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赠书语者笔记) 购买→ ←查看
有2人为本书写书评 总点击数14287次
 
其他
启蒙读物
文学
教育
自然百科
卡通漫画
人文社科
艺术
语言
体育
电脑网络
工具书
电子出版物
不区分
 

 

 
 
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赠书语者笔记)

请点击打开图书预览,不能打开请与管理员联系。 (美)唐娜林·米勒
翻译 关睿 石东 / 阿甲 审

新疆青少年出版社 2016年09月 出版

库存:4

原价:38.0 会员价:33.4
会员折扣:88%

开本:16 装帧:平装

关注年龄: 家长/老师

综合推荐级别: 5.0

 

红泥巴书评
  如果你也是一位热爱阅读的老师或家长,阅读《书语者》的过程中一定会常常怦然心动——米勒老师的教室简直就是一个阅读天堂,她和孩子们的阅读故事是那么动人,我们的孩子如果有机会沉浸在那样的氛围中那该多好啊! 
——著名阅读推广人 阿甲 
 
【编辑推荐】 
 
  米勒老师解决了一个语文教学中的关键问题——如何引领孩子爱上自主阅读,这或许是我们在语文教学中最有力量的方法了。这本书不仅告诉你如何提升孩子的语言能力,同时也让教与学的时光变得更加有趣,更加美好。 
 
【内容简介】 
   
  《书语者——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是米勒老师执教七年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这一难题最为睿智且极有说服力的回答。在她执教的班上,学生们很少花时间去做应试的训练,而是尽可能挤出一切时间投入到阅读和相关活动中。学生们泡在书海中,随时准备进入自由独立的阅读状态,一个学年下来(课程期间大约40周)至少要阅读40本书,而且兼顾各种文类。在她的班上,一个学生想要不爱阅读都会变得很难。结果,她的学生全部都通过了全州的测评考试,而且大多都名列前茅。 
  米勒老师通过自己教学过程中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将十几年阅读教学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并给出了详实可供参考的方法。                        
 
【作家简介】 
 
  米勒老师在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地区的多所小学担任过高年级社会课和语文课老师,曾入围“2010年度德州最佳小学教师奖”。她和另一位名师联合创立了读书博客群“书呆子俱乐部”(Nerdy Book Club),并为学乐出版社(Scholastic)旗下教育网站的教育专栏撰稿。除此之外,米勒老师还经常在《华盛顿邮报》《阅读教师》《教育管理》等杂志上发表有关阅读教育的文章。
 
红泥巴推荐级别: ★★★★★

本书被列入以下专题
更多相关的专题

相关分类

收藏本书的会员常常还收藏了以下图书

常与本书被收在同一专题的其他图书

作者或译者自评
  • 译者序 (译者:关睿 石东 )
    阅读的重要性,早已是众所周知,尤其对孩子的成长乃至未来的发展,阅读能力都相当关键。但是孩子不爱读书怎么办?怎样鼓励孩子阅读? 孩子应该读什么书? 如何培养好的阅读习惯? 孩子在课业压力如此之重的今天,怎样才能挤出时间阅读?如何平衡阅读与课内课外的学习要求? 诸如此类的问题时时困扰着家长和老师。 
     
    近年来,国内倡导阅读之风越来越盛,各种阅读理论众说纷纭。茫茫书海中,我们有幸遇到唐娜林·米勒老师的作品《书语者》,这是一本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好书。米勒老师长年在美国教六年级阅读课,她的学生在各项阅读测评中都取得骄人成绩,更重要的是学生通过米勒老师的课爱上了阅读。米勒老师重新审视了美国通行的阅读教学方法,意图摆脱传统束缚,把真正的阅读还给孩子,让阅读回归其本来的样子。她的终极目标不仅仅是教学生如何考出好分数,更是要培养他们长期的阅读习惯,使其成为终身读者。 
     
    《书语者》不同于一般的阅读理论和教学书籍。在书中,米勒老师通过自己教学过程中一个个真实鲜活的案例,将十几年阅读教学的心路历程娓娓道来,这里有困惑,有纠结,有迷失,有豁然开朗,还有她的不懈努力与坚定不移。在米勒老师老师眼里,每个人都是读者,只是所处阅读阶段不同。结合不同的兴趣点,配合大量实际阅读,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优秀读者。阅读是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的,她说:“总有一个时间,总有一个地点”。独立阅读和自由自主阅读是米勒老师大力倡导并在亲身实践中被一再证明是卓有成效的。米勒老师本人是个书迷,她强调只有学生体悟到阅读对其自身的意义,才会全身心投入,主动阅读。 
     
    美国的阅读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发展至今已经相当成熟,其教学模块、教材、书目推荐、测评考试和补救辅导等教辅系统已经标准化和产业化。但其问题也不断显现,并日渐走向僵化和功利化的歧途。中国的阅读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米勒老师的书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使我们在开展阅读教学过程中,尽量避免先发国家走过的弯路,让孩子一开始就踏上阅读的正途。 
     
    米勒老师以其阅读教学实践取得的显著成绩,证明了其理念的可行性与有效性。她在本书中分享的实用阅读教学方法,不是可望而不可即,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做到的。例如,如何建立班级图书馆、阅读要求的框架是怎样的、如何建立阅读工作坊、怎样实践独立阅读、如何通过读不同的书来教同一概念、如何通过大声朗读介绍作者、阅读小组如何建立、怎样开展图书推介活动、如何利用读书笔记、如何促进读书交流、怎样引导学生写书评等等...... 所有这些都是可以借鉴,并可以根据我们的需要和具体条件进行实际应用。本书还特别在附录中,参考米勒老师学生的书单,开列了专为中国孩子推荐的书单。这也是将米勒老师的理念和实践在国内加以落实的一个尝试。就像米勒老师在书中所言,“尽管把对你有用的好点子都‘偷’去吧。” 
     
    感谢新疆青少年出版社的信任,把《书语者》这本好书的翻译工作交给我们,许国萍副总编辑,习鸿婷女士的多方协调为本译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有力支持。感谢红泥巴读书俱乐部的阿甲老师和探长老师在整个编译过程中给予的热情帮助,他们在附录中开列的中文书单为本书增色不少。编辑张贵勇老师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始终是我们的榜样。感谢所有为本译作给予支持的朋友们!  
     
    译者:关睿、石东 
    2016年3月15日 


会员书评
  • 我不是米勒老师,但我也能做书语者…… (阿甲 ·2016年09月 )
    不可思议的米勒老师 
     
    读罢《书语者——教你激发孩子的阅读潜能》,你一定会对作者米勒老师大为钦佩:她哪里是一位普通的阅读教师!她旁征博引,论证清晰,自成一体,而且极有说服力,俨然是一位理论基础扎实、实践经验丰富的阅读专家。而更让人惊讶的是她的阅读量,除了成人世界的书籍外,青少年读物(也被泛称为“童书”)的阅读量就极为惊人,而且跨越各种文类,这一领域的作品她几乎无所不知。直到现在,她还在不停地读新书,号称每周至少读一本。米勒老师在博客中链接了一个正在不断更新的年度推荐,到2016年5月末,她在2016年度推荐的青少年读物(不含图画书)就达到将近70种。而她推荐的书必须是自己已经读过的,这么算下来,在2016年1月至5月间,她平均每周的阅读量至少是3本!要知道,她如今仍然是一位带班的小学任课老师,非常热门的教育博客的博主,还常常被邀请到全美各地,与老师们分享她的阅读教学经验。这样一位大忙人,每周至少读三本文字书(尽管只是青少年读物),这是怎样的不可思议! 
     
    不过如米勒老师所说,从履历来看,她确实只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小学教师,没有拿过博士学位,也没有其他学术背景,只是在美国德克萨斯州沃斯堡地区的几所公立学校,前后担任四、五、六年级语文课与社会课的教师。在当教师之前,她还做过十年的会计,据说是为了女儿而改行做了教师;半路出家做了教师之后,她所获得的最高荣誉,就是入选2010年德州年度最佳小学教师大奖的前三名终选名单(最后以第三名落选)。不过那一年,她当老师也才是第八个年头,能被评为第三名已经堪称传奇了。 
     
    从小书虫到阅读专家 
     
    唐娜琳·米勒大概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她在一次访谈中曾提到在七十年代她还在上小学。她的家世平平,小时候由单亲母亲带大,母亲是做电器承包的,经常不得不带着她四处跑。妈妈常常念读路标、招牌给她听,不经意间培养出了一个早慧的书虫。不过由于阅读能力远远超出同龄孩子,她上学后一度显得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幸好三年级时遇到了学校图书馆一位非常优秀的波特老师,波特老师引导她不断拓展阅读的深度和广度,让她体会到阅读不仅仅是一种技能,或是纯粹让自己享受的娱乐,而且也可以是让自己感到充满力量的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此,她踏上了孜孜不倦终身阅读的道路。后来,她与另一位大书虫唐相遇并结为夫妇,他们又联手养育了两个书虫女儿:塞莱斯特和萨拉;塞莱斯特的女儿艾玛降生后,又被外公、外婆、妈妈、姨妈联手培养成了小书虫…… 
     
    大概正因为她本人就是一位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所以,当唐娜琳成为了米勒老师后,她很自然地想要把自己的学生们也都变成热诚的阅读者。可是,即使在美国,学校教育也有许多条条框框的限制,而且近些年来,美国教育中统一测评考试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学校和家长对这类考试的焦虑也越来越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与阅读的距离也越来越大。如何在成绩的重压之下,让学生们都充分自由地读起来呢?——这也是中国的教师和家长们同样面临的难题。 
     
    《书语者》是米勒老师执教七年的回顾和总结,也是对这一难题最为睿智且极有说服力的回答。在她执教的班上,学生们很少花时间去做应试的训练,而是尽可能挤出一切时间投入到阅读和相关活动中。学生们泡在书海中,随时准备进入自由独立的阅读状态,一个学年下来(课程期间大约40周)至少要阅读40本书,而且兼顾各种文类。在她的班上,一个学生想要不爱阅读都会变得很难。结果,她的学生全部都通过了全州的测评考试,而且大多都名列前茅。客观上来说,也是因为如此骄人的成绩才引来了教育界同仁的关注。后来受《教育周刊》下属的《教师杂志》的邀请,米勒老师担任其中“专家问答”专栏的主笔,随后在杂志网站创办了个人博客“书语者”,分享她阅读教学成功的“秘密”,也邀请大家共同来探讨和分享经验。《书语者》一书就是这样渐渐成形了。 
     
    “我不是米勒老师……” 
     
    如果你也是一位热爱阅读的老师或家长,阅读《书语者》的过程中一定会常常怦然心动——米勒老师的教室简直就是一个阅读天堂,她和孩子们的阅读故事是那么动人,我们的孩子如果有机会沉浸在那样的氛围中那该多好啊! 
     
    可是一合上书本,现实又回到眼前——“我不是米勒老师……”,“我们家孩子的语文老师也不是米勒老师……”——想起来的确是有点儿沮丧。说实话,要想成为米勒老师,或者在身边寻找一位类似的老师,看来是不可能的。 
     
    首先,老师本人需要极其热爱阅读(这倒是有可能的),同时还要发自内心地喜爱阅读孩子们读的那些书(这对于中国的大人们难度似乎非常大),还需要坚持不懈地阅读各种文类的童书,至少每周读一本文字类的童书。到这里,还仅仅是条件的一半。 
     
    另一半侧重于对阅读教学本身的理解,要有扎实的阅读教学理论功底,敢于不断地探索实验,敢把至少三分之一的教学时间拿出来让学生独立阅读,敢在别人遵照教材循规蹈矩学习或刷题应试的时候还坚持开展阅读活动,同时又能确保学生们过硬的学术水准(在应试教育中也能幸存)。 
     
    在满足以上两方面自身条件的前提下,恐怕还需要一些外部条件的支持才能成就米勒老师:有一位特别开通而且精明的校长能支持米勒老师的探索;有一些基本的物质条件能让米勒老师创建其藏书近两千册的班级图书馆;学校还配备有相当不错的图书馆;而且,米勒老师的班级显然是美式的小班,一个班大概才25个学生;还有啊,美式教育的考试,总归比不上我们小升初、中考、高考竞争的“惨烈”吧…… 
     
    如此联想下去,“成为米勒老师”的梦恐怕要完全破灭了! 
     
    我们仍然可以成为书语者…… 
     
    不过,请先不要急于“沮丧”。世界上本来就不可能有第二个米勒老师,我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不必成为米勒老师,重要的是,应该成为“书语者”,唤醒每个孩子本就有的阅读天赋,帮助他们成为热诚的终身阅读者。米勒老师是很好的表率,她提供了许多值得参考借鉴的思路和方法,我们可以借用,还可以创新。米勒老师提供的“书语者招数”中,我们哪怕参考其中一招两招开始实践,也能让自己和身边的孩子大受裨益。不妨先来简单看看这些招数: 
     
    1、“疯狂借书日”:这一招实质是充分鼓励孩子自主选书,即便你没有米勒老师的班级图书馆,也可以带孩子去学校图书馆、公共图书馆去体验,或是发动孩子们带书来玩疯狂换书游戏; 
     
    2、根据读者类型给予特别关注:实质是把每一个孩子都看作读者,即使某个孩子到目前还根本不爱或不会阅读,请将他(她)看作发展型读者,当然,休眠型与地下型读者也要给予充分关注; 
     
    3、浸入与示范:就是让孩子沉浸在优良的阅读环境中并得到恰当的示范,这种环境有物理的环境,也许会受各种客观条件所限,但也有心理的环境,尊重、理解与热爱,是我们可以做到的; 
     
    4、给予期望、赋予责任:对孩子寄予期望能帮助引导方向,而赋予一定的责任才能实际地转化为行动力,比如每年至少阅读40本书的期望,或是拓展阅读面的期望,都是可以参考的; 
    5、不求完美:这是非常重要的心态,对于读者来说,阅读本身最重要,走在路上最重要,即使一时达不到目标也没有关系; 
     
    6、兴趣导向:最大可能地尊重孩子的兴趣,主要根据其兴趣(而不是某种既定的标准)来拓展阅读,因为只有兴趣才能转化为真正的内驱力; 
     
    7、“偷”时间读书:认真审视每天的时间使用状况,然后想尽办法从原有的习惯性作息中“偷”出时间来阅读,偷来的时间往往最让人珍惜; 
     
    8、规划图书馆日:当你有条件带孩子去公共图书馆或学校图书馆借阅时,不妨提前规划一下,增添仪式性与计划性; 
     
    9、发掘不同寻常的读书地点:如“偷”时间读书一般,尝试在不同寻常的地点读书也能为阅读增添色彩; 
     
    10、妥善计划、有效记录:帮助孩子妥善做好阅读计划,并教会孩子做有效的阅读记录,不必纠结于通常流于形式的“读书报告”“摘抄好词好句”,可以作为读者与小读者通过阅读手册自然交流; 
     
    11、灵活应用大声朗读:大声为孩子读书并不仅仅是帮助幼儿喜爱阅读的方法,对于各个年龄段的孩子都非常有帮助,即使是面对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孩子,为他们大声朗读也往往能起到很好的广告效用; 
     
    12、找到你内心的读者:请记住,读者是被读者打造的,帮助孩子成为热诚的终身阅读者,最好的方法仍然是让自己成为一位热诚的读者;每个人都是读者,包括我们自己。 
     
    仔细想想,将米勒老师的“书语者招数”一一分解开来,我们也许不能一口气全部做到,但先从其中的两三招做起,其实并不困难。我们对自己也同样应该遵循这样的原则:不求完美! 
     
    可以参照印证的思路与做法 
     
    再仔细想想,米勒老师的“书语者”攻略其实也并不完全新鲜。 
     
    在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中,侧重于大声为孩子朗读的应用,但同时也强调持续默读(也就是自由自主阅读)的重要性,崔利斯也在倡导,如果有可能,可以将孩子的生活与学习环境全部用书来搭建。这也是米勒老师的思路。 
     
    在艾登·钱伯斯的《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中,钱伯斯提出的“阅读循环圈”模型实际上涵盖了“书语者”攻略的方方面面,而他的另一本《说来听听》还提供了引导小读者讨论的绝好思路与示范。米勒老师可以说是一位很好的践行者。 
     
    在史蒂芬·克拉生的《阅读的力量》中,克拉生教授以大量极有说服力的调研报告与实例,阐明了自由自愿自主阅读极具力量的价值。这本书也是米勒老师教学行动的指导纲要,有趣的是,年过七旬却还在为儿童阅读摇旗呐喊的克拉生教授也同样极为推崇《书语者》,希望每一位一线的教师都能认真研读。 
     
    上面这些书都有中文版,感兴趣的读者不妨都拿来参照印证。我在2007年出版的《帮助孩子爱上阅读——儿童阅读推广手册》中,也借鉴了这些书的思路,并提出了打造优良儿童阅读环境的最小三要素“书、时间与人”模型,只要有恰当的书、恰当的阅读时间安排与恰当的成人读者来引导,任何环境都可能变成适宜的“阅读天堂”。 
     
    这些年来,由萝卜探长和我带队的红泥巴阅读工作室在国内各种类型的学校都做过推广尝试,我们认为在现有的条件下,只要真心愿意帮助孩子们爱上阅读,每一间学校、每一个班级都能因地制宜,找到最适合的方法。在这本小书中,我们也收集整理了一些本土“书语者”的阅读故事,他们比《书语者》中的师生更为朴实亲切,因为他们就在我们身边。他们在提醒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书语者,我们也期待你的书语者故事。 
     
    父母是最重要的书语者 
     
    最后,我还想告诉身为父母的读者,《书语者》这本书其实也是为你们准备的。在中国当下的大教育环境下,期待大多数老师来学习借鉴米勒老师的做法还不太现实。而且即使孩子在成长路上偶遇一两位“书语者”老师,在其大部分人生路上还得靠自己。所以,如果希望孩子能成为热诚的终身阅读者,父母可能自始至终都是最重要的书语者。 
     
    即使在米勒老师身处的美国,调查显示教师中54.3%的人对阅读不感兴趣。当她女儿萨拉上三年级时,米勒老师发现萨拉班级的书架上连一本适合学生读的书都没有,于是,作为母亲的米勒老师只能自己担任女儿的书语者。身为父母的“书语者招数”,其实与身为老师的招数是一样的,只是场所不同而已。在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习惯方面,父母其实比老师的机会和能量更大。当然,最美妙的是,孩子在家里和学校都能有热情的书语者相伴。 
     
    毫不意外,萨拉后来也成了痴迷的阅读者。当姐姐塞莱斯特怀孕后,萨拉常常会找些好玩的书,放在姐姐的肚皮上,朗读给肚子里的小宝宝听。小宝宝艾玛刚一出生,萨拉去看她,艾玛一听到萨拉的声音就来劲儿了,她们早就在那些美妙的故事中相熟了!艾玛6岁时,有一次听妈妈读书,突然很得意地说:“妈妈,你知道吗?外婆总是会看卷首空白页的,因为有些故事是从卷首空白页开始的!”想想看,有多少6岁的孩子知道什么是“卷首空白页”?而且,竟然能对空白页也充满故事的期待!这样的孩子,将来怎么可能不爱阅读呢? 
     
    书语者能传递给孩子们的不仅仅是阅读的习惯和技能,更重要的是那种热爱,近乎魔法的力量。 
     
    阿甲写于2016年6月9日北京 

    书评人打分: ★★★★★

 
 
我的书架 收藏排行 书评排行 点击排行
 
2002-2013 ©北京红泥巴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club@hongniba.com.cn