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灵犬莱茜》于一九三八年首次出现于美国《周六晚报》上,因其深受读者欢迎,作者埃里克·奈特将它扩展成一本书,正式发表于一九四O年,并很快畅销,至今已经成为动物故事的经典读物。一九四二年,好莱坞七大电影公司之一的MGM公司以此书为蓝本,拍成电影《灵犬莱茜》,十二岁的伊丽莎白·泰勒出演了故事中公爵的孙女普里西拉,并因此成为著名的童星。
《灵犬莱茜》讲述的是一则感人的故事。莱茜是小主人乔的爱犬,但是乔的父亲山姆失业了,为了维持家庭生活,山姆不得不把儿子心爱的狗卖给了公爵。因为思念过去的小主人乔,莱茜数次出逃,但都被山姆送了回去。后来公爵带着莱茜迁到了苏格兰的庄园,莱茜又因为思念小主人而逃了出来,这一次它跋涉千里,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小主人乔的身边。
小说讲述的是动物的忠诚,是动物对人类的情深意重,但是在作者朴实无华的叙述中,我们所感受到的远远不止于此。
莱茜被卖给了公爵,在狗舍里,它吃的是最好的食物,每天都有人给它梳理修剪皮毛,教它以优雅的姿势站着。但是它是那么不安,每天到了下午四点,一股力量就在它的体内涌动着,那是回家的渴望—是动物所有本能中最强烈的本能,因为对莱茜来说,家不是富人的狗舍,而是一间简朴的小屋,在那里它可以躺在炉火前的地毯上,那里有温暖,有小主人关爱的声音和爱抚的手。
由于对家的思念,它选择了出逃。它奋力地撕扯着铁丝网,纵身跃起,从铁丝网上跳了过去;由于对家的思念,它选择了回归。在遥远的北方,它从公爵的苏格兰大庄园里逃了出来,它选择了通向南方的归路,它没有片刻的犹豫,在回家的途中,它感到了巨大的满足,因为只有这样,它体内的不安和骚动才能够得以平息。
对绿桥村的人们来说,或者对整个人类来说,莱茜不仅仅是一只忠诚的狗,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即使是金钱也无法夺走的尊严。它的自尊、勇气和坚毅也是值得人类赞叹的。
莱茜的骄傲是天生的,它的高贵和自律却是来自从小的训练有素。第一次离开主人,脖子上没有可套索,耳边也听不到熟悉的叮咛和口令。它在孤独而危险的旅途中只能依靠知觉和平素的训练来行动。饥饿的煎熬,没有令它失去控制力和尊严,它不像那些恶狗去偷盗村民的羊,也谨守主人的训诫,不吃散落在地上的食物。当它凭自己的勇气把两条围攻它的狗打倒在地后,它表现出的是一派绅士风度,并不将对方置于死地。莱茜的自尊和高贵即使在最落魄的时候也是昂然挺立着。
莱茜的勇气和毅力却是源自爱。从公爵的苏格兰庄园到绿桥村,在陌生的从未经过的土地上跋涉一千英里,要翻过高山,穿过溪谷,走过高原,走过荒原,走过烧荒的焦土,要冒着烈日和暴雨,要踩着荆棘和尖锐的岩石—莱茜无依无靠,无所依从,它所有的只是对主人的爱。
大雨和泥点弄脏了它美丽的皮毛,但是它坚定地向南继续前行。
饥饿噬咬着它,这只从来就不用为食物发愁的狗学会了寻找食物——本能教会它去寻找食物,它吃到了一只被黄鼠狼捕获吃剩的野兔。
在无法横渡的苏格兰大湖前,莱茜并没有放弃目标,它开始了绕过大湖的漫长旅程,它日复一日地向西奋力前行,在绕过一座座村庄之后回到湖边,继续向西。但是每一次都只是突入水中的小洲,几十处的湖湾和小洲,便有几十次的失望!但是它依然在奋力向西。
正如老人麦克贝恩所说的,“柯利的根子是苏格兰狗,它有着这片土地的勇气和坚持”。
它脚上的肉垫伤痕累累,刺扎进了肉垫间娇嫩的薄膜,化脓了。在翻滚的河流中,它在岩石上撞断了一根肋骨,肌肉和后腿关节严重挫伤。它不能赶路了,躲在荆豆丛下的隐蔽所里。动物是高贵的,动物不同于人。人在生病的时候,总是要张扬,总是要展示病痛,以此换取别人的同情。动物则不然,它不寻求同情,在动物的眼里,任何形式的软弱都是可耻的,它只会钻进某个隐蔽所,在那里独自等待结果——康复或是死亡。
九天之后,这条风尘仆仆的狗在经受了长时间的高热和饥饿之后,又踏上了向南方挺进的征程。在动物的脑中是没有距离远近概念的,它在沿着心中渴望的方向前行,这比生命中的任何其他东西都更为重要。
在旅途中它还要面对来自人的恶意伤害、仇恨的子弹、错误的拘捕和同类的挑衅。
食物越来越少了,它跑得更慢了,它日益疲惫,但是渴望没有止息——继续向南,它遵从着体内燃烧的无法止息的热望——南去的热望。在奋力归家的漫长旅途中,它留下了故事,胆怯害怕的故事,信任和爱的故事。
它被城市捕狗队当作流浪疯狗抓进了卡车,运到一座高墙内的收容所里。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它闯进了法庭里,给法庭上的人们留下了冷人难忘的幽默故事,然后冒险从窗户跳下去,翻过那堵看似不可逾越的高墙,奇迹般地逃了。
在渡过了分隔英格兰和苏格兰的忒德河之后,它的腿不再听使唤了,它倒在地上,整整躺了一天。但是在黎明时分,太阳照在它身上,它又慢慢地站了起来,又开始向南走去。
一对老夫妇从寒冷中救了它,在简朴的生活中给予了它全部的爱。经过三个星期,它的身体恢复了力量,生命中的那种驱动力也醒了过来,扰得它不得安宁。它没有忘却,随着健康的恢复,南去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终于它又踏上了归家的征程。
在旅程的最后,它瘫软在了地上,白茫茫的雪温柔地盖在了它的身上,它疲惫地躺在温暖的白毯下。
它来到了小主人的学校门口——每天下午四点钟它等待男孩的地方。疲惫已经让它连头也无力抬起,它残破的尾巴上挂满了荆棘和苍耳。
它到了,它遵守了自小的约定。
与其说故事讲述的是一只狗的坚定与忠诚,倒不如说作者是在赞扬一种高贵的品质——在人生的征途中坚守住心灵深处的那一点信念,哪怕历尽千辛万苦。
我们把这个感人的故事奉献给亲爱的青少年读者,我们期待的不仅仅是一份真诚的感动,更是某些可贵品质和美好理想的启迪。
林会敏
二OO四年六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