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巴书评 |
【作者简介】 保冬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儿童文学作家、心理咨询师。喜欢小金鱼儿,也喜欢北京的胡同儿。小时候住景山公园东边的三眼井胡同,夏天,老有悠长的叫卖声从窗户外钻进来:“卖小金鱼儿嘞——”特别好听,叫唤声让孩子们心里都像被猫抓了似的往胡同里跑。那时候街上干净,也清净,没那么多车,挺安全。小孩儿们围着卖金鱼儿的老头儿看啊看啊……常常忘了回家。作者已在海内外出版作品六十余部、三百万余字,著作曾荣获“第四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五届国家优秀少儿图书奖”、“冰心儿童图书奖”、“冰心儿童文学新作奖”、“新闻出版总署向青少年推荐的百种优秀图书”等荣誉,现为全国妇联《超级宝宝》杂志主编。 【画家简介】 黄捷,80后,画家。毕业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08年开始从事图画书创作,其作品注重对细节的描绘,散发出一种精致而温和的魅力。主要作品:《小金鱼儿》、《水牛儿》和《小布老虎》系列。平时喜欢旅行、音乐、电影和不听话的小朋友。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相关分类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经典书评 |
- 永远的寻觅与等待
(李学斌(儿童文学博士/作家/评论家)
)
某一天,一个小男孩意外发现好朋友邻居小女孩西西搬走了。为了和西西说再见,他带着小女孩留下的布兔子找啊找,找遍了儿时曾经玩耍的小巷……最终,在爸爸的帮助下,他如愿找到了西西,于是,“再见”就成了他和西西之间绵延不绝的友情红线…… 看这个故事的时候,脑海里一直闪烁着新美南吉《去年的树》。单从“寻找”的主题看,两篇作品确有相似之处。但是,细加品味,各自的情节、内涵、韵味迥然不同。且不说,《去年的树》情节中所透视出来的生命脆弱、命运无常的某种憾恨、无奈怎样以简单而深邃的力量摇荡了读者的心旌,单就“小鸟”和“大树”“有言在先”的约定,就比《再见》里小男孩毫无预兆的“友情失落”,更多了一份苍凉如水的底色。但是,这并不是说,《再见》与《去年的树》无法相提并论。相反,较之“小鸟”为了践行“诺言”的一次次“寻找”,《再见》中小男孩没有“承诺”的“寻觅”更显执著,更显珍贵!这不仅仅是寻找失落的友情,更是延续中断的记忆;更有甚者,它是对“精神家园”的追寻。这种“自觉”的行为,看似简单,实则寄寓着作家、画家的某种精神趋向。 的确,现实中,孩子是最容易“遗忘”的人群,也是最善于“喜新厌旧”的“部落”。仅仅为了说一声“再见”而不懈寻找,这似乎不是童年的行为,而更像是人生的梦想。这让人瞬间顿悟:童年时,在大人看来稀松平常的一次次“分别”,一次次“再见”,对孩子来说,往往不啻是成长的一个个“关卡”,一个个“仪式”。那些突如其来的生活变化,那些转瞬即逝的童年交往,让单纯的孩子猝不及防,无奈而忧伤。每逢这时,脚步已经跨出了时光的门槛,但是心灵却依然停留在原来的地方。就如同我们的记忆,从来不会仅仅追随脚步,而背离我们魂牵梦萦的故乡…… 总之,在我看来,故事里,小男孩带着好朋友西西留下的布兔子一路寻找,更多的不是在寻找“友谊”,而是一种心灵的、精神的寻觅。在这一点上,《再见》是有象征意味的。那错落的雕梁画栋的老街、那蜿蜒幽深的青石板路,都让人联想到岁月深处的许多人事;而那个纯真、执拗的男孩走在古旧街巷里的小小身影,则让人不能不想到记忆里故乡的种种…… 氤氲在这样的氛围里,“再见”显然不是简单说声“拜拜”,而是重新开始的美丽情谊、绵长等待……
|
|
作者或译者自评 |
- 我怎样去写图画书《再见》的
(保冬妮(作者)
·相关链接)
现在,再也不会一辈子住在一个地方不搬家了。搬迁是我们生活中的常态,对于搬家,孩子会是什么感觉?女儿小的时候非常不喜欢搬家,因为她要告别小朋友,这是她非常不愿意的。可我们还是5年一搬家,她告别了许多小朋友,认识了许多新朋友。而这种告别现在还在上演;我们家不再搬了,可是,院子里的邻居像走马灯一样在转,老的走了,新的来了…… 一个小男孩的某一天,生活中意外失去了好朋友,为了和她说再见,他带着好朋友丢失的布兔子找啊找,找遍了儿时曾经玩耍的小巷……这是和小读者说的故事,美好、意犹未尽。似乎在教会孩子“你好、再见”这些词的含义。 而更独具匠心的深刻在图画和文本的背后,那是要细细去体味的,是给长大的孩子看的,必须与大 读者分享。 再见不是简单说“拜拜”,而是让我们开始一个寻找,追忆和再次的相逢。 再见也不是和曾有过的美好分手,而是去寻找、以及相见那一刻的等待。 这就是再见的绵长和美丽;如同暮春里,和暖风中的樱花进行下一次的约会。 寻找、追忆是这本图画书想表现的主题。 想写这部绘本故事,是缘于我和女儿在她上学的路上捡过一个小小的布兔子,紫花格的布布兔非常小巧,当时,行色匆匆的皮鞋从它的身上踩过,女儿心疼地捡起来,我茫然地说:“那个丢了这个小兔子的姐姐一定不知道。”于是,我们带布布兔回家,给它洗干净,它舒服地躺在女儿为它做的小床里。当然,我们永远不可能为它找到原来的主人了。但是,也许在我的故事里,可以帮小布布兔回家;于是,我开始为这个布布兔写故事。 画家黄捷是我多年合作的女画家,我们在北京记忆—小时候系列图画书的创作时,她看到我对北京胡同的怀念,就说:“我们广州西关的那些门楼也拆得差不多了,好可惜。”我知道北京人对北京胡同的感情;同样的感情对于黄捷来说,就是对于儿时那西关巷子里的门楼的怀念。于是,我当时就和她策划下一本书:她的家乡。那是她的童年记忆,美丽的西关大屋。 在这本图画书中,满眼的图画都是西关美丽的门楼,那些已经消失的和正在消失的旧门楼,如同童年纯净而简单的生活,在我们眼前重逢了。我们打开图画书,就跟着小男孩子走进了一个又一个巷子。我们跟着他,找寻他的小朋友,也跟着他一起风俗游,认识了另一个广东。 我是北京人,去过广州也就两次,但是在黄捷的图画里,我真爱上了她童年的风景。 图画书里的故事是没有地域的,那是所有童年里的寻找,所有童年里的等待、所有童年里的执著、所有童年里的简单;不管你在北京还是广州、香港或是台湾。 作为成人我们和童年已经拜拜了。 但是,我们永远也不可能和童年真的拜拜。童年印证每个人的今天和明天,这就是心理学里所说的原生家庭铸造了我们的一切。 再见是这本书的主题,原因就在于,我们时时刻刻其实都再次、再再次地与过去了的一切相见。不管你是否意识到。 仔细看看这本书吧,再次地相见了小朋友,再次地相见了旧时门楼;或许你还再次幸运地与自己重逢? 有一首儿歌,我一辈子都不会忘:“找呀找呀找朋友,找到一个好朋友,敬个礼,握握手,你是我的好朋友。再见!” 无论从哪个方面说,这都是一首了不起的歌。 住在单元楼房里、屡屡搬家的90后、00后、10后的孩子们,不大会唱这样的儿歌了吧? 他们是独生子女,住在独自的房间里,已经绝少有我们儿时那样多的小朋友了,他们的未来或许是在虚拟世界里与朋友相会,再见的光景会是什么样子? 生活里的80后、90后不再像50后、60后有那么多的朋友了,因为他们生活在封闭便捷的网络空间和忙碌求生的漩涡中,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去建立慢节奏的情谊关系,结果,拜拜是真的,而再见成为珍贵。 假如有珍贵的相见就在眼前,我推荐带上《再见》送给约会的同伴,我以为可以是一种表达,单纯的简单爱和对这种情感的执著。然后,在漫长的时间里,猜想谁会与你再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