCully)以娴熟、精湛的水彩技艺,引领读者以优雅的姿态跨越十九世纪法国巴黎的屋顶,穿梭在晴空之下,领略那属于杂技演员、江湖艺人、滑稽剧团的多彩世界,其中还有一个机智勇敢的小女孩。除去画面中带给读者的视觉享受,故事中波澜不兴的生活气息,小女孩与大演员之间关于勇气与超越的相互帮助和阐释,同样会让读者在阅读的同时享受一段温情好时光。 
 
【作者简介】 
    埃米莉·阿诺·麦考利(Emily Arnold McCully),美国童书创作者,1939年出生於Galesburg, Illinois,在布朗大学(Brown University)完成她的大学学业,接着在哥伦比亚大学主修艺术史取得硕士学位。曾经创作短篇故事和小说数本,在戏剧界也很活跃,后来她投身于童书创作,一边从事文字创作,一边籍由图画,让故事中的角色生动地演出,结合她对两者的兴趣。麦考利认为童书应该要激发想象力,而不只是安抚或教导小孩。她擅长用水彩和蜡笔作画,曾获得美国凯迪克奖和图书馆协会年度好书奖等殊荣。
 
红泥巴推荐级别: ★★★★★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荣获1993年美国凯迪克奖金奖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经典书评
  • 畅享图画中无声的音乐 (张影妹(编辑) )
      在中国的文学艺术中,修辞占据了很大的比重。比喻,就是在各种文学形式中都十分常见的修辞方法。而比喻中又尤以借喻最为含蓄委婉,回味悠长。我国著名的文学大家朱自清先生那篇优美的《荷塘月色》中,就有一段脍炙人口的借喻描述:“…… 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 ”以声音比拟味道,以曲调比喻光影,何其巧妙、形象,达到了不可言传的神妙境界。 
      通过体会这段精妙的借喻描述,我们来体会一下《天空在脚下》的图画欣赏。平心而论,这本书的绘画风格比较传统:娴熟的技巧,细致的描绘,电影蒙太奇般的场景运转在优秀图画书的创作中屡见不鲜;故事内容所传达的幸福、梦想、成功等励志内容,在童书故事的创作中也不算是另辟蹊径。那么这本获得了美国图画书最高奖项——凯迪克金奖的图画书,我们该怎样去欣赏它的独到之处呢? 
      让我们从书的封面看起:画面的近景主体是橘红色头发的米瑞,身穿天蓝色连衣裙走在钢索之上。她双臂张开,一只脚抬起成为行进中的姿势,头发、发带、衣领和裙摆高高地随风扬起,动感十足。她的脚下是以优雅清新的水彩绘制的背景,背景中屋顶层层叠叠由近及远,与无尽的天空在画面的远处融和,画面的右上角是在背景的映衬下显得分外醒目的标题,恢宏的气势让我们的脑海中仿佛奏响了高亢、悠远的主题曲。 
      接下来的书名页,一身居家打扮的小米瑞轻盈地跨出家门,主题曲的余音好像依然在耳边萦绕。紧接着下一页,米瑞与正在查看地址的贝利尼擦身而过,继续以小跑的动态向画外跑去。此时,主题曲的声音渐渐隐去。故事继续向我们介绍米瑞生活的环境,娇小的米瑞勤奋、活泼而又乖巧。贝利尼的出现打破了米瑞平静的生活。 
      画面从米瑞看到贝利尼走钢索那一页转为明亮的基调。拜师学艺,勤奋练习的场景都发生在晴朗、明媚的天空之下。米瑞动态十足的肢体表情在明亮的色彩衬托下生趣盎然。看着这些画面,我们的心中不禁联想到那些悠扬轻快的曲调,想象中,应该有这样一首诙谐愉快的曲子伴随米瑞的成长。当米瑞学会了在钢索上行走、跑动、跳跃、平躺、行礼甚至翻跟头之后,她不禁高高跃起。这时候,她穿着和封面上一样的蓝色连衣裙,雀跃的身影已经不经意地超过了屋顶的高度,似乎就要和天空融为一体。我们想象中的音乐,也仿佛在这一刻推向高潮。 
      故事在这个时候发生了急转,米瑞得知,贝利尼原来是一位以高超的走钢索技艺震惊世界的大人物。在介绍贝利尼惊人事迹的页面上,我们看到的贝利尼与刚出场时的孤单、忧伤有着极大的反差。画面上的他身处在任何宏大、喧闹的场面中都是自信笃定,意气风发的,伴随着这些画面响起的乐声是铿锵浑厚的,让我们的心随之高高地悬起。然而这乐声仿佛随着米瑞跑进贝利尼的房间,便戛然而止。 
      米瑞知道了让贝利尼孤单、忧伤的原因——他在钢索上害怕了。接下来的画面,幽暗伤感,低沉舒缓的旋律在我们看到这些画面时不由自主地流进我们的心里。 
      在米瑞的激励下,贝利尼终于决定直面内心的恐惧。在这个特别的夜晚,喧闹的人群没有注意到光环里贝利尼内心的挣扎,人群中的米瑞毅然奔向光环中的贝利尼,激荡的乐声在此时重新传入我们的脑海,看到米瑞爬上天台,我们也随着心中的乐声紧紧地在手里捏了一把汗…… 
      终于,在满天的繁星之下,米瑞如梦想中一样和贝利尼一同穿越了天空,两人专注的神情、优雅的动作以及气定神闲的风度摒去了一切的嘈杂。看着这样一幅动人的画面,喜悦恢宏的旋律再一次畅响在我们的心中。 
      直到故事的最后一页,仿佛一直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着我们欣赏这个故事。令人心血沸腾的情感让我们的身体也感觉到不可抑止的雀跃。 
      这就是这部图画书的独到之处,作者以充满情感的创作,将画面赋予了借喻的意味。我们在欣赏静态画面的同时,好像能感觉到音乐的旋律。它引领着我们的情绪不由自主地随着情节辗转起伏。即使我们读完故事,将书合上,那荡气回肠的余音仍然久久回荡。 
     
     
  • 把恐惧踩在脚下 (朱自强(儿童文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 )
      《天空在脚下》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 
      葛太太开着一家生意不错的小旅馆,女儿米瑞是她的好帮手——切洋葱、削土豆、洗床单、拖地板,样样拿手。生活本来也可以就这样继续下去,如果米瑞不是更喜欢“听流浪艺人们讲城里或是旅途中的各种冒险故事”。 
      有一天,走钢索的贝利尼出现了。看到走在钢索上的贝利尼,米瑞看呆了。她想,人所能做的事情当中,这一定是最神奇的了。 
      这个场景我让想到了詹姆斯·希尔曼在《破译心灵》一书说的话:“迟早会有某个东西把我们召唤到一条独特的道路上。你可能会把这‘某个东西’ 记做童年的一个标志性时刻,在那一刻,一股莫名的冲动,一种迷恋,或事态发展的独特转变,就像一种号召一样震响在你耳畔:这就是我必须做的,这就是我必须拥有的,这就是‘我’。” 
    毫无疑问,米瑞走在钢索上,就是走在了通向“自我”的人生路上。 
      但是,寻找“自我”的道路是艰难坎坷的。米瑞知道了贝利尼的那些伟大的表演,急切地请求:“你真的做过那些事吗?我也要做,我要跟你一起走!”可是,贝利尼却拒绝了米瑞,理由是:“因为我害怕”。贝利尼的恐惧,是因为他的“自我”还不够强大,也证实了心理学的观点,“自我”的建设是终其一生的事情。 
      引人深思的是,贝利尼最终战胜“自我”的“恐惧”,力量却是来自米瑞—— 一个更加年轻的生命。当贝利尼为了不让米瑞失望而再次踏上高索时,内心的恐惧让他“僵住不动了”。“有什么不对劲了?米瑞知道那是怎么回事。”米瑞踏上钢索,“向贝利尼伸出双手。他微笑着,向她走来。”贝利尼终于和米瑞一起,把恐惧踩在了脚下。 
      “米瑞的脚一踏上高索,立时感受到极大的快乐。正如梦想中的那样,她在星光下横跨夜空。”年轻的生命,梦想的力量,自我的召唤,轻而易举地把恐惧抹去了。 
      作为图画书,《天空在脚下》的绘画在传达故事寓意上颇具表现力。在色彩的运用上,画家将米瑞的头发设定为橙色,这应该不是随意而为。德国的布拉尔姆在《色彩的魔力》中指出,橙色是温暖之色:“如果人们把黄色和红色混合起来,就会在调色板上看到一种具有鼓动性的、令人兴奋的新颜色。这种颜色像黄色一样发亮,像红色那样肆无忌惮地进入人的视线。”因为橙色的长发,米瑞的形象不仅位于读者视线的中心,同时也彰显出了她热情洋溢、充满活力、开放进取的性格特征。 
      米瑞练习走钢索的几幅图,尽管事情本身充满危险,但是画家用黄色、蓝色消解了这些负面信息,突显了梦想和希望的可能性。这本图画书留给我深刻印象的是米瑞对梦想神往的身影和神情,这一类画面在书中多次出现。最后一页,画的是一个像米瑞一样年轻的女孩儿,仰望着米瑞与贝利尼共同演出的海报。她的身影与看贝利尼走钢索的米瑞的身影一模一样,呈现的是一个倾听着命运在召唤自己的声音的姿态。 
      生活在继续,生命在继续,梦想也在继续。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