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泥巴书评 |
我问女儿:眼睛是干什么用的? 她回答:看东西用的? 我问:嘴是干什么用的? 她回答:吃东西用的……嗯,还有说话用的! 我又问:鼻子呢? 她回答:闻味儿用的! 我想难一难她,问她说:头发是干什么用的? 她想了想,回答说:是理发用的! 我哈哈笑着把小女儿揽在怀里: 啊,我家倩倩心肠真好,还专门长了头发,好每个月给理发的叔叔送钱去!
|
|
红泥巴推荐级别:
★★★★★ |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
|
更多相关的专题 |
|
相关分类 |
|
|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
|
|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
|
|
会员书评 |
- 讲述作家自己的故事
(芒芒妈
·2004年07月
)
很长时间不看散文、随笔了,最方便的理由就是:忙!工作和孩子,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能不忙吗?可仔细想想,又并不尽然。专业之外的“大人书”,孩子还看不了的“小人书”,都忙里偷闲看了不少。可见生活这块大海绵里还是有不少时间之水的。那为什么没有流一点到散文、随笔中去呢?一打破砂锅,才发现自己对当代的散文、随笔创作是有着深深的成见的:它们要么无来由地摆出一幅不食人间烟火的“伪贵族”气;要么过于“食人间烟火”到一种病态的把玩的程度。“过犹不及”,这两者都是我所不喜欢的。回想大学时代看过的萧乾的《蒲桥集》,杨绛的《干校六记》《将饮茶》《杂忆与杂写》,沈从文的《湘行记》,流沙河的《锯齿啮痕录》等等,还有林斤澜的一些集子,虽然差不多过去了10年光景,但那种感动至今还在心头。他们的文风都很朴实,他们的态度都很坦诚,没有装腔作势,没有巧言令色。读起来就象你身边的朋友正在跟你诉说他的生活,他的感想,并真诚期待你的共鸣,你的回应。很久没有过这样的阅读体验了,我也对看当代的散文随笔失去了兴趣。 直到惊喜地发现了孙幼军的《小猪唏哩呼噜》——这本书我会另文评论——爱屋及乌,忽然想看看他的散文随笔。于是,找来了这本《怪老头儿随想录》。 果然没有让我失望。它的文笔还是象在童话作品中那样朴实流畅,平易近人。所写之事无论得意还是失意,语调之中始终是自信和幽默,没有趾高气扬,也没有畏首畏尾。他仍然是在给大小朋友讲一个个小故事;不同之处仅仅在于,这故事的主角换成了他自己,并且这些故事完全源自生活而非虚构。或许有人会问:这些过去的年代里的事情小孩儿能懂吗?我想这个担心是多余的。时间不一样,地点不一样,但人成长的心路历程却是大致相仿的。我们都会喜欢我们所喜欢的,厌恶我们所厌恶的;为“所思”魂不守舍,为“所欲”节衣缩食。正因为感情是共通的,所以好的艺术作品才能“流芳百世”,在不同的时代找到知音。比如我的小侄子,一个四年级的小学生,看了其中《小黑》(写曾经养过的一条狗)一篇后就天天念叨不知小黑后来怎样了、有没有被迷信的房东赶走或是弄伤;看了“洋教头”一节,说是以后也要去教“老外”汉语,并且不收学费——让他们真正了解中国人和中国文化。“更有甚者”,他甚至开始对英语学习萌生了兴趣!(他不喜欢学英语,因为“我不想去美国”。我们问他为什么,答曰:“美国有李洪志,李洪志是让人自己烧死自己的!我可不敢去”)而这一转变,就因为“怪老头儿”在书里讲了不会英语的种种不便和遗憾,要小朋友好好学习英语。 我想,这本书大概就是小孩子也能看懂的《蒲桥集》,《干校六记》,《将饮茶》或者《杂忆与杂写》吧。
书评人打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