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一天(00启发精选凯迪克大奖绘本)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35566次
 
0~3岁
3~6岁
6~9岁
9~12岁
12~15岁
15岁以上
0~99岁
9~99岁
家长/老师
 

 

 
 
晴朗的一天(00启发精选凯迪克大奖绘本)
One Fine Day by Nonny Hogrogian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诺尼·霍格罗金
(美)诺尼·霍格罗金
阿甲

河北教育出版社 2009年11月 出版

暂无库存

原价:29.8 会员价:26.2
会员折扣:88%

开本:横16 装帧:精装

关注年龄: 0~3岁 3~6岁 6~9岁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内容简介】  
  这是一则古老的亚美尼亚民间故事,特别适合孩子大声朗读。 
  一只调皮的狐狸无意间偷喝了一位老婆婆的牛奶,被恼羞成怒的老婆婆剪下了尾巴,要他用牛奶来交换,可是想得到牛奶并不那么容易,狐狸接下去都经历了什么事情呢? 
 
【作家简介】  
    诺尼·霍格罗金(Nonny Hogrogian,1932-),美国作家、画家。1932年5月7日出生在纽约市,1953年毕业于纽约市立大学杭特学院。1960年,她开始作插画。1971年,她与诗人大卫·克尔狄恩(David Kherdian)结婚,并一起合作过。霍格罗金曾先后两次获得凯迪克金奖,一次是《Always Room for One More》(1966年,Sorche Nic Leodhas/文),一次是《晴朗的一天》(1972年),后者是她根据亚美尼亚的一个古老传说改编并插画。另外,她自写自画的《The Contest》获得了1977年凯迪克银奖。
 
红泥巴推荐级别: ★★★★★

关于本书的成就与赞誉
●1972年凯迪克金奖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相关链接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作者或译者自评
  • 《晴朗的一天》译后记 (阿甲 )
        几年前我在收集凯迪克奖获奖图画书时曾收藏过这本《晴朗的一天》,当时只觉这本用油画绘成的民间故事很可爱,但自己也谈不上特别的喜爱,兼之手头上有关图画书鉴赏与研究的参考书中甚少提到这本书及其创作者诺尼·霍格杰恩,所以看过后竟也把它束之高阁了。感谢出版社编辑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借翻译之机又认真地重读了它。换个角度一遍又一遍地重读,并且与孩子一起分享,这才渐渐地感觉品出了它特别的妙处。 
        原来这是一本特别适合大声读的图画书,或者反过来说,它是一本需要读出声音来才能体会其妙处的图画书。而且和孩子一起读的次数越多越是觉得好玩。为什么呢?故事的主干很简单:一只狐狸因偷喝了牛奶被愤怒的老婆婆砍掉了尾巴,为了换回自己的尾巴,狐狸不得不进行一系列的交换,而每次交换都需要新的条件,如此这般一环环叠加便成了一长套。书中最为鲜活的语言,便是狐狸每一次请求时对这一长套所作的描述,越往后面越长,听起来也越是滑稽可笑。这种语言游戏,重复的次数越多,朗读者也就越是熟练,读出来的效果也越好玩。所以仅仅是默读,或者只是大声读一两遍,都很难体会其妙处。 
        本书的英文原文的确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特别是它成功挑战了语法的极限,将一连串的短语粘在一起,用词十分节俭,意思却非常清晰,三五岁的孩子也立时能听明白。比如狐狸向母鸡求鸡蛋时,说是要用鸡蛋去换珠子——“to get the jug to fetch the water to give the field to get some grass to feed the cow to get the milk”——然后才能用牛奶换回自己的尾巴。在翻译之初,我对这种短语串十分着迷,很想试验一种方法最大可能地保留它的结构。好不容易试译出来读给身边的人听,得来的却是困惑的表情。一位朋友提醒说,民间故事的语言还是应该让人一听之下又明白又好玩才行。真是一语点醒梦中人,我决定放弃原有的结构重新再来。 
        可是用中文怎么才能把这种句子说得又明白又好玩呢?突然间我想起了一段相声《绕口令》,其中最搞笑的段子就是“打南边来了个喇嘛”,说到最热闹处也是一大长串:“提着鳎鰢的喇嘛要拿鳎鰢找别着喇叭的哑巴换喇叭,别着喇叭的哑巴不拿喇叭换提着鳎鰢的喇嘛的这个鳎鰢。”于是,我模仿这样的说法重译了一遍,比如上面那段英文便译成“把珠子送给姑娘去换个水罐,用水罐去打水给原野去换一些青草,用青草去喂奶牛去换一些牛奶”,虽然对照原文字词多有重复,而且为了让意思完整不得不添了些主宾定状,但总算让意思明白了,读得顺溜了也算有趣。 
        在朗读这本图画书时还有一个小窍门,就是读对话时留意说话人的神情和肢体语言,尤其是主人公狐狸——这是书中的文字没有提到的(也许这正是作者刻意制造的效果)。比如狐狸在向对方提出请求时,有时看来谦恭诚恳,有时看来颇为可怜,但有时却是一脸媚笑(在姑娘面前),有时也藏不住那特有的机灵劲儿(在货郎面前)……因此在说话时一定会用不同的语调,或平和,或哀求,或谄媚,或劝诱,兼用伶牙俐齿将一长串绕口令般的话说出来,再也滑稽不过。 
        这一则民间故事来自于亚美尼亚。我很想找到它的原始版本,但一直没能找到。不过在一些俄罗斯的民间故事中也读到了狐狸偷喝农妇牛奶的故事,也有拿狐狸尾巴开玩笑的故事,看来在那一带的山林里生活的人们常常会讲这类故事。 
        据说诺尼·霍格杰恩重述的这个故事是小时候从父母那里听来的。她出生在美国,但他们家是来自亚美尼亚的移民。亚美尼亚是一个很独特的民族,发源于在外高加索的山林和原野,在历史上也曾一度辉煌,但可谓多灾多难,历经磨难后终于独立为主权国家。亚美尼亚的总人口不多,据统计约三百多万,但散居世界各地的侨民却很多,仅在美国就有约五十万。虽然人口不多,但亚美尼亚的民族凝聚力很强,而且崇尚文化、尊重知识,历代英才辈出,对世界的经济和文化颇具影响。这种现象颇值得我们了解和学习。 
        诺尼便是个很好的例子。她出身于这样一个移民家庭,父母和姐妹都有很好的艺术修养,在家里还能常常听到来自本民族的口传故事。当她渐渐长大,成长为一位艺术家后,又将这口传故事改编为图画书,并为她第二次获得了凯迪克金奖。也是在这一年(1971年),她与另一位亚美尼亚裔诗人大卫·科蒂安结婚。这一对伉俪都有浓厚的民族情结,他们合作的或各自独立创作的作品中,有一百多部都深具亚美尼亚民族的烙印。 
        一个民族的优秀文化正是这样被传承着,并渐渐地成为全人类的文化财富。 
     


会员书评
  • 晴朗的阅读 (张影妹(图画书编辑) ·2009年12月 )
      《晴朗的一天》看上去似乎是一本“貌不惊人”的书,封面图画虽然有着明亮的橘红与黄色,但其实并不算抢眼,相信第一眼注意到它的人恐怕都是因为封面上醒目的美国凯迪克金牌奖的标志。 
      以遴选苛刻、评审严格而闻名的世界知名图画书奖项——美国凯迪克大奖为什么会给予这本“貌不惊人”的书金奖这样的殊荣呢?让我们来好好欣赏一下这个故事吧。 
    晴朗的一天从封面就开始了, 刚刚升出地平线的金色太阳赋予了画面温暖的气息,小狐狸的脸上正挂着怡然自得的神情穿过树林,它身后的林间弥漫着清晨玫瑰色的暮霭…… 
      在接下来的环衬上,树林的深处雾气昭昭,一夜的露水与清晨复苏的温度相碰撞,我们仿佛都能感受到来自清晨林间独有的,散发着绿意与泥土芳香的氤氲湿气。小狐狸的身影在林间若隐若现,在他身后,金色的阳光正从远处慢慢地浸入林间。在光与水汽的折射下,大树的躯干呈现出微妙而丰富的色彩变化。 
      为什么画面会传达给我们如此细腻的视觉体会呢?这来自于作者高超的绘画技巧。作者在绘画时,并没有反复地覆盖、堆砌,而是力求有把握地下笔,以色彩的浓淡薄厚的控制来营造画面整体的层次与空间感。而对于画面中不同对象的描绘,作者也同样精心地采用了不同的手法。 
      在全书中,对主角小狐狸的描绘是着色最为厚实的部分,明亮而又饱满,小狐狸健康旺盛的生命力从一团火焰般的橘红色中散发出来。对于其他动物的描绘作者则点到为止,不着大量笔墨,但绝对形神兼备。那些在书中客串演出的人物角色,作者又采用了比较写实的手法,细致地勾勒出他们的身体发肤、衣着相貌,加上作者对他们动作表情同样传神的描画,我们不难揣测出每个角色不同的性格和心理。 
      对于发生这个故事的背景——树林和原野,作者又别有一番用心。大自然的妙斧神功岂是一笔一画描绘得尽的?作者在描绘自然物像的处理上刻意将颜色涂抹得不很均匀,留下大量的飞白效果,以避实就虚的写意手法巧妙地表现出自然界物象的神韵。而这样的色彩铺陈也让那些表现树林、原野、山坡的画面充满了轻盈的透气感,同时弥漫着令人愉悦的湿润气息。 
      作者对画面中的每一种颜色都尽量不做太多调和,保持很高的色彩纯度,让它们相互之间产生对比和映衬。尤其是出现在每幅跨页中的太阳,作者只用单纯得不能再单纯的明黄色。作为“晴朗的一天”的见证,它从画面的左页慢慢移动到画面的右页,从初升,到光芒万丈,直至偏西、落下山,它始终明艳、耀眼,仿佛高悬的明镜一般见证着小狐狸的不懈努力。 
      作者以朴实无华、细腻高超的绘画技巧,带给了孩子一次优美无比的视觉享受。 
      但是,如果仅仅具有高超的绘画技巧,那获得凯迪克金牌奖的条件还是不够充分的。 
      这本书的语言也具有独特的深意,首先引起人们注意的,是其中重复的韵律。这样的重复,很容易吸引孩子的互动,他们会不由自主地跟随小狐狸一起重复它要说的话。而随着小狐狸需要求索的目标逐渐增加,它一遍遍重复的话语又不断有新的条件叠加进去。作者不着痕迹地让小狐狸每说一遍,都稍微变换一下停顿的节奏,以及表述的语气。 
      孩子们在互动的过程中,锻炼了他们重复记忆的能力;掌握了表示相同意思时,句式的细微变换;同时再配上小狐狸不时变化的表情,孩子们也更深入细致地体会到小狐狸每一次说话时不同的情感心态。值得注意的是,作者的语言设计在让孩子得到基本的重复、记忆与体会的训练时,更尝试着进一步让孩子掌握语言交流的技巧。  
      故事中的每个角色都给小狐狸提出了条件,但他们的用词可并不一样。译者并没有一概而论地重复使用“给我……我就给你……”这个句式,而是让不同角色分别因个人的角色特点而变换着提出条件的语言。比如牛、草地、溪流都说“如果你带来……我就给你……”少女说“如果你找到……我就给你……”小贩说“付给我……我就卖给你……”鸡说“我用鸡蛋跟你交换……” 
      这些词语的设计就是在教给孩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要。社会的中心不会是一个人,当你向别人提出索求时,会遇到各种不同的情况。这时语言交流的技巧以及了解、体察他人的境况就成为与他人良好交流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图画书的语言魅力就在于此,好的故事语言是孩子成长过程中良好的行为引导。 
      一部获得至高荣誉的图画书,总会有着挖掘不尽的深意。现在我们再回到故事的开始,小狐狸因口渴喝掉老婆婆的牛奶后,老婆婆一怒之下砍下了他的尾巴,从而开始了小狐狸艰难索求的一天。这是不是在告诉孩子们:在不被允许的情况下,擅自动用他人物品可能要付出严重的代价。哪怕只是无心之举。对于孩子来说,哪会有什么十恶不赦的罪过呢?但往往就是这样不被注意的细小言行,却是至关重要的品行培养。 
      但作者在教育时,选择了温和的态度。被割下尾巴的画面中没有任何血腥的表现,小狐狸也并没有哭叫着喊疼,作者有意地避开了挫折的疼痛,在提醒我们一种无痛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引导足以让孩子们领悟很多道理,不必非让他们以痛心疾首的方式“牢牢地铭刻在心里”。那种“铭刻”所留下的痕迹,很有可能伤害大于教育。 
      如果我们细细体味一下作者的用心,又会发现另一个有趣的细节:失去尾巴后,小狐狸伤心的原因非但与疼痛全然没有关系,反而居然是如果没有尾巴,“朋友们都会笑话我的”。注意到这一点的读者一定要会心一笑,没错,对于孩子来说,在团体中被接受的欲望与尊严胜过一切,作者多么贴切地体会到这一点。 
      《晴朗的一天》就是这样一本富有温馨而深刻教育意义的优秀图画书;同时又在儿童教育和儿童心理方面给予每一位成人读者适当的提示。在图画书领域里,即使没有那枚耀眼的金奖标志,它仍会因为作者智慧的光彩而熠熠生辉。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孩子们,在成长的路上始终有一方晴朗的天地留存于他们的心里。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